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泉源

【泉源之聲專欄】基督徒名人婚變帶來的衝擊,該如何看待?

每次聽見基督徒名人婚變的消息,總是會令人感到惋惜,新聞已經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但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事,並且持續對主有信心?   其實從這些名牧、名人、藝人、公眾人物軟弱的事件當中我們真的常常感到無力:到底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還有誰可以相信?我們看過多少這個人做過的見證、講過的道、勸勉的話語,都曾經讓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固。如今,他們軟弱了、犯罪了,過去相信並聽從他們所說過的話都顯出自己現在有多愚昧,於是我們感到生氣,因為我們覺得自己被騙了、被愚弄了,除了神,我們真的沒有人可以相信了。這樣的我們該怎麼辦?   一、我們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世界上的確沒有一個人是我們可以完全信任的,除了神以外,我們別無拯救與倚靠,不是嗎?生命的焦點,應該在神身上,不是嗎?最完美的榜樣與見證,在神身上,不是嗎?我並沒有說誰都不要信任,從今以後不用上教會,因為牧師也軟弱、牧者也會跌倒。我的意思是說,當我們把所有的寄望、榜樣、焦點都放在同一個人身上的時候,我們幾乎可以預見將來有一天我們會失望,因為人本來就不完美,再美好的屬靈榜樣,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否則他們根本不需要上帝了。   二、婚姻只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在婚姻中跌倒軟弱的人只是在信仰的某個地方摔倒了,他仍然能夠靠著神重新站立起來,只要他肯悔改認罪。婚姻的失敗讓人感到很難過與惋惜,特別是在這些看似美好基督徒榜樣的人身上,原因可能是基督徒總是提倡婚姻的美好、婚姻的祝福、婚姻的恩典,可是別忘了,婚姻是個不容易的功課,再美好的婚姻都有它困難的地方不是嗎?我們不能總是選擇性去接受自己想接受的部分。進入婚姻的人,也在天天面對婚姻當中的十字架,任何一對沒有離婚的基督徒夫妻,都是倚靠上帝恩典不斷被更新與破碎的罪人罷了。   三、軟弱也是信仰中的一部分。有人可能會說,他既然要選擇當牧者,他就沒有軟弱的權利!對,沒錯,牧者被檢視的標準是比一般的弟兄姊妹高,不過這代表他們生命當中沒有軟弱嗎?我相信沒有一個人不軟弱的,一個靈裡面敏銳、願意被神修剪的人不是不犯罪的人,而是犯罪了、軟弱了,願意重新立時回到上帝面前的人。面對牧者的軟弱,我們應該鼓勵他們、禱告神重新建立他們起來才是,不要因為犯罪就落入魔鬼的網羅永無翻身了。   四、面對軟弱的人我們應該持什麼樣的態度?審判在主,我們不要自己當審判官,若我們審判別人,豈知有一天主也要審判我們?不是說他們沒有錯,而是輪不到我們來定他們的罪。我們只應把這些例子當作自己的借鏡,知道一不小心,我們也可能犯了跟他們一樣的錯誤,時時提醒自己謹慎,對得起主,如此罷了。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王誠正傳道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你就是那人!」我們都需要屬靈的導師

  說故事的力量 拿單去見位高權重的大衛王時(撒下12章),並不是普通的晉見或商談國事。神派給拿單的任務是去指出一國之君—大衛王的罪。這件事情本身就危機四伏,知情的人沒有人敢說,大衛也以為自己處理的神不知鬼不覺,企圖就此湮滅證據如常地過日子。   然而,神對大衛所行的這件事情,神甚不喜悅!神差遣了先知拿單去見大衛,拿單開門見山就對王說了一個比喻,這個比喻不知道是神啟示他的?還是拿單自己有感動想出來的;總之,這個比喻非常生動有力,讓大衛卸下心防,完全進入了故事裡的公義判斷。   故事或比喻的引用,是輔導上一個很有力的方式,我們不妨細細揣摩拿單的立場,如何去勸誡在上位者?或是當主內的弟兄姊妹犯錯或是生命的盲點,我們如何有智慧的溝通和彼此認罪、彼此勸勉。   虛心受教的態度 經文中告訴我們,是神賦予拿單有這個權柄去指責大衛,拿單不是出於自己個人恩怨或是甚麼利益去做這件事情;也不是要去羞辱大衛、要討回甚麼公道。拿單表明了一件事情,他指出:(行這事該死)你就是那人!你為什麼藐視耶和華的命令,行祂眼中看為惡的事呢?拿單就事論事,沒有參雜情緒性字眼、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多說的就是那出於惡者。   對於一個犯罪的人,神給人機會悔改。大衛知道神鑒察一切,向神承認自己罪。