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大都會國際兒童事工比爾牧師(Pastor Bill Wilson)每年都來台灣巡迴講道、培訓同工,10月中撥冗為台灣的兒童事工,舉辦一場《到有魚的地方去》的研討會。(圖 /記者王詩瑜)

比爾牧師直問:「如果你遇見坐在街角瘦小、飢餓又穿著破爛衣服的12歲小比爾,你會停下腳步幫助我嗎?


10月中旬,大都會兒童事工的比爾牧師主講,《到有魚的地方去》研討會,參與者擠滿會場,將近8成的兒童主日學老師或同工,期待學習如何「找到魚、捕到魚,以及留住魚」。

 

「我們今天在這兒的目的,就是幫助每個人捕到魚!」他再說:「如果你要得到從未得到的結果,就必須去做你從未做過的事情。」

紐約大都會國際兒童事工(以下簡稱:Metro)比爾牧師(Pastor Bill Wilson)每年都來台灣巡迴講道、培訓同工,對台灣及華人世界特別有很深厚的感情。今年在長達四個月12個國家的國際巡迴,在最後一站台灣,仍撥冗為台灣的兒童事工,舉辦一場《到有魚的地方去》的研討會。

 

現場座無虛席,參與的主日學老師及同工比例高達八成,與會者皆表示非常感動並滿載而歸。

 

一個人真的能帶出改變

比爾牧師繼俄烏戰爭、以哈戰爭開打以來,曾多次深入戰區。多年來服事中曾多次遭受槍傷、毆打與刺傷,但是並沒有改變他幫助世界各地受苦孩子的急迫性。今(2024)年初,比爾牧師心肌梗塞,經歷神蹟般的黃金時間救治,在短暫休養停歇後,繼續在世界各地巡迴講道,並快步走進神為Metro開的大門 。

 

一個人真的能帶出改變!比爾牧師堅定地說:「你也可以,一次贏得一個孩子,走進需要的現場,無論是紐約的人行道主日學、菲律賓的垃圾山、墓園、貧民窟以及非洲孩子的認養。相信你可以帶來改變!」

 

你曾否想過,一個月僅需1000元,肯亞的資助童不僅能每週上主日學,每天還能有一頓熱食可吃(Metro 資助連結)。

  • news-details
  • 比爾牧師與特助暨中文翻譯吳彥妮,傳輸跳脫框架,一個人真的能帶出改變的異象。(圖 /記者王詩瑜)

當晚特會一開始,比爾牧師請現場的參與者拿出紙筆,先在白紙上畫個正方形的框,裏面以九宮格的位置畫下九個點。再請大家試著用四條直線,以一筆畫連起9個點。台下紛紛討論起來,露出為難的聲音。

 

之後,比爾牧師親自拿起筆示範如何完成。他一筆畫四條直線,「超出」原來的四方框架,他笑著表達:「我只說畫直線,沒有其他條件,所以,不要自我設限,要勇於突破自設框架!」

 

他再問,如何跳脫框架?誰來跳脫呢?誰想要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呢?



兩個月前,比爾牧師為聯合國執行一個專案,本來要再次前進烏克蘭,但是Metro在非洲事工的開展非常快速,他必須親自前往馬拉威。所以,比爾牧師派他的特助暨中文翻譯吳彥妮(Yenni)代替他進到烏克蘭。Yenni跳脫原本的生命框架,遠遠地踏出舒適圈,前進烏克蘭去做她從未做過的事。

 

誰願意跳脫框架呢?

她拿起桌上的防彈背心和鋼盔,說道:「兩個月前,我進到戰爭中的烏克蘭,跳脫安全舒適圈、去危險的戰地服事。回想六年前,我第一次到菲律賓參訪,當走進垃圾場和墓園裡,看到、摸到、感覺到貧窮和絕望的生活,完全不曾出現在我的生活經驗中。那份震撼,卻也帶出一年後,促使我放下新加坡舒適的生活,搬到布魯克林,投入大都會的兒童主日學,全職服事每一個關鍵時刻,我自己都必須選擇突破框架,才能得到我從未得到的結果

  • news-details
  • 比爾牧師特助暨中文翻譯吳彥妮,親自以自身經歷分享「跳脫框架」、「離開舒適圈」後,直到現在的好美服事經歷。(圖 /記者王詩瑜)

從一身勁裝的亞太區高管到接送孩子的巴士隊長,她問現場:「兒童主日學在星期幾?」聽眾均回答:「星期天」。她說:「Metro每一天都有主日學!」台下聽眾開始好奇,她繼續說道:「突破框架!兒童主日學可以不在星期天,也可以不在教會裡舉行。因為你的魚很可能不會在星期天早上十點出現在教會裏。」

 

「許多教會說,現在少子化,教會會友不生小孩,孩子課後才藝排滿,孩子不願來主日學,因此,教會主日學沒有孩子。真的要依賴會友生小孩,主日學才會有孩子嗎?」

 

小孩(魚)到底在哪裡?

