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們不一樣?」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以「SDGs青年領袖志工培訓」方案,再度獲得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特設立「青志獎」表揚。蒲公英希望基金會執行長李愛蓮鼓勵,培訓計畫不單是服務學習,也是生命探險的旅程。
如何能擁有並實踐「生命豐盛」、「生活簡單」、「生態平衡」—「三生有幸」的人生呢?來看看這裡有一班青年志工,真的不一樣!
「抱歉,我沒什麼興趣,我只想好好的過日子!」這樣的話是否總在年輕世代口中傳出...
肩負國家未來的青年族群,卻於普遍社群報導下,讓臺日韓等國青年,在「厭世代」、「寬鬆世代」、「YOLO 世代」等新興名詞背後,成為擁有物質上滿足,心靈卻感空洞,找不到人生意義的族群…一片青年處境在負面、悲觀聲浪有增無減情形下,這裡有一班青年人,不一樣!
蒲公英30周年
青年實踐「三生有幸」,再獲第二屆青志獎
長期推動志願服務的「蒲公英希望基金會」,今年邁入30周年,隸屬於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自1995年起,以「全人心靈陪伴」為主要工作,期望幫助每個人實踐「生命豐盛」、「生活簡單」、「生態平衡」—「三生有幸」的人生。
為幫助青年成長,鼓勵各大高中(職)、大專青年跨出舒適圈,進行志工服務,基金會透過社群平台、官網及政府舉辦之計畫,招募青年志工,曾參與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舉辦「青年暑期社區職場體驗計畫」。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為幫助青年成長,鼓勵各大高中(職)、大專青年跨出舒適圈,多年來持續進行志工培訓服務,成就許多未來領袖。(圖 / 蒲公英基金會 提供)
2018年起至今,近7年基金會長期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合作,每學期招募一批青年志工,透過18小時課程,幫助他們從零開始投入服務社會。
當中透過影片拍攝、教學導覽及社會參與行動,開發青年的無限潛能,志工老師並結合生態永續與品格教育,幫助下一代發揮生命影響力,及鍛鍊青年自主帶領活動,提升核心五力:創作力、表達力、領導力、執行力、續航力,結合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概念,培訓青年自主拓展潛能,成為未來領袖,使人生不一樣!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特設立「青志獎」,鼓勵青年朋友投入志願服務,今年是第2屆舉辦,仍競爭激烈。蒲公英希望基金會以「SDGs青年領袖志工培訓」再度榮獲青志獎殊榮及獎金,由該基金會執行長李愛蓮代表領獎。
她回顧建立「SDGs青年領袖志工隊」培訓計畫,不單是服務學習,同時是生命探險的旅程。藉此鼓勵青年獨立思考:「希望獲得什麼?」「希望帶出的服務效果?」「要讓服務對象看到什麼榜樣?」讓青年進行自我省思及管理,從而創立社會價值。
來自全臺各地,跨域、跨校的青年志工,共有106組優秀青年志工團隊報名,競爭激烈,服務主題涵蓋:國際永續、偏鄉教育、科學推廣、環境保育、社區營造與文化服務等,現場逾300多人共襄盛舉,呈現百花齊放的志願行動景象。
跨出舒適圈,青年以行動改變世界
蒲公英希望基金會以多元媒介與資源,鼓勵青年志工投入國際永續議題,更提供SDGs小農星球探索體驗教育,讓青年擁有可實際服務學習的場域,透過實際與大自然及原生菜接觸,了解每個生命的可貴,投身公益服務的同時,藉此學習生命的真諦,更激發對土地的感恩與環境保護具體行動。
每周開放學生們至「蒲公英希望基地」或「蒲公英希望基金會」教室中,許多青年因著輔導老師的鼓勵和引導,跨越舒適圈、做出全新嘗試。
例如:2024年12月14 日,何同學發揮創意、親自製作「手工小農星球盆栽奶酪」,帶至基金會的聖誕公益攤位義賣;手工奶酪不只造型可愛,更是大受歡迎,被搶購一空;從中除建立起何同學的信心,所得也投入援助弱勢兒少。
青年是未來領袖,需要每一個人澆灌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署長陳雪玉鼓勵,服務主題涵蓋偏鄉教育到環境永續,看到青年團隊運用醫療到偏鄉服務,還有利用STEAM設計文化課程、導覽,及運用專長在社區做電器修復,處處皆見青年們的熱情行動與實踐力量。
投入第一線服務的志工老師劉宏佳分享:「領孩童與青少年身心靈健康發展的工作其實並不容易,我自己在這一領域的服事上持續耕耘超過20年,期間看到許多人帶著熱情來,但遇到挫折或困難就放棄。其實,『放棄』比『堅持』容易多了。我常聽到很多長輩說,現在的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她誠懇指出,我們可曾想過,現代青年面臨的壓力與誘惑,也非當年般單純?我們是否願意用真心「陪伴」他們,走過這段最艱難的旅程?
最後,劉宏佳積極鼓勵學生族群:「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的品格、態度,才能決定一切。若能保持一顆善良、正直的心,願意給這世界多一點溫暖、希望,這世界就會因你而改變,千萬不要小看自己微小的力量!」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箴言22:6
蒲公英志工老師-劉宏佳姊妹(右)總率先在第一線陪伴,成為服事的榜樣,她鼓勵每個青年:「世界會因你而改變,千萬不要小看自己微小的力量!」(圖 / 蒲公英基金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