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健康

【以斯拉專欄】醫治的恩典

英國的沃爾特‧伯頓( Walt Burton)牧師在剛果宣教時得到肝癌,只好暫時放下事工,返回倫敦檢查。醫生說他已經是肝癌末期,恐怕活不了幾個月。   他在家讀經禱告,等候死亡,病情也加速惡化。有一天,他無力地坐在陽光下讀彼得前書,一句經文觸動他的內心。   祂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祂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彼得前書二章24節)   他讀了上半節,就禱告:「主啊,?為了拯救像我這樣的罪人,甘願被釘在十字架上,犧牲?寶貴的性命。現在我要死了,但我已經得救,可以去?那裡,實在很感謝?。」隨後流下了感激的淚水,他擦了擦眼淚,繼續讀下半節:   「因祂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那一瞬間,這句話從聖經裡跳出來,像把利劍插進他心裡,他以強而有力的聲音說:「我的病好啦,因主受的鞭傷,我得醫治了!」   牧師趕緊把師母叫了過來。 「老婆,快過來,我的病好了。主為我受鞭傷,替我流寶血,在十字架上受難,所以我得醫治了!」   「老公,你在說什麼啊?那是屬靈上的醫治,不是身體得醫治。」   牧師卻堅持要師母幫他穿上西裝,像個健康人在院子裡走來走去,不斷宣告:「我得醫治了,我不再是癌症病人!」   師母說:「拜託,你瘋了嗎?」   「不是,你看聖經,這裡不是說我得醫治了嗎?」   不久,伯頓牧師再去醫院檢查,癌細胞已經消失了。哈利路亞!   耶穌代替我們的軟弱,也擔當我們的疾病。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祂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 (馬太福音八章17節)   祂赦免你的一切罪孽,醫治你的一切疾病。(詩篇一○三篇3節)   文章摘錄整理自《全面經歷寶血的大能》/金良培牧師 https://www.pcstore.com.tw/ezra/M49847276.htm   (文章授權/以斯拉出版有限公司)http://www.ezra.com.tw/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花輪・牧思專欄】知道不等於做到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我有很多朋友,常會在臉書上分享各種「育兒經」,從超音波照片開始,談到吃飯睡覺走路講話,然後上幼稚園與小學......。因此,我也有很多素未謀面的「小臉友」,是在臉書上從小看著他們長大的!   我的這些小臉友,常會為了玩耍而跟媽媽說自己吃飽了,會想睡覺而不說自己便便了,會不想回家而強打起精神,會怕被罰所以推說是弟弟弄的,......。我相信成長中的他們,還不真的明白什麼是欺騙,但不知不覺會用一些方式,讓自己能得到眼前的愉悅。   小孩子可能因為無心而顯得可愛,但長大了還這樣,恐怕就會出問題了!我是在說我自己。   上週健康檢查後去看醫生,果不其然不用檢查也知道,我的體重不太理想。於是醫生便針對我的飲食和運動展開了追問:「你有在運動嗎?」我立刻回答:「我有想運動!」醫生噗哧地笑了出來。「你平常飲食都吃什麼?」「我通常都在家裡吃飯,很一般啊!」醫生鍥而不捨:「那你昨天晚上吃什麼?」......「出去吃火鍋!」當場被抓包的我小聲地回答。「今天早餐呢?」我理直氣壯地說「喝了牛奶!」醫生繼續問:「全脂還是脫脂?」我只好又低聲說:「其實是奶茶啦!」醫生飄來了一個「那更甜更不好」的眼神。   原想呼?醫生的我,一一被現形!連我喜歡喝半糖綠茶,都被逮到而禁止了。   