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召,還不知道前面有多難,跟隨,則是已看到奉獻的代價。當高敏智安靜下來尋求〈奧卡族的神蹟〉主題曲時,寫成〈那一天的呼召〉,其中兩個感動:即呼召與跟隨。「我要特別說,跟隨比呼召更難,呼召是看到異象,跟隨是看到殉道者,那你還敢嗎?」高敏智問道。
世界有各種聲音,但基督徒仍只有一個呼召:「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12月24、25日晚間,台南聖教會(簡稱「南聖」)演出年度音樂劇〈奧卡族的神蹟〉,時空背景發生在1956年南美的厄瓜多爾,以艾略特為首的五位宣教士,於原民食人部落「奧卡族」中殉道,但其遺孀前仆後繼地跟隨宣教道路,而得奧卡族「全部落歸主」的真實故事。
12月24日,南聖年度音樂劇〈奧卡族的神蹟〉首場演出連結。(影片/南聖影音)
讓不同時空的人們,被感動而回應同一個呼召,是最大目的。世界有各種聲音,但基督徒仍只有一個呼召:「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圖/記者辛毓珊)
奧卡族的神蹟,自2011年就如心跳感動
劇本主筆、南聖主任牧師高敏智說:「奧卡族的故事流傳已久,也曾拍成電影,但我年輕時很難瞭解,甚至覺得人栽培那麼久,『送死』很可惜,好像傳福音『失敗』了。」但蒙召後的高敏智,讀起祖父高進元(南聖開拓牧師)的故事。
「他(祖父)最初建立南聖時,也沒什麼果效啊,也被人欺負、丟石頭,但後來聖靈一打通,工作無限量打開,我不禁思想,是人的工作、或聖靈的工作?」慢慢地,奧卡族的故事成為他如心跳般的感動。
2011年,南聖〈奧卡族的神蹟〉首演,高敏智分享當時的感動:「10年前演出時,剛好是這棟教會建好沒多久,富有宣教的使命,而神的開啟,令人意想不到,我們就是從原住民宣教開始,國內、海外都去,如:馬來西亞沙巴、外蒙古,雲南傈僳族及白族等。」
當年〈奧卡族的神蹟〉演出後,感動仍延續著,「神接著引導我看見〈以賽亞書〉24章,關於台灣『東方海島』的命定,告訴我:這是你要專注的。」因此,繼奧卡族故事後,高敏智繼續寫了〈東方讚美的海島〉,南聖傳唱十年,曾感動千里之遙的弟兄姊妹。以艾略特為首的五位宣教士,於原民食人部落「奧卡族」中殉道;南聖的演出人員,全數為同工,主角皆是牧者,沒有聘請音樂專業人士,本劇動員200多人,包括:化妝、樂團、攝影、燈光及導播等。(圖/記者辛毓珊、台南聖教會臉書)
疫情下重新演繹,「那一年的呼召」仍舊深刻
相信傳福音不是只「帶人信主」,更要「成就神的旨意」。年初時,高敏智就有感動要重新演繹〈奧卡族的神蹟〉,未料疫情爆發,於是取消年度歌劇的計畫。但神的感動依舊,於是9月微解封後,南聖積極成為全台最早99人聚會的教會。年度歌劇於是決定採「清唱劇」,以詩班為主力、說書人講故事。
「考量人跟人之間可以站開一點,大家效率很快啊,一個禮拜就練起來了。後來人數不再有限制,同工建議可轉成歌劇,天哪剩下20天,因為我們都不執著於作品,劇本演完就亂丟了。」為此,劇本重寫,燈光圖、走位圖重畫,終於在12月中旬完成,此時大家開始加緊練習。
然而,「其實神一直感動還有一首歌,我不知道是什麼,但也不急,時間到了、神自然會告訴我。星期一全部都練好了,我安靜下來尋求時,靈感就啪啪啪如泉源湧出來,寫成〈那一天的呼召〉,其中兩個感動:一是呼召,二是跟隨。我要特別說,跟隨比呼召更難,呼召是看到異象,跟隨是看到殉道者,那你還敢嗎?」高敏智如此說。
呼召,還不知道前方有多難,跟隨,則是已看到奉獻的代價。「這群殉道者的遺孀,當年全數跟隨丈夫,只憑著『奧卡族不殺女人』的想法,就毅然前往。」
該劇由男生唱呼召,女生唱跟隨,最後大家合唱:「曾經是以為四面受敵,卻是寶貝在瓦器裡...曾經憂傷幾乎要破碎,聖靈帶我親眼見祢...」練習時,大家都非常感動。
主題曲〈那一天的呼召〉,在演出前三天完成,以「呼召與跟隨」詮釋全劇主題,優美壯闊,觸動人心;而高敏智牧師面對音樂劇的態度是:「演出後就過去了,最寶貴的是,演出的當下,很多人被感動,那就好了。」(圖/高敏智 臉書、記者辛毓珊)
在感動中醒起,也把他人喚醒
