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基督徒也會有生命較為掙扎、鬱悶的時刻,當試圖透過神的話語中得著平安時,你相信一切所經歷的,都是上帝早已鋪設,一條專屬於你的生命道路嗎?
美國前足球員基督徒作家本·洛克(Ben Locke)透過自身經歷,在他生命最低潮時,發現自己曾經看為美好、夢想中的未來,皆不是建基在基督之上,世俗的成就蒙蔽了他的雙眼,但上帝仍在他最為痛苦的時候接住了他……
神用籬笆攔住我的道路,使我不得經過,又使我的路徑黑暗。他剝去我的榮光,摘去我頭上的冠冕。他在四圍攻擊我,我便歸於死亡,將我的指望如樹拔出來。他的憤怒向我發作,以我為敵人。—約伯記19:8-11
近期,美國前足球員基督徒作家本·洛克(Ben Locke)帶著他的第一本著作《在苦難中,主就在身旁:為受苦的人祈禱》(In Our Suffering, Lord Be Near: Prayers of Hope for the Hurting)到各個播客節目當中,向每一位觀眾訴說自己的故事。
洛克在節目中提及,自己是如何在生命低谷被上帝所救,其中聖經中的《詩篇》及《約伯記》又如何深深影響著他,尤其約伯對上帝的吶喊令他感同身受,因為曾經,在生命的高處,也曾因巨大的挑戰與打擊跌入谷底。
美國前足球員交督徒作家本·洛克近期上遍大大小小播客,除了為自己的新書宣傳,也希望透過自身經歷,拯救那些仍深陷痛苦的人。「你並不孤單!」是他最想鼓勵人們的話語。(圖/Ben Locke)
上帝所要的,是我們將身分放在祂的裡面
「我一輩子都是一位足球運動員,這就是我的身分。」洛克從小開始踢足球,在賽場上優異的表現近乎成了他成長過程中的重心。大學前,洛克就一路從學區、州際到地區教練團,在一次次的評比中取得最佳球員殊榮,後來更因著足球表現優異,取得獎學金進入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繼續奔跑於球場之上。
回憶起取得獎學金資格,洛克說,那是他當時的夢想「職業足球球員」的最佳墊腳石,但他卻沒想到在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等待著他的,是車禍受傷、教練的性虐待與「被邊緣化」。
「對我來說,性虐待的經歷是我極力想隱瞞的事,但卻不曉得這麼做導致情況越來越糟。」在事件發生後,洛克發現自己因車禍受傷和性虐待事件被同儕排擠,而這最終使他在2017年轉學,到田納西州的另一間大學繼續完成學業。
帶著隱藏著的傷痕,即使洛克在新學校仍十分活躍於球場,並持續以職業足球球員為目標,但其內心的苦毒與羞恥,卻漸漸從那些被他隱藏起來的經歷中發出惡臭,直至2019年一場嚴重車禍,洛克在身體與心理無一不被擊倒的情況下,最終住進醫院。
接下來的幾年中,洛克開始奔波於不同醫師之間,最高紀錄一年曾求問多達12位醫師,但同時,他卻也是在那時開始透過寫作,重新看見上帝的信實與醫治。
本·洛克於2017至2019年間,在田納西州內許維爾一所私立基督教利普斯科姆大學就讀並完成MBA學位,當中連續兩年被大西洋陽光聯盟(ASUN)評為當週最佳球員。(圖/Lipscomb University)
回顧16歲後,不斷追逐夢想的過程,洛克說做為一位「成功的球員」,他雖然在球場上找到了自我價值,在不斷追尋「世俗身分」的同時,拋下了他本就擁有的「屬靈身分」。
所有作為都指向上帝,唯有祂才是我們交託的目的地
「只要全心投入於某件事,都可以使其成為自己生命裡重要的部分。」洛克說,人們因投入而「取得成就」,緊接著便開始對其「形成依賴」,但他提醒,並非每一件事都可以讓人親近上帝。
甚至,我們經常被自己「誤以為的使命」所綑綁,而遠離了祂。「上帝不斷地試圖要我們將身分放在祂身上,但那些已經到手的禮物,卻時常讓人誤以為『這一定是我的使命吧』。」他說。
當我們開始試著將上帝擺在第一順位,即使是在痛苦與掙扎中,洛克說,祂的應許與信實會開始在我們的生命中動工。「很奇妙地,我從來沒有想過會出書,當家人與朋友鼓勵我開始寫作,最初只不過是想記錄自身遭遇的問題。」洛克認為,當上帝想要讓我們轉向祂時,就算經歷失敗、被迫停下,亦仍走在祂的應許當中。
「不斷地禱告是耶穌所教導的,而經歷禱告回歸神的話,則是獲得應許與遠離恐懼的關鍵。」
在洛克生命最痛苦,選擇轉向上帝時,他頓悟自己以往只在某種狀態下才會開口禱告,但耶穌的教導是不斷地禱告,如同戴上耳機隨時通話,而不是「需要時才撥打電話」。洛克分享,藉由禱告過程經歷到神話語的恩膏,對他來說則是遠離那不必要的擔憂和恐懼的關鍵。
如今,已然走出低潮,並在耶穌基督的應許中成為他人祝福的洛克,希望藉著自己的經歷,告訴那些正身處痛苦境遇的人們「你並不孤單」,因為在最黑暗的地方仍然有光,而光亮就隱藏在禱告與聖經當中。
一切的寶藏都藏在神的話了
