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梁蓓禎

【梁蓓禎專欄】愛要說出來

亞洲人不善表達愛??   常常會發現很多的爸爸媽媽在面對小孩子時,很容易對他們闡述愛意,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看見爸爸媽媽對他又抱又親,還會一邊告訴他有多愛他多喜歡他。   不過好像隨著年紀越大,有些家庭好像就會越來越少擁抱,可能是孩子也長大,對於肢體接觸的需求,也逐漸降低。也可能是孩子長大,會讓爸爸媽媽生氣的點,也越來越多。所以好像孩子越長越大,擁抱、說親密話語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同樣的,當然孩子對父母擁抱、溫柔的話語也就越來越少,當有爭執時,很容易會直接情緒性的字眼出現。因為在他的資料庫中,已經很少出現溫柔的話語,如「你好棒」、「我好愛你」...等。   一般「傳統」的家庭中,爸爸媽媽、長輩會想說,你都長大了,當然要好好的「管教」。況且,我都生你、養你,難道你還不知道我愛你嗎?   其實老實說,有陣子不說,是會忘記的,或是說,頭腦知道,跟心裡感受到是有距離的!   當孩子接收到的比較多是,你功課怎麼樣....,你吃飽沒......。你作業寫完沒,你怎麼又這樣?講好幾遍?你難道不可以怎樣嗎?   當太多的話題總是出現在「指示、命令」,孩子感受到的溫度,應該就剩下「把事情做好」,這樣的關係吧!   越長越大,擁抱變少、愛的話語變少,雖之而來的是「指導性」的話語,真的不太容易感受到「愛」。不是因為愛變少了,而是我們越來越少講到愛!   但連我們都希望是被接納、被喜愛的,更何況是孩子呢?   孩子越大越容易會用自己的行為表現來定義自己的價值,當他將行為與你是否愛他歸成因果時,要再找回彼此的心就又更加的困難了!   常常抱抱自己的孩子,告訴他說你有多喜歡他、多愛他吧!   或許孩子大了我們不習慣說愛,但習慣是可以養成的!   用愛的話語來鼓勵孩子的成長過程,讓他對於愛是放心的!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也就比較不容易因為「感受不到愛」,甚至是「感覺同學比較愛他」,而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   我們都期待有更美好的關係,而愛是最大的力量!   不只愛,更要說出來,讓對方能更直接的知道。   孩子,我愛你!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梁蓓禎專欄】我知道我錯了,但是我拉不下臉

這句話是一個國中男學生跟我說的!   記得那時候我還是學務主任,上學時間,我站在校門口時,因為這孩子跟我們的警衛大哥有些誤會,導致起了口角衝突。孩子氣沖沖地被叫到我旁邊,我先是問他整個事情經過,然後帶著他思考,其實孩子蠻不錯的。冷靜下來回頭思考,他也發現原來是自己錯了!我也正鼓勵他說:很棒呀!你懂事!發現問題在哪裡了!他也正被自己被主任誇獎,感到開心。   下一刻我說:「既然發現是我們錯了,那要不要去跟警衛道歉?!」 他面有難色!我又再說了一次:「你剛剛整個思考完有發現自己不對嘛?!」他點了點頭,「所以我們有做錯的地方?!」他繼續點點頭。   我說:「對呀,很好呀!我們發現我們錯了,也不會再這樣了很棒!不過,要不要為了我們做錯的,也去跟當事人道歉一下?」 他說:我不想! 我說:為什麼呢? 他說:我知道我錯了,但是我拉不下臉!   不管我後來怎麼說,他就是堅持他拉不下臉去道歉!但也因為不想勉強他,以免造成更大的反感,這件事情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那事件讓我即使現在回想起來都印象深刻!因為我相信那孩子並非不懂事,他可以發現自己有錯誤的地方,卻因為「面子」而不想去「道歉」,所以道歉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呀!!   