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基督教當中,大多數牧師都去念過神學院。神學院畢業之後,究竟是讓一個人變得更驕傲自滿,還是更謙卑服事呢?不管怎樣,我想先提出這三個問題...

相關閱讀:【迺哥專欄】牧師最大的12個問題(二)掌控的靈、說謊的靈、宗教的靈

 

「基督教牧師最大的12個問題」第三篇(影片轉文字)

 

基督教當中,大多數牧師都去念過神學院。根據維基百科,近代的神學院,就是由基督教相關組織所設立、培養神職人員的學校,它的目的在於訓練基督教團體裡的成員,接受基督教世界觀與神學體系。照理說,念完神學院以後,一個人就會更明白有關神的事,然後也應該更懂怎麼去做一個基督徒,或者當基督徒群體的領袖才對。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神學院畢業之後,究竟是讓一個人變得更驕傲自滿,還是更謙卑服事呢?不管怎樣,我想先提出這三個問題...

 

問題七:過度強調資訊

我先講「information」這件事情。當基督徒、讀聖經的時候,就會知道「智慧」是一件極為重要的東西。而「資訊」跟「智慧」的差別在哪裡?如果你問我,我會說,一個是在「知道」,另一個是在「如何應用」。資訊只是單純知道一堆事,但智慧是你知道之後,還能把這些事情落實到生活裡。

 

我發現有些神學院比較注重資訊的累積。比如在神學院裡面,一個人的成績是怎麼評量的?多半是寫報告、考試、做研究之類。這其實只是證明你蒐集了多少知識。可問題是,光有資訊不代表你生命會改變,所以就常看到不少人在神學院學到的知識,等到回到教會之後,有90%的東西用不到或者不知道怎麼把它拿出來使用。

 

問題八:不夠強調品格

再來是「character」這部分,其實也很明顯。你看看那些從神學院畢業的牧者和領袖,他們的品格如何就能看出,品格好像並不是畢業的硬性門檻。不然有些人恐怕根本不可能畢業了。我也知道,一個神學院不太可能完全不看學生品格,但是,很顯然品格在神學院評估的權重,跟他們對課業、考試、成績的權重是不成比例的。可是在教會牧會時,最能影響他人深遠的,並不是你考試考幾分,而是你這個人「為人處世」的方式。

 

就我所知,大部分神學院裡,跟人際關係、情緒管理、領袖特質相關的課程,學分大概只佔10%到20%左右;對品格的強調可能更淺——只要不殺人、不作奸犯科,當個守法好公民,就可以畢業了。但守法的好公民也可能有非常低的EQ,或者根本不會跟人好好相處。這點我也不知道是該歸責於神學院,還是神學生自己。有些人可能以為,念完神學院的道學碩士,三年時間拿下來,就能變成很優秀、服事起來很順的牧師。我覺得這是一種很大的誤會。

 

這讓我想到一個中國武術大師的例子,很多大師有很多理論,也練了很多招式,但其實沒經過實戰考驗。曾經有個叫徐曉冬的人,跑到中國各地武館去挑戰武術宗師。他是一個塊頭大、有點練過的業餘 MMA 選手,就把那些武術大師打得落花流水,因為他好歹有真實的實戰經驗,但那些大師沒有。回到神學院的例子也是類似:即使你在神學院功課再好,如果沒有真正面對教會、在基督徒群體中實際牧養的「實戰經驗」,不管你畢業後到哪個基督教機構或教會去,可能還是會受到重創。當然,我相信很多神學生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可是三年兩年的神學院課程,考試、報告、研究,就已經壓縮了他們能真正實習與投入牧養現場、累積實戰經驗的時間。

 

問題九:誤會大了

每次我寫作與拍攝這種帶有負面角度、批判性題材的影片,雖然觀看次數和訂閱都會增加,但說實話,我並不樂見這種狀況。如果我真的只想衝流量,我大可以天天製作類似「負面新聞」的內容,可是到現在,我主要YouTube頻道裡900多支影片,只有不到10%是這種所謂負面角度切入的,但是偏偏就是這幾個,觀看度最高。

 

我提到神學院,不是因為我覺得神學院不好。我敬重很多牧者、教會領袖,他們也都是神學院畢業,在教會裡好好服事。我自己也很清楚,神學裝備非常重要,我遲早也會去念。然而,如果我上面講的這三個問題(過度強調資訊、不夠強調品格、誤會了神學院教育與實務的落差)真的存在,那它究竟佔多大比例?10%?20%?30%?如果神學生中有三成的人陷入這些問題,進入教會服事時對教會不但沒幫助,反而帶來傷害,那要怎麼辦?這其實跟台灣教會、甚至全球華人教會的現況不太樂觀也脫不了關係。你們覺得問題出在哪裡?改變應該從哪裡開始?培養、裝備牧師與教會領袖的神學院,到底有多大的責任?我沒有標準答案,也不是說我自己多厲害,但我看到了問題,就想拋給大家討論。

 

(文章授權/莊迺民)

author

莊迺民

基隆教會全職傳道人。畢業於新竹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現為基督教網紅,拍攝多部超過萬人觀看的影片,打破教會圍牆,與主內弟兄姊妹及非基督徒對話。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