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泉源之聲

【泉源之聲專欄】家事可以「公平」分配嗎?

台灣離婚率已是全亞洲之冠,原本是人人所期待的幸福長久婚姻,也已漸漸要走入歷史。最夯的明星演員,才不久前公開倆人的婚姻喜訊,再過不多時就聽到不外乎是因「個性不合」而離婚。根據內政部統計,108年國人離婚對數計5萬4346對,半數離婚者婚齡未滿9年,其中結婚未滿5年者共1萬8816對,為近10年新高,平均每天有149對怨偶決定結束婚姻關係,但事實上,造成這樣的結果往往在於:人們覺得只要彼此相愛就可以進入婚姻,而進入婚姻也是一門進階版的學問。   現在的社會的型態,似乎「雙薪」家庭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往往夫妻倆人下班回到家也都精疲力盡,最實質面對生活上的問題是~「做家事」,這也常成為引爆爭執的導火線。加上另一半又不願意做家事,怎麼辦?而我們也容易有個迷思,既然夫妻倆都在上班,我們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公平」來分配家事吧?其實是否「公平」分配,並非是用人的理性來判斷,只有 神才能判斷是否有「公平」性!所以做家事是難以用人的判斷來說是否公平。   聖經哥林多前書13:4-7:「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愛是不嫉妒;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這是我們在祝福新人的祝歌或婚姻頌詞中常聽到的。夫妻倆人是因相愛、相知而走入婚姻,一開始新婚時常會因做家事、瑣事而意見不同發生爭執,但如同經文所說,婚姻中不是要學習「不求自己的益處」嗎?在婚姻裡,學習因愛的緣故,相互體諒、甘心樂意去做,而並非只是要求!這是我們一輩子都得學的功課。但我們試著用另一個角度來看,有比「做家事」更加重要的事,就是「經營夫妻倆人的關係」。曾聽一位屬靈長輩說:「相愛的時間都不夠了,哪有時間吵架、鬧彆扭呢?」婚姻中應該製造更多愛的關係,讓彼此透過溝通、相處更懂得相互體諒、建立夫妻間愛的元素和氛圍。這所產生出的影響力,不只是夫妻關係,當孩子們看見父母親的相愛、珍惜彼此時,孩子是會有安全感的,是有榜樣讓他們學習的。   我們也往往在婚姻中,試著想改變對方,要求對方「符合」我們所期待的標準,這樣的結果可想而知:不諒解、爭吵、抱怨、難過、心碎…接踵而來,我們更容易落入到一個死胡同內走不出來,難道這真是我們想要的結果?「美滿的婚姻並不是碰到最好的人,而是能在相互扶持中,成為更好的人。」我們常祝福新人,在婚姻中不是1+1=2,而是在夫妻關係上變成0.5+0.5=1,更在相互支持、彼此成長、相互分享愛的家庭中,倆人絕對會是1+1=無限大的影響力及祝福!   當我們從「愛的關係」的角度來看,要不要「做家事」或它是否「公平」分配,已經不是我們真正所在乎的,因著相愛,另一半不做家事,我們就不勉強他做,不是要試著改變對方,而是我們自己先改變,我們先懂得去欣賞對方,讓夫妻的關係不因問題而卡住,乃是在生命的深度、寬廣度更加成熟,成為祝福。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洪岱伶姐妹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成功也能成為失敗之母!