道歉是承認自己錯了,而跟對方表示歉意。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是否這樣就會有「不如人」的感覺出現,導致有些大人也不想要「道歉」,因為會感覺「我不如你」?!   其實「道歉」並沒有矮人一等,我記得在導師歲月中,有一天早自修時,我很認真的跟班上孩子說:親愛的大家,我有件認真的事情要跟大家說,所有的孩子都定睛在我身上。   我接著說:我想要跟你們道歉。 孩子說:為什麼? 我說:因為我昨天晚上突然發現,我最近跟你們講話都是你不怎樣我就要怎樣,我一直在用負面、威脅的話語來對你們,明明我是很關心你們,卻一直說反話,所以我想要跟你們道歉。 孩子們聽完後,有的孩子若無其事繼續看書,有的則是說:喔~~還好吧! 所以我當下真的想『我這樣道歉到底是否有必要?』   但當天的日記,大部分的孩子都記錄了這件事情,可以確定「老師道歉」應該在他們的心中留下蠻深刻的印象,有的孩子說,從沒想過老師會道歉,有的孩子說,老師,放心我會原諒你的!有的孩子說,第一次看大人道歉!   但那事件後,可以感覺我跟孩子們的關係又更親了。而當孩子做錯事情時,他們也可以「道歉」,因為「道歉」沒什麼,老師也道歉過,做錯事了道歉是很正常的!   大人的道歉反而更拉近了與孩子的關係,我相信每對親子相處過程中,一定會有些狀況出現,那時候爸爸媽媽會選擇道歉嗎?還是將錯就錯,硬著頭皮撐過去呢?   其實孩子看著身旁的大人,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大人的處置方式,如果我們因為「面子」而不道歉,甚至「死不認錯」?其實失去了更多!讓孩子也變成以為「面子」最重要,即此錯了也要硬著頭皮,沒有辦法軟化下來,這不會是我們希望的下一代!為了面子,不顧一切...   成長的過程中,勢必會有跌到會有犯錯,但重點是如何在錯誤中學習,如果礙於面子,而不想認錯,或許當下保住了面子,但其實失去了更多的裡子,也攔阻了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甚至養成硬凹、不認錯的態度。   所以道歉,是個勇氣的行為,對於很多冰凍的關係,道歉也會是破冰的開始!   教導孩子不只認錯,也勇敢道歉吧!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梁蓓禎專欄】爸媽你會差別待遇嗎?

前幾天坐飛機時身旁做了一個媽媽帶著一對兄弟,兄弟的年齡大概差了五歲左右,弟弟很會撒嬌,黏著媽媽,年紀不到兩歲,哥哥大概七歲八歲左右,蠻獨立的,會注意到他們是因為一上機就聽到弟弟的哭聲。實在有點擔心四個小時的旅程會充斥著弟弟的哭聲,但我轉頭過去,看著哥哥摟著弟弟等待媽媽放行李,媽媽一忙完也馬上摟著弟弟正當稍感放心時,聽到了媽媽對兄弟不同的對話。   媽媽摟著弟弟時充滿著無限的包容?,即使在飛機上,弟弟的哭鬧,已經造成旁邊乘客的困擾,一直發出聲響希望「提醒」媽媽可以讓孩子安靜,但是媽媽仍然非常的有耐心的兜弄著孩子,希望他能夠安靜下來。   但是反觀哥哥,稍微浮躁用著電視,卻被媽媽大聲地斥責。看著哥哥落寞的表情,真的有點不捨?,但我對於媽媽的反應,充滿著好奇,因為兩個都是他的孩子,很顯然他不是一個不懂得溫柔的媽媽,但是為什麼對哥哥、弟弟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或許是因為覺得哥哥已經長大了吧!而哥哥也真的表現得非常懂事,在媽媽為弟弟準備牛奶時,哥哥總是一直抱著弟弟,安撫著他,感覺哥哥是個懂事的孩子,不過媽媽似乎對哥哥的耐心比較有限,或說標準比較高!   我不禁回想起之前我剛開始教書時,曾經教到一個特殊班的孩子,當我知道這個孩子的狀況時,我總是會給他更多的包容,甚至是為了他一點點的進步而充滿著無限的喜悅與開心。   但是對於普通班的孩子而言,我的要求就非常的嚴格,感覺進步是應該的,我很少給予稱讚鼓勵。   有天,當我又再苦惱學生的「不懂事」時,突然有聲音出現問我,為什麼可以對那個自閉症的孩子有這麼多的包容?但是對於其他的孩子卻沒有呢?我當下直接的反應:因為自閉症的孩子是特殊狀況呀!