在診間,我所熟悉的《聖經》中有段話一直跳出來:「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若只作聽道的人,卻不作行道的人,就像一個照鏡子的人,看完走掉以後,馬上就忘了自己的樣子。」是啊,醫生說的我都知道,但總是騙自己「知道了就是做到了」。   小孩子的「自以為」,常常是一種慢慢會學乖的不自量力。但長大之後還這麼自以為,那恐怕就真的會騙過自己,而步向一事無成甚至萬劫不復的深淵。身體健康如此,生命與靈魂亦然。   新的一週,多做一件自己早已知道,又以為早已做到的事吧!這會拯救你的身體與靈魂。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梁蓓禎專欄】不美麗的分數

前幾天在幫國中生檢討考卷時,孩子突然問我,寫這個答案扣幾分?寫這個答案有算分嗎?   突然我意識到他們對於分數的錙銖必較我問他們:你們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考試嗎? 他們非常訓練有素的回答說:因為要知道我們會多少啊..   所以我繼續說:既然如此,扣幾分應該不是最重要的,我更在意的是你到底懂多少? 我在這裡斟酌扣你一分、兩分,這個字面上的意義,對你的學習沒有太多幫助...   分數的確是能快速的判斷孩子學習成效的方式之一,但也因為太直接快速了,有時真的不見得能完全呈現出「真實的」一面。   遇見「神算型的孩子」可能很會猜答案,雖然考卷不懂,但因為天生神算,總是能矇到正確答案。遇見「緊張型的孩子」可能對於考卷的問題,都能理解也都能運算。但因為個性容易緊張,到最後一刻可能少了單位、或是忘了填答??也或許考卷偏難或偏易,導致分數也有變化。   除了真的學會多少之外,還有其他因素會影響「分數」,所以分數的絕對性與適切性,真的待觀察?   另外有一次遇到了一位家長,他問我說:有沒有可能考試時,老師不要打分數上去嗎?我知道老師要分數來看孩子的表現,但可不可以不要打分數在考卷上?就是老師自己記錄下來就好?   我當下可以理解因為孩子最近的分數的確不怎麼好看,家長或許擔心孩子會因為分數影響到心情、擔心孩子受傷,所以我一度浮現想請老師「題目設計不要限制在100分」的念頭,讓孩子有20多分或是超過100分的分數出現,或許能夠破除百分比的分數限制觀念,比較不會被分數影響心情。   但下一刻突然想到孩子接下來離開學校了,還是會碰到「分數不美麗」的挑戰,入學考試、資格考試、應徵工作...等。有太多的機會都需要學習面對「不美麗的分數」,所以重點應該不在「讓考卷好看」,而是讓他們知道「分數的意義」。所以我們還是維持了原樣,在百分制中,在考卷上打上了「考卷的分數」。   雖然之前也跟孩子談過「分數」其實就像是「檢測」,這個數字就像是身高、體重,身高體重可以讓自己了解身體狀況是否健康。分數的數字可以讓自己了解這階段的學習狀況是否有學到東西,不過或許我們從小就受到了分數帶來的壓力,儘管知道分數就是檢測,甚至像國中生「訓練有素的回答」一樣,但要如何更深一步的了解「分數」還需要再多花點力氣。   所以我們開始再多花些時間來檢討每張考卷。   看著考卷上的分數清楚地列在上面,但引導著孩子再看一次考卷內容,每一題認真的再思考一次,我雖然得分了,但是我真的會嗎?還是被我矇對了?我雖然失分了,但是我是真的不會嗎?那我現在有搞懂了嗎?還是我會只是我粗心?那粗心的點在哪裡?下次要提醒自己!   分數是我對於這張考卷的作答結果,並不完全表示我真正的學習或是用功的結果,再考同樣的範圍,考卷不同,不見得會拿到一樣的成績。所以,重點是讓自己真的理解考卷中的每個問題,並切記住正確的知識!這樣,這張考卷才能發揮它的效果!   不美麗的分數或許就像是一個閃黃燈的狀態,提醒自己對於學習的內容要再仔細的檢測一下,甚至是提醒自己要調整學習的方式。所以分數並沒有不重要,當越來越能掌握學習的方式,不管怎麼的題目,都能呈現出很好的學習成效。   透過這樣再一次的檢視考卷,雖然檢討時間變長了,但至少他們開始對於「分數」比較能夠平常心面對了!   學校生活是為了未來而預備,幫助孩子以健康的心態面對每次考試的結果,在未來面對各樣的挑戰時,才會更勇敢!更積極!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蒲公英專欄】愛上星星的少年

