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當我的另一半不是基督徒、特別是在教會又有一定的服事時,常常會出現在教會服事時,心裡卻掛念在家中的另一半反應不知會如何?會擔心雖然有先徵得同意才出來服事、但等忙碌完回到家中,不知他反應會如何?

當我的另一半不是基督徒、特別是在教會又有一定的服事時,常常會出現在教會服事時,心裡卻掛念在家中的另一半反應不知會如何?會擔心雖然有先徵得同意才出來服事、但等忙碌完回到家中,不知他反應會如何?

 

有時時間稍微耽擱了,免不了會迎來冷漠的表情或又感受到一股不知何時又會爆發的怒氣正醞釀中…。即便另一半沒有說什麼,在教會面對許多服事邀約時,常常不知是要答應還是拒絕?很想盡快跟上教會的腳步、心裡又有很多的掙扎和拉扯,該如何是好?

 

身為多年的媽媽小組的小組長,這類的問題很常在小組出現,因很多家庭都是姐妹們因參與孩子們學校、或各樣活動而結識了基督徒媽媽,也因此來到教會和信主,但另一半可能往往還不是。在參與教會生活和參與事奉上,常常會面臨許多挑戰,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可以分幾個層面來談談:

 

首先,要先和正面臨這類情況的姊妹們說:辛苦了!或許也有先生是基督徒但太太不是的情況,但這篇文章可能會較著重在「姐妹」的部分,有些原則是一樣的,但實際狀況上,或許也會因家庭各種狀況而不ㄧ樣,就提出一些經驗和原則讓大家參考喔!

 

一、我們的眼淚主知道

有件令人安慰的應許是「我們的每滴眼淚上帝都知道」,詩篇說到,「我們的眼淚祂都裝在皮袋中」(詩篇),很多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跟其他人太多分享信仰和婚姻帶給我們的掙扎,特別是,有些先生們不喜歡太太們在外面(特別是在教會)講家裡的事,因此,姐妹們的委屈可能無處可以發洩。

 

鼓勵姐妹們要穩定參加小組,若只能參加媽媽小組,就固定不要放棄,因會發現自己不是孤單的,不是只有「我」正面臨這樣的難處。

 

二、每個難處都可以把我們更推向神

有時,神允許我們進入「曠野」,可能我們會落入只有「我和神」、「我只剩下神」的情況,即便在小組或好朋友之間,仍然沒辦法讓我的問題得到紓解和被安慰,遇到這種情形時,先不要抱怨或自憐、選擇離開教會或就這樣離開信仰。

 

「每個難處都可以把我們更推向神」。在許多的困難中,特別是當另一半沒有辦法理解我的信仰甚至給予刁難時,我們必須讓神來擁抱我們,除了祂,別無拯救,也唯有祂,才能給予最深的安慰和理解。

 

若我們沒有在每次的困難時讓我們更親近神,就白白浪費這些痛苦的經驗了,這些痛苦就會只剩下「悲苦的記憶」。若我們在每次的難過和受傷中選擇讓神擁抱和尋求神,這些「痛苦」就會成為最棒的推力,

 

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認識到神許多的特質,還有祂特別給我們的話語和智慧。祂會讓我們在掙扎中認識到祂的一些特質,祂也會在我們不知所措時,給我們特別的話語和智慧去「回應」給我們難堪的另一半。這些歷程是很寶貴的,因為我們生命的厚度會增加,將來有一天神會使用我們這些淚水的經驗去安慰需要的人。

 

三、學習不比較

我們需要給自己好的心理建設,很需要提醒自己「不要比較」。身旁的人可能全家都是基督徒,他們可以夫妻一起參加來教會、參加夫妻小組或一起服事,也有可能一位剛信主不久的人,「能」參與比我更多的事奉,也有可能比我年輕的弟兄姊妹們,「可以」參與很多我想但沒辦法的事奉,也有可能有人的另一半很快就信主、全家就很快信主了。

