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news-details
「仰望天際,建築光影」特色建築攝影展從12月1日展出至20日。(圖 / 鄧毅仁 提供)

想要來場建築之美與信仰的對話嗎?

 

合一人文藝術中心攝影展從教堂建築的外觀形式、光線表現以及空間意象,解析隱沒在教堂裡那許多「宣教士的生命」,從中看見福音真光!帶領參觀者從滬尾街醫館跟著馬偕博士宣教腳蹤,再到路思義教堂裡中西方文化相遇的美麗建築,窺見特色建築與基督信仰間的連結

 

基督徒建築師說:「這次參與拍攝展覽,剛開始會很擔心是否能拍出專業照片,但是在拍攝期間,看到這些宣教士的生命,神卻感動安慰我,重點不在於照片,而是這些為福音燃燒的生命故事,不被掩埋、能夠被人看見。

  • news-details
  • 右圖: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左圖:濟南教會。(圖 / 鄧毅仁 提供)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傳達高教信仰中心意涵

  • news-details
  •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圖 / 鄧毅仁 提供)

來到台中東海大學校區,一定要前往朝聖的知名景點就是「路思義教堂」。

 

這棟由貝聿銘及陳其寬兩位建築大師共同設計,取四片拋物線雙曲面混凝土薄殼牆面構成的高聳空間,不僅是東海大學校內師生的精神地標,也是一件融合建築藝術與信仰精神的傑作,吸引無數遊客慕名而來。

 

路思義教堂建於1963年,整座建築以簡潔流線造型聞名,走進教堂內,高聳牆體逐漸向上收縮,形成一個美麗穹頂,讓牆面與屋頂合為一體,更使得整座建築在不需內部支柱下,提供了寬闊室內空間,當光線從天窗灑入時,莊嚴而靜謐的氛圍自然而生

 

基督徒建築師鄧毅仁表示:「這是很美的現代教堂,也是有名的華人建築,在沒有電腦的時代,全部的設計圖都是手繪的!那時候的設計理念是源自於挪亞方舟,這個建築特色是沒有結構柱、也沒有結構樑,完全是靠四片雙曲面的外牆把它撐起來,從外觀來看,教堂外一片片貼上的窯變磚,每一片顏色都不同,整體非常細緻。」

 

哥德式風格與彩繪玻璃光影 百年濟南教會見證合一之愛

  • news-details
  • 濟南教會。(圖 / 鄧毅仁 提供)

大面積彩繪玻璃窗是濟南教會建築靈魂所在,尤其是正面大型尖拱窗。

 

這些玻璃以鮮豔色彩描繪出聖經故事,陽光穿透時,室內流光溢彩,營造出神聖莊嚴的禮拜氣氛。

 

全建築屬於十八世紀哥德式風格,採用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鄉村紅磚小教堂的設計,整體風格兼具樸實親切與精緻華美特質,若停下腳步細細品嚐,必能讓人驚喜萬分。

 

基督徒攝影師顏民駿分享:「印象最深刻的是,到濟南教會內部二樓看到彩繪玻璃時,內心『哇』了一聲,覺得真的好美呀!跟從外面看完全不一樣。當時心想,當我們步入天堂的那天,應該也會為身邊各式各樣美景驚嘆連連吧!就如聖經上所記: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見過,耳朵未曾聽過,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9)」

 

引人注目的尖頂與小尖塔是標誌性設計,位於正門入口上方的兩根小尖塔直指天空,象徵對上帝的朝拜與嚮往,與正面屋頂上的十字架相互呼應,傳遞出建築向上拔起的動態之美。

 

特色建築攝影展帶民眾仰望天際 從建築光影中看見主愛

  • news-details
  • 上圖:大稻埕長老教會,正面一對羅馬柱上的火把與山牆上的哥德式建築語彙直指天際,象徵著基督徒「焚而不燬」的奉獻精神!下圖:牛津學堂。(圖 / 鄧毅仁 提供)