但接下來繼續問:所謂正常的孩子真的是健康的嗎?他們可能也有些特殊狀況,你不知道,但是需要你更多的包容與忍耐嗎?   當下我真的蠻錯愕的!突然發現了我居然用兩套不同的標準在面對孩子們。   面對所謂「特別」的孩子,我可以給特別的包容,面對「一般」的孩子,我卻少給了很多?,但是孩子畢竟就是個孩子,就是需要愛與陪伴?。我擁有的是愛孩子的機會,引導的方法雖然因人而異,但愛與珍惜是我可以給的,也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的!為什麼不能夠給每個孩子都有更多的包容呢?   我想可能就和飛機上的媽媽一樣吧,因為覺得老大已經長大了,相對的對他的要求也就變得更高。   而老二還只是個小孩子,就對他有更多的包容以及容忍。   雖然從旁邊看起來,是那麼的不公平,甚至這好像無形中也養成了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但我相信我們沒有不愛老大,或是說我們沒有比較不愛正常的孩子,只是我們很容易陷入「長大了就應該比較懂事」的框架當中。所以標準也更高,包容度也更少了。   雖然那位哥哥很照顧弟弟,但我想他還是很需要感受媽媽的愛吧??   你希望手足情深嗎?當個有智慧的爸媽吧??,愛是沒有附帶條件的!誰說年紀大的就要做榜樣?年紀大的就要照顧小的?但當爸媽給出的愛讓孩子越來越健康,哥哥姐姐會喜歡當哥哥姐姐照顧、愛著手足,弟弟妹妹也會尊重哥哥姐姐、彼此相愛的。   我們只擁有愛孩子的機會,當孩子不期待你的愛時,再怎麼想要愛,也錯過時機了。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梁蓓禎專欄】你的世界有多大,並不在於你生活中看見多少人

最近我們有個孩子告訴我他的世界太小,他想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這個「理由」我在一些年輕孩子的身上聽過,然後下一句通常會接:所以我要去台北找工作、我要去國外讀書,我要去working holiday....   去外面看看真的很美好,但去外面「世界」就會變大嗎?   我一直在思考「世界」到底是什麼意思,我們一直在說要培養孩子「世界觀」,到底怎麼做比較實際?   回想之前在國中教書,也算是蠻大的學校,人數眾多。不過有些孩子很容易「小團體」。不管他身旁有多少同學、補習班、生活周遭?他的生活總是受小團體影響?甲不理我,或是我跟乙吵架,覺得全世界只剩下我一個人孤孤單單。   這樣的「世界尺寸」不知是多少?雖然我們每天活在相同的環境當中,但是他的「世界」跟其他同學的「世界」,很明顯規模不一樣。   進入職場後,看得見的世界似乎真的縮小,辦公室、家裏、教會??,所以開始有去健身房、團體課程?等,參加各樣的活動都沒有問題,但活動越多真的不代表世界越大?,世界的大小應該其中有一個評估是,你打開多少讓別人進入吧??。   當你在意、當你關心,這個人就進入你的世界了。同樣的,當你不在意、不關心,這些人雖「活在」你身旁,卻沒「進入」你的世界。   的確,看得見的人數跟我們心裡面真正世界的人數是不一樣的。很多人關切不同的議題,這些人不見得出現在他的生活圈。但因為關注他們,這就進入他的「世界」。所以在意非洲的小朋友糧食短缺,雖然沒到過非洲,但這卻在他的世界。在意經濟貿易戰爭,川普也就住在你的世界。所以大前研一之前說年輕人只關心半徑三公尺的事,這會是蠻驚人的,這樣的「世界」多狹隘。   所以如何培養世界觀?   方法很多,但有一個是最基本的,就是幫助我們的孩子彼此相愛吧!當連真實活在身旁的同學都無法進入他的世界,要談什麼遙遠的國家?所以,幫助孩子好好與現在生活中的人用心相處。   去外縣市、出國讀書、工作都沒有問題,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很好的。但敞開心去關懷身邊的人,走的城市越多才越有不同體驗?畢竟「人,才是關鍵」!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梁蓓禎專欄】孩子說謊怎麼辦?

