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你是忙得心煩意亂的馬大?或是坐在主腳前,享用上好福分的馬利亞?
馬大和馬利亞兩姊妹都熱心愛主,而「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加福音10:41-42)
基督之家前主任牧師寇紹恩以「馬大怎麼了」為題分享
聖經中馬大和馬利亞這對姊妹,相信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前基督之家主任牧師寇紹恩,日前引用這段出自《路加福音》的故事,與蒲公英希望基金會、今日報、及基督教文化交流協會的同工們分享,為平日忙於服事的同工群,澆下一場豐盛的靈糧沛雨。
為什麼用「馬大」引題,貼近現場?
寇紹恩牧師首先以自身的一個深刻經歷開場,將時空一下拉回十多年前,身強體壯的他擔任主任牧師,領著教會同工,正在退修會現場。
「說實話,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當時的我怎麼了?忽然間就暴怒…一直罵…一直罵…完全不像我平常待人溫和的樣子…。直至現在,仍想不透發生了啥麼?情緒失控的當下,眾人都噤聲靜坐、嚇壞了,自己也尷尬地不知道該如何收場…」寇紹恩娓娓道出。
重要的同工們都在看著他,不明究理突發的情緒爆衝,「我到底怎麼了」他不停自問。
後來,不知如何收場的寇紹恩只能盡量避著大家,他與妻子利用每天清晨5點鐘到7點的兩小時,長達八個月的時間,夫妻倆同行散步到教會,安靜在神面前,透過詩歌敬拜、讀經,天天一同分享、禱告及代禱。
經歷過「那段日子」,真正幫助自己理解情緒爆衝的起因,並不是讀經讀到哪一段經文的提醒,或是誰的一段話,而是真實的安靜在神的裡面安息,也因此對於馬大和馬利亞這段故事,馬大到底怎麼了,點出了更細微的發現和深刻體會。
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裏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
—路加福音10:40
對馬大而言,接待耶穌到自己家裡來作客,原本是美事一樁,也是她甘心樂意的。而她反而「…事多,心裏忙亂」,但曾幾何時,服事的喜樂不再,反倒口出怨言、看不順眼、甚至心生苦毒?馬大怎麼了?
引思:我們也落在跟馬大相似的景況裡?是否非常貼近我們日常的服事現場?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裏。
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裏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路加福音10:38-42
從小在教會長大的寇紹恩笑說,小時候讀到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總會為馬大抱不平,覺得她辛苦付出,馬利亞什麼事都沒做,只是「坐著聽」耶穌講道,就被耶穌大大的稱讚,實在很不公平,沒道理。
等到自己逐漸長大,也累積了服事的經驗後,神讓他看到「馬大怎麼了」。
事多,忙亂
忙不是問題,亂,才是問題
寇紹恩指出,服事神的人「事多」是值得感恩的,因為那表示神在使用你。
如果機構不忙,那可能是神沒有在使用這個機構;如果機構裡大家都忙,你卻不忙,那你可能也會待不下去,因沒有發揮功能。
所以,忙不是問題,事多就會忙,而當忙到心裡亂,就會出問題。馬大因為妹妹馬利亞沒有過來幫忙接待耶穌而覺得不開心,連帶地,馬大也責怪起耶穌。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23
忙亂,將引發一連串負面效應
「心」出問題
「心」是最重要的源頭,一旦存心不對,則容易導致後續效應。寇紹恩牧師引用箴言4:23,提醒我們需要敏銳覺察自己的心態,是否變得不耐煩?少了神的心意,無法付出愛。因為「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哥林多前書13章)。
「眼」出問題
心不對了,眼光就會被影響,看別人時容易心生比較,看同工不順眼、看配偶不順眼、看家人也不順眼,甚至對每件事都覺得不順眼。這時候,我們需要警覺到可能是自己的「眼光」出問題了。
「口」出問題
繼「心態」和「眼光」之後,接下來可能會「口」出不喜悅的話,開始講說別人做得不好的地方,批評、論斷…,不只限於對人,也會對神,這樣的惡性循環會引發更多的不滿。
或許有些人會以「修養」來自我要求,不一定會表現出來,但是「修養」好,不代表能夠把這些事情引發的情緒處理好。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把情緒壓下去,或是選擇疏遠來逃避,但是這樣做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求主幫助我們,不要容讓塞在心裡的情緒繼續發酵,而讓問題積累到更嚴重,而在某天失控爆裂…。
「手」出問題
許多的不滿、抱怨累積到最後,可能就是連「手」也出問題,撒手不幹了。
愛作菜的寇牧師還提及自己過去釀製泡菜的真實經驗,生動地詮釋這段信息。當年他把高麗菜塞進玻璃罐裡,雖然明知道應該預留一些空間,好讓泡菜發酵,但忍不住還是繼續往罐子裡塞菜葉。
有天下班回到家一打開門,迎面撲鼻而來的是股濃郁奇怪的味道,進門後發現家裡像是被「炸過」般,到處都是玻璃碎屑,檢查後才發現,製作泡菜的那個厚實玻璃罐,竟然因為塞太滿,而整個炸裂開了!