大衛說:「我得罪耶和華了!」勇敢承認自己罪,憂傷痛悔的心是神所喜悅的,這也是神赦免大衛的關鍵。   屬靈導師的智慧 拿單聽到大衛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拿單並沒有斥責他,例如說;你真的很糟,你一生完蛋了之類的言語。拿單似乎是以一種安慰的語氣,來幫助大衛面對罪的處理和承擔後果。這是屬靈生命的導師的智慧,一則以真理來曉以大義,一則以慈愛來鼓勵面對未來。   拿單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致於死。只是你行這事,叫耶和華的仇敵大得褻瀆的機會。」(撒下12:13)大衛被指責,沒有惱羞成怒或是殺了拿單。大衛是在神面前真心悔罪,也因此寫了詩篇51篇來陳述他的心路歷程。   聖靈鑒察我們的心 一個人的悲哀之處,是因為他永遠不知道自己需要悔改。為何會自我感覺良好呢?因為我們忽略了聖靈在心裡的勸戒和提醒。我們的心剛硬、不想聽、有偏見,造成我們失去被神煉淨、修剪的機會,導致我們結不出聖靈的果子。   求主聖靈光照我們,當我們被指責的時候,或許是有兩分的事實是我們自己行得不好。一個合神心意、柔和謙卑的人,是願意接受指教的。神愛我們,祂差遣許多人在我們生命中施工。無論我們生活中是拿單或是大衛的角色,我們都能夠謙卑的學習。   「神阿,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詩篇139:23-24)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吳玉萍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農曆七月大家繪聲繪影描述靈異經驗,基督徒該如何回應?

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俗稱「鬼門開」,不管是電視節目還是電影,描述靈異經驗的電視劇或鬼片,佔據了廣大的市場,還有許多來源不可考的禁忌,也都一一被提起,長輩們更留心提醒後輩不要誤觸地雷,惹禍上身。   在網路上看見一個笑話:「今年孤魂野鬼不會來,因為回去之後還要隔離14天。」這是一個玩笑,但我們確實要想: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要如何認知回應這些事?以下提出幾點:   一、靈界的勢力是確實存在的 從一般普羅大眾對農曆七月的反應,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於靈界,大部分人還是抱持著敬畏的態度,因為再富有、健康、事業有成的人,都要承認靈界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所能掌握的。因此許多人訴諸算命、通靈、改運……確保自己的未來。   算命、通靈為什麼會準呢?因為背後有一個權勢,屬靈的力量只有二種來源:一種來自於神,一種來自於撒旦,除了對獨一真神耶穌基督之外的敬拜,普天之下都是惡者的權勢,包括一切的算命、交鬼……等。   回到農曆七月的鬼門開,難道真的有這樣的事嗎?事實上,邪靈是無處不在的,不管是不是農曆七月,但農曆七月的差異在於各大祭典,中元普渡,獻給鬼的筵席,築起了惡者的祭壇,靈界的法則裡面,邪靈不能主動干涉人類的世界,除非人自己開門邀請邪靈,透過偶像崇拜、祭拜鬼神,這些都會助長邪靈的能力。   二、基督徒享有平安是因為神同在 基督徒不拜拜,也不看黃曆挑選婚喪喜慶的日子,是因為耶穌基督在我們生命中,住在我們心裡。但如果不是基督徒,他的生命沒有基督作為他的保護,就是仍惡者的權勢之下,我們不敢保證,他若不拜拜,不遵行這些「民間信仰的禁忌」,會不會招致災禍。   你在哪一個權勢之下,哪一個權勢就掌控你,惡者的權勢不會保護任何人,最終的目的是要吞噬人的靈魂。   三、人心的懼怕代表人人需要平安 使徒行傳17章,保羅宣教旅行到了雅典,對雅典人這樣說:「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   雅典是一個充滿偶像的地方,保羅說他們什麼都拜,什麼都拜的人其實是最沒有安全感的人,保羅對雅典的百姓說,「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侍,好像缺少什麼,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所有的民間信仰、傳統、禁忌,都顯明了人內心的懼怕,而懼怕也是一個契機,使人認識獨一真神。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李慧貞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花輪・牧思專欄】生命的滋潤,需要活水

