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哥林多

【葛兆昕專欄】總要肢體彼此相顧

每天睡前,你是否會「檢視」一下你身體裡的五官、四肢、各個器官等等??今天的表現,若有不好、或有閃失??然後,你拿起手機告訴你的朋友:   「我跟你說,我的手真糟糕,拿個東西還會掉下去??」 「還有,腳也是,早上走路還連續踢到石頭兩次,兩次誒!」 「更糟糕的是牙齒啦,竟然咬到舌頭,害我現在跟你講話都有點痛!」 「最丟臉的就是我的頭髮了,竟然不受控給我亂翹!」 「還有那歪歪的腳趾頭,那是最羞恥的,我怎麼會有那樣的腳趾頭?」 「我說的可都是事實,不信,你可以問我的眼睛、耳朵或大腸??」   朋友,這樣的事在你的一生中發生過嗎?如果你的朋友告訴你像這樣的事,你會有什麼感覺? 相信我們會覺得荒謬,甚至心裡O.S.「你還好吧!」   那麼,你曾經向別人「ㄉㄠˊ」(投訴)教會肢體、數落他們的不是嗎? 曾經跟別人指稱某某弟兄或姊妹「有問題」、「讓我們丟臉」嗎? 曾經嘲笑他們軟弱、恥笑他們某種行為嗎? 曾經希望他們發生不好的事情嗎?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而我們是其中的肢體!來看聖經怎麼告訴我們吧!   哥林多前書 12:21-22 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 哥林多前書 12:25-26 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除非你不屬於這個身體! (文章授權/葛兆昕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生命樹專欄】認識愛主的意義

我們需要認識愛主的意義,愛主就是讓祂活在我們裏面並替我們活,並領悟祂渴望有一個住處使祂能得著彰顯(弗三16)。我們信入主,乃是為了接受祂;我們愛祂,乃是為著享受祂(多三15)。愛主乃是要停下我們的作為,讓主全然佔有我們這人(弗三16~19,加四19)。我們表達對主的愛最好的方式乃是說,『主耶穌,我向你敞開,完全佔有我。主,我愛你,我將自己交給你,我向你敞開。多而又多的擁有我,直至你達到我這人的每一部分,並且安家在我裏面』。   按照哥林多前書,我們要愛主就需要接受祂作我們的分,給我們享受(林前一2、 9,五7~8,十3~4),讓祂在我們裏面長大(三6),並領悟我們與祂是一靈(六17)。我們愛主,是藉著完全讓主佔有,並愛祂的顯現(提後四8)。按照保羅的話說,如果我們不愛主,祂的來臨將是審判的事(林前十六22);但如果我們愛祂和祂的顯現,我們就會得著獎賞。   以弗所書六章二十四節說:『願恩典與一切在不朽壞之中,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同在。』按照保羅著作中的用法,『不朽壞』這辭主要是指神和屬神的事物;任何天然的事物都是會朽壞的,但神、神聖的生命以及所有在復活中的事物乃是不朽壞的。在不朽壞之中愛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意思就是在新造裏,並照著以弗所書所啟示一切不朽壞的事項愛祂。在主的恢復裏,我們需要在以弗所書所啟示一切神聖、屬靈、屬天、不朽壞的事物中,來愛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這些事物乃是關於三一神、神聖的生命、基督之於我們的所是、祂的所作以及召會。   我們這些神的兒女越在不朽壞之中愛主,就越在愛和光中行事為人。神的兒女乃是神人,由神而生,有神的生命和性情,屬於神的種類(弗五1,約壹三1,約一12~13)。所以神是我們真實、真正的父,我們是祂真實、真正的兒女(約壹三1,弗五1)。宇宙中最大的奇蹟,乃是人類竟能從神而生,罪人竟能成為神的兒女。所以我們這些神的兒女應當在愛和光中行事為人。愛是神內在的本質,光是神外顯的元素(約壹四8、16,一5)。我們的日常行事為人,該由神愛的本質和神照耀的元素二者所構成;這該是我們行事為人內在的源頭。   以弗所書的目標,乃是要帶我們進入神的愛,就是祂內在的本質裏,使我們在甜美的神聖之愛裏享受祂的同在,而像基督一樣的愛別人(弗六25)。我們要在愛的情形與氣氛中,被神浸透,在祂面前成為聖別、沒有瑕疵。我們在其中為著長大而生根並為著建造而立基的愛,乃是我們實際認識並經歷之神聖的愛。我們所經歷基督的愛就是基督自己,是不可度量並且超越知識的,我們能藉著經歷認識這愛。基督的身體是在愛裏把自己建造起來;為著建造基督的身體,凡我們的所是或所作,愛乃是極超越的路。