十六世紀時,有一名嬰孩出生在一個歐洲小鎮上。這孩子四歲便染上了天花和猩紅熱,導致視力不良,一隻手半殘。   「他無法自力更生,還是趁早拋棄,另外生個健康寶寶吧!」面對鄰人無情的奚落,父母握緊拳頭:「不!我們一定會把他栽培長大的!」   在雙親的堅持下,孩子十六歲那年進入大學讀書。「孩子啊,你一定要證明自己不比一般人差勁!」   面對廣闊無邊的學海,這個孩子很快就找到自己的志業,迷上了天文學。他常看著星空發呆:「雖然在地上一無所有,但滿天星斗就是我的財富!」   愛上星星的少年沒有讓家人失望,不但得到了天文學碩士學位,還一路苦心鑽研,成為震古鑠今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他,就是克卜勒定律的發現者-約翰內斯‧克卜勒。除了發明了新型的望遠鏡,他還曾研究人的視覺,闡明了近視和遠視的成因。   有人問克卜勒:「你視力不好,為什麼還能發明出這麼多東西?」克卜勒回答:「正因為我眼睛差,所以更希望比別人看得更遠、更清楚、更透徹啊!」   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聖經》腓立比書2章13節   http://www.dhf.org.tw/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梁蓓禎專欄】孩子有「選擇性緘默」?

前幾天跟一些朋友聊天,聊到了有個孩子被檢定有「選擇性緘默」,他的媽媽非常的難過、無助,不知如何是好...   我突然想到了我身旁有些孩子也是不太講話。有個剛升小一的孩子剛來上學時,我從來不曾聽過他的聲音,老師說上課時他也是屬於安靜無聲的。只有看到媽媽時,才有聲音!但是媽媽說孩子在家還會跟他們發脾氣,大聲吵架,不過在學校,我真的不曾聽過他聲音。我常跟其他老師開玩笑說,在他的內心世界中,他自己住在二樓,所以當聽到我們問他話,他需要從二樓走到一樓,再思考,然後再回答我們,所以時間需要比較久一點。   雖然我還是聽不太到他的聲音,但我還是會問他的意見,一次兩次的問他,找到機會就跟他說說話、鼓勵他。後來當我同樣的問題問了第二次第三次時,我開始會看到嘴型,會聽到一些微弱的聲音了!   開學到現在3個月了,現在我可以清楚聽到他的聲音了,不只有聲音,甚至還可以主動跟我對話,我說:這孩子終於從二樓回到一樓了,可以直接跟我們對談了!   其實我想我們這小一的孩子應該是對環境的陌生,對老師的不熟悉,導致他不想開口講話。所以我們也不急著逼他講話,而是讓時間加溫感情,讓他對於我們、對於整個新環境都能越來越熟悉,自然卸下心防,就像在家一樣的安心,就跟其他的孩子一樣談笑風生了!   不要急,慢慢來!讓孩子放心的成長吧!   同時,我也想到另外一個孩子,孩子大概兩歲多,應該是個語言大爆發時期,同期的其他孩子都很努力的想要表達自己的意見。但這孩子對外人不太講話、不太互動,即使是花時間陪他玩,熟悉的哥哥姊姊,也都不太講話...。有次看到了保母與他的相處,我想這或許也是一個可以觀察的部分。   有次孩子正在玩玩具,但爸爸突然抱起了他,他可能被嚇到了生氣或是不能玩玩具,一直想要掙脫爸爸懷抱,但沒有講話,只是一再的用力掙扎。後來無法掙脫,只好一直哭叫,下一刻保姆過來從爸爸手中接走孩子,一邊抱他一邊安撫他,給他吃東西、給他玩玩具讓他停止哭泣。   我看過幾次當孩子哭時,保姆的處置方法,就是努力的想盡辦法用玩具、食物、或是轉話題,想要讓孩子停止哭泣。   