新的一週、心的聲音~口渴   昨夜,睡到一半我清醒過來。不是因為地震或打雷,也不是初老的尿意,而是極端的口渴。   那種渴,讓無論再強烈的睡意,都無法使我繼續留在床上,而必須立刻下床找水。在黑漆漆的房子裡,摸到水瓶倒進水杯,視線不清之下直到溢出來才停止,然後如同烈日下的沙漠,我咕嚕咕嚕地灌了兩大杯!   當涼水接觸到舌尖、口腔、喉頭,再滑進身體之後的的釋放與和諧感,是難以言喻的滿足。可能因為昨晚食物而造成體內過多的納,被水沖刷之後變得輕盈舒暢,彷彿使我的生命再次重回一種內在看不見的離子平衡。   你有過這樣乾渴的經驗嗎?缺水的身體,會用各種訊號告訴你,它正需要最簡單純淨的水分子。   一氧化二氫(H2O)是那麼單調又平凡,卻是六大營養素當中唯一不是統稱的單一分子(另外五類為醣類、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也是唯一只要缺乏72小時就會危及生命的營養素。   口渴的人,絕不會想吃松?豬或雪花牛,即便它是那麼美味又高貴;為他們端上羅宋湯或是燒酒雞也絕非明智,雖然它們如此濃郁又芳香。在口渴的時候,只有水,是唯一的解法。   當一個問題只有「唯一解法」時,一定非常重要,因為若找錯了解法,就必死無疑!   《聖經》中有一個故事,是耶穌在井邊向一個打水的人說:「你喝了這水,還會再渴。若有人喝了我賜給他的水,就絕不乾渴,直到永遠。不但如此,我給他的水將要在他裡面成為泉源,一直湧流到永恆的生命。」   身體的乾渴,需要水;生命的滋潤,需要活水。   新的一週,多喝水沒事,沒事多喝水。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奧古斯丁爺爺講幸福

21世紀的顯學-幸福   據去年報導,哈佛大學公認最受歡迎的選修課程是「幸福課」,由一位以色列裔美國人的年輕講師授課-塔爾‧賓‧夏哈爾(Tal Ben-Shahar,Ph.D.)許多學生反應,這堂課改變了他們的一生!何謂幸福學?即正向心理學,據報導這將成為21世紀中的顯學。以下幸福的概念,取自這講師演講內容片段:1、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2、幸福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一個幸福的人,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可以帶來快樂和意義的目標,然後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樂的人,會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生活方式裡,享受它的點點滴滴。3、10種幸福便利貼:遵從你內心的熱情、多和朋友們在一起、學會失敗、接受自己全然為人、簡化生活、有規律地鍛煉身體、睡眠、慷慨、勇敢、表達感激。   第3-4紀奧古斯丁爺爺懺悔中的幸福   處於第3-4世紀,曾享盡情慾中的快樂與快感,後又在真理中信而悔改,寫下經典名著《懺悔錄》的奧古斯丁爺爺,如何定義幸福呢?幸福的概念又從何而來?   他認為這幸福的概念是存在人們記憶中的,是人在伊甸園中與上帝幸福生活的印象,是生命全然平安的領受。奧古斯丁因而定義:幸福是向著上帝、由於上帝、因為上帝而喜樂;就是這樣,不是任何別的。幸福不是由於生活的任何條件,或滿足的人事物所構成的。   當人以「享受上帝」為生命終極的目標時,他就是愛上帝、愛真理,活在一個對的愛的秩序中,也是活在幸福中。世界上的事物,本是作為「使用」的對象,藉以達到享受上帝,但人若將這些當作「享受」的對象,本末倒置,人的幸福不會加增,反倒如聖經所說「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16:4)兩種幸福,你喜歡哪一個?哈佛大學的幸福,有清楚的目標、具體做法,容易實踐,幸福彷彿在轉角之處觸手可及,但這些條件是否也容易因限制而稍縱即逝?奧古斯丁爺爺懺悔中的幸福,挑戰讀者拿掉看的見的事物,單以看不見的上帝為享受的對象,意味著挑戰我們的安全感,好讓我們連結於生命的源頭,即連結了幸福的起點。   兩種幸福衝突嗎?這不是二擇一的課題,乃是學習放在對的秩序中,以「享受神」,為人生的目標;使用神所賜的豐富資源,卻不把祂當作追求的目標,活在正確秩序的幸福中,便能經歷在《懺悔錄》中的名言:   ?驅使人,讓人能在讚美?之時,得到他的喜樂,因為?造我們原是向著?,我們的心不得安息,直到它安息於?。 You made us for yourself and our hearts find no peace until they rest in you.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 / 李映潔姐妹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基督徒可以去夜店嗎?

