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shutterstock)

 

耶穌醫治修復萬有關係 人類照顧受造物 這裡最終就是天堂

第四幕是世界的救主—耶穌的故事。

布克雷認為,當耶穌醫治病人,他不只是一個有超能力的人,而是造物主親自介入,修補受造界出錯的部份。

耶穌是受造的源頭、萬有的維持者,是受造界的救主,他的死修復了「神與人,人與人及受造界,神與受造界」的關係。但布克雷提醒,福音是自個人生命開始,即更新是自個人至教會、至社群,乃至「整個受造世界」,如此整個受造界必得真實平安。

第五幕是新創造的故事,核心議題是「在地如在天」。

福音不僅與靈性相關,包括赦罪、醫病、趕鬼、恢復窮人尊嚴、平靜受造風暴等,全都是好消息、是天國降臨的記號。究竟「天堂是什麼?」

 

耶穌對宗教人士談審判,卻對一般人談接納與恩典,布克雷提醒,彼得後書3章10節說到「被烈火熔化」,其中的「火」是指「清理、煉淨的火」,而非「完全毀滅的火」;而耶穌在馬太福音24章35節中,並非預言毀滅,而是「天地要過去」的比喻;啟示錄新天新地的「新」是「更新」而非「嶄新」。


因此,正如羅馬書8章19節所言,受造物是等候神的眾子—基督徒再次出現,以明智的方式好好管理這個世界。布克雷主張,神顧念我們及受造的一切,我們要愛神所愛的一切,這是第一個召命;我們具神的形象,也是受造物的照顧者,而最終,受造萬物都可以被轉化且和諧共處。

 

以受造界為念 真實活出敬拜生命

認識神與受造界愛的關係後,布克雷主張,我們是園丁,在與受造界的關係上,要能反映神的形象,即應效法耶穌,成為先知、君王與祭司。而基督教會若要實踐召命,就必須在門徒訓練、敬拜、生活方式及宣教使命等方面落實,發揮大的影響力。

要成為耶穌真正的門徒,首先是要在門訓內容帶入人與自然、土地及其他生物的關係。布克雷表示,聖經中所記載的耶穌會關切麻雀,且生活簡樸,他教導我們如何使用和享受受造界,而不致變成濫用與剝奪者,盼能透過關愛他的世界來服事他,協助恢復被罪破壞的關係。

敬拜是人類存在目的,這不僅限於宗教,而是在生活所有層面專注於神,默默將每天活動、待人接物都獻給神。布克雷提醒,我們可以在工作時敬拜神,但若內容涉及剝削、欺騙、污染地球等,就非討神喜悅的敬拜。

他並提出WORSHIP(敬拜)的敬拜前提,依次是「對神的創造充滿驚嘆」、「對神透過受造萬物所說的話保持開放」、「在神安置我們的地方扎根」、「安息日的休息和休閒」、「在受造界裡動手參與」、「整合所有的關係」、「為神的國度禱告」。

 

與神同工 把好消息帶給整個受造界

那麼,我們該如何關愛受造界呢?布克雷以「停、看、聽」邀請人們共同敬拜神。對他而言,賞鳥即為他的屬靈操練,「即使是無神論者,都不能不讚嘆大自然的美妙」,因為受造界也是在「敬拜神」。

他建議人們停下腳步守安息,與神及大自然重新連結、觀看大自然的循環與節奏,聆聽上帝的聲音以及受造界的嘆息哀鳴,然後求問神:「我可以怎麼做?求祢讓我看到祢希望我從何處開始做起?」

布克雷進一步挑戰大家活出以受造界為念的生活。「走在大街上,你是否能從人們買的商品、開的車、消耗的垃圾量,辨認出誰是基督徒?」若真相信這世界屬於神,而非我們,那麼基督徒的生活方式應與周圍許多鄰舍截然不同。

「如果我們要盡心、盡性、盡意及盡力敬拜、愛人如己,就需要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布克雷呼籲基督徒棄絕過度消耗的貪婪生活,一步步調整,減少慾望,選擇過輕盈、簡樸的生活。
 
基督教會是耶穌為這世界所提供的「逃生計畫」,但神要拯救的不僅是人類,更包括整個受造界,而基督徒的使命是將耶穌的好消息,透過話語和行動帶給整個受造界。

 

布克雷以「A Rocha」組織為例,團隊一邊禱告、研經、談論信仰,進行科學研究、推廣環境教育,一邊分享生活及探索永續社群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其身體力行,包括撿垃圾、清理河道、數蝴蝶、整理檔案、洗東西、教育孩子等。

對他及一群實踐神第一召命的基督徒而言,「環保工作」不是宣傳福音的技倆,而是「與神同工,把好消息帶給整個受造界。」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