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急速發展的時代,人工智能(AI)、工業革命、醫療革命等,被視為改變世界的關鍵力量。
然而,一場更深層次的革命正在悄然發生—心靈革命。這場革命帶動了社會的發展、信仰的復興。
「心靈革命」不是依賴外在科技,而是源於人內在與神的連結,透過「靈修的操練」來實現。
這股力量被認為比任何科技革命都更強大,因為它直接連結到智慧和能力的終極源頭。
心靈革命:超越科技的力量
改變世界的幾個重要發展,不論是影響經濟、產業發展的工業革命、健康與壽命的醫療革命,又或者最近人人關注的「AI革命」。
「其實,真正最厲害的叫做『心靈革命』,心靈革命的重點是我們的『心』。」靈修導師魏悌香在開場時如此強調,指出當今世界最需要的不是外在科技的革新,而是內在心靈的更新。
「AI很厲害,更厲害的是『我的心跟神連在一起』。還有什麼比神更厲害的呢?」魏悌香指出,與神連結的心靈力量是一切力量根源,甚至超越當前科技界熱議的人工智能。
「神是萬物之主,祂是創意的源頭,祂是智慧的源頭,祂是恩典的源頭,祂是賜福的源頭。」魏悌香牧師說。
魏悌香牧師用自身創業、開拓事工的經歷,見證「靈修默想」在其身上發揮的果效。(圖/記者詹英村)
魏悌香牧師:我是靈修默想的實踐者與受益者
魏悌香牧師為蒲公英希望月刊、安得烈食物銀行、基督教今日報的創辦人,其事奉生涯正是靈修默想、心靈力量的具體見證。
「我是靈修默想最大的受益者!」魏悌香表示,「我一直都是白手起家,除了神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就在『默想』上面,慢慢明白神的心意。」
他特別提到《蒲公英希望月刊》與《基督教今日報》創立過程:「我們也不會做月刊、不會做報紙,但是我們知道這『很重要』,雖然一開始也不會做,但是當我和神接上線,『啟示』與『幫助』就來了。」
蒲公英希望月刊從無到有,最高發行量曾有80萬份;30年來,月刊堆疊的高度是數百座101大樓,影響許許多多的人。發展過程,每個策略、每個階段,都是在靈修默想中,不斷被神帶領所結的果子。
《基督教今日報》的創辦,同樣源於靈修中所領受的智慧。
魏悌香回憶道:「十五年前,因為怕稿量不夠、會開天窗...所以一開始根本不敢發行紙本報紙。於是,就以發行『網路報』為主。結果,我們意外成為台灣第一個基督教的全網路媒體。」
魏悌香的事奉經歷,活生生地見證「靈修默想」在實際生活和事奉中帶來突破與創新。
何謂靈修默想?
靈修默想被魏悌香以一句話精簡概括:「靈修默想,就是『在基督裡』!」
這簡單卻深刻的定義,揭示靈修默想的本質—與神建立直接且持續的關係。
拉丁文原意中,默想(meditation)意味著「專注」。
魏悌香解釋:「靈修默想的目的,就是『專注』,專注在神的身上。」
這種專注,不是空洞的心理活動,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神身上,與神建立密切的關係。
「想方設法讓我們在基督裡!在基督裡!在基督裡!」魏悌香反覆強調「在基督裡」的重要性,指出這是靈修默想的核心目標。他進一步解釋:「所以什麼叫做在基督裡,就是我跟神連在一起、跟神綁在一起。」
「在基督裡!」是魏悌香牧師操練三十年來教導、操練靈修默想,總結出來化繁為簡的核心要訣。(圖/記者詹英村)
至聖所、聖所、外院:平衡的靈命成長與靈修生活
魏悌香牧師用聖殿的三個部分:至聖所、聖所和外院,來比喻基督徒靈修生活的三個層面。
舉例來說,舉辦福音聚會像在外院的事奉(要接待外邦人),信徒同心小組禱告為聖所事奉(基督徒彼此服事),靈修默想則是至聖所的事奉(人與神直接連結),三者都很重要、不能偏廢,皆須平衡發展而能有健康靈命成長。
靈修與生活融合