今天要來分享一個很燒我腦的故事...   上週處理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有個5歲的孩子做了件傷害別人的事情,儘管證據都指向唯一的答案,就是他是案主,但他很堅持說不是他。不管老師拿出多少證據,儘管任何人都可以一眼看出是他,但這孩子就是強硬到底說不是。老師說:「好吧,既然不是你,那我們要繼續找出真正的兇手,而且要好好處理這件事情..」,這位孩子卻為了那位「真正的兇手」難過大哭。但還是堅持我不是兇手!結果就是僵在那邊無法結束。   隔天換我來面對這個孩子了,孩子一進來可以感覺出他的緊張,我先關心他,想降低他的焦慮。接下來切入主題...   我:你喜歡00嗎? 孩子:不喜歡 我:為什麼呢? 孩子:因為他...... 我:但我們這樣就沒有「彼此相愛」了噎... 孩子:(沈默)嗯,所以我要跟他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看來這孩子真的太聰明!) 我:好,那還可以怎麼做,當你們必須要在同一個空間時?   然後我們就討論了一下怎麼跟他不喜歡的孩子相處...,接著我話鋒一轉,   我:那昨天發生了什麼事情?你要不要說給我聽。 孩子.........,開始把昨天事情說了一遍,當然包含了再次強調『我不是兇手』,只是剛好符合老師說的那些特徵。 我:那為什麼老師、證據都會覺得是你呢? 孩子:我不知道呀,我是有.......(再次解釋真的只是『恰好』符合案主特徵..)。但是那真的不是我做的。 我:你要不要再想一想,想仔細一點。 孩子:(安靜了一下)我沒有(邊揉眼睛)。 孩子的堅定讓我都開始對自己的堅持感到疑惑,感覺他說的好像真的,但如果他是真的說謊了怎麼辦? 我:好,沒關係,不用解釋了。我只會再問最後一次是不是你。你說不是,那我就相信不是了。我決定我要相信你,因為我很愛你!但是我不希望後來我發現原來你是欺騙我!那會讓我很傷心!因為說謊會傷害我們的關係。我也不想你覺得你這次欺騙我成功,但你離開這裡後,你的心裡一定會覺得對我說謊了感覺怪怪的,因為你心裡會有聲音說你騙老師喔~~我不想要你的心裡感覺不舒服,我不想我們的關係怪怪的,然後你就會覺得我不喜歡你。但其實都是因為你自己心裡感覺怪怪的!   所以我希望你可以再認真的想一想,可能不是這幾天,可能是上一週或是更久之前,所以你之前忘記了,你想一想,有沒有想到?如果真的是你做的,那就誠實的告訴我。如果不是你,你說了我就相信你,但我希望是真實的,因為我很在乎我們的關係。   孩子安靜了一下,繼續揉眼睛。   我:所以? 孩子:嗯.....我想到了,是我上個月做的! 我:所以是你做的! 孩子:嗯,我想到了,是我上個月做的,我剛剛忘記了,現在想到了! 我:好,那我知道了!就這樣,因為要找到做那件的是人也只是要讓他知道要「彼此相愛」 剛剛我們已經討論過了.....   孩子一出辦公室就跟隔壁老師說,哎唷,我想到了是我上個月做的啦!一進到教室看見班級老師還有同學也說,那件事情是我上個月做的啦,我之前忘了! 真的不知道他之前到底在堅持什麼?   隔天我跟孩子的媽媽討論整件事情,以及我如何處理。媽媽說孩子要找我的前一晚,晚上睡不著覺、翻來覆去,壓力很大,還被爸爸唸了一頓,叫他好好的睡覺!但其實孩子睡得不是很好!所以他也覺得應該是孩子做的,但是他知道他也問不出真正的答案,只好讓我們繼續處理,他再看應該怎麼做。結果當我談完話後,孩子放學一見到媽媽,就跟他說他後來有想到那件事情是他上個月做的!所以媽媽思考說孩子可能因為當下說了謊,也發現回不去了, 只好硬著頭皮僵下去,堅決否認到底!但居然後來承認了,他也蠻驚訝的!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新的體驗,這一次,我沒有針對這個「健忘」的孩子做任何處罰,因為孩子還小,我希望幫助孩子能真的學到誠信。而事後得知,孩子前一晚還反覆輾轉難眠,我想他的心已經先讓他自己被「處罰」了。   大多數的孩子都不是故意要欺騙父母,特別是年紀還小的孩子,只是想到誠實所必須面對的後果...,還是先選擇另一條看起來比較容易面對的選項,甚至可能就像我們的這個孩子,第一步選擇錯了,那「將錯就錯」比較容易還是「坦然面對」?這就是父母、師長的智慧了!   誠實,不是為了害怕被處罰,如果是這樣,我只要不被抓到說謊就好,所以謊言往往一個、兩個、三個...無限的堆疊上去。   誠實,是因為看重彼此的關係。也因為我們選擇愛,更能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給他們成長的空間還有時間,更有智慧陪伴他們走過這段不成熟的過程。   而當孩子感受愛,他們也能更勇敢的、更放心、更健康的成長。 果然當爸媽的心臟要很大顆呀...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梁蓓禎專欄】父母管教,誰要當黑臉?誰要當白臉?

