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教會信徒比過去更希望聽到牧者談論當前議題。(圖/Lifeway Research)

走進教會的基督徒,希望從牧師口中聽到什麼樣的信息?根據生命之路(Lifeway Research)研調單位今年十月公布的報告,近八成的基督徒認為,牧師要做好講道的工作,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人們碰到的問題(address current issues),例如當前的世俗文化挑戰。

會眾的需要是「以聖經觀點思考時代議題」

生命之路執行董事史考特·麥康納(Scott McConnell)表示,隨著基督教元素在主流文化中的逐漸式微,世俗文化居於上風,相信上帝的人們迫切的想知道聖經裡的教導,究竟能怎麼幫助他們面對生活中的問題。

 

不過,討論支持哪一位候選人又是另外一件事情。僅29%的會友認為在講堂上討論政治可以被接受,也僅有2%的牧師,表示他們有公開在教會內支持某一位候選人。

 

那些經常去教會的基督徒,多數認為教會有滿足他們的期待。五分之三的人說道,他們的牧師每個禮拜的講道都會和當前議題有連結。「去教堂的人已經發現,多數牧師不再只專注於經文上的釋義或歷史背景的探討。」史考特·麥康納談到,把經文的含意與原則應用到當今問題和現況中,有助於幫助弟兄姊妹了解「為什麼聖經很重要」。

 

根據調查結果,九成基督徒表示,自己對牧者有高度的信任,也因此很想了解牧師對當前各種議題的看法或立場。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重大的、有爭議性的議題,從墮胎、氣候變遷、難民危機到他國戰爭…等等,弟兄姊妹們被大環境逼得不苦苦思索,迫切希望牧者可以給他們答案。

 

「世界觀佈道」三層次,讓福音發揮果效

至於什麼是帶有世界觀的講道(世界觀佈道)?根據生命之路多年以前的文章,其中分享了世界觀佈道的三個層次。鼓勵教會牧者與領袖可以善用這樣的方式,讓弟兄姊妹聽懂上帝的話語,也能真正在生活中活出福音使命。

 

第一個層次:從問題代入基督徒的世界觀

牧者的一篇講道通常會圍繞著一個觀點,搭配案例來解釋。現代的講道旨在回答某一個問題,較少僅是主張某一個觀點。對現在的人來說,更傾向批判性思考某一個問題,而非一昧服從權威(儘管多數人都同意,牧者有傳講神話語的權柄)。

 

講道的每一個重點,都在回答其中的核心問題。以哥林多前書15章1到11節的經文為例,保羅詳述了何謂基督的福音,牧者即可用「什麼是福音」作為講道的核心問題,分別詳述經文的內容。

 

這是第一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從個人經驗代入信仰世界觀

牧者可以從歷史的角度分享自己為什麼相信福音,更有力的方法是回到個人經驗來闡述,真理如何影響他?「我曾經對福音感到懷疑,但,當我…」類似這樣的方式,為現代人更樂意聽到的內容。在後現代主義的思潮中,人們往往難以下定論,更仰賴他人的經驗。

 

牧者需要分享自己的經驗,接著回到聖經的真理中。即便部分聽眾不相信真理,但他們可能有同樣挫敗的經驗,如此能加深聽眾對聖經的好感與信任。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忠實地解釋經文,不能加油添醋。上帝的話語如何改變你的生活?讓人們看見上帝的話語又真又活,直到今日都能經歷。

 

第三個層次:發出挑戰與真實生活的應用

第三個層次,教會領袖要向會友發出挑戰,真理可以實踐、可以回應社會議題、可以解決生活困難。「從這個禮拜開始,我們一起努力把福音擺在第一位,用福音的法則來生活吧!」以此向聽眾發出呼籲,古舊的經文便活了起來,當弟兄姊妹親身經歷,這樣的事實便成為足以推翻世俗世界觀的有力槓桿。

 

上述三個層次的講道方法很好,然而,這並不代表完全專注在聖經話語上的講道不再被需要。

 

身為一位傳道人,所傳的內容需要圍繞福音的客觀真理,以及基督徒在真實世界中感到失望的經歷或重新振作起來的經驗-這代表我們是真實活在世俗世界中的人,於此同時,也深信福音的大能必能給我們生命的答案,在一切難解的議題上得著亮光。

 

資料來源:gospelheraldLife Way Research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