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我的姊姊就像我的媽媽,從小照顧我長大。」頭份家庭教會主任牧師Eva(麥素嫻)娓娓道來與胞姊間深厚的感情,這份手足情誼不僅溫暖她的童年,更成為日後服事的榜樣。事實上,天父也希望每個人扮演那「特別」的角色,領人突破、做主的門徒!
為了重病的哥哥,全家一起信主進到教會,神彷彿撥開烏雲,將愛的真光照進這個家庭。信主後一週,他更經歷神超自然醫治,脫離結石發作的痛苦;而因著自己得醫治的經歷,習得了同理心,也看見許多人「困苦流離如同沒有牧人一般」,因此投入醫院關懷探訪的事奉,更埋下日後全職事奉的伏筆。他見證:「當我們願意順服神,與神對
對米亞迪諾托(Mia Dinoto)來說,「焦慮」幾乎是伴隨她一起成長的親密朋友。她在8歲時經歷到第一次焦慮症發作,爾後被診斷患有強迫症(OCD)和焦慮症,「我也非常、非常的沮喪幾乎每一天,焦慮發作都會找上我,我根本不敢離開家。」不只是強迫症和焦慮症的問題,往後成長的歷程裡還出現嚴重厭食症,多重疾病
兒時的他,因太想念已過世親人,常躲在衣櫥裡,嘗試與已逝的哥哥說話。但在對話過程,竟能漸漸聽到、看見別人所看不到的事物,並開始與「魔鬼」產生交流,甚至後來被撒但所利用。就在覺得人生毫無指望時,耶穌奇蹟似地穿越天花板,來尋見他…
「小青姐姐」(李曉卿)擁有20年說故事的經驗,四度入圍廣播金鐘獎的肯定。進入iC之音廣播工作,也成為她的信主契機。她笑說,願自己到80歲時,仍是最愛說故事的老奶奶,為盲人說電影,為人訴說生命故事。
「神啊,如果祢讓我有『見證』可以填在單子上,我就可以『受洗』了啊!」初到教會五個月,受完裝備訓練的她,滿腔熱血地拿起受洗報名表,卻盯著「見證欄位」發愣,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她難過、失落,也持續禱告,神出奇地安慰「孩子,妳已經有很多神蹟奇事了。」自此,她調整眼光,勇敢受洗並積極傳福音,帶領同事進入教會認
前幾天坐飛機時身旁做了一個媽媽帶著一對兄弟,兄弟的年齡大概差了五歲左右,弟弟很會撒嬌,黏著媽媽,年紀不到兩歲,哥哥大概七歲八歲左右,蠻獨立的,會注意到他們是因為一上機就聽到弟弟的哭聲。實在有點擔心四個小時的旅程會充斥著弟弟的哭聲,但我轉頭過去,看著哥哥摟著弟弟等待媽媽放行李,媽媽一忙完也馬上摟著弟弟
前幾天坐飛機時身旁做了一個媽媽帶著一對兄弟,兄弟的年齡大概差了五歲左右,弟弟很會撒嬌,黏著媽媽,年紀不到兩歲,哥哥大概七歲八歲左右,蠻獨立的,會注意到他們是因為一上機就聽到弟弟的哭聲。實在有點擔心四個小時的旅程會充斥著弟弟的哭聲,但我轉頭過去,看著哥哥摟著弟弟等待媽媽放行李,媽媽一忙完也馬上摟著弟弟正當稍感放心時,聽到了媽媽對兄弟不同的對話。 媽媽摟著弟弟時充滿著無限的包容?,即使在飛機上,弟弟的哭鬧,已經造成旁邊乘客的困擾,一直發出聲響希望「提醒」媽媽可以讓孩子安靜,但是媽媽仍然非常的有耐心的兜弄著孩子,希望他能夠安靜下來。 但是反觀哥哥,稍微浮躁用著電視,卻被媽媽大聲地斥責。看著哥哥落寞的表情,真的有點不捨?,但我對於媽媽的反應,充滿著好奇,因為兩個都是他的孩子,很顯然他不是一個不懂得溫柔的媽媽,但是為什麼對哥哥、弟弟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或許是因為覺得哥哥已經長大了吧!而哥哥也真的表現得非常懂事,在媽媽為弟弟準備牛奶時,哥哥總是一直抱著弟弟,安撫著他,感覺哥哥是個懂事的孩子,不過媽媽似乎對哥哥的耐心比較有限,或說標準比較高! 我不禁回想起之前我剛開始教書時,曾經教到一個特殊班的孩子,當我知道這個孩子的狀況時,我總是會給他更多的包容,甚至是為了他一點點的進步而充滿著無限的喜悅與開心。 但是對於普通班的孩子而言,我的要求就非常的嚴格,感覺進步是應該的,我很少給予稱讚鼓勵。 