台北市有12萬小學生,當中有多少孩子在主日學?你們看得見這12萬個孩子嗎?教會要怎麼『捕到』這些魚呢?」她問。

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便招呼那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他們就來,把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路加福音5:4-7

怎麼做到?她解釋,「我相信大家都是很認真的兒童主日學老師,就像西門彼得捕魚一樣,整夜勞力。我們的服事是否也有類似經歷?很勞苦認真的做,卻沒有預期的結果。」

 

Yenni現任兒童主日學的巴士隊長,主要服事在學校半數是新移民家長,只會說西班牙語的區域。90%的家長都沒上教會,但孩子們卻能每週六穩定地來Metro主日學。怎麼做到的?

  • news-details
  • 10月17日為台灣的兒童事工,由基督教今日報主辦的《到有魚的地方去》研討會,現場擠滿人。(圖 /記者王詩瑜)

如何跳脫框架?如何「找到魚、補到魚、留住魚」

Yenni開始分享Metro主日學的經驗。Metro兩種主日學:第一、「巴士事工」(Bus Ministry),就如同她剛說自己是巴士隊長,每週用巴士去接小朋友來Metro上主日學。其次,是「人行道主日學」(Sidewalk Sunday School)。

 

「每週定時定點做人行道主日學,不是等小朋友走進教會,是到有小朋友的地方,讓他們容易參與。在紐約共200多個人行道主日學,絕大多數在學校外面或是公園。」

 

「台灣各地特別在鄉下有許多的廟宇,前面都有廣場,常常有廟會或熱鬧的活動。我一直有個異象,若能在廟宇前的廣場,每星期都有滿滿的小朋友在戶外參加人行道主日學,一定超棒的。兒童主日學真的不需要只在教會裡,關起門來做。」她再說。

 

所以,你的魚在哪裡? 要怎麼補到魚?

Yenni分享個人見證。今年初,她被分配到一個只有五個孩子的主日學區域。而在十週內,搭乘她的巴士來主日學的孩子已增長到60位。她身為特助工作已經非常忙碌,又分配到一個西班牙文區,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主日學的關鍵是建立在關係上:跟孩子的關係和跟父母的關係。」她說。

 

「巴士事工的主日學訂於每週六。我們會在周五下午,去做家庭探訪。專程去往巴士名單上每個孩子的家,把「邀請單張」給家人和孩子,確定他們知道隔天的主日學主題,並且巴士幾點鐘會在家門口或是街角接孩子去主日學。」

 

可是,身處西班牙語區,父母及孩子多是新移民,連孩子都不會講英文,怎麼辦呢?

「如果你真的想要,就會想方法。如果你不想要,就會找理由。」Yenni提醒自己,她只學會一句西班牙文:「免費的兒童活動」

 

一旦在學校外、公園或是路上邀約時,若沒有會講西班牙文的家長或同工幫忙溝通,她就用事先預備好的小抄,上面有常用的英文和西班牙文,她也用Google 翻譯。她笑說:「在學校外面,有個爸爸每週五下午在等著接孩子時,都會被我『拗來』幫我翻譯,跟其他家長講Metro主日學在做什麼!他可幫了我很大的忙。」

 

叩門探訪時,當然也有拒絕的家庭。沒關係,下次經過時,再次叩訪邀約,發主日學單張給他們。每週都去,跟他們建立關係。「很多人也在拒絕多次後,終於來主日學了!」

 

所以,就是堅定持續去做,每週家庭探訪孩子,也邀約新的孩子來主日學,週六用巴士接孩子上主日學。

  • news-details
  • 《到有魚的地方去》研討會,針對你的魚在哪裡? 要怎麼補到魚?...大家都非常用心研討。(圖 /記者王詩瑜)

捕魚的地方有哪些?Yenni分享她的經歷

首先,最主要的是學校外面。在美國進不了學校,可利用放學時間,在校外發單張。在學校外面跟家長、老師和孩子認識,變成朋友。或者遇到願意留資料的家長,就建立名單,打電話邀約跟進。每個星期固定在小朋友放學的時候出現在校門口,看久了就會變熟悉,他們開始認識Yenni,進而建立關係。她也曾頭戴氣球帽,在校外DIY汽球,吸引孩子和家長,邀請他們來主日學。

 

放學後的公園低收入國宅收容所和安親班,也都是她邀約新的孩子和家長來主日學的地方。

 

每個小朋友,她都會在名單上清楚寫下家裡地址、聯絡電話及父母的狀況等等,每一位確實紀錄,以便繼續追蹤探訪,並每週能有準確的出席紀錄。

 

在台灣可以很方便地留line,或者掃單張的QR-code。只要你認真、誠懇地和家長和孩子對話,風雨無阻地每週都出現,家長最終會願意把孩子交給你。」Yenni說。

 

她直言提醒,要認真想一想,你身邊的「魚」會在什麼時候、在哪裏出現?要捕到新的魚,會需要你跳脫舒適圈,做你平常不會做的事!