保姆非常的認真,在「讓孩子不要哭」的這件事上,不過可能也失去了讓孩子可以「表達」的機會,當孩子哭泣時,這樣的情緒一定有狀況或有委屈,或許家長不喜愛孩子一直哭,或是聽到哭聲,所以能夠讓孩子當下「不要哭」或許是首要考量,以免家長擔心。但大人直接猜測答案,給予行動安撫,長期下來可能會讓孩子習慣不表達,而是用「哭」表示他的缺乏,讓大人來猜測他的需要。   其實當孩子有情緒時,在當下可以引導孩子嘗試「表達」,透過詢問的方式,讓孩子「嘗試說出」他想說的,「我不喜歡爸爸突然抱我」、「我想要玩玩具」....。沒錯,孩子可能還不太能清楚完整地表達他所想的,但是「不要急,慢慢來」,讓孩子可以開始「表達」,讓孩子練習說話,讓孩子練習說出情緒。這或許在當下對於安撫孩子的情緒來說,會比較費時,也會比較費力,但我相信長期來看,對孩子的表達會很有幫助。   可以試著問問孩子,發生什麼事情、需要大人怎麼協助...,我們不是不安撫孩子,而是在我們下出決定行動之前,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狀況,想要被擁抱,也可以在孩子嘗試表達後給他一個緊緊的擁抱。而不是在孩子應該可以試著表達時,先直接句點了孩子。   熟練的大人或許可以快速地猜到如何安撫孩子,直接給予安撫!但其實孩子也失去表達的機會,久而久之,或許也就覺得沒有表達的必要,畢竟身旁大人會很熟練地知道如何處理、如何與他相處,但,當身旁的人並非熟悉的人時,可能就會比較麻煩了....,因為我們可能毫無頭緒!   所以,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一點時間,有些事情急不得,老一輩人的智慧「呷緊哢破碗」,給成長的孩子多一點的時間吧!小時候長得健康,長大就更可以跑得快、跑得遠。     (文章授權/梁蓓禎老師)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花輪・牧思專欄】愛的常識與嘗試

一同生活與工作的夥伴,早安:   我大學是主修營養學的,從前很多人都會問我怎麼吃才會健康?其實答案非常簡單,我花了四年就在學會這四個字:「均、衡、飲、食」,真的是小學生都知道的簡單常識吧!?   這麼簡單的答案,大家卻難以做到,包括我自己在內。   還有那些從小熟知的愛惜光陰、勤儉致富、誠實為上,甚至......小心慢行!等我長大了才知道,他們之所以被稱為常識,原來就是人很難做到的意思。   所以,之前我在為一對新人證婚時,也提醒了他們一個常識:彼此相愛!   兩人若不彼此相愛怎麼會結婚呢?但我聽過很多佳偶的愛卻在結婚那天達到高峰,然後就下坡了;不只夫妻,人與人之間若能彼此相愛,是多麼美好的境界呀!但既曰「若能」,就表示他其實多麼地困難。   你會唱《聖經》中一首著名的歌「愛的真諦」嗎?若你將愛的對象換成「自己」,你會赫然發現其中的每一句話,竟是如此合理又容易!「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嫉妒、不發怒、不記仇、......」就連「不自誇」都能做到,因為若愛的是自己,我們一定很愛誇讚這位我們所愛的對象吧!   我不是在違反邏輯硬ㄠ,因為愛自己是多麼地與生俱來!但「愛」卻也從不是關起門就能獨自解決的事,因為愛一定有對象、愛就會付出、愛是互動的關係、甚至愛也蘊含了冒險與犧牲。   正因為愛人如此不容易,所以上主給了「彼此相愛」一個參考值:就像我們愛自己那樣就好了。   你可能會擔心失算,萬一我對人好但沒回報怎麼辦?也覺得不公平,怎能把愛人與愛己一起秤量?真的,這些是讓我們裹足不前的障礙,也很難講什麼道理就能被說服。   所以,上主便冒險又不公平地,先愛了我們。   新的一週,彼此相愛可能是個難以實踐的常識,但天父對你的愛卻是早已經展開。願你在被愛中,也能嘗試愛人。   花輪牧師 敬上   (文章授權/花輪牧師/新的一週、心的聲音)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