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不公平時,正是尋求神良善的最佳時機...
創世記50:15-20
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死了,就說:或者約瑟懷恨我們,照著我們從前待他一切的惡足足地報復我們。他們就打發人去見約瑟,說:你父親未死以先吩咐說:你們要對約瑟這樣說:從前你哥哥們惡待你,求你饒恕他們的過犯和罪惡。如今求你饒恕你父親神之僕人的過犯。…我們是你的僕人。約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神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公平」這個議題可能大家都很關心,但我會想分享這個題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從兒子的兵役問題引發出來的。大家知道過去這些年臺灣的兵役制度一直在改變,在我的年代,男生都是要服兩年到三年的兵,後來服役期縮短為一年,之後又縮短為四個月,我覺得那根本就是戰鬥夏令營。前一段時間,國防部又把當兵的役期恢復到一年。我相信不用說大家也能明白,當服兵役的時間縮短,不會讓人覺得痛苦,但是從原本已經縮短要變延長時,這恐怕會引發很多的抗議...
今天我們會再一次來看創世記中大家很熟悉的故事,就是約瑟與哥哥們之間 所發生的種種事件。
一、誰對我不公平?
1.有權柄的人:我們都很熟悉作父親的雅各特別偏愛約瑟,為他預備了一件彩衣,這樣的偏心引發哥哥們的嫉妒與怨恨。
父親這個角色在家庭中代表著有權柄的人,實際生活中我們的權柄不只是父母,學校老師、政府、公司的老闆主管、甚至教會 的牧者、同工等等,都在不同的領域扮演著權柄的角色,而我們也非常期待,我們的權柄能夠維繫公平,他們的制度與決策必須讓我覺得公平沒有被虧待,可惜常常事與願違…。
2.上帝也偏心:
創世記中的故事不僅停在爸爸雅各的偏心,後來約瑟做了一個夢,夢見他所捆的禾稼站立著,其他哥哥們所捆的禾稼圍繞在周圍倒下,象徵著將來約瑟的地位成就會在哥哥們之上?
夢境不是我們自己也不是父母可以控制和選擇的, 在聖經中,這個夢顯明是來自於上帝的啟示,所以對約瑟的哥哥來說,不只是父親不公平,就連上帝也不公平!
想想我們一生中,身上所擁有所經歷的許多事情,我們的種族、家庭背景, 我在的條件、聰明才智、恩賜能力…,這些都不是我們自己,也不是哪一個權柄能決定的,當這些條件明顯比不上別人的時候,你的內心是否也會產生「上帝不公平」的感受。
二、公平是一個制度和規則嗎?
我們往往會期待一個公平的制度來滿足我的需要,來為我們主持正義、維持公平,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並沒有活在一個絕對公平的世界。
如果每個人服兵役的時間都是兩年,這樣就公平了嗎?同樣是當兩年的兵,有人 在空軍的後勤單位日子過得很輕鬆,覺得時光飛逝,有人在野戰步兵每天都像演習,簡直度日如年,就算服役的時間相同,你覺得公平嗎?況且每個人對公平的標準也是不同的,作為一個役男的家長,我心裡想的可能是孩子當兵的時候能夠不要太辛苦、平安健康的退伍就好了;
但作為一個國防部長,我相信他 心裡關心的只有四個字:「國家安全」,如果連這個都沒有,其他所謂的公平也是枉然。又比如教會辦的某一特會課程,舉辦時參加者必須繳500元報名費, 多年後,參加課程看影片的人若免費,這樣公平嗎?(我是要公平?還是想要 更多人被建造?)
今天在座不知道有哪位在三十年前教會建堂的時候你就已經在的?那時我還很年輕,剛退伍開始上班工作,建堂的工作從開始到完工,剛好是從我預備結婚到老大出生的這幾年,當時我們咬緊牙關,努力奉獻,希望建造這個屬靈的家。
今天大多數的弟兄姊妹並沒有參與到這個建堂的過程,有沒有哪一位在建堂完工之後來到永和禮拜堂的人,教會有跟你收建堂費用?你覺得公平嗎?我敢說當年所有參與在建堂的弟兄姊妹,沒有一個人會有這種不公平的想法,因為這不是公平不公平的問題,各位今天能夠坐在這裡,就是我們當年建堂的目的!