高敏智牧師分享,自己不是音樂家,但在書房寫譜時,有時感動地停不下來,音樂一直進來,必須趕緊記下來,故事場景彷彿在眼前重現,讓他邊哭邊寫。「要在感動中醒起,也把他人喚醒,對這樣奉獻的生命說:我也要!」
高敏智牧師撰寫音樂劇約已33年,早在開拓士林聖教會時,就寫了兩齣,後來回南聖,先用在士林寫的最後一齣開演,直到現在,共寫了二十幾齣,近年有5-6齣重新演繹。
「小時候,我在南聖兒主時,就有參與聖誕音樂劇的演出,很喜歡歌劇,其實最早的夢想還是芭蕾呢,但根本不敢講,因為父親很重視學業,男生不要說想讀音樂或美術,連選社會組院都不敢。」
從小就夢想有天,能寫出歌劇的高敏智,曾自己嘗試把感動寫出來,但怎麼寫都不對,「因為沒有樂理基礎。後來讀神學院,禱告求神幫助我作曲。偏重學識的華神,隔年居然就開了作曲課,我修了兩年課後畢業,華神就沒有再開過作曲,這是神當時給我的禮物。」
於是,高敏智開始知道,如何把旋律放進拍號、調號中,和聲怎麼合,再加上戲劇,能呈現不同的表演格局。
回憶初在南聖牧會時,他說,當時幾乎沒有司琴,不要說樂團了,「整個必須重新建立,我就說:凡學過拜爾的,通通出來,照和弦彈就好了,教會一下多了很多司琴,慢慢地,開始有學過音樂的孩子加入,兩代間互相學習。」
高敏智也開始自學小提琴,帶動教會全體對音樂的興趣,最後演變成,南聖以「藝術為福音武器」的文化。「我們教會真的前仆後繼,好多年輕人很快樂地參與其中,練習時也一團和氣,大家從頭笑到尾。」左上:3歲的高敏智牧師參與當時南聖兒主的聖誕音樂劇,從小就懷有歌劇夢。左下:看著今日的南聖兒主,他說:「雖相隔60多年,但時空相疊中,我們仍然是同一教會的恩膏與恩情。」其也認為,教會音樂重點不是風格,而是「生命的格局」,教會和世界不一樣,不是走古典、也不是走流行,而是要堅守「生命的內涵」。(圖/高敏智 臉書)
左下:化妝間現場直擊,奧卡族人每一根辮子都是真髮編織。本劇串聯天上與地上空間,天使與人們合唱讚美詩。(圖/台南聖教會、記者辛毓珊)
最大的困難,剛好就是祝福
高敏智牧師分享,今年最大的挑戰是「忙碌」。「教會現在非常忙碌,經營電視台之餘,(還要)練習歌劇,海安路聖誕點燈節目也同時在跑,兒童劇團則天天要出去,下周我們還要去日月潭耶穌堂敬拜,教會聚會也很多,忙碌啊。」
但高敏智以一個感動勉勵眾同工:「神使用我們,不要說忙碌,而要說『豐富』。」他說:「我們絕不比戰亂時期辛苦,那是沒有生存空間的,現在還可以吃午餐、睡午覺,沒有災難,沒有無家可歸,教會也很和諧,所以是神看得起我們,要使用我們,鼓勵大家高高興興,不要任何抱怨──我們最大的困難,剛好就是我們的祝福。」
基督徒一定要打「文化戰」
高敏智認為,台灣教會「一定要打文化戰」。「過去台灣也像奧卡族,許多福音先鋒一個一個被攻擊、倒下,以致臺灣能如此被建立。現在還有團隊,比上一代好太多了,但現今建立教會最大的挑戰就是:時代各種聲音太可怕了,很多人因此被擄走。」
南聖步入93周年,高敏智分享面對教會百年時「黃金十年」的異象:「用兩年,把高鐵子堂建立穩固,成為電影公司,也配合母堂藝術文化中心,之後再建立聖經劇場,真正用意是:要成為全台南眾教會的敬拜中心。」
「不隸屬南聖,每禮拜眾教會一同來敬拜,每天都有很多遊覽車前來,為了要看『聖經劇場』,我相信來自神的夢想,必然實現!」高敏智說:「那時,我就72歲了,希望好好活著,直到看見!」個人空間中,高敏智牧師鍛鍊射箭,自我砥礪命中一生的目標:呼召。歌劇現場許多人舉手回應,渴慕神的榮耀,要實現在自己身上。「基督徒一定要打文化戰,如果時代文化是敬畏神的,社會就不得不跟上,我們一定要有讓人羨慕的基督徒生命與文化,讓藝術是武器,內涵是真理跟道路。」高敏智牧師分享。(圖/記者辛毓珊)
主題曲〈那一天的呼召〉全曲與歌劇現場畫面。(攝影、剪輯/記者辛毓珊)
相關閱讀》
兩個時空同一心志,精銳單兵到耶和華軍隊 高敏智:想起祖父,我就確定教會不受世界所困
精選要聞》
吳姍儒、李玖哲見證分享會》靠主在演藝圈獲得「真平安」! 鼓勵:在神眼裡你永遠有價值
70年歷史「火把報佳音」 近兩千人凌晨3點,擠爆望鄉部落慶聖誕!
璽恩挺5個月孕肚獻唱「聖誕夜」 黃國倫:今晚,把白白的禮物帶回去!
馬前總統現身「藝之星聖誕晚會」報佳音,與宋達民同慶神的《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