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ews-details
交友軟體可以成為擇偶的輔助工具嗎?牧者們探討並提供多角度省思。(圖 / shutterstock)

耶和華神說:「那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幫助他。」

—創世記2:18

放眼現今台灣社會,晚婚現象已成常態,教會裡未婚族群如何看待自己的終生大事?如何選擇合適的結婚對象?是否能使用網路或交友軟體來擴展交友圈?教會該如何因應未婚男女的需要,提供合宜適切的牧養呢?

 

今日報邀請曾任浸信會三一堂的師母謝莫愁、雅歌愛網執行長兼傳道廖肇蓉、鶯歌愛的教會牧師沈郭華三位牧者,針對此議題進行探討。

教會裡的未婚男生太少,所以造成晚婚的嗎?

晚婚的社會現象有很多可能的成因,有人認為教會裡的弟兄人數偏少,性別比例失衡,造成姊妹缺乏適合的交往對象。如果教會裡的適婚對象太少,交友軟體是否可作為替代方案?期待步入婚姻的弟兄姊妹如何遇見另一半,建立基督化的家庭?

 

曾擔任浸信會三一堂的退休師母謝莫愁受訪時表示,教會裡未婚青年的性別比例失衡的現象,並非社青晚婚的「主因」

 

謝莫愁提到,根據其數十年服事及陪伴教會社青的經驗,姊妹面對婚姻大事的態度,隨著時代進步而產生明顯的改變。過去的女性可能會因為承受來自父母或家族的「催婚」壓力而結婚,現在更多的姊妹因為自身的教育程度和工作能力的提升,少了經濟與心理因素的催化,寧可期待更合適的對象,也不願輕易將就步入婚姻。

  • news-details
  • 雅歌6:4當代譯本:我的愛人啊,你像得撒一樣秀麗,像耶路撒冷一樣佳美,像旌旗飄揚的軍隊一樣威嚴。(圖 / shutterstock)

先預備自己,才能遇見適婚的對象

畢業於正道福音神學院的廖肇蓉傳道,多年來專注於家庭事工,2020年底創立「雅歌愛網」並擔任執行長,同時也是加拿大親愛家庭協會的執行長兼任講師。她指出:「教會過去的婚姻事工主要集中在婚前輔導,長期忽略了婚前交友和戀愛階段的輔導。」


她點出,兩性教育須從小開始。

 

教會對單身族群如何預備進入婚姻的相關牧養相對薄弱,導致基督徒在面對擇偶與婚嫁議題時,實與一般人差異不大。教會大多是在會友已有穩定交往對象、並訂下婚期後,才提供婚前輔導的陪伴。教會現階段事工,可能安排更多資源投入兒童主日學、成人主日學或銀髮長青團契,反而,婚姻事工可能只處理緊急狀況。

 

教會需更積極思考和應對,才能務實地協助青年人,先建立健康的婚戀觀和家庭觀,進而將信仰傳承下去。

 

建立屬神的信念,從婚姻觀到價值觀

長老教會退休牧師張思聰,經常受邀到各教會教導「靈命更新課程」以及「個別服事」,常常在課程一開始,開宗明義地強調, 每位基督徒都是在傳統文化中成長,因此每個人都需要經歷靈命更新的過程,將自己的信念系統,從傳統文化生活中,轉化成符合真理的天國文化,才能享受到應許的祝福,按著神造人的獨特計畫被成全。

 

因此,基督徒在面對婚姻大事時,格外需要操練聆聽來自神的聲音,而不只是順應世界的潮流,早婚或晚婚,抑或自己覺得最佳的打算或外在條件,例如:學歷高、收入高,或是有車有房等物質條件。

 

尤有甚者,當基督徒在思考自己是否適合步入婚姻?是否或如何生養下一代?此際尋求交通時,更需要學習不是聽別人的建議,而是聆聽神的聲音,因為聖經裡有明確的應許,神會對祂的子民說話。

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看門的就給他開門;羊也聽他的聲音。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既放出自己的羊來,就在前頭走,羊也跟着他,因為認得他的聲音。羊不跟着生人;因為不認得他的聲音,必要逃跑。

