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許多外地家人回台;近期,學校停課,致使許多孩子回到家中,家人24小時「黏」在一起,是美好歡樂的時光?還是緊繃的氣氛?父母當如何陪伴孩子,共度美好家庭生活?
台灣真愛家庭協會「真愛直播室」,由真愛家庭協會執行長延玲珍老師,及廣播主持人尹可名、詹慶臨伉儷,探討「疫情不怕宅在家—家庭歡聚好窄變『豪宅』」,藉由精彩對談,分享如何營造家人的溫馨時光。
家人相聚「好難」?
首先,詹慶臨表示,許多家長臨時接到停課通知,自週二起,讓孩子在家中上網路課程,好幾間學校不僅教授國、英、數等基本科目,包括體育也要學習。在家中,父母一邊工作,同時照顧孩子,時常擔心「孩子是否有認真上課?」蠟燭兩頭燒的生活,令不少人出現頭昏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狀,甚至擔心自己罹患新冠病毒,對此,醫生表示,「你絕對不是染疫,而是有孩子在家!」
延玲珍分享,疫情爆發以來,使得地球更乾淨,特別是很多美麗的風景區,遊客無法前去旅遊,反而有機會恢復生機,例如,之前她至義大利威尼斯旅遊,發現河中的水極為污濁,但疫情開始後,水質變為清澈,甚至連「水母」都出現蹤影。
不僅是環境,疫情也讓家庭有「喘息」的空間,許多相隔兩地的夫妻、家人,重新相聚在一起,可藉此重新檢視家庭關係,是否經得起考驗,「外在的環境會不斷變動,但不會改變的事,我們安頓的家,是否還可以站得穩!」她說。
讓家庭好窄變「豪宅」
疫情讓許多人同在家中,家裡似乎變得「好窄」,走到哪裡都會碰到家人,但要讓好窄變為「豪宅」的關鍵,並非為外在環境、條件,而是「心靈豐盛」,就可令我們如在豪宅般舒適。
聖經中提到,「設筵滿屋大家相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箴言17:1)與其擁有豐富的外在條件,卻充斥不平安、爭執,不如僅有少許資源,卻彼此分享、擁有平安,並可藉閱讀書籍、自我成長,增進心靈豐富。
雖疫情宅在家中,但可在家「自由行」,例如在陽台上用餐、共度親子時光等,並可讓孩子參與家事、談天、閱讀;延玲珍老師說,「我在疫情前,非常的忙碌,時間被分割成片斷,但現在可以在家中,與家人有更長時間相處!」
如何在疫情期間,留下美好時光?
1.將學校「搬」回家中
針對孩子在學的家長,建議可把原本學校的上課模式,「搬回」家中,制定上課時間表,也有下課、放學一同遊玩的時光,家長可成為孩子的「同學」,以身作則,一同遵守、生活。
2.營造溫馨時刻
可藉此機會,重建親子關係,創造出人人能天馬行空、隨時發言的氣氛,也可特別安排溫馨時刻,例如「睡衣趴」、穿著正式的「約會」,或是家庭共讀等時光,增強家庭凝聚力。
3.傳遞「感恩」香氛
詹慶臨表示,「家中需要一個香氛,就是『感恩』,」雖無法掌控外在疫情、風暴,但可以在家中營造出感謝氛圍,傳遞愛與溫暖。
4.留下最珍貴的「傳家寶」
疫情會過去,不會過去的是家人間的關係,父母能留給孩子最重要的「傳家寶」,就是讓孩子明白自己是被珍愛,極為寶貴、有價值的人。平日家長可用5種「愛之語」:貼心的服務、肯定的言語、肢體的接觸、精心的時刻、禮物,來表達對孩子的愛。
也可多打電話,關心家中長輩、向其「報平安」,並向孩子傳承良好的價值觀,在疫情期間,一同用喜樂的心面對難處,彼此扶持,分擔不安感受。
5.多聽少說
尹可名說,「要記得嘴巴一個、耳朵兩個,在家中『多聽少說』」,他強調,教育不是用權威式的管理方式,這樣會製造疏離感,而是能多觀察孩子的天真、創意,聆聽其想法,有時家長也可從中彼此學習。
6.家庭復興禱告小組
現全台都在推動RPG(復興禱告小組),可在家中推行,從最小單位開始,相信家庭復興,社會就會復興。
最後,他們共同盼望,「在家庭祭壇前,可以有家庭『聚談』,過去,有些人可能每天聊不到幾句話,但藉疫情,可以擴大心靈的空間,讓家庭從好窄變為『豪宅』!」
台灣真愛家庭協會,定期舉辦「真愛直播室」,探討時事議題。(圖/社團法人台灣真愛家庭協會 facebook)
相關閱讀》回應比爾蓋茲離婚》結婚35年夫妻「愛情長跑秘訣」:不要苦守,婚後「戀愛」更重要!
精選要聞》
神要震動「我們裡面不能震動的國」! 眾牧者齊心為國禱告,宣告台灣會有大收割!
「疫」起自學有撇步!劉畊宏曾想放棄,因兒子一封信、女兒貼心舉動,願與妻子繼續堅持
影/「待在家」能做什麼? 小馬PO健身影片籲:顧好個人健康,就是「愛人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