在台海兩岸的緊張局勢中,金門—一個被當地人自稱為「小地方」的小島,正經歷著一場不為人知的屬靈變革。
這片曾經歷戰火洗禮的土地,如今正面臨著信仰的新挑戰與機遇,獨特的島,可能成為福音廣傳的關鍵樞紐。
金門,夾在兩岸之間的小島,曾是戰爭的前線,如今卻將轉成福音傳播的前沿陣地。從福音的「硬土」到潛在的宣教樞紐,金門正經歷著一場深刻的屬靈變革。
本報導將深入探討金門獨特的地理位置、人口結構和文化背景如何影響福音工作,以及近年來宣教事工的新發展,呈現這片土地從挑戰到機遇的轉變過程。
我們將通過統計數據、牧者訪談和實地觀察,儘可能的全面呈現金門的屬靈景象,並探討它作為潛在宣教樞紐的可能性。
認識金門:一個特殊的「小島」
地理與人口概況
金門縣位於台灣海峽西側,距離中國大陸廈門僅約10公里,而距離台灣本島則有200多公里。根據2023年的統計數據,金門縣總人口為42,254人,相較於台灣本島約2,342萬人口數,顯得相對小巧。
金門的人口結構呈現出一些獨特的特徵:
1. 高齡化趨勢:65歲以上人口佔17%,高於台灣本島的14.5%。
2. 低出生率:2023年新生兒數量僅721人,粗出生率為千分之17.0,雖然顯示出嚴重的少子化問題,然而粗出生率卻高於台灣千分之5.82,是台灣的近三倍。
這個高於台灣的出生率與高齡化人口,可能與金門青少年到大學階段就離開金門,消失在金門人口統計中有關。
外籍配偶與多元文化
金門的人口結構中,外籍配偶佔有顯著比例,引進島上獨特的文化多樣性。截至2024年上半年,金門縣的外籍配偶人數達到2,511人,其中大陸籍配偶約2,187人,佔絕大多數。
更值得注意的是,金門的外籍配偶比例遠高於台灣其他地區。根據2014年的資料,每五對新人中就有一對是「中外聯姻」,遠高於全國13%的平均水平。
外籍配偶不僅影響金門的人口結構,更造就當地文化的多元呈現。例如,新住民子女在金門國小學生中的比例高達26.39%,這一數字反映出新住民對金門社會的重要影響。
金門與台灣的老年人口、出生率比較,背景圖為金門北山播音牆空拍照。(圖/記者詹英村、金門縣政府 提供)
夾縫中求生存:地緣政治困境,祈願和平
「一點都不能少」,這句常被中國大陸用來宣示對台灣主權的口號,在金門這個地圖上的「小點」上呈現出複雜的現實。金門當地牧者在接受採訪時都表示:「金門人最大的願望就是兩岸和平。我們不希望再看到戰爭,因為我們已經經歷過太多苦難。」
金門,作為1949年後台海唯一經歷實際戰爭的地方,其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無法左右逢源,反而處於被兩岸擠壓之苦。這種困境造就了金門獨特的人文風情。
金門人民長期生活在戰爭的陰影下,渴望和平與穩定。然而,他們的聲音卻常常被兩岸的政治角力所淹沒。
文化的十字路口:金門的身份認同困境
金門與廈門、福州在文化和血緣上有著密切的聯繫,許多金門人與對岸同宗同族。然而,長期以來受台灣管轄,又深受台灣文化影響。這種文化上的雙重性,為金門帶來了身份認同的困擾。
一位不願具名的金門居民在訪談中表示:「我們與大陸有著深厚的文化聯繫,但同時也認同台灣的價值觀。這種矛盾常常讓我們感到困惑。我們既不完全屬於台灣,也不完全屬於大陸,好像處於一個文化的灰色地帶。」
這種文化上的雙重性不僅影響了金門人的身份認同,也為福音工作帶來獨特的挑戰和機遇。
瓊林蔡氏祠堂。祠堂、家廟是金門傳統文化中極重要的一環,也是金門與大陸同宗、同族很直接的連結關係。(圖/金門縣政府 提供)
福音的「硬土」:傳統宗族與信仰衝突
在福音工作者眼中,金門堪稱「硬土」。宗族文化和家廟的影響力極大,使得傳統信仰根深蒂固。山外教會李恩耀牧師受訪時指出:「在金門,信耶穌可能意味著被趕出族譜,失去繼承權。許多信徒不得不隱藏信仰,甚至到遠處的教會聚會,就怕被鄰居發現。」
