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我們的禱告常常好像是在「說服神」,做祂其實並不太想做的事。看起來我們禱告是為了搖動祂的手,強逼祂回應並賜下恩典...
因為過去的我在談話中,總是容易流露出想要改變他人的張力,無意之間,反而使對方隱藏了自己真正的想法與感受。但如今我了解只有清楚地知道對方的想法後,才能給出正確的回應。
歷經女兒「以聲音換取藥水」,並掀起「家庭革命」的川頓國王,終對女兒愛麗兒說:「妳不該放棄聲音才能被聽見,現在,我在聽妳說了」。電影真人版《小美人魚》首映4天,就勇奪全美首周票房冠軍,撇開選角爭議,電影中川頓國王與女兒的互動,刻劃出家庭間可能碰上的「親子溝通」難題。針對此,本報專訪「中華牧羊人青少年關
「我和妻子其實有一段時間,是處在流淚和難以置信的狀態中。」提摩太凱勒牧師坦言,最初得知罹患胰臟癌,在錯愕震驚中,曾哀戚地求問神:「為什麼要遠離我們?還要多久?祢難道要永遠忘記我嗎?」甚至沒有勇氣,翻開自己才剛出版的一本談論死亡的書。但為什麼如今他卻能說,自己這輩子從來沒有這麼快樂過?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這段時間,每天下午三點防疫指揮中心的記者會,讓全台灣都忙了起來。老百姓緊盯直播關心數字變化、各種記者猛挖新聞賣點、科學專家進行各種解析、網路鍵盤手則開始產出各式評論。 在這個科學進步又發達的時代,每每醫生或科學家的發言,最具說服力。他們會端出各項數據趨勢,再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這段時間,每天下午三點防疫指揮中心的記者會,讓全台灣都忙了起來。老百姓緊盯直播關心數字變化、各種記者猛挖新聞賣點、科學專家進行各種解析、網路鍵盤手則開始產出各式評論。 在這個科學進步又發達的時代,每每醫生或科學家的發言,最具說服力。他們會端出各項數據趨勢,再佐以一些專業術語,往往能非常權威地鎮住了慌亂的常民,破除似是而非的耳語傳聞。 「證據會說話」讓整件事看起來理性多了。 不過有趣的是,不知你有沒有看過,好些醫生或科學家之間,倒也是南轅北轍?有的說一定要戴口罩,有的則說勤洗手最重要;生化學家鼓吹用肥皂洗手最有效,病毒學家堅持酒精才是王道;張醫生說致死率<1%,王醫生說死亡率逼近5%;陳博士說天氣漸熱疫情將趨緩,林博士說高峰還沒有來到,......。 原來證據之外,還有觀點。 牠,實在是太新了,新到人們還在不斷累積認識牠的證據,而且未知遠大於已知。於是,專家只好在經驗中看方向、在理論中尋出路、在猜測中找答案。科學的最終目的是控制現在並且預測未來,但在成功控制與神準預測之前,嚴謹的科學家們,永遠只是最後知後覺的那個人。 證據只能表明了已經發生的事,觀點則會透露了尚未出現的可能。但除此之外,面對疫病還需要「眼光」~就是看見一種未來的必然,#並讓我們能穩步前行。 往往這種眼光,不是源於自己的觀點,而是一種生命中的禮物。就像跌倒的孩子永遠會看向母親、奔馳的選手永遠會凝視目標、沮喪的人們永遠會抬頭望天。因為他們知道,此刻並不是終局,自己的家鄉與歸處是另一個故事,正待迎向前去。 雖然勝負未分,但疫病終會過去,而你可有眼光看見當風浪平息的那日,自己會站在哪裡呢?我希望自己像《聖經》中的大衛王,他在仰望遼闊夜空時忍不住讚嘆道:「人算什麼,你竟紀念?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你使他比神低微一點,卻賜給他們榮耀尊貴作冠冕。」 新的一週,疫情之下我們都很微小,但天父的眼光卻垂顧。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我們常常「用力」拉人,卻不是「用心」吸引人。我們常常用話術「說服」人,卻不是用生命「感動」人。我們常常希望人先成為我們的「會友」,卻不是我們先成為他們的「朋友」...
你要大膽熱情講自己的故事,人不需要知識,人需要真實的見證!! 傳福音從來不需要講神學,神學不會讓人信耶穌,但你的故事會讓人信耶穌。 你把三位一體都講完了,人還是不會信耶穌。 你把聖經的道理講完了,從創世紀講到啟示錄,他還是不會信耶穌。 但是我告訴你,就是要講你的故事。 告訴他,你的
(讀經:歷代志下22~25章) 自跟亞哈家結親以來,南國猶大就禍患不斷。亞哈謝卻不以為然,與亞哈的兒子再度聯手攻打亞蘭人。既然不長記性,那就只能讓教訓更慘痛一些。 戰爭很快告一段落,因約蘭受傷了,不得不回城養傷。為此,亞哈謝還專程來看望約蘭。見面時,兩個人一定相互安慰和鼓勵,甚至約好以後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