從小到大,一直有一句話鼓勵著我們,「失敗為成功之母」,只要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必定能夠贏得最終的成功!然而,當我們實際面對人生時,又可能落入另一個危機中,就是因著一時的成功,反而落入失敗的結局之中!如同一場球賽,辛辛苦苦地贏著對手,只可惜最後一個回合敗落了,就是輸家;無論先前贏過對手多少,最終的失敗就是結局。   今日我們要從一位君王來談,起初的成功沒有守住,卻進入最終失敗的終局-君王亞撒。亞撒一開始做王,「國中太平十年」,並且亞撒行耶和華眼中「為善為正」的事,除掉外邦神壇及邱壇,打碎柱像、砍下木偶等,然後吩咐百姓專一尋求神、遵守律例典章,那時國家一片光明,欣欣向榮,經文的紀錄是「國享太平」!   在國泰民安之際,古實王謝拉率領一百萬軍兵來攻打,亞撒王呼求神,神就讓他們勝過一百萬古實軍兵,大獲全勝。這樣一位賢能的君王,必定受到百姓、軍長的愛戴,在那段幾十年執政的時期,「從這時直到亞撒三十五年,都沒有爭戰的事。」(代下15:19)如果以歷史的角度來說,絕對是一個國家的盛期,也是信仰上的高峰,毋庸置疑。   然而,當歷代志下第十六章的記載,卻起了戲劇化的轉變。當時以色列王巴沙來犯,亞撒不像過去求告耶和華,反而去請求亞蘭國的幫助,可以說是讓第三勢力進入,引狼入室,大大得罪神。過去神幫助猶大,即使一百萬的古實軍兵,神仍然讓猶大戰勝,然而今日的亞撒卻不尋求神,反而尋求鄰國的幫助,讓神憂傷。神甚至派先見哈拿尼來責備亞撒,但他卻心裡剛硬,將先見下監,並虐待百姓,最終的結局就是遠離神的一個失敗君王。   當我們思想一個如此賢能的君王,最終為何會離棄曾經幫助他的神呢?第一,中間經歷了長時間的國中太平,讓亞撒變得安逸與怠惰了;如同我們要煮熟青蛙,不需要用滾燙的水,因為青蛙會立即跳出;但若是你用冷水慢慢加熱,反而會讓青蛙忘記溫度而失去活命。當亞撒年輕時專心尋求神,度過安舒的日子卻讓他變得失去警惕之心,將本來上半場的勝利拱手讓人。   再者,曾經的成功經驗,也可能讓人變得自大或驕傲。過去的成功不代表今日的勝利,人總是要蓋棺才能論定。過去的失敗也可能翻盤成為最終的勝利,如同奇異恩典的作者本來是殺人犯(奴隸船長),卻因著遇見神而成為悔改的罪人;然而亞撒君王卻因著過去經歷盛大的得勝,失去了對神的敬畏與跟隨。   最後,提醒我們要引以為戒。當我們失敗時的痛苦,往往能成為我們邁向得勝的道路;但當我們成功時更不能放大自己,反而要思考接下來的挑戰更大、引誘與試探更多。求主幫助我們,「敬畏耶和華」才是智慧的開端,不要自以為聰明。如果連亞撒王曾經這麼愛主的人都會跌倒,何況是我們?所以,我們更要謹慎,不可貪圖虛名,不可落入魔鬼的網羅,讓我們一直走在神喜悅的道路之中!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高翊倫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基督徒名人婚變帶來的衝擊,該如何看待?

每次聽見基督徒名人婚變的消息,總是會令人感到惋惜,新聞已經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事,並且持續對主有信心?   其實從這些名牧、名人、藝人、公眾人物軟弱的事件當中我們真的常常感到無力:到底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還有誰可以相信?我們看過多少這個人做過的見證、講過的道、勸勉的話語,都曾經讓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固。如今,他們軟弱了、犯罪了,過去相信並聽從他們所說過的話都顯出自己現在有多愚昧,於是我們感到生氣,因為我們覺得自己被騙了、被愚弄了,除了神,我們真的沒有人可以相信了。這樣的我們該怎麼辦?   一、我們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世界上的確沒有一個人是我們可以完全信任的,除了神以外,我們別無拯救與倚靠,不是嗎?生命的焦點,應該在神身上,不是嗎?最完美的榜樣與見證,在神身上,不是嗎?我並沒有說誰都不要信任,從今以後不用上教會,因為牧師也軟弱、牧者也會跌倒。我的意思是說,當我們把所有的寄望、榜樣、焦點都放在同一個人身上的時候,我們幾乎可以預見將來有一天我們會失望,因為人本來就不完美,再美好的屬靈榜樣,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否則他們根本不需要上帝了。   二、婚姻只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在婚姻中跌倒軟弱的人只是在信仰的某個地方摔倒了,他仍然能夠靠著神重新站立起來,只要他肯悔改認罪。婚姻的失敗讓人感到很難過與惋惜,特別是在這些看似美好基督徒榜樣的人身上,原因可能是基督徒總是提倡婚姻的美好、婚姻的祝福、婚姻的恩典,可是別忘了,婚姻是個不容易的功課,再美好的婚姻都有它困難的地方不是嗎?我們不能總是選擇性去接受自己想接受的部分。進入婚姻的人,也在天天面對婚姻當中的十字架,任何一對沒有離婚的基督徒夫妻,都是倚靠上帝恩典不斷被更新與破碎的罪人罷了。   三、軟弱也是信仰中的一部分。有人可能會說,他既然要選擇當牧者,他就沒有軟弱的權利!對,沒錯,牧者被檢視的標準是比一般的弟兄姊妹高,不過這代表他們生命當中沒有軟弱嗎?我相信沒有一個人不軟弱的,一個靈裡面敏銳、願意被神修剪的人不是不犯罪的人,而是犯罪了、軟弱了,願意重新立時回到上帝面前的人。面對牧者的軟弱,我們應該鼓勵他們、禱告神重新建立他們起來才是,不要因為犯罪就落入魔鬼的網羅永無翻身了。   四、面對軟弱的人我們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審判在主,我們不要自己當審判官,若我們審判別人,豈知有一天主也要審判我們?不是說他們沒有錯,而是輪不到我們來定他們的罪。我們只應把這些例子當作自己的借鏡,知道一不小心,我們也可能犯了跟他們一樣的錯誤,時時提醒自己謹慎,對得起主,如此罷了。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王誠正傳道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你就是那人!」我們都需要屬靈的導師

