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台灣在30年內,基督徒比例從百分之2.5,提升到百分之7.5!看似增長頗大,卻仍有「逾九成」的靈魂尚未進入神的家中,且種種數據顯示:教會正在流失年輕人!當這批靈魂不進教會認識神,留在社會上依舊徬徨,生命又該何去何從?「所以我們要進去職場!」趙之強牧師語重心長地說。職場,是一片「屬靈藍海」,充滿了機會
面對信仰困惑的時刻,記得避免太快去論斷,要給人成長與施工的空間。同時,也不一定要急著給出答案,先來到主的面前,求主保守賜下智慧,使我們「得到」或「給出」良好的回應,讓自己與別人的生命得到成長突破與更新...
時值年輕學子轉換身分的季節,高中生將開始他們嶄新的大學生活。迎接獨立的同時,也將面臨成長為大人的挑戰。身為父母,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足夠韌性?而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又當如何有穩定情緒?
上世紀最聰明的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據說,當時只有一個半的人理解這個偉大定理。其中:一個,當然是愛因斯坦本人,另半個,就是這位當代英國最重要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和社會運動者「伯特蘭·羅素」。 但羅素後半生顛簸,因為他不相信這個事實:「信心」比甚麼都還真實…
江子翠行道會主任牧師張振華以哈巴谷書第1~2章分享,基督徒面對公理顛倒、不公不義的事情時,該怎麼辦?
小時候爸爸媽媽告訴我,我的家在湖南漢壽,洞庭湖邊上的小鎮,那裡有很美麗的風光,從小我就想念著那個遙遠又陌生的家鄉。 二十年前我回湖南服事,特別從長沙坐三個小時的車,回到洞庭湖的老家,看著那個陌生的庭院不見親人,沒有我熟悉的影像。 想像著我父親與母親所說的家,想著他們與祖父母一起過年的景況
小時候爸爸媽媽告訴我,我的家在湖南漢壽,洞庭湖邊上的小鎮,那裡有很美麗的風光,從小我就想念著那個遙遠又陌生的家鄉。 二十年前我回湖南服事,特別從長沙坐三個小時的車,回到洞庭湖的老家,看著那個陌生的庭院不見親人,沒有我熟悉的影像。 想像著我父親與母親所說的家,想著他們與祖父母一起過年的景況! 回憶著幾十年前,父親得知祖父在家鄉慘死,悲痛欲絕的景況… 但我在那個當下,怎麼都不會有回家的感覺,我困惑著什麼地方出了錯? 我深深的失落了,我回到了台北,但是我不知道那裡是我的家? 三十多年前教會要建新的會堂,我將原有的牧師宿舍賣了,將錢投入建堂的事工,幾天後接到從美國打來的電話,當時只有三歲的女兒在電話那頭哭著說「爸爸,你將我們的家賣了,回來之後,我要住在那裡……」 我在電話這頭呆住,我沒有想到,我賣掉的不是教會的宿舍,而是小女兒心中的家,我眼淚不禁留了下來… 後來小女兒長大讀大學了,師母認為她對兒女的責任完成了,所以將小女兒安頓了之後,就回台北陪我。但是還有大兒子和媳婦在美國工作離小女兒不遠,還有個照應,半年後大兒子因為工作需要搬到中國,所以電話告知妹妹他要離開了,女兒放下電話就到大哭了一個小時,因為她再次失去了她的家,每次想到這裡我都淚滿襟。 因為這是她永遠的痛,我永遠不能彌補對兒女的虧欠!! 什麼是家?? 它不是一棟房子、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有家人、有回憶、有故事,讓你魂牽夢繫的地方… 台灣這一個美麗的島嶼,我在這裡成長,我一生的故事都在這裡。 我的歡笑、眼淚、夢想都在這塊土地上, 我一生奉獻給了這塊土地,這裡不是我的家,那裡才是我的家? 但是每到選舉,台灣就充滿了仇恨、分化與暴力的語言,我更加困惑, 台灣不是我成長的地方嗎?但是這裡是我的家嗎? 我所愛的家,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撕裂,又讓人傷痛的地方。 祈求上帝,祝福台灣 是一個美麗祥和、彼此包容,充滿夢想與信心的地方。 家是我永遠的懷念,是我永遠的愛!! (文章授權/張茂松牧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靈恩新聞網(Charisma News)專欄作家大衛.佛斯特(David Kyle Foster)發表一篇文章,談到每逢佳節總讓不少單身的人感傷:什麼時候能有人陪我過節呢?人們或許懷疑上帝和自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還是聖經的「獨身恩賜」就是給我的呢?
「信主愈久,愈困惑?」 「哪會啊?愈事奉愈甘甜啦!」 「甘甜只是一個過程而已,等你服事夠久,你就知道,一切都是『虛空的虛空』」 以上對話是某些基督徒在信仰過程中很容易遇到的狀況。 信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波動難免,這些起伏都為了讓我們更多檢視自己有沒有偏離航道,有時候校正定位,
基督徒到底可不可以整形呢?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