我們的心是否也像醃製泡菜的玻璃罐?如果只是一味地塞進各種負面情緒,缺乏面對與處理,終有一天就可能會爆發出來。馬大何嘗不是如此,就像那口炸裂的泡菜罐,爆了!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裏。—路加福音10:38
如果我們也面臨這樣尷尬的處境,該如何面對呢?寇紹恩牧師點出「馬大怎麼了」的三大癥結:
第一個徵結點:主權問題
耶穌是被馬大接到「自己家裡」款待,她很自然地以主人的身分自居,預備安排所有一切,準確地調度愛筵、場地、座席,依照自己認知的照顧每一位,以免怠慢。
馬大忽略了耶穌才是主,我們是僕人。
寇紹恩提到過去投入「天藝劇團」的服事,該團於1982年創立,團員都是帶職事奉、無償演出,免費讓更多未信者觀賞,以探討心靈層面的戲劇故事、牧者短講與同工陪談的方式來傳福音。
「天藝」的同工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服事的主權在神,劇團演出戲劇是為了佈道,而非為了贏得觀眾的掌聲或舞台上的鎂光燈。因為舞台上被看見的演員可能只有3人,但是整個劇團要成功完成福音佈道,需要的可能是30人、甚至300人的同心擺上。
因此,「天藝」的同工不挑角色、不挑工作,指派演員角色時,甚至刻意輪調每一齣戲劇的主角,即使他/她可能是演得最好的那位,也不會連續擔任要角。
對當時身兼「天藝」編劇與導演的寇紹恩而言,這樣的堅持並不容易的,因為就戲劇的專業來說,當然希望讓演技最好的演員來詮釋劇中主角,但是從福音佈道的角度來看,把服事的主權交在神手中才是關鍵。
寇紹恩提到,曾有一次,有位同工擔綱「天藝」的女主角,在戲裡的演出非常成功,也深受劇組認同、觀眾讚賞。
下一步新年度的新戲劇,需要重新選角及排練,劇中因應劇情需要,其中有一個場景是,換景換裝時間僅有15~30秒,舞台燈光一暗,女主角需要在黑暗中完成,邊走位、邊換造型,大幅且迅速換掉全身濃妝豔抹的裝束改穿居家睡衣,高跟鞋換拖鞋,還必須於時間內,繞著背景後台跑向舞台另一邊,接著「瞬間位移」再登場,只有短短幾十秒,一切必須依賴身邊的同工「代勞」才能完成。
於是,劇組須安排一位女同工在舞台旁邊待命,她要帶著眼罩等候直到這個服事時段,好讓她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中,準確跑位,帶著女主角一邊為其改換造型,一邊安全直跑到定位點,待舞台燈光一亮,換來博得滿堂喝采的女主角。
這是個「觀眾不會知道、也沒有機會露臉、也無須任何演技」的職務,更要配合每一次的排練時間,長達半年八個月到場陪排戲,每次,她只需服事這一件事。
「誰來作這工作呢?」寇紹恩接著說:「就是上一齣戲的女主角」。
「這是服事」。
寇紹恩直言,許多時候服事的人會忽略神的主權,因此落入一種誤區─「我願意服事啊,但要照我的方式、要聽我的」。馬大在自己家裡接待耶穌是如此,舊約裡的約拿先知也是如此。約拿逃往他城,並非因為他不願意服事耶和華,而是他不想去敵國亞述的首都尼尼微傳悔改的信息。
這種「選擇性的順服」,其實就是「不順服」,寇紹恩沉重的提醒。
聖經裡多位順服的典範,值得我們效法學習。例如:亞伯拉罕、以及聽命迎娶馬利亞的約瑟。當耶和華呼召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父家,亞伯拉罕「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亞伯拉罕的順服完全體現這個「就」字。
服事的主權在神,意思是指,即便我們並不完全明白神的計畫、神的安排,我們仍領悟服事的主權不在我們自己,而在神。
第二個徵結點:焦點問題
