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如何選擇「上帝的善」,並強調「愛神愛人」實為最重要,而非只看重於宗教儀式或活動。
潘劉玉霞牧師以《路加福音》第10章裡的三段故事,說明過度追求外在形式而忽略內在精神的危險性,提醒基督徒要分辨真善,才能真正體悟上帝心意。
並呼籲參與國家祭壇的眾祭司們能明白,上帝與以色列人立約,而基督徒應當成為上帝的子民,並以實際行動展現神的愛,使教會成長成熟,成為合神心意的教會。
此段落的講道信息為「以色列與新人合一(外邦)」,期勉基督徒要辨別神的旨意,選擇上好的福分。
追求內在成長更勝外在成就
聖經記載,70個門徒趕鬼後非常喜樂,但耶穌提醒,更重要的是名字記錄在天上。
這說明,我們不應只追求外在成就,而要明白神的心意,追求屬靈的成長。
—路加福音第10章1-20節
誰是我的鄰舍
律法師詢問耶穌如何承受永生?耶穌告訴他,要愛神和愛人如己。
然而,律法師並不明白誰是他的鄰舍,耶穌就用「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說明擴展對鄰舍的理解,並以實際行動去愛。
—路加福音第10章21-37節
選擇上好的福分 手忙心不忙
馬大和馬利亞這對姊妹,姊姊馬大因忙於服事,心裡忙亂,而馬利亞選擇聽耶穌講道。
耶穌肯定馬利亞選擇了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這提醒我們,要選擇專注於神,聆聽祂的話語,不被外在事務困擾。
—路加福音第10章38-42節
通過這些例子,「全國禱告網絡」總幹事潘劉玉霞牧師強調,基督徒要學習辨別何為真正的善、什麼是神眼中最看重的事。
若神兒女無法分辨善惡,便無法做出正確判斷和選擇,也無法得到那上好福分。又進一步指出,台灣教會需要長大成熟,成為新人合一的教會。要達成此目標,每個人需要明白神的旨意,並將神的旨意應用在台灣的土地。
最後,呼籲大家一起禱告,求神幫助各人辨别何為上好的福分,並選擇遵行神的旨意;鼓勵大家效法馬利亞,選擇那不能奪去的上好福分,使台灣教會成為一個成熟、新人合一的教會。
何謂「欣賞善」、「認識到善」?
潘劉玉霞牧師指出,「善」是指一種能識別和欣賞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這個「善」之概念源自希伯來語,強調對生活中正面事物及他人善意表示感激和認可。
更重要的是,「善」的核心在於,認識到美好事物來源,也就是說,要明白這些美好事物是來自神的恩典。
很多人無法辨別「善」,是因為仍處於「吃奶」階段,即,缺乏屬靈上成熟度,無法分辨是非,因此易被物質世界誘惑所迷惑,無法找到通往上帝的道路。
如何才能辨別「善」呢?
首先,要明白上帝的心意。
潘劉玉霞以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為例,指出馬大忙於家務,馬利亞選擇了聆聽耶穌教導。耶穌稱讚馬利亞選擇了「上好的福分」,此福分是任何人都無法奪去。這說明,明白上帝的心意,並選擇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善」。
其次,要效法那些行善的人。祭司和利未人雖熟知律法,卻沒有真實去幫助受傷的人;反之,那位好撒瑪利亞人不顧種族隔閡,慷慨解囊,幫助受傷者。這說明,真正的「善」不單是熟知律法,更重要的付諸行動,去愛和幫助身邊的人。最後,要依靠上帝的幫助。
信息末了,潘劉玉霞引用以賽亞書、撒迦利亞書和以西結書中的經文,指出上帝與祂的子民立下「約」,並應許要賜福給他們。這說明,我們需要倚靠神的恩典,才能擁有辨別「善」的能力,並行出神所喜悅之事。
以色列是神永不放棄的長子
本段信息的另一重點,是強調「以色列是神的兒子」,這句話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於聖經。
舊約中,神多次將以色列民族稱為「祂的兒子」,例如在出埃及記4:22,神對摩西說:「你要對法老說:『耶和華這樣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
潘劉玉霞將「以色列是神的兒子」與「辨別神的旨意,選擇上好的福分」聯繫起來,談及認知到以色列在神心中的特殊地位,能幫助你我更好地理解神的計畫和心意,從而做出正確選擇。
基督徒如果不知道「長子」是誰,如同在地上爬行的孩子不認識父母一樣。從而指出,不瞭解以色列是神的長子,等於不認識神的計畫和心意,便無法真正明白神的愛和救恩。
期勉台灣教會學習分辨何為真正的善、什麼是神眼中最看重的事,並效法馬利亞選擇那不能奪去的上好福分。
台灣教會要效法以色列百姓對神的順服和信靠,並學習他們對神「愛的回應」,以此來選擇上好福分,並成為一個長大成熟、新人合一的教會。
相關閱讀》
國家祭壇—奇哉!妙哉!祂永作王! 神早就看到台灣,用祝福開始這個國度
開始到結束都沒停止流淚 因約台灣與以色列同心站立,安慰安慰神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