合一人文藝術中心12月推出「仰望天際,建築光影」特色建築攝影展中,將帶領觀展者,進入早期北台灣與中台灣兩個不同地區的特色建築、觀賞教堂之美,從中窺見時空背景下宣教士們用生命帶出的福音真光

 

本次展覽由基督徒建築師鄧毅仁、攝影師顏民駿共同拍攝,並規劃兩個主軸。

 

第一條路線:馬偕博士於1872-1901年,在北台灣為期將近30年的福音開拓,講述馬偕以滬尾淡水為在台宣教、醫療和教育的基地。

 

攝影團隊一路跟隨著馬偕宣教腳蹤,從淡水馬偕街走上真理街,經過馬偕所設計建造的滬尾偕醫館、淡水長老教會、淡水女學堂、牛津學堂、馬偕寓所、牧師樓及姑娘樓,最後停留在馬偕墓園。

 

鄧毅仁說:「1901年5月底,有一天晚上,學堂內的鐘竟然被敲響,學生們才發現,是馬偕博士在重病下仍強忍著病痛走出自己的房間,原來,他曾提醒學生們6月份要準備好應試,即使已經病入膏肓、認不清白天黑夜,他的心仍然惦記著教會與牛津學堂!

 

第二條路線:集中在東海路思義教堂的建堂、以及東海大學創校初期,許多為了福音來台、全力擺上的宣教士教師的故事。

 

作為全台第一所基督教大學的東海大學,座落在校園中心的路思義教堂,彰顯出帶領東海學生們一步步進入基督信仰的熱切期盼。

 

展覽中更帶出東海大學在創系之初,聯董會招募許多在美國及加拿大的宣教士教師,從各地來到台中,成為學生們追求知識及信仰生命最堅強的支柱,包括練馬可、歐保羅、劉芳華到畢恩琪等許多宣教士,從年輕到老,對學生的愛及對使命的堅持

 

鄧毅仁表示,「東海校牧室主任李貽峻牧師分享,在路思義教堂的背後,這群宣教士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不亞於一座路思義教堂!這些宣教士教師放棄家鄉優渥的環境與未來無可限量的功成名就,毅然決然放下一切,來到台灣的大肚山上,他們順服神的呼召,把人生最精華歲月獻給福音工作,成為許許多多東海學子的精神倚靠!

 

連續遇三颱 拍攝團隊經歷神豐富恩典

  • news-details
  • 馬偕故居。(圖 / 鄧毅仁提供)

這次拍攝團隊總共排定3個不同時段要到不同地方拍攝,沒想到,這3天都碰到不同的颱風,好幾次到達地點,天空都是灰矇矇、或正在下雨。

 

但是當開始拍攝時,天氣卻突然轉晴,讓鄧毅仁與顏民駿拍出了明亮且晴空萬里的照片;連續兩次在當時無法進入原計劃拍攝的地點,卻因著神巧妙安排,特別破例讓他們進入,拍攝到珍貴內部細節。

 

鄧毅仁說:「這次參與拍攝展覽,剛開始會很擔心是否能拍出專業照片,但是在拍攝期間,看到這些宣教士的生命,神卻感動安慰我,重點不在於照片,而是這些為福音燃燒的生命故事,不被掩埋、能夠被人看見

 

「仰望天際,建築光影」特色建築攝影展從12月1日展出至20日,透過鏡頭紀錄每一磚、每一瓦承載著宣教士們傳揚福音,當中艱苦的歷程與特色建築。

 

觀展者能從馬偕博士與許許多多宣教士們身上,看見他們從年輕到老年,身體雖日漸老朽衰殘,眼神中卻始終透露出堅定、良善與喜樂,散發被主愛充滿、極璀璨的生命光芒!

展出時段:

2024.12.01(日)-12.20(五)

週日 8:00-17:00

週一至六 9:00-21:00

 

展出地點:

基督教台灣貴格會合一堂一樓雲彩廳

(近景美捷運站二號出又,景美國中斜對面)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