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版《2025-2026台澎金馬教會機構名錄》預計將於11月出版發行,負責帶領編纂工作的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簡稱「網協」)秘書長王獻宗分享,校對工作於5至9月中密集進行,因工序和庶務繁多,有特別邀請支持協會事工的夥伴前來協助,組成約10人的聯繫與校對團隊,持續推動進度。
機構名錄更新,首求資料正確性
目前《2025-2026台澎金馬教會機構名錄》在預計校對截止日前,完成了94.1%校對,王獻宗說明,為求最大化資料正確性,網協會先聯繫全台各宗派總會,委由總會辦公室協助初步名單校對,獲得回覆後,則會再逐一發E-mail至教會請同工確認;若是未得回覆,才會開始最耗時間與人力的分區逐一電話聯繫確認。
王獻宗提到,最終會將少部分資料列為無法查證,主因在於E-mail、電話都聯繫不上,亦或電話變成空號 / 撥過去不是該教會,就會先採取關閉該筆教會資料,待可充分確認資訊正確性後才重新開放。
「除了無法聯繫、致使資料遺失外,另一個可能性,則是不知道有新的教會成立、無法獲得建檔所需的完整資料。」王獻宗表示,無法核實聯絡資訊的教會名單,看來以獨立教會居多。
據此,網協也發出呼籲,表示在校對過程中,因著會與多個不同窗口接觸,不免仍有錯誤出現,還是以教會親自回信最為準確。
目前,全台大約有4、5000家教會,但整體來說,能找得到E-mail聯繫的大約在三分之二,而最終有回信的比例約占一成,「期許往後若有接到相關信件,望請踴躍回信,不只是讓教會機構名錄更加完整,也會幫助更多教會鄰近、在找聚會地點的人可以得到更詳實資訊。」
做在需要上,與神同心同行
「這真的是一件大工程,需要高度的專注、耐心與細心!」王獻宗說,歷時數月的校對期間,過程中時常思考:「如何讓更多地方的人認識當地的教會?」思索後看見,耶穌教導「莊稼多,工人少(路加福音10:2)」,協會工作就是要尋找那些「莊稼」需要幫助的地方,讓教會成為他們屬靈的家。
教會機構名錄目前有紙本也有網路版,紙本部分多以呈現聯絡資訊為主要功能,而在網路版本,可以呈現如教會外觀照片、官網、官方社群…等更多元的資訊,有助讓信徒與未信者藉著資訊搜尋,達到打破疆界、除去外界可能對教會存有的刻版印象。
與此同時,網協也鼓勵各堂會發展自媒體,可以是經營網站、社群媒體或影音頻道,從而更無遠弗屆地與眾人分享教會相關訊息。
教會數量增減的再分析與呼籲
另外,王獻宗分享目前整理 / 查找資料中所得觀察,指出:
1.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我國2020年人口進入負成長,於2023年終止負成長,但台灣仍面臨老人化社會的發展。
今(2024)年台灣人口數,較2022年增加219,259人,與此期間,教會機構名錄網站收錄堂會資料數為4,918筆,期間共新建278筆教會資料,關閉339筆教會資料,整體堂會數量較2022年減少61間。
若以全國人口來看,平均每間堂會所需服務的人數為4,760人,這代表,每間堂會在地區所需承擔接觸牧養的人數,隨著將來到的超高齡社會,對年長者友善的環境,在地化的社區型教會,將會有更大需求。
2.小型教會可能面臨生存挑戰。
進一步分析,國內增加的人口數主要分布在新北市、桃園市及台中市三都,然而新北市增加69,215人(堂會數減少23間)、桃園市增加61,664人(堂會數減少7間)、台中市增加52,192人(堂會數減少16間),面對人口數增但堂會減少的趨勢,提醒眾人「小型教會的生存將受到挑戰。」
同時,看到西海岸的福音工作持續進行開拓;屏東縣則因受到先前風災、遷村,導致有許多教會失聯,皆需更多弟兄姊妹關心代禱。
3.需更多關注各地教會的個別需要。
雖有縣市堂會減少情況,但是花蓮縣增加14間(人口數減少3,311人)、新竹縣增加7間(人口數增加15,157人)、新竹市增加5間(人口數增加6,689人)。
關心堂會數量增減的同時,王獻宗提醒,與其單純將關注重點放在人數,不如更深思考,台灣以中、小型教會居多,當資源和量體都有限,小教會是否真有必要完全複製大教會的策略、目標與硬體規格;有足夠資源者,也當去顧念弱者的需要,適時給予幫助。
深願一次次《台澎金馬教會機構名錄》的更新工作,除了是分享地址、電話等聯繫方式資訊、向更多人介紹這裡有教會外,並要讓名錄成為幫助人接觸福音的祝福,一起完成大使命,使更多人回轉歸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