首先,我覺得信仰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做什麼行為的問題。因為人的行為有世上的法律規範。你大概不會這樣問:傳道,基督徒可以殺人嗎?基督徒可以偷東西嗎?因為法律有規範這樣的人是要被懲戒的。那為什麼很多信徒天天在問可以做這個嗎?可以做那個嗎?答案是因為聖經沒寫,或者沒寫得很清楚?聖經哪裡有寫不能婚前性行為?聖經哪裡有寫不能去夜店?(當然,以前的世界是沒有夜店的)聖經哪裡有寫不能抽菸?聖經哪裡有寫…?   當我們這樣找聖經的漏洞的時候其實暴露出一個事實:我們之所以問這些問題,是因為我們想要去做這些事。不想抽菸的人不會問為什麼不能抽菸;不想吃血的人不會問為何不能吃血;不會看星座、聊八卦的人不會問為什麼聖經不要我們做這些事。   這樣問題就來了,既然聖經沒寫,我們怎麼知道神不要我們做這些事呢?答案是,一個信徒的心態,或這他內心怎麼想很重要。因為聖經看重的不只是我們的行為,更是我們的內心。否則耶穌不會斥責法利賽人,因為法利賽人就像洗乾淨的杯子,外面很乾淨,裡面卻很汙穢。世上的法律無法判定你內心的想法,也無法用你內心的想法來定你為有罪。可是神卻可以,神知道我們內心的想法,也知道我們的生活有多麼裡外不一致。   可是因為審判不是馬上臨到我們,我們往往不知道自己這樣做上帝不喜悅。奇妙的是,聖靈保惠師住在我們的裡面,所以我們在做某一些事情的時候常常感到良心不安,或者心中不平安。當不平安的感覺出來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問:基督徒可以做這些事嗎?想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一個對於聖靈責備敏感的基督徒,心中不平安的時候,應該要立即停下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因為神在提醒你:祂不喜歡你這樣做!可是我們常常消滅聖靈的感動,消滅聖靈的感動是什麼呢?是我們就開始說:聖經哪裡有這樣寫說我不能做這事?或者假意尋求牧者的意見:我這樣做好嗎?實際上我們是想要得到一個讓自己心中能夠平安的答案。可是我們卻忘記了,要讓心中平安,應該要順服聖靈的感動,做上帝喜悅的事情,而不是去逃避聖靈的管教。   今天這個題目好像沒有回答,因為聖經的教導從來不是「規定」,聖經的教導,是要去查驗何為神喜悅的事情。願每一個問上帝心意為何的信徒,是真真實實想要上帝喜悅的道路,而不是想知道如何維持現在的生活型態。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 王誠正傳道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泉源之聲專欄】你孩子的好朋友

你可以接受、允許你的孩子生氣嗎?也就是翹著高高嘴像掛豬肉的,或者眉頭深鎖臉臭臭的、甚至開始拳打腳踢、大聲尖叫...。當下做父母的你通常會怎麼反應呢?會問發生了什麼事?還是直接禁止孩子因為生氣而表現出的行為?或者你根本不喜歡小孩擺臭臉給你看,因為你覺得他沒有資格生氣?!   聖經中最常將怒氣用來形容的對象不是任何人,而是我們的神,可見我們的神會生氣,而且像烈火一樣是不可輕易惹動祂的憤怒。回到我們的孩子身上,依著神的形象被造的我們及孩子,可以生氣嗎?可以有壞情緒嗎?當然可以!我們的孩子不但可以生氣,還需要父母親理解、同理的生氣。   被同理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弗6:4)   聖經提醒做父母(長輩)的我們,不要惹孩子的氣。這是什麼意思呢?想一想,當自己在心情很差、很想發脾氣的時候,我們喜歡別人對我們說「你怎麼嘴翹這麼高,要賣豬肉嗎?」「你臉很臭耶,處理一下好嗎?」...或許他人是出於關心,但這對我們當下的情緒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常常使我們怒火更甚。想一想,當你在心情不好的時候,你希望他人或另一半怎麼回應你呢?「我知道你在生氣,那我等你...」、「我們先暫停一下,等你處裡好...」,或者默默在旁邊陪你?   