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接續「教會增長迷思的釐清」,以及「立定聖經為教會為信仰核心」兩大基石,中台神學院「教會增長的基調與變調」神學研討會以史為鏡,梳理台灣教會增長脈絡,據以提出展望,期望能幫助眾人在教會增長的質與量之間作出更好權衡。
身處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且近年來全球一起經歷了世紀大疫與科技(如AI)發展的影響,眾教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轉型。為了幫助牧長們找到更好的牧養策略,中台神學院特別舉辦「教會增長的基調與變調」神學研討會,台灣多家神學院牧長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在新時代背景下,教會如何與時俱進的調整,同時對過往曾出現的多
暴雨澆不熄信仰熱情,聖經與流行文化交織出深刻盼望信息。一場豪大雨挾著狂風席捲台北,但在懷恩堂舉辦的講堂依然座無虛席,弟兄姊妹們不畏風雨,前來參加一年一度的「周聯華牧師紀念講座」。今年講座聚焦「盼望」主題,邀請到基督教研究智庫創辦人林鴻信老師與內湖信友堂劉加恩牧師,從不同角度剖析盼望的信仰力量,並通過
1歲男童剴剴遭保母虐待致死,引起社會關注,19日四度開庭時,台北地院外聚集上百民眾聲援:「兒虐零容忍」、「剴剴對不起」、「加重刑罰不得假釋」等,更有逾12萬人連署「虐童唯一死刑」...當憤怒席捲社會時,基督徒可以如何回應?聖經如何談「正義」(justice)?神學少女表示:「不只是懲罰,而是修復(r
當過去創傷建構了許多不合神心意的錯誤認知、信念,如何以正確信念來取代呢?壓抑的情感要如何在聖靈同在中得釋放呢?許多有專業證照的基督徒,例如心理師、社工師、精神科醫生等等,感受到其專業不夠用之際,以致更渴望學習「教牧式輔導」。有感於此,靈糧神學院牧靈諮商科增設「碩士在職專班」,盼望透過屬靈操練、內在醫
隨著人工智能興起,AI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工具。整理資料、撰寫文章等,只要下對指令,AI可以寫得比人類更快。教會講章也能交由AI代勞嗎?對此,知名神學家約翰派柏(John Piper)有很明確的想法。
「早安!認同請分享!」許多人手機中時常收到早安圖,多半是點開滑過,甚至是選擇忽略,不過,也可能在無意間成為存續生命的重要信號!日前有報導指出,屏東有民眾已兩天沒收到一名獨居老友傳來早安圖,打電話也聯絡不上,擔心對方出事,趕緊聯繫員警、通報119,果然發現,那人倒臥在門口地上足足兩天,全身濕透發冷、有
怎樣才是「成功人生」但不是「成功神學」?
根據〈資安日報〉報導,近日馬偕醫院與彰化基督教醫院系統接連遭遇網路攻擊。馬偕醫院台北及淡水院區急診室於2月上旬受到影響,網傳駭客已在駭客論壇兜售竊得資料;彰化基督教醫院則於228連假期間遭遇網路攻擊,有部分系統短暫失靈。兩起事件發生後,衛生福利部資訊處皆介入協助,3月4日,衛福部資訊處發布公告,他們
人因對環境反應,產生可遺傳的結果。負面環境肇生傷害,可累至3,4代,成了「祖宗咒詛」;好環境,迎來正向反應,代代蒙福...
基督教當中,大多數牧師都去念過神學院。神學院畢業之後,究竟是讓一個人變得更驕傲自滿,還是更謙卑服事呢?不管怎樣,我想先提出這三個問題...
「飢荒」是一種環境,從《創世記》到《啟示錄》多所記載,它的神學探討滿富啟發。有趣地,「飢荒」的生物反應在表觀遺傳學研究發展史上,竟然扮演重要的推力,肯定了表觀遺傳是「祖宗咒詛」源頭的確據。
整本《聖經》都在講罪是如何由始作俑者在歷代中遺傳承遞,以印證「祖宗咒詛」的戒律...
正當科學家沉浸在「分子遺傳學」的極喜時,有些科學家觀察到:相同DNA序列的生物,會因成長環境不同,其生理表現與行為也會跟著變異;例如,同卵孿生兄弟,一個放在帝王之家、另一個放在乞丐賊窩...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AI)掀起新一輪技術革命,開源AI新創模型DeepSeek的崛起引發全球關注。大幅縮減成本且僅為競品二十分之一、具備中文思維特色的AI,為基督徒撞擊出三大省思:科技發展與信仰立場如何平衡?AI能否用於教育特別是神學教育? 知識的增長是否等同於智慧的成長?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
我們的心等候耶和華,他是我們的幫助、我們的盾牌。我們的心因他歡樂,因為我們倚靠他的聖名。耶和華啊!求你照著我們所仰望你的,向我們施慈愛。
-詩篇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