其次,當馬大宣洩不滿的情緒與指責後,耶穌一針見血地指出「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路加福音10:41 )
當操煩的事情多,思慮容易模糊焦點,原本是為了服事「神」而盡心竭力,忙的卻是「關於神」的許多事。相比於馬利亞,她把注意力聚焦在耶穌的教導,在神自己,故而,耶穌稱許她選擇了上好的福分。
切莫失焦,白忙一場。寇紹恩提醒。聖經裡的以斯帖王后、或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摩西,都是在服事上有明確焦點的典範。
假如以斯帖不看重神所託付的焦點任務,拯救自己的族人免於被仇敵滅族,就算她成為波斯國最賢惠的王后,將亞哈隨魯王的後宮治理得非常好,在神的眼中,那也算不得什麼。
摩西的服事也是同理。如果當初摩西留在埃及繼續當王子,甚至很有機會去競爭成為埃及的下一任法老;即便他真的成為埃及法老,治理成版圖極大的強國,什麼事情都做了,卻沒有去作神要他去完成的使命,沒有把以色列人帶出埃及,他一生的豐功偉業再顯赫,在神眼中也只是「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
「我過去這十年都在生病」寇紹恩牧師感性地回顧,「有七次進加護病房,五次動手術,有三次還是四次病危通知……。每次進手術房時,我都問主,祢要我做的事,我都做了嗎?有沒有什麼是我忙得要死,做了一大堆,卻不是祢要我做的事呢?」
他再說,如果一位職員,專責應做好財務或會計,可每天一上班就盡力去洗廁所、掃地拖地,中午還幫所有人買便當…,下班前還幫忙關燈,做盡了一切的事,卻沒做他「該做的本份」。這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馬大忙著做了很多的事,但是耶穌最看重的那件事她沒做;服事神的我們都該思想:是否聚焦在神要我們做的事了?
「命定」是神要我們做的事。不是只有摩西或屬靈偉人才有命定,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定,就像一片「拼圖」,有特定的位置,千萬不要往不正確的位子「硬塞」。把不對的拼圖硬塞進去的下場,不只自己會受傷,原本該放的那片拼圖也放不進來。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加福音10:42
第三個徵結點:次序問題
馬利亞沒有服事嗎?寇紹恩牧師舉出另外二處經文,點出馬利亞的事奉,是聚焦在耶穌的教導,作在耶穌的身上,同時也做在耶穌的心上。主耶穌稱許馬利亞所做的,不但是一件美事,並且值得普天之下各個地方為之記念。
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之處,有人在那裏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
—約翰福音12:1-5
兩處經文,都記載了馬利亞曾用真哪噠香膏抹耶穌。馬利亞的行為當時還引發了門徒的議論,耶穌的教導是「賙濟窮人是善事」,但馬利亞做在耶穌身上的,是「美事」。
信息的尾聲,寇紹恩牧師以金瓜石基督教會從無到有的建造過程,與同工們一起省思,什麼樣的服事是做在神身上的美事。
正確且重要的次序是先聽主的話、明白主的旨意,因此在生活上每日親近神,安靜尋求神的心意,接著依照主的旨意來服事祂。
相關閱讀:
「掌聲留在舞台,榮耀歸給上帝」 成團35年的天藝劇團過生日了,見證台灣教會團隊的一個神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