有天,當我又再苦惱學生的「不懂事」時,突然有聲音出現問我,為什麼可以對那個自閉症的孩子有這麼多的包容?但是對於其他的孩子卻沒有呢?我當下直接的反應:因為自閉症的孩子是特殊狀況呀!但接下來繼續問:所謂正常的孩子真的是健康的嗎?他們可能也有些特殊狀況,你不知道,但是需要你更多的包容與忍耐嗎? 當下我真的蠻錯愕的!突然發現了我居然用兩套不同的標準在面對孩子們。 面對所謂「特別」的孩子,我可以給特別的包容,面對「一般」的孩子,我卻少給了很多?,但是孩子畢竟就是個孩子,就是需要愛與陪伴?。我擁有的是愛孩子的機會,引導的方法雖然因人而異,但愛與珍惜是我可以給的,也是每個孩子都需要的!為什麼不能夠給每個孩子都有更多的包容呢? 我想可能就和飛機上的媽媽一樣吧,因為覺得老大已經長大了,相對的對他的要求也就變得更高。 而老二還只是個小孩子,就對他有更多的包容以及容忍。 雖然從旁邊看起來,是那麼的不公平,甚至這好像無形中也養成了會吵的孩子有糖吃。但我相信我們沒有不愛老大,或是說我們沒有比較不愛正常的孩子,只是我們很容易陷入「長大了就應該比較懂事」的框架當中。所以標準也更高,包容度也更少了。 雖然那位哥哥很照顧弟弟,但我想他還是很需要感受媽媽的愛吧?? 你希望手足情深嗎?當個有智慧的爸媽吧??,愛是沒有附帶條件的!誰說年紀大的就要做榜樣?年紀大的就要照顧小的?但當爸媽給出的愛讓孩子越來越健康,哥哥姐姐會喜歡當哥哥姐姐照顧、愛著手足,弟弟妹妹也會尊重哥哥姐姐、彼此相愛的。 我們只擁有愛孩子的機會,當孩子不期待你的愛時,再怎麼想要愛,也錯過時機了。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我會把你的夢想實現的,把我們台灣最美好的愛讓全世界知道,可是,我現在很想你。」亞洲首例成功分割紀錄的連體嬰哥哥張忠仁,於本(2)月初腦幹出血驟逝,享年43歲,今(19)日舉辦感恩追思會,弟弟張忠義不捨,在追思會上頻頻低頭拭淚,送親愛的哥哥最後一程。
40年前亞洲首例成功分割紀錄的連體嬰張忠仁、張忠義,今天凌晨傳出哥哥張忠仁不幸因腦幹出血驟逝,享年43歲。友人籲請眾教會肢體為家屬的心理調適、處理身後事宜禱告。
父親是寶島歌王洪一峰,長兄是台語歌神洪榮宏,身為家中么子,「洪榮良」這個名字沒有多少人知道。小學一年級父母離異,雖然有個知名的父親,但卻沒有一個完整家庭的愛。
這是婚禮中最動人的時刻,當經典的父女共舞歌曲〈Fathers and Daughters〉放出來,新娘凱莉.衛斯特(Kaley West Young)輕輕拭淚,可能還有些疑惑,因為她特別交代家人:她不想跳這首歌。
藝起發光除了愛在四月天外,也將精神延續為「愛在每一天」,除了公益活動、校園福音預工外,也用下半年的時間巡迴台灣各個城市,走入當地教會,用「迷你版的愛在四月天」方式到各教會繼續推動福音事工,祝福台灣。 8月25日團隊就來到江子翠行道會的青崇聚會,除了理事長宋逸民外,也邀請梁文音、小炳、逸祥、林志
一個來自東部的原住民小男孩,沒有想到自己會在11歲離開家鄉,進入當時全台最好的學校讀書。長大後為籌措父親的醫療費,無意間走上歌手之路,傳唱多首經典原住民古調,掀起台灣民歌浪潮。他是台灣民歌之父,原住民運動先驅──胡德夫。
4歲的艾達琳虛弱的躺在病床上,小哥哥傑克森站在床邊,雙眼充滿憐愛的輕撫著妹妹的前額,嘴唇間輕輕彈出最後一聲:「我愛妳!」
美國南加州一對小兄弟的手足之情和他們的可愛模樣,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影片7日被父母上傳到YouTube頻道「Daily Bumps」後,不到7天已累積近65萬次點擊。 影片中,剛滿一歲的小嬰兒芬利(Finley)坐在嬰兒床內,偌大的臥室中只有他一人。他發出咿呀聲音,彷彿期待有人帶他出去玩。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