Insanity is doing the same thing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expecting a different result. 重複採取同樣行動,卻期待有不同的結果,是不可能的!

 

比爾牧師則問:「當你看到一個被遺棄的12歲孩子,瘦乾髒臭,衣服破破爛爛,口吃連話都說不清楚,坐在街角三天沒吃飯,你會願意停留下來,幫助他嗎?你會看得到,他是你的『魚』嗎?

當時為比爾牧師停下腳步幫助他的平凡基督徒,正要去探望在醫院得白血病快死掉的兒子。他不是牧師,沒有高學歷,甚至沒有錢,只是一位平凡人「看見了」並「停下來」,救了被遺棄的小比爾。

 

今年已屆76歲的比爾牧師滿懷感恩地說道:「現在我仍每週開著巴士載孩子上主日學。每週去載孩子時,我載的其實是『我自己』!感謝主!全世界將近一百萬個孩子每週來上Metro兒童主日學,就是從一位從街角被撿起來的孩子開始的。

 

你在這裡看見了什麼?

  • news-details
  • 76歲的比爾牧師滿懷感恩說道:感謝主,每週開著巴士去載孩子時,我載的其實是『我自己』!(圖 /記者王詩瑜)
  • news-details
  • 特會一開始,由一群可愛的孩童身著白衣演出詩歌。(圖 /記者王詩瑜)

現場滿滿回響,神正在尋找一個願意看見的人

哈利路亞家教會兒童主日學校長王基慧師母分享:「我覺得身為主日學老師,真的是一個使命、一個呼召,也是一個託付。我非常受到激勵,尤其現階段可說是生育率很低,孩童處於越來越被世界誘惑的世代,但若用心來看,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正是一個收割兒童靈魂的好時期。

 

電玩、3C、課業的壓力及捆綁下,其實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家長,是相當絕望且找不到出路的。相對來說,我們應看見,這也正是我們的漁場、禾場。

 

不要設限!主日學老師真的只要願意就會一直去找方法只為了去尋找一個神讓我們看見的孩子當然,若只是把它當成一個事工,可能就只是掌握一個工作,就會找出很多理由、藉口。我很感動,也受激勵,更要問自己:自己看到的禾場是什麼?因為不是只有肉眼看見、腦袋看見,更要用心看見!生命靈裡的看見是很重要的。我是不是也能為一個孩子的需要,停下腳步。

 

耶穌也是為了我們停下腳步。生命中很多的牧者,為我們停下腳步,而今天我是否也可以這樣?所以,每個孩子,其實都可以成為比爾牧師,甚至透過他們一個人改變,可以帶動很多的人,影響到很多的家庭,真的是有盼望的!

 

她禱告並求神,我們最大的盼望是主要再來,為著末後世代靈魂的收割,要與這個榮耀有份,求神不要繞過我們去做事。神啊!你透過我來做,不要到最後神繞過我們去做。神就是尋找願意的人。

  • news-details
  • 左:哈利路亞家教會兒童主日學校長王基慧師母。右:學校家長會長邱文娟姊妹。(圖 /記者吳旻樺)

邱文娟姊妹擔任多年學校的家長會長,第一次來參與特會,滿懷感動,忍不住流著淚說自己身邊也多年持續關懷弱勢家庭,遇見好多生活困難的孩子,一回想抱著受虐的瘦小孩童時,她哽咽說著:「就如同特會中,只要一個願意,就拯救一個孩子,相信也會是一個一個「小比爾」。內裡深處好像被喚起那個『起初的愛』,從神來的愛,才是源源不絕的愛的源頭,是我們一生最大的動力,也是對孩子來講,影響其一生的力量。

  • news-details
  • 現場弟兄姊妹分組討論,彼此分享看見了什麼?魚在哪裡?(圖 /記者王詩瑜)

  • news-details
  • 特會中所有弟兄姊妹,熱絡回應。(圖 /記者王詩瑜)

十月份的特會迴響熱烈,許多牧者同工學到如何「找到魚」和「捕到魚」。明年初,大都會國際兒童事工將在2025年2月19-22日舉辦兒童主日學進深培訓,將比爾牧師畢生近60年的經驗傳承,分享Metro如何做兒童主日學「留住魚」。

 

有興趣的弟兄姊妹,歡迎洽詢利河伯聖教會辦公室 02-2747-7717或者大都會國際兒童事工台北辦公室02-2236-1579,或在此留下資訊,待回覆聯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