我們這些神的兒女應當是愛,因為神就是愛;我們既在生命和性情上成為神,也就應當成為愛。   以弗所書五章八節說:『你們從前是黑暗,但如今在主裏面乃是光,行事為人就要像光的兒女。』神是光,所以神的兒女也是光的兒女。我們不僅是光的兒女,並且就是光的本身;我們是光,因為我們在主裏與神是一。當我們在光中時,我們就在對錯的範圍之外。如果我們行事為人像光的兒女,我們就會結出果子來,就是一切的善、義和真實(弗五9 )。   (文章授權/台北市召會)文章轉載台北市召會週訊1032/職事信息/2018年春季國際長老暨負責弟兄訓練信息/作者/劉孝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台灣真愛家庭專欄】與獨處共舞六步曲

走出「獨處」的迷思          獨處等於「寂寞」嗎?其實,寂寞是一種負面情緒,它是不快樂的根源。寂寞給人一種在人際關係中受排擠的感覺,寂寞的老人經常會有被隔絕被孤立的恐慌,因而陷入精神的飢餓感,導致寂寞與否似乎不由自主,完全取決於別人。   日本人喜歡下班後去居酒屋埋頭喝悶酒,美國餐廳為這些寂寞的人開設「快樂時光」(Happy Hour)。這種普遍的現象告訴我們:「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獨處則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獨」是生命的本質,是個體的存在方式,不可取代也不可轉移,而學習獨處是成為完整個體的必要條件,是回歸內心世界與自己對話,是卸下面具作真實的自己,更是融入大自然的環境與之和平相處,靈感的誕生、創造力的提升都是藉著獨處產生的。西方有位哲學家說得好:“Solitude itself is a reward.“(獨處本身就是一種獎賞。)             為何說「孤獨是生命的本質」?當你牙痛時,只能是你一個人痛;當你生病時,只能是自己受苦。 德國詩人赫曼在他的一首詩〈在霧中〉寫道:「不認識黑暗的人就無法變得睿智,生命本是孤獨,人們互不相識,各個獨自一人。」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一直為逃避獨處而想方設法去填滿生活,那麼,其實是在逃避和真實的自我相遇。如果成年兒女為了不讓父母親孤獨而滿足他們所有的期望,這種轉移對他們是沒有幫助的。兒女能做的是幫助雙親接受「獨處」,並昇華到能夠按照自己的能力為世界與周遭的人付出心力,而不是一味期待別人的付出。         所以,孤獨不一定會成為一種缺憾。因為獨處是形塑完整個體的必要條件。試想,如果可以將自己抽離人群,安靜下來與自己的內在獨處,可以獨自在散步、運動、聽音樂、看電影、寫文章、閱讀、聆聽鳥叫、觀賞日出日落、在海邊漫步中找到很大的滿足。你可能會對天地、生死、愛情、藝術和各種知識都想躍躍欲試,除此之外,更可以發現這個世界何等豐富,充滿奇蹟,身邊的人是如此的多元,就等我們在有生之年去發掘。基本上,一生最大的收穫不就是「擁有喜愛某些人和某些事物的能力,藉著自己獨特的興趣而成就愛和付出的動力」嗎?         「回歸自我」就是你和你自己在一起,完全與其他人沒有關聯,有如一朵浮雲在天地之間漂流、探索、觀察、思考 ,也只有在這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尋找到自己生命的一些觀點,畢竟我們一生尋找的就是「人生的意義」,也就是「我到底為何來到這個世界?」         「與自己對話」,只有在獨處時才能夠實行。我們可以每天用短短半個小時來思考反省當天的所思所言所行,用這樣的態度來面對新的一天。另外,也可以在這個默想的時刻中與上帝對話,祈求祂賜下能力,同樣的,禱告也是和自己相處的秘方。         其實,在內心那屬於自己與上帝奧秘的居所,才是我們最後所謂的「家」。如果我們能觸摸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就能真正體會到回家的美好感覺,這種感覺會將寂寞化為孤獨並張開雙手擁抱它。         對長輩或瞻望金色年華的中年人,以下是能幫助你與老年孤獨優雅共舞的六種舞步─   舞步1 勇於作自己(Dare to be di?erent)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背景和故事,這是專屬於我們自己的,也是我們寶貴的資產。若是過度追求和大家做相同的事、穿相同的流行服裝、談同樣的問題、聽相同的流行音樂,也就是錯認「自己如果不隨波逐流,就會遭到排擠而陷於孤立」,心理學家稱之為「自我認同的喪失」。         