你或身旁的人也正處在沮喪與失落當中嗎?以下就洛克所提及,並彙整作家惠特尼·霍普勒(Whitney Hopler)針對該書所寫的「在不公平的世界中,仍然存在七件好消息」。幫助我們重新認識,在谷底看見盼望的約伯記:
一、即使經歷混亂,上帝仍掌管一切
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約伯記42:1-2)
聖經記載,即使約伯突遭剝奪財富、健康與所愛之苦,但上帝仍掌管一切。在約伯記第42章一開始,上帝即透過約伯的口,說出了祂所擁有的主權;即使我們在墮落的世界中面臨各種挑戰,但上帝有能力實現祂對於每個人的生命,有神聖目的。
即使約伯在過程中質疑他所受的苦難是否公平,並呼求上帝給他答案?最後的結局,上帝所賜予加倍的產業,最終他仍承認並順服了上帝的權威,使我們確信「上帝掌管一切」,並充滿信心與盼望。
二、上帝垂聽我們的呼求
人算甚麼,你竟看他為大,將他放在心上?每早鑒察他,時刻試驗他?(約伯記7:17-18)
約伯經歷的人生旅程,充滿痛苦與懷疑,上帝始終垂聽他的呼求。在第7章17至18節,約伯反思了人類生命的短暫和苦難,並質疑神為何如此關注人類,但上帝的回應卻不是冷漠的,而是「專注的」。在第38至40章中,上帝問了約伯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對上帝的良善與權威得以更深了解,而這也提醒,我們所服事的神,並非遙遠或對我們的痛苦漠不關心,相反地,上帝會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靠近我們。
三、在群體中找到安慰
約伯的三個朋友─提幔人以利法、書亞人比勒達、拿瑪人瑣法─聽說有這一切的災禍臨到他身上,各人就從本處約會同來,為他悲傷,安慰他。(約伯記2:11)
當約伯第一次經歷財富、健康和家庭的毀滅性損失時,他從朋友那得到了支持,且以利法、比勒達、瑣法三人陪伴了約伯七天七夜,分擔了他的悲傷,約伯記在這裡強調了遭遇苦難時,群體扶持團結的重要性。
四、可以誠實地禱告
我厭煩我的性命,必由著自己述說我的哀情;因心裡苦惱,我要說話,對神說:不要定我有罪,要指示我,你為何與我爭辯?(約伯記10:1-2)
約伯記強調落於苦難和困惑時,在禱告中誠實和真實的重要性,特別是整個苦難當中,約伯並不迴避來到神面前,真實表達他最深的情感和問題。在交流與坦露中,來更加接近上帝,藉此可見,祂是處理任何最困難問題和情緒的那位神。
五、沉默中有智慧
他們就同他七天七夜坐在地上,一個人也不向他說句話,因為他極其痛苦。(約伯記2:13)
惟願你們全然不作聲;這就算為你們的智慧!(約伯記13:5)
第2章13節中,我們看到約伯的朋友,在沉默中展現了支持的力量,有時最好的陪伴並非給予對方最正確的答案,反而,透過傾聽與同理,能帶來更深層的力量。儘管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朋友們開始對約伯所受的苦難作出解釋,但在第13章5節中,約伯的責備卻也同時彰顯「沉默即是智慧」之理。
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我們與上帝的關係中,約伯記鼓勵我們學習安靜地信賴上帝,因為祂在我們生命中所做的工,有許多是「當下」無法理解的。
六、神會更新我們
約伯為他的朋友祈禱。耶和華就使約伯從苦境(原文是擄掠)轉回,並且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約伯記42:10)
最令人鼓舞的,莫過於約伯最終豐盛的結局了,儘管他經歷巨大的挑戰,但上帝最終使他恢復並加倍賜福。更闡釋,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上帝仍給予最大的盼望,且祂會在適當的時機更新我們,以完成這個盼望。
七、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相信上帝的智慧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約伯記42:3)
最後,約伯記教導相信上帝的智慧,即使無法理解祂的道路。在約伯所受的苦難中,他一直在思考關於苦難的本質和上帝的公義的深刻問題。神允許我們從經歷與挑戰中學習,直至最終,他在完全投降的地步時,承認自我的局限性,轉而相信上帝的主權,接受生命真正的價值。
當我們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上帝,並在任何情況下相信神的智慧時,我們的信心就會變得更加堅強。
(參考資料:CD、Crosswalk、Ben Locke、Lipscomb University、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