  說故事的力量 拿單去見位高權重的大衛王時(撒下12章),並不是普通的晉見或商談國事。神派給拿單的任務是去指出一國之君—大衛王的罪。這件事情本身就危機四伏,知情的人沒有人敢說,大衛也以為自己處理的神不知鬼不覺,企圖就此湮滅證據如常地過日子。   然而,神對大衛所行的這件事情,神甚不喜悅!神差遣了先知拿單去見大衛,拿單開門見山就對王說了一個比喻,這個比喻不知道是神啟示他的?還是拿單自己有感動想出來的;總之,這個比喻非常生動有力,讓大衛卸下心防,完全進入了故事裡的公義判斷。   故事或比喻的引用,是輔導上一個很有力的方式,我們不妨細細揣摩拿單的立場,如何去勸誡在上位者?或是當主內的弟兄姊妹犯錯或是生命的盲點,我們如何有智慧的溝通和彼此認罪、彼此勸勉。   虛心受教的態度 經文中告訴我們,是神賦予拿單有這個權柄去指責大衛,拿單不是出於自己個人恩怨或是甚麼利益去做這件事情;也不是要去羞辱大衛、要討回甚麼公道。拿單表明了一件事情,他指出:(行這事該死)你就是那人!你為什麼藐視耶和華的命令,行祂眼中看為惡的事呢?拿單就事論事,沒有參雜情緒性字眼、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多說的就是那出於惡者。   對於一個犯罪的人,神給人機會悔改。大衛知道神鑒察一切,向神承認自己罪。大衛說:「我得罪耶和華了!」勇敢承認自己罪,憂傷痛悔的心是神所喜悅的,這也是神赦免大衛的關鍵。   屬靈導師的智慧 拿單聽到大衛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拿單並沒有斥責他,例如說;你真的很糟,你一生完蛋了之類的言語。拿單似乎是以一種安慰的語氣,來幫助大衛面對罪的處理和承擔後果。這是屬靈生命的導師的智慧,一則以真理來曉以大義,一則以慈愛來鼓勵面對未來。   拿單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致於死。只是你行這事,叫耶和華的仇敵大得褻瀆的機會。」(撒下12:13)大衛被指責,沒有惱羞成怒或是殺了拿單。大衛是在神面前真心悔罪,也因此寫了詩篇51篇來陳述他的心路歷程。   聖靈鑒察我們的心 一個人的悲哀之處,是因為他永遠不知道自己需要悔改。為何會自我感覺良好呢?因為我們忽略了聖靈在心裡的勸戒和提醒。我們的心剛硬、不想聽、有偏見,造成我們失去被神煉淨、修剪的機會,導致我們結不出聖靈的果子。   求主聖靈光照我們,當我們被指責的時候,或許是有兩分的事實是我們自己行得不好。一個合神心意、柔和謙卑的人,是願意接受指教的。神愛我們,祂差遣許多人在我們生命中施工。無論我們生活中是拿單或是大衛的角色,我們都能夠謙卑的學習。   「神阿,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139:23-24)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吳玉萍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農曆七月大家繪聲繪影描述靈異經驗,基督徒該如何回應?

