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晚近腦科學興起,神經科學家企圖尋求神存在腦內的證據。但神是「靈」,不是利用已知的儀器設備就可以觀察得到,當然徒勞無功。研究者只好退而求其次,探討神如何與人交通...

神就是愛

「神就是愛。」(約翰壹書4:16)

 

「愛」是神的本質(Nature)。

 

神的「愛」是「愛加倍」(Agape)、超越的愛、犧牲的愛、無條件的愛,與一般的浪漫情愛(Eros)、友情或兄弟之誼的愛(Phileo)有別。

 

《聖經》說:「神就是愛」,那麼,「神=愛」;二者,應同格(Identical)互容、互通。

 

晚近腦科學興起,神經科學家企圖尋求神存在腦內的證據。但神是「靈」,不是利用已知的儀器設備就可以觀察得到,當然徒勞無功。研究者只好退而求其次,探討神如何與人交通—大腦在敬拜神中如何反應?

 

2016年,神經神學先驅、美國猶大州大學的麥克·弗格森(Michael Ferguson),以敬虔的修女為研究對象,在她們靈修時檢視其腦核磁共振影像,發現「腹內側前額葉皮質」(主控情緒、行為、理性、思考、計畫、不受騙等功能)、「額葉注意力區域」(有關意志力、注意力之調控)、「右額眼視野」(控制眼球活動、掃視、高級認知活動等)、「輔助運動區」(可自身產生和控制運動、與外界刺激無關)、「伏隔核」(為愉悅中樞,參與獎賞、快樂、笑、成癮、侵犯、恐懼及安慰劑效果等活動),這些區域的活性在靈修時都增強

 

意既,在與神靈修時,人們對信仰的反應充滿理性(而非迷信)、專注、感性、喜樂、和來自內在自發的行動。人們遂把這些區域稱作「神座」(God spots)-對神反應的腦部區域。

 

早在2009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馬利歐·彼尤雷嘎(Mario Beauregard)指出,「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即Agape) 在大腦作用部位,與其他的「愛」(Phileo、Eros)或情緒大不相同的、且會活化更多的大腦區域,如:「中腦島」(與獎賞、將渴望化成滿足行為有關)、「上頂葉」(主控空間定向、工作記憶、感覺信息)、「左腹側被蓋」(為愉悅系統或報償迴路)、「右尾狀核」(參與大腦學習與記憶)、「左前扣帶皮層」(主司腦部高階功能、注意力分配、獎勵決策、道德及倫理衝動控制(如錯誤檢測與糾正)、情感等)之區域,以及「右導管周邊灰質」(Right periaqueductal gray;PAG)。

 

「右導管周邊灰質」是位於「中腦」(而非「大腦」)聚於導水管周圍的神經細胞所構成之灰質,它有調控疼痛(可分泌腦啡肽抑制疼痛)、防衛行為、生殖行為、發聲等功能。無怪乎,具「愛加倍」(Agape)的耶穌,在十字架上可以忍受酷刑疼痛、為防衛真理而發聲、愛教會如新婦,…;耶穌一生愛之所為,應都是透過「右導管周邊灰質」被活化所致。

 

2022年,麥克·弗格森進一步以幾位「右導管周邊灰質」傷損的病人做實驗,發現他們都失去傷損前所具有之敬虔靈修能力,而提議將此部位視為最重要的「神座」。已知,「右導管周邊灰質」是「神座」與「愛加倍」(Agape)的交集;由此可推論:「右導管周邊灰質」就是人們認識神、領受神的感動與神的「愛加倍」(Agape)之管道(或「神座」)。

 

在「右導管周邊灰質」:「神=愛」。

 

「神經神學」無誤的印證:「神就是愛」。

 

(文章授權/潘榮隆)

author

潘榮隆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