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我祖父的日記,每一天都是從『感謝主』開始。」「『好好做平信徒』是我從祖父身上學到的身教。」陳慈美說。
1950年代,孫理蓮宣教士因上帝的呼召「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當她看見當時二戰後台灣貧病的窘困,親自寫信給海外捐助者,建立海外募款及物資募集的營運機制。而基督教芥菜種會承續其精神,成為及時伸出的那一雙手,盡力的接住每一個人。臺史博推出「We Can Help:臺灣扶助事業X基督教芥菜種會」特展,
「我只有一個人、一雙手,怎能照顧這麼多人呢?我怕我做不到!...」來到漢生病院後的孫理蓮,內心感到憂愁,她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曾提到,自己有時會一直哭到無法說話,因感到要做的事那麼多,但自身力量真微小,真害怕自己什麼都做不到。丈夫孫雅各牧師予以安慰:妳的力量很小,但是妳有一顆偉大的心;這些人的痛苦和悲傷,已經成為妳的痛苦和悲傷,就勇敢來承擔,相信若是向上帝祈禱,祂一定會加添力量來成全一切!...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