李恩耀牧師進一步解釋道:「金門的宗族文化非常強烈,家族和宗祠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果有人信了耶穌,不再參與祖先祭祀,可能會面臨家族的排斥,甚至失去繼承權。這種情況在台灣本島已經比較少見,但在金門仍然普遍存在。」
榮美教會陳純真傳道分享一個在福音佈道過程中的經歷:「我的弟弟曾去探訪一個家庭,結果不僅被趕出門,對方還在他離開後潑水。」潑水除了表達情緒,在傳統信仰中也表示要「斷絕關係」。
「這種情況在金門並不罕見。」她表示,這種強烈的排斥反應,反映傳統文化對基督信仰的深深抵觸。「我們常常需要面對這樣的挑戰,但也堅信上帝的愛能夠突破這些障礙。」
百年宣教之寸步難行
金門鄉親信主比例仍不足1%
儘管金門的基督教歷史可以追溯到1866年,但教會的成長卻極其緩慢。金門基督教會李坤南牧師解釋道:「我們這些百年教會,雖然已經設立超過一個世紀,但金門鄉親信主的比例仍然不到1%。這個數字反映基督信仰在金門的巨大挑戰。」
李恩耀牧師進一步再說:「金門的傳統宗族包袱及觀念非常強烈,促使福音工作異常困難。我們不僅要面對人們對基督信仰的誤解,還要克服家族和社會的壓力。這需要長期的耐心和智慧。」
新的曙光:宣教士的湧入
近十年來,金門的屬靈氛圍似乎有了微妙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宣教士和福音機構選擇在金門設立據點。韓國宣教士金貴羅表示:「我們看到了金門的潛力。它不僅是一個需要福音的地方,更可能成為向整個華人世界傳福音的樞紐。」
金貴羅宣教士解釋了他來到金門的過程:「我原本在上海服事,但因為政策之故被迫離開。在尋求神的帶領時,我想起金門。雖然我之前對金門幾乎一無所知,但我清楚感受到神的呼召。來到這裡後,我看到了金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更確信這裡可能成為宣教的重要基地。」
圖左:山外基督教會 李恩耀牧師;高雄榮美教會金門分會 陳純真傳道;金門基督教宣教及文化培訓中心 金貴羅宣教士(圖/記者詹英村)
高比例新住民移入,轉成福音的新希望
金門獨特的人口結構,反為福音工作促成新的機遇。高比例的外籍配偶及其子女,不但創造文化多樣性,也為福音工作開闢了新的途徑。
幸福之家教會崔剛牧師也期待:「金門的原住民,台灣過來的新住民,還有像我一樣是從大陸來的新住民,還有一些東南亞國家來的新住民,都可以在基督的愛裡面共融。」
東南亞的新住民,特別來自菲律賓、印尼等基督教、天主教較為普及的國家之配偶,他們對福音更加開放。不僅自己來教會,還常常帶動整個家庭參與教會活動。這也為金門教會接觸本地金門人提供了新的機會。
學生事工:福音的新前線
金門當地的學生,常常一到讀高中、大學的年紀,就想離開金門,但相對的,也有一批年輕人來到金門就學。
金門大學的設立為當地帶來了大量來自台灣本島和其他地方的學生。這些年輕人不受當地傳統文化的束縛,成為福音工作的重要對象。
金貴羅宣教士分享:「金門大學有我們設立的韓文社團,通過這個平台接觸學生。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對信仰有興趣,但因為課業繁重或其他原因,不太願意參加傳統的主日崇拜。所以我們開始在週日下午舉辦特別的聚會,針對學生的需求設計活動內容。」
他補充說:「學生們雖然大多只在金門停留幾年,一旦他們在這裡接受了福音,無論將來去到哪裡,都可能成為福音的種子。這是我們看重學生事工的原因。」
金貴羅宣教士在金門大學開辦韓文社團,用韓文搭建福音平台。(圖/金貴羅宣教士 提供)
軍人事工:隱藏的福音力量
數十年來,曾在金門短期、長期駐紮的軍人,早已超過百萬,也成為福音工作的一個重要對象。