現代人為了不讓自己淪陷在寂寞中,學會了迎合別人,把最珍貴的自我深藏。其實,「想和大家一樣」,是一種避免讓自己陷入寂寞的防衛工具。過於迎合別人,會讓人失去自我,而需要依賴別人得到的自我,是非常不可靠的。基督徒長輩當再次確認: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特別的創造,是上帝手中珍貴的器皿,當我們享受自己的獨特,就不會感到寂寞了。   舞步2 進入閱讀的世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能否享受獨處,最重要的是看一個人有無獨立思考的能力,而思考的能力源於知識與見識。閱讀是豐富知識與見識的捷徑,它幫助我們養成「坐著學習」的好習慣,進入閱讀的領域才能了解知識之洋是無垠無涯。日本作家和田秀樹在《與孤獨共處》一書中提到:一個人知道得越多,才會發現他不知道的事情更多,學習知識讓我們察覺自己的無知,這個時候才會更謙虛。         年輕的時候常有機會參與親朋好友聚會,大家聚在一起對世事人情高談闊論,最後卻因意見不同,爭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這時可能在角落裡,有個人面露微笑卻一語不發,他安靜地洞察一切,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他知道對方說錯了,也會因傾聽而了解人性,以柔軟的方式去應對,因為知識越豐富,也就越能對異見「一笑置之」。   Frank Outlaw有一段名言— 注意你的思考,有一天它將會化為言語; 注意你的言語,有一天它將會化為行動; 注意你的行動,有一天它將會化為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有一天它將會化為性格; 在你獨處的時候所獲得的思考能力,至終將決定你的命運。   舞步3 覓得知音       有人認為,只要人緣好、朋友多,就可以遠離孤單,事實上這是一種迷思。人類是所有生物中對寂寞抗壓性最低的。長久淪於孤獨感,會腐蝕一個人的精神健康,最後可能落入各式各樣的成癮。每個人在感到孤單時,或多或少都會有卡在心口的負面情緒,這是人性無可避免的軟弱。         在這當口,最需要的是有能推心置腹的,知音好友。知音不需多,只要有一、兩個就可以了。知音不一定要完全同意你的意見,重要的是願意傾聽,即使有不一樣的意見,也願意寬慰、支持和諒解。每個人都盼望也需要得到接納,這種體驗肯定了我們的價值。         樂於獨處的人,只要知道這世間某個角落有這麼一位知音存在,隨時可以支取力量,那麼,他是「自在的孤獨」。這些知音也有可能是我們這輩子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許多人都錯以為只有在學校時代才能交到知音,其實不然,當然,不可否認的,在尚未進入職場前的那一份單純,沒有利害關係的感情是最難得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畢業之後為事業打拼時期所交的朋友就複雜了許多。         然而年過七旬後,大部分人已從職場上退下來而進金色年華,彷彿又回歸童年的純真,已然放下一切,看透人生中,生、老、病、苦、死的必然性;卸下了面具,看淡人世間那些必會毀壞的一切身外之物,他們結交新朋友來擴大生活圈,這樣的朋友也必然不是所謂的酒肉朋友。   舞步4 學會互相扶持       當今社會存在著很嚴重的成癮問題。所謂成癮不光是指吸毒,其他如煙癮、酗酒、色情、網癮等等,包羅萬象無奇不有。成癮大部分與寂寞孤單有密切的關係。吸毒者在吸毒時,腦內會分泌一種令人有快感的化學物質,這種分泌物暫時解除了空虛感。然而,人類為了滿足快感,就會繼續做這些事來解除空虛感。         和田秀樹指出,其實比較正面的方法是將此種依賴轉移為「對人的依賴」,這也是許多成癮者需要支援團體的最大原因。能和獨處共舞的人大部分擁有很多相互扶持的對象,這一些人不一定是兒女或是親朋好友,也可以是超市中偶遇、願意幫我們解惑的陌生人,也可以是在散步、聽音樂會,或搭飛機時的偶遇,只要我們願意打開心門,就可以放心地依賴他們,這種互相扶持沒有副作用,更能隨時隨地填滿我們內心的空虛感,何樂而不為?   舞步5 好壓力是自我成長的最佳老師       說到壓力,我們馬上會有負面聯想,避之惟恐不及。其實適當的壓力有助於保持身心的舒暢。壓力有兩種,一為好壓力,一為壞壓力。能為我們帶來動力和成就感的即是好壓力,壞壓力是超過自己能力負擔的長期壓力,常常會把自己擊垮。