—約翰福音10:2-5

廖肇蓉傳道也提醒單身者,人一生和時間長短在神手中,非人能決定,所以基督徒要跟神建立絕佳的關係、擁有敏銳的靈,自然會內裏領悟「神為我預備」何時踏入婚姻,非全然是「我作主」,自我選擇結婚與否及踏入婚姻的時間點。


網路科技兩面刄,虛實皆需防詐騙

自從1990年代網際網路開始普及,愈來愈多的年輕人開始遊走在實體生活與虛擬世界。新興的入口網站推出各種影音、網路工具、生活資訊等服務,受到廣大網民的重度倚賴,也大幅改寫了年輕人的社交途徑。


早在智慧型手機問世之前,交友軟體的前身:雅虎即時通、奇摩交友、無名小站、或是各大專院校風行的BBS(電子佈告欄)、PTT等,就已經打破了傳統地域上的隔閡,不少使用者因著在網路上的互動,進而相約至實體見面,其中促成佳偶的情況也並非少見。


早在2014年,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就看到基督徒網路交友的需求,打造一個相對小眾的「愛諾園」,期待為基督徒未婚男女打造交友、步入婚姻的媒合平台。

 

愛諾園名稱蘊含「真愛」與「承諾」的意義,網站希望傳遞正確的戀愛、婚姻與家庭價值觀,達到以婚姻為前提的交友媒合功能。

 

廖肇蓉於2020年底創立了「雅歌愛網」,是以婚姻為導向的單身基督徒線上交友平台,亦希望透過信仰的基礎,運用科技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和輔導系統,協助單身基督徒預備自己、尋找伴侶、建立穩定的戀愛關係,並最終步入婚姻。


網路世界裡虛實難辨,台灣詐騙集團猖獗,也讓不少人對網路交友平台或交友軟體望之怯步。有鑒於此,鶯歌愛的教會牧師沈郭華與師母劉邦華,則積極投入實體聯誼活動的舉辦,幾乎每月都有不同主題的安排。


沈郭華表示,為了確保聯誼活動的品質,會採行一對一線上約談制,透過詳實的對談,核對報名者所填寫的資料是否屬實,把關並邀請。


面對活動安排,沈郭華鼓勵單身的弟兄姊妹要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密集參加聯誼活動,在同儕間真誠表現自我,遇有好感的對象出現時,由牧師和師母協助陪伴,一起認真禱告、尋求印證,才能有機會正確地進入婚姻或家庭。

  • news-details
  • 無論是在實體或網路遇見心儀的對象,都要尋求神的心意。交往期間若能及早找到合適的輔導,也有助於彼此認識,進而提高婚姻滿意度。(圖 / shutterstock)

台灣社會現象:初婚年歲提高、生育年齡延後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台灣20-49歲民眾對婚姻、生育和家庭的態度,無論未婚女性或男性,理想的結婚年齡眾數皆為30歲。受訪女性認為婦女最理想之生育年齡平均值約為 26 至 32歲之間;男性對此則認為介於 25 至 32 歲。


依據內政部111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平均初婚年齡再度升高,男性為32.6歲,女性為30.7歲相較110年(男性32.3歲、女性30.4歲)增加0.3歲。

 

而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為31.43歲,35歲以上者占32.44%(110年為31.64%),顯示國人生育年齡普遍延後。

婚姻是信仰傳承、社會永續的核心關鍵,也是需要眾教會持續關注和努力的議題。

 

最後總結來說,教會需要積極面對世代各種新挑戰,及早探索新的策略,運用諸般的智慧,不論是透過網路或實體互動,協助新世代勇於建立基督化的家庭,繼續將信仰的火炬一代一代傳遞下去!

但要免淫亂的事,男子當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當各有自己的丈夫。

—哥林多前書7:2

相關閱讀:

「假網戀行騙」82人受害!網路交友3大注意事項,追愛同時保護自己

透過諸般管道遇見唯一的他/她》線上交友平台執行長:2人比1人「難」,配對後持續輔導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