有個爸爸對於孩子生活表現很苦惱,因為他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爸爸說當他在管教孩子時,都覺得孩子當下都聽懂了,甚至有時爸爸是會用處罰來幫助孩子記住教訓,在當下也確定孩子已經記取教訓。但下次還是會發生孩子對於同樣的事件卻又一樣的表現,他很苦惱,為什麼孩子總是這樣?也不是聽不懂,因為當不好的行為出現,提醒沒用時,爸爸會用比較強硬的態度,孩子就會瞬間清醒,然後一切步上正軌!   我想若孩子爸爸是個比較會約束管教孩子的,那孩子真的不會有這麼多「脫序」的行為。但突然想到了媽媽,因為媽媽是個很「不忍心」的媽媽,對於孩子的生活表現當然也會有「不應該這樣子」的想法,甚至也認同應該要管教!但下一刻,當孩子邊扭邊撒嬌時,媽媽往往就心軟說『你知道了嗎?下次不可以了』。   孩子的表現,其實直接地反應出爸媽的教養方式,孩子在學校有什麼狀況,當老師好言好語的「提醒」時,孩子往往依舊故我,做自己想要的,不理會老師。即時是明顯的錯誤,依然如此,原因就是『因為我不想那樣嘛!』但當老師語氣堅定,把孩子抽離他的小世界時,他突然就開竅了,並非是能力不夠,或是不知道何為對錯。只是想要活在選擇輕鬆的、容易的、自己的小世界中。   所以我知道為什麼孩子的表現,在爸爸眼中是「反覆無常」了,因為爸媽教養的方式不一致!爸爸是管教,媽媽是寵愛,或說爸爸是黑臉,媽媽是白臉,這樣的狀況很有可能會出現在不少人的家庭中。有的習慣是爸爸扮演黑臉,孩子有錯誤行為時,媽媽可能就會說:等爸爸回來我要跟他說!讓他修理你!有的可能是媽媽扮演黑臉,爸爸比較是有什麼事都說:去找媽媽、去問你媽!媽媽說可以才可以!不管誰是黑臉誰是白臉都不好。   一黑一白,代表兩種極端的管教方式!但爸媽應該是要同一陣線的,不是嗎?不論爸爸媽媽想要走自由派、高壓派、溫柔派....,但重點是爸媽應該是一致的!因為當不一致時,孩子當然知道誰是屬於比較「好講話」的。當犯錯了,找誰比較好過關,要隱瞞誰比較不會被處罰,孩子可能開始會「鑽漏洞」,有些事情選擇跟誰說,或是東窗事發時要逃到誰的旁邊。   甚至不一樣的管教方式,孩子也很混淆,有時候媽媽在,這樣是可以的,為什麼爸爸在的時候,這樣又不行了?到底什麼時候可以什麼時候不行?就像我們的這個孩子,父母不是沒有管教,而是管教不一致,讓孩子混淆了。孩子習慣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陷入忘我狀態。所以「寵愛派」的在旁邊時,這樣的行為當然沒事,只是我忘了現在我身旁的是「管教派」的。   有的人會說扮白臉讓孩子至少有一個出口可以抒發,但為什麼會演變到孩子需要一個出口抒發呢?白臉的存在也是因為有黑臉的出現,為什麼不可以有智慧的管教,讓親子之間沒有隔閡距離呢?孩子在不同的階段當然會有不同的「比較容易傾述的對象」。但這對象不要是因為「比較出來的」,而是孩子自由選擇,想跟爸爸分享這件事,想要跟媽媽分享那件事,而當爸媽的管教一致,爸媽是同一陣線的。其實我們都清楚不論跟爸媽誰說都是一樣的,因為爸媽會一起合作,是最佳夥伴的,來陪伴孩子成長。爸媽們,請在同一陣線的來陪伴孩子吧!   教養中為何要一個白臉一個黑臉?你面對的是孩子而不是犯人!你是父母,而不是警察!誰想要一直跟孩子有距離?被孩子懼怕呢?為什麼不能兩個都是有智慧的父母臉呢?爸爸媽媽加油吧!會更有智慧的!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希伯來書 12:5~8 5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6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7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8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