 

千萬不要比較。這種時候是省思自己信仰真實狀況的好時候,也是思考何謂「服事」的好時機。

 

過去可以叱吒風雲的我,可能此時需要「忍耐」,允許「別人做得比我多」,接受「別人做得比我好」,接納「別人的信仰看似比我進步更多」。

 

家人對信仰的反對,是一把利劍,也是一部高畫質的檢測機,可以清清楚楚地顯露我內心真實的污穢:有嫉妒、有驕傲、有自憐還有可能沒有察覺過的「爭競」。

 

這是我自己真實的體悟,在一些困難中,我才察覺到自己不喜歡別人跑在自己的前面,才發現,對於自己變成「烏龜」十分不習慣。解決之道就是「更多欣賞別人」「更多為別人加油」「學習為別人感謝神」,也趁機「調整修剪」察覺的缺點,然後給能夠悔改的自己鼓勵一下喔!

 

四、做好溝通

在許多的事奉中,不是所有負責安排的人會了解我們的情況,很多時候上面安排的事項是「一般通則」,我們需要「私下」和這些負責的同工或和我們的小組長、區牧、牧者們好好的聊一聊,讓他們知道我們正面臨哪些難處,除了可以更明確地為我們禱告外,也可以在安排服事上,「巧妙」地安排適合我們的時段和可以的服事內容。

 

五、找出能做的事

這一點是延續上面的,在溝通後,會發現第一堂不可以的事奉,或許第三堂就可以;週六不方便的或許週日上午是可以的;晚上不行的、早上卻是可以的…諸如此類的,只要我們有心,雖然別人可以做100件事,我可能「只能」做那麼一件事,我們就和我們的牧者「一起」找出這一件事,並全力以赴。

 

記住,寡婦的兩個小錢是被耶穌肯定稱讚的,事奉和奉獻一樣,不在於金錢多少或做多少件事,在於我們的心志。只要我們「有心」,一定能找出我們可以的事奉,而這也是特別的恩典,常常在這樣的情況中,我們更能明白神對我們的特別呼召和心意喔!

 

分享個人的一點秘訣,許多事情可以用0到100來看,0與100之間存在無限可能,事情不是只有0或100兩個極端,就是做與不做兩個選擇。

 

有時,這件事我可能只能參與10分,有些事,情況較允許時可以參與到80分,我常鼓勵姊妹們:「只要大於0、不要靜止不動即可」,意思就是,即便家庭小孩婚姻長輩等等可能的需要或狀況讓我們沒法此時此刻做到90分或80分,但若只能做5分就做5分、更困難時,只能做1分,我們就做這1分就好。大於0即可,不要停滯不動就好,雖然緩慢,但有進行總是好的,有跨出去就會有機會等到改變。

 

電磁學大師馬克斯威爾曾說過:「每日所做的,即使只是一點點,但若朝向永恆,地上的事,也有永恆價值。」

 

六、不放棄,相信禱告的力量

這是老掉牙的鼓勵,但卻也是永恆不變的道理,就是,相信禱告的力量,奔跑不要放棄,有姊妹的爸爸是在她媽媽禱告超過三十多年後才信主的。就算另一半最後還是沒有信主,信仰終究是個人與神的關係,我們一生的所有,評斷的唯有主。婚姻中的種種挑戰,常常是信主的人的十字架,唯有在這些椎心的痛苦中,我們才能更了解體會到主耶穌當年在十字架上的付出和深厚的愛:「愛在最痛的時候」。

 

「讓我們的生命更像耶穌」是我們這一生,最重要的人生目標,也是這一切艱難的最終目的。

 

常常喜樂,凡事謝恩,不住禱告,愛我們的主在禱告中將帶領我們到寬闊之處。

 

author

泉源之聲

基督教台南聖教會的電子週報,除了教會消息以及聚會報導之外,另外也有生命的見證、牧者的話成為您得力的來源。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