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約阿施的兒子基甸,年紀老邁而死,葬在亞比以謝族的俄弗拉,在他父親約阿施的墳墓裡。基甸死後,以色列人又去隨從諸巴力行邪淫,以巴力‧比利土為他們的神。

今日經文(輪流讀一遍)

以色列人對基甸說:「你既救我們脫離米甸人的手,願你和你的兒孫管理我們。」基甸說:「我不管理你們,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基甸又對他們說:「我有一件事求你們:請你們各人將所奪的耳環給我。」(原來仇敵是以實瑪利人,都是戴金耳環的。)

 

他們說:「我們情願給你」,就鋪開一件外衣,各人將所奪的耳環丟在其上。基甸所要出來的金耳環重一千七百舍客勒金子。此外還有米甸王所戴的月環、耳墜,和所穿的紫色衣服,並駱駝項上的金鍊子。基甸以此製造了一個以弗得,設立在本城俄弗拉。後來以色列人拜那以弗得行了邪淫;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網羅。

 

這樣,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不敢再抬頭。基甸還在的日子,國中太平四十年。約阿施的兒子耶路‧巴力回去,住在自己家裡。基甸有七十個親生的兒子,因為他有許多的妻。他的妾住在示劍,也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基甸與他起名叫亞比米勒。

 

約阿施的兒子基甸,年紀老邁而死,葬在亞比以謝族的俄弗拉,在他父親約阿施的墳墓裡。基甸死後,以色列人又去隨從諸巴力行邪淫,以巴力‧比利土為他們的神。以色列人不記念耶和華─他們的 神,就是拯救他們脫離四圍仇敵之手的,也不照著耶路‧巴力,就是基甸向他們所施的恩惠厚待他的家。(士師記8:22-8:35)

 

今日亮光(彼此禱告)

基甸從一個膽怯的人,被神揀選、訓練成為大能的勇士,並且被神重用,拯救以色列百姓脫離米甸人的手。然而,爭戰得勝所帶來的喜悅與名利,卻讓他的生命焦點偏離了正路,以致晚節不保。我們從基甸的身上,可以看見一些鑑戒:

 

一、沒有尊主為大:以色列人請基甸和他的兒孫們管理他們;基甸拒絕了他們的請求,並且回答:惟有耶和華能夠管理他們(參23節)。我們從基甸拒絕作王的宣告,發現他敬畏神卻不甚認識神。他以為製造並設立以弗得在城中,可提醒百姓敬拜耶和華,沒想到以色列人卻將以弗得當作神來拜。基甸沒有為此事先求告神,以致後來以弗得成了以色列人所拜的偶像。

 

許多時候,儘管我們立意良好,若行事的方法不正確導致錯誤百出,就可能弄巧成拙,帶來負面影響。有些基督徒很熱心卻缺乏智慧,很有經驗卻對真理一知半解,以致成了別人的絆腳石。

 

此外,一些信徒看重聖物(聖經、十字架…),以及聖徒(牧師、長老、傳道、神學家…)過於神和神的話(道即是神)。我們敬重牧者、順服神藉他們所傳講的信息,但仍要親自尋求神,聽神對我們自己說話,明白神在我們身上的旨意。

 

在基甸做為士師的四十年間,他沒有攔阻百姓拜以弗得,「這就作了基甸和他全家的網羅」(參27節)。面對大軍壓境,基甸緊緊跟隨主,尊主為大;但是國中太平之後,他就漸漸失去警覺,使自己與百姓落入試探。我們要從基甸的身上學教訓──不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謹守,並且尊主為大。

 

二、順從肉體的情慾:當基甸攀上人生的顛峰,他的靈性卻鬆懈,轉而順從肉體的情慾。在他作士師的四十年當中,他按著肉體的喜好行事,娶了許多妻妾,生了七十個兒子,卻也因此種下禍根:骨肉相殘,家庭破碎。

 

加拉太書五章16節寫道:「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求主幫助我們,對於試探保持敏銳與警覺心,凡所行的都合乎真理,並且合乎神的心意。

 

今日禱告(同聲唸禱詞)

主啊!求祢幫助我凡事尊祢為大,遠離試探、誘惑,一生跟隨祢的腳蹤行!奉靠主耶穌的聖名,阿們。

 

(文章授權/天聲傳播)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