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俗稱「鬼門開」,不管是電視節目還是電影,描述靈異經驗的電視劇或鬼片,佔據了廣大的市場,還有許多來源不可考的禁忌,也都一一被提起,長輩們更留心提醒後輩不要誤觸地雷,惹禍上身。   在網路上看見一個笑話:「今年孤魂野鬼不會來,因為回去之後還要隔離14天。」這是一個玩笑,但我們確實要想: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要如何認知回應這些事?以下提出幾點:   一、靈界的勢力是確實存在的 從一般普羅大眾對農曆七月的反應,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於靈界,大部分人還是抱持著敬畏的態度,因為再富有、健康、事業有成的人,都要承認靈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所能掌握的。因此許多人訴諸算命、通靈、改運……確保自己的未來。   算命、通靈為什麼會準呢?因為背後有一個權勢,屬靈的力量只有二種來源:一種來自於神,一種來自於撒旦,除了對獨一真神耶穌基督之外的敬拜,普天之下都是惡者的權勢,包括一切的算命、交鬼……等。   回到農曆七月的鬼門開,難道真的有這樣的事嗎?事實上,邪靈是無處不在的,不管是不是農曆七月,但農曆七月的差異在於各大祭典,中元普渡,獻給鬼的筵席,築起了惡者的祭壇,靈界的法則裡面,邪靈不能主動干涉人類的世界,除非人自己開門邀請邪靈,透過偶像崇拜、祭拜鬼神,這些都會助長邪靈的能力。   二、基督徒享有平安是因為神同在 基督徒不拜拜,也不看黃曆挑選婚喪喜慶的日子,是因為耶穌基督在我們生命中,住在我們心裡。但如果不是基督徒,他的生命沒有基督作為他的保護,就是仍惡者的權勢之下,我們不敢保證,他若不拜拜,不遵行這些「民間信仰的禁忌」,會不會招致災禍。   你在哪一個權勢之下,哪一個權勢就掌控你,惡者的權勢不會保護任何人,最終的目的是要吞噬人的靈魂。   三、人心的懼怕代表人人需要平安 使徒行傳17章,保羅宣教旅行到了雅典,對雅典人這樣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   雅典是一個充滿偶像的地方,保羅說他們什麼都拜,什麼都拜的人其實是最沒有安全感的人,保羅對雅典的百姓說,「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所有的民間信仰、傳統、禁忌,都顯明了人內心的懼怕,而懼怕也是一個契機,使人認識獨一真神。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李慧貞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奧古斯丁爺爺講幸福

21世紀的顯學-幸福   據去年報導,哈佛大學公認最受歡迎的選修課程是「幸福課」,由一位以色列裔美國人的年輕講師授課-塔爾‧賓‧夏哈爾(Tal Ben-Shahar,Ph.D.)許多學生反應,這堂課改變了他們的一生!何謂幸福學?即正向心理學,據報導這將成為21世紀中的顯學。以下幸福的概念,取自這講師演講內容片段:1、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2、幸福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3、10種幸福便利貼:遵從你內心的熱情、多和朋友們在一起、學會失敗、接受自己全然為人、簡化生活、有規律地鍛煉身體、睡眠、慷慨、勇敢、表達感激。   第3-4紀奧古斯丁爺爺懺悔中的幸福   處於第3-4世紀,曾享盡情慾中的快樂與快感,後又在真理中信而悔改,寫下經典名著《懺悔錄》的奧古斯丁爺爺,如何定義幸福呢?幸福的概念又從何而來?   他認為這幸福的概念是存在人們記憶中的,是人在伊甸園中與上帝幸福生活的印象,是生命全然平安的領受。奧古斯丁因而定義:幸福是向著上帝、由於上帝、因為上帝而喜樂;就是這樣,不是任何別的。幸福不是由於生活的任何條件,或滿足的人事物所構成的。   當人以「享受上帝」為生命終極的目標時,他就是愛上帝、愛真理,活在一個對的愛的秩序中,也是活在幸福中。世界上的事物,本是作為「使用」的對象,藉以達到享受上帝,但人若將這些當作「享受」的對象,本末倒置,人的幸福不會加增,反倒如聖經所說「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16:4)兩種幸福,你喜歡哪一個?哈佛大學的幸福,有清楚的目標、具體做法,容易實踐,幸福彷彿在轉角之處觸手可及,但這些條件是否也容易因限制而稍縱即逝?奧古斯丁爺爺懺悔中的幸福,挑戰讀者拿掉看的見的事物,單以看不見的上帝為享受的對象,意味著挑戰我們的安全感,好讓我們連結於生命的源頭,即連結了幸福的起點。   兩種幸福衝突嗎?這不是二擇一的課題,乃是學習放在對的秩序中,以「享受神」,為人生的目標;使用神所賜的豐富資源,卻不把祂當作追求的目標,活在正確秩序的幸福中,便能經歷在《懺悔錄》中的名言:   ?驅使人,讓人能在讚美?之時,得到他的喜樂,因為?造我們原是向著?,我們的心不得安息,直到它安息於?。 You made us for yourself and our hearts find no peace until they rest in you.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 / 李映潔姐妹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