每個人都會有壞情緒,我們的孩子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從幼兒一直到青少年、成人,一路上不斷的遇到跟他不一樣的人、讓他們跌跌撞撞的事物,孩子的情緒會不開心、心情不美麗真的很正常,而父母的角色在他們身上不單是權柄而已,更是他們完全信任、有全然安全感的家人,對孩子來說,他們的壞情緒可以帶回家、可以被接納,就更能夠幫助他們走向下一步-壞情緒的表達。    「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 言語暴戾,觸動怒氣。」(箴15:1)    同理孩子情緒的語言:「我知道你很生氣,那你生氣完再來跟我說,好嗎?」    「我知道剛剛某某做了某某事讓你很生氣,要是我也會生氣。」    「孩子,我等你。」....   被引導 「你們各人要......慢慢地動怒。」(雅1:19)   聖經上說慢慢的生氣,但怒氣一來常常都是以秒計算,怎麼慢慢動怒呢?我知道很多的夫妻在生氣時會彼此分開,尋找另一個讓自己能比較平靜下來的事物。比如說做菜、洗碗、洗衣服、聽音樂、追劇、打電動(手遊)、打球、讀聖經、禱告...。不論是什麼方法,任何沒有傷害人(包括自己)的行為都是好的生氣表達。所以壞情緒的表達不是只有言語,相反的,在情緒的當下通常適合非言語的發洩,而是透過一個人的喜好、興趣來成為出口。 既然是動作、行為的表達方式,就很需要大人們的以身作則、示範回應。   我記得我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我就常常在他面前用手抱胸、用腳跺地來表達我的生氣,慢慢的一次又一次,孩子他開始了解到生氣時尖叫、摔東西並不被接受,反而他需要在事後付出壞情緒壞表達的代價,但用媽媽的方式卻是可以被接受的,並且每次都可以和平落幕。我們的孩子正在看我們(父母)怎麼生氣,如果我們會大吼大叫,我們的孩子就很難不用吼叫來表達生氣,如果我們會摔東西、丟東西、我們的孩子就一定會丟手中的物品來表達生氣;相反的,讓孩子跟著我們找出好的表達方式,或許是唱一首歌、或許是找一個生氣角落、或許跺腳、抱胸、翹嘴...,任何不傷害他人和自己的行為都是好的壞情緒表達。   被聆聽 「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的說......。」(雅1:19)   當下的情緒處理完了,剩下來就是貼近關係、拉近距離的動作—聆聽。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權力,當然也有生氣的理由,而當情緒過去後,知道孩子為什麼生氣也是重要的階段,因為在這個階段裡不僅是父母更認識孩子的機會,更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爸媽願意懂他們、願意聆聽他們,讓他們在下一次的情緒裡更信任父母的愛與教導。既是聆聽,就不是管教階段,在聆聽孩子的過程中是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意思是我們要先聽懂孩子的心聲,或許他剛剛因為生氣打了人,我們也要聆聽他打人的緣由,而不是立馬否決、審斷他的行為,讓我們的「聽」成為孩子「說」的出口,藉由這樣的機會,讓我們更認識孩子、贏得孩子的信任。   承擔後果 當孩子被同理、被聆聽,生氣的情緒就越容易、越快速過去,但生氣的程度跟孩子當下的反應,卻還是需要他們自己來承擔後果。比如說,孩子因為生氣而打人,後續的道歉甚至賠償,都需要孩子自己來承擔後果,做父母的我們願意聆聽、了解,但我們不負擔他們需要負起的責任;或是孩子因為生氣而傷害了自己,父母同理孩子們的情緒,也為他們傷害自己感到難過,但卻不因此讓家規消失、讓孩子為所欲為。   回到一開始所說的,孩子可以生氣嗎?當然可以。孩子的生氣需要被同理、被引導、被聆聽,而當生氣的情緒表達不是可以被接受的時候,孩子就需要學習為自己承擔後果,父母等於再次強化、引導孩子用可以被接受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壞情緒。   教養一直都不是簡單的事,處理孩子情緒更需要父母的智慧與成熟,好來引導、營造孩子有著高EQ的成長環境,進而成為一個能在任何情緒下都展現基督身量的門徒。祝福每一位父母們!   (文章授權/泉源之聲-台南聖教會) 作者/周維音師母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