三、當我覺得不公平的時候…
1.自己做審判官:當我覺得不公平的時候,代表我對公平有自己的想法,這是人之常情。但有的時候我們不只是有想法,甚至會更進一步的把自己擺在決斷者的地位,也就是審判官,意思是由我來判斷公平還是不公平。
如果我們悄悄地把自己放在這樣的一個位置上,那你覺得神的位置在哪裡呢?我很怕神會不小心變成我們法庭中的被告!這種默默的角色轉移是很危險的,這個錯誤的位置讓我們沒有辦 法正確地去體會神的心,也不見得能夠在所處的環境帶來正面的幫助。
2.我的需要沒有被滿足:當我們說不公平的時候,常常是想表達我們的一個需要沒有被滿足。我們把自己的需要和渴望躲在公平的後面,容易反擊做決定的人,引起別人的防衛,造成更多不必要的對立,但是我們不敢說自己想要什麼?
當這世界上太多事情是無法完全公平的,最後就「抽籤」吧!其實抽籤並不是帶來公平,它只是反映出這是一個不可能公平、讓人人都滿意的現實社會, 抽籤只是一個方法,讓你無法責怪別人,要怪就怪自己。
四、公平就是上帝自己
如果公平不是一個制度、也不是一台儀器,那麼公平到底是什麼?大家都熟悉耶穌所說關於葡萄園的比喻,很多時候這個比喻讓人覺得困惑,連我自己在讀的時候,也都覺得這個葡萄園的主人似乎不太公平。
怎麼可以發相同的工資給不同工作時數的人呢?那個最早來工作時間最長的人會發出怨言這也是情有可原的,換做是我應該也會這樣。
但我們必須明白耶穌的比喻重點不是在讓我們知道如何建立一個公平的管理制度,他的比喻不是教導我們該如何對待員工。耶穌的葡萄園比喻最主要的目的是把神的屬性具體的彰顯出來,為了是讓我們更認識祂的心。
在葡萄園的比喻中,每個工人所得到的那個一錢銀幣,代表的不是「工資」,而是「神的良善」,因為這個葡萄園的主人非常地良善,他想要照顧每 一個人的需要。每一個在他的葡萄園中工作的人,雖然工作的時數不同,但都 有養家活口的需要,所以他發錢的時候,就是彰顯出他良善本性的時刻。神用這個葡萄園的主人來表達祂自己。祂對每一個人的良善是一樣的。
這一個銀幣當作是工資,那麼無形中我們就把自己當作是雇工了,但是神並沒有把我們當作祂的雇工,反倒是把我們當作兒女。
當我們用工資的角度,來看我們生活中所擁有的,我們一定會覺得神不公平,每天計算誰做得多、誰做的少?誰應該得多少?這些問題會吵翻天,而且永遠沒完沒了。
最大的問題是存著這種工資的眼光與心態,阻礙了我們去認出神的良善,那是最大的遺憾。
當你覺得不公平時,正是尋求神良善的最佳時機,當然這個尋求需要謙卑下來領受神的啟示。
最後,讓我們仍然回到創記的結尾,看看約瑟與哥哥們的互動,以及最後的結果是如何?當雅各過世之後,約瑟的哥哥們非常擔心,父親死後約瑟是否會按照過去的仇恨報復他們?於是他們向約瑟認罪,請求約瑟的原諒,甚至轉達了父親的道歉,或許雅各也認為當年的偏心是不合宜的做法,間接造成了兄弟間的張力。
但是約瑟的回答實在令人動容,他說:「我豈能代替神呢?…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是好的,要保全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約瑟如何走出那種不公平的傷痛?為什麼我年紀輕輕的就要被哥哥陷害?離鄉背井、 做奴隸,又被冤枉下監牢做囚犯…,我所經歷的傷痛與苦難,誰能夠還我一個公道?約瑟能夠走出傷痛的原因是因為他做了宰相嗎?是因為苦盡甘來嗎?並不是! 約瑟能夠走出過去被不公平對待的傷痛,是因為他超越了這些痛苦,領受到神啟示出祂自己良善的旨意。
我相信約瑟的神也是我們的神,從舊約到新約, 祂的良善從來沒有改變。即使我們每個人生活的際遇都不盡相同,但我們一定都從神領受了屬於我們的那「一個銀幣」,那不是我們的工資,而是神良善的記號!
如果我們讓公平的苦毒一直停留在我們的心中,等待一個公平的制度來還我們公道,那麼最大的遺憾恐怕不是公平永遠沒有來到的一天,而是我們沒 有辦法在這個看似不公平的世界中,領受神隱藏在背後的良善!
台北基督徒永和禮拜堂的母堂是許昌街青年團契(現林森南路禮拜堂)。在基督裡我們要得豐盛的生命,更像基督!每個信徒都是貴重的器皿,一起來建造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