魏悌香提出一重要理念:「靈修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靈修。」靈修與日常生活不是分割概念,基督徒的靈修不僅是特定時間、特定場所的操練,更應融入日常生活每一環節。
「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創世記5:22)魏悌香引用聖經人物以諾的見證指出,以諾一方面與神同行,一方面過著正常人生、生兒育女,這兩者並不矛盾也不相衝突。
由此得見,靈修默想的操練並不意味著要遠離世俗生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與神連結:「所以你要明白,靈修不是特定時間、地點,特別經營的事情」——「你可以照常上班,也可以照常『在基督裡』」。
零碎時間的屬靈價值:微量匯聚成巨量
音樂默想
魏悌香提供多種靈修默想的實踐方法,其一是透過音樂來進行默想。
音樂可幫助人安靜下來,專注於神:「如果你不知道怎麼開始靈修默想,好,那我們聽音樂。」透過專注聆聽音樂,特別是敬拜音樂,可幫助人心靈沉澱,為與神相遇創造條件。
「聽聖樂,幫助你的心能夠安寧下來。讓感動聖樂創作者的靈感動你!有沒有發現,這樣聽音樂,你比較不會飄來飄去。」
魏悌香表示,透過音樂的旋律、曲調、歌詞,能幫助人的心安靜下來,與主連上線。
呼求主名
另一種靈修默想的方法是呼求主名。魏悌香指出,不斷地、隨時隨地的呼求「主名」,可幫助基督徒與神保持連結。
這種呼求不一定要大聲喊出來,也可以在心裡默念。「我利用等車、走路、通勤的時間,在心裡默唸,呼求主!」
種隨時隨地的向主呼求,可幫助信徒保持與神連結。
利用零碎時間
「沒有時間靈修,是最大的謊言。」魏悌香特別強調,「利用生活中的零碎時間」來進行靈修默想的重要性。
「禱告十秒鐘算不算禱告?禱告十分鐘算不算禱告?禱告三小時是不是禱告?」魏悌香強調,用零碎時間來禱告,而不是將禱告變得零碎化。
從而提醒,不要小看零碎時間,「微量加微量等於巨量!五餅二魚的零碎收集起來也有12個籃子!」
來自林口靈糧堂的弟兄分享,信主很久的他發現,禱告、靈修已變成「形式化」,當天上完課找到原因,原來自己把「生活」和「靈修」拆開。接下來,立志要操練在生活中靈修默想。(圖/記者詹英村)
來自永和禮拜堂的學員分享,上完第一堂課後,發現靈修默想沒有想像中困難,因「靈修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靈修」,隨時隨地都可以用呼求主名的方式與神連結,操練靈修默想。(圖/記者詹英村)
心靈革命的意義
魏悌香牧師最後總結靈修默想和心靈革命的意義:這場心靈革命的核心,就是讓基督徒重新發現與神連結的力量,活出豐盛的生命。
正如聖經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
「這一場心靈革命,比AI革命還強。你會害怕AI,但你不會害怕神的存在,對不對?當你變得比這世界的更大,心靈的力量就會高強起來。世界怎麼變,我裡面的『主』永不改變。」
透過靈修默想與神建立密切關係,使基督徒可在變化莫測世界中保持堅定,因為,雖外在環境不斷變化,但內在與神的連結是穩固的。
這就是心靈革命的真正力量,也是基督信仰走過2000年,持續推動世界翻轉、社會更新的動力。
魏悌香牧師鼓勵每個學員,包括現在正在閱讀這篇報導的你,在生活中要殷勤操練如同在「至聖所」與主面對面的靈修默想。
回到各自教會,也要「在基督裡」成為牧者的好幫手,一同經營「聖所」中禱告的權能服事、與教會弟兄彼此相愛,同時要有外院的傳福音服事,將「在基督裡」的榮耀顯給外邦人看,讓人們經歷福音。
透過小班制帶領,操練靈修默想過程中,學員有疑問時,魏悌香牧師會立刻解答。(圖/記者詹英村)
課程中有靈修默想的實質操練,也有真理的教導,許多學員很認真作筆記。(圖/記者詹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