好壓力會讓腦部分泌荷爾蒙提升免疫力,壞壓力讓人時時感覺煩躁、身心活動停滯、自律神經過敏。         壓力是好是壞,基本上取決於個人的抗壓性。抗壓性可以藉著認知和鍛鍊心靈來增強,就像鍛鍊肌肉一樣,施加壓力使之強壯。與此同理,我們也能夠強化內心,提升抗壓性。在操練當中,會感覺以前視為壞壓力的,在不知不覺中已變成了好壓力。    孤獨和疏離感對長輩來說是最大的壓力。但是,只要鍛鍊好如何超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壓力,也就能夠改善孤單並克服疏離感。當然訓練抗壓性是一門相當困難的功課,與自己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抗壓性低的人大致上是完美主義者,個性認真、心思縝密。和田秀樹建議老人不要刻意去當好人,要求絕對完美是和自己和上帝作對。人老了不要把自己的標準訂得太高,盡力就是完美。   舞步6 懂得示弱就是自信       願意示弱的人會吸引眾人到他身邊,不肯示弱的人無法和別人好好相處。所以是否能示弱,會影響我們對孤獨的抗壓性。我們自小受教導「要把缺點藏起來,只把優點顯示出來」,只敢表現出強悍的一面,其實內心是非常的脆弱的。不怕讓人看到自己的弱點,也不怕坦承自己做不到的,會是非常受歡迎的。這樣的老人即使住進了安養院之後,也會是最受歡迎的人物,因為和這樣一位和藹可親的人相處,會讓每個人都卸下心防,感到自在。         當然,年紀大了可塑性也就低很多,因為年輕時所養成的個性已經定型。但只要我們徹底了解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與人接觸時,努力學會勇於示弱,這才是老人進入獨居生活時,幸福度過漫長人生的最大秘訣。         聖經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如此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耀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勇於示弱是因為上帝能把脆弱轉化為力量,因為我們何時軟弱,何時就剛強了。       《與孤獨共處》書中的這一段話很引人深思:「擁有自己的故事,學習與他人互相扶持,學會示弱,才能不再偽裝迎合,不再害怕獨處,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   避免孤單寂寞的具體方法       至於避免孤單寂寞的具體方法,在我和外子原隆合著的《晚風習習木長青》(真愛,2013)書中的「老人獨處與靜默的智慧」篇章裡提及:參加各種社團,擴充自己的人際網,學會利用網路社群;學習勇敢面對難題,擁有宗教信仰;為親友和自己的兒孫們禱告等等,皆可供參考。最重要的是:要學習心靈上的「新生活運動」,是要從內心做起,對害怕孤單有充分的認知,對克服寂寞願意學習且有效實行。   (文章授權/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作者/吳瑩瑛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Q  LAM專欄】美好的東西可能是致命的關鍵

我們家種了幾棵羅勒葉,之前第一次種植的時候因為水份沒有拿捏好,都被我養枯了。不死心的我又再去買了兩盆,沒想到這一次不但繁盛茂密,還開出了可愛的小白花。   正當沾沾自喜之際,帶門哥問我:「開花是不是就不能吃了?」「我不知到耶!查一下」正當帶門哥很認真幫我查的時候,說也奇怪,似乎發現了這陣子羅勒好像真的沒那麼香....緊接著就傳來帶門哥說:「開花前就該剪了!不然花會把整株母株的養分吸光,然後就死掉了。」什麼!!心裡大驚!虧我澆水時還小心翼翼地不要動到小白花耶~~~   很多我們以為美好的東西,原來,不見得是我們想像或眼見的那樣個樣子,一個搞不清楚,反而正是致命的關鍵。   願我們都能在現實中看見真理裡永恆不變的美好。   哥林多前書 10:23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創世記3:6 於是女人見那棵樹好作食物,又悅人的眼目,那樹令人喜愛,能使人有智慧,她就摘下果子吃了,又給了與她一起的丈夫,他也吃了。   (文章授權/Q  LAM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QLAM.ThanksGod/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