山外教會李恩耀牧師回憶道:「雖然向在地人傳福音困難重重,但我們一直默默地牧養軍人。許多年輕人在服役期間信主,這是上帝的奇妙作為。」
他再說:「我們教會早期主要服事的就是軍人。在戒嚴時期,大約80%的會眾是軍人。雖然現在駐軍人數減少了,但我們仍然保持這個傳統,積極關懷在金門服役的軍人。」
一位曾在金門服役並在金門信主的廖明發牧師也分享:「我在金門服役期間,因為感到孤單和壓力,開始參加教會活動。在這裡,我不僅找到了歸屬感,更認識了耶穌。在金門當兵期間,去料羅的教會聚會、每天讀聖經、荒漠甘泉,為我屬靈的生命打下穩固的根基。」
廖明發牧師在金門服兵役期間,因為當地教會的牧養,為屬靈生命扎下紥實根基。(圖/記者詹英村)
創新文化活動與社區服務,新的福音策略
面對傳統文化的阻力,金門的教會和宣教士們開始採取新的策略。金貴羅宣教士提及:「我們開始舉辦一些文化活動,比如音樂節。這些活動不僅吸引了年輕人,也讓社區住民對教會有了新的認識。」
他詳細介紹其實際做法:「我們每年在中山林舉辦青少年敬拜音樂會。不僅吸引教會的年輕人,也吸引了很多『非基督徒』。我們希望能夠打破人們對教會的刻板印象,活動中更展示出基督信仰的活力和吸引力。」
榮美教會陳純真傳道則強調社區服務的重要性:「我們開始關注社區的需要,特別是那些弱勢群體。通過實際的幫助和關懷,我們慢慢贏得了人們的信任。」
潛在的宣教樞紐,正在興起無限可能
儘管挑戰仍在,但越來越多的宣教士開始將金門視為潛在的宣教樞紐。金貴羅宣教士補充:「金門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它不僅靠近中國大陸,還與東南亞有著密切的聯繫。我們相信,如果金門的教會能夠興起,它將成為向整個亞洲傳福音的重要基地。」
願景就是:「我們希望未來金門能成為一個宣教培訓的中心,針對華人世界和東南亞的宣教工作,培育出宣教士,現階段已開始一些培訓課程,無論是本地的金門人還是來自其他地方的信徒,能成為受裝備的工人!」
金門的福音工作面臨諸多挑戰,但近年亦有新的轉機。而要真正將金門轉變為宣教樞紐,翻轉金門成為福音的「好土」,仍需要面對「石頭」,包括文化障礙、人才培養、資源整合、持續性問題以及政治因素的影響。
呼籲為金門禱告
金門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從福音的「硬土」到宣教的「好土」,需要更多的禱告支持和實際行動。
讓我們一起為金門禱告:
1. 求神軟化金門人的心,使他們能夠突破傳統文化的束縛,向福音敞開心扉。
2. 為在金門服事的牧者和宣教士禱告,求神賜給他們智慧和力量,面對各種為難及挑戰。
3. 為金門的新住民和他們的家庭禱告,願他們在基督裡找到真正的歸屬和平安。
4. 求神使用金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使之成為向華人世界和東南亞傳福音的橋樑。
5.持續為金門的教會合一禱告,願他們能夠攜手合作,共同見證神的大能。
6. 為金門的年輕人禱告,特別是學生和服役的軍人,願他們能夠認識基督,成為新一代的信仰領袖。
7. 為金門的政治環境禱告,求神賜下和平,使福音工作能夠不受阻礙地開展。
相信持續的禱告和努力,金門這片曾經的「硬土」終將成為福音豐收的樞紐。正如聖經所說:「看哪,我要做一件新事;如今要發現,你們豈不知道嗎?我必在曠野開道路,在沙漠開江河。」(以賽亞書43:19)
金門的故事提醒我們,神的工作往往始於最不可能的地方。讓我們以信心和盼望持續關注這片土地,期待神在金門成就祂的旨意,使這個小島成為祝福亞洲的大能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