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圖/劉銘恩醫師 提供)

人類唯有謙卑,痛心的承認自己,就是這把野火繼續傳遞的幫兇,我們才有可能在疫情至今失去了333萬個寶貴生命之後,明白脫困的可能性,在於我們有沒有覺醒與痛悔。這場疫情,讓我們看見這三個無處不在,推波助瀾,危害健康的敵人⋯⋯

幾天前,你可能還在餐廳歡聚慶祝母親節,當然沒有戴口罩和一群人吃喝談笑。但現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已經宣布,國已進入社區感染階段。

 

不到一天的時間,我取消了一場家庭聚餐,接到了兩週四場醫學討論會議的取消通知,一個好友的婚禮延期,一個醫學會的延期,教會的週日聚會改為線上進行,安養中心的長住親人,瞬間發現自己與家人被一紙命令隔離,還有,原本上周輪時,還門可羅雀的疫苗注射門診,一夜過後忽然發現,兩週掛號已瞬間爆滿。

 

終於,台灣又從與全地球活在兩個平行時空的世外桃源,全民有感的回到了這個真實與病毒為伍的真實世界。

 

真的,只有近在咫尺的疫情,才會讓我們真實感受到,這個世界早已面臨的劇變。幾個月前,我們不是才在疫苗的開始普遍施打時,樂觀的以為疫情即將得到控制,開心的幻想自己明年此時的出國度假,但是,印度如野火竄燒的疫情讓我們赫然覺醒,我們終究無法成為假想安樂的孤島,我們至終仍要面對無孔不入的病毒威脅。

 

為什麼疫情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是人類究竟輕忽了什麼? 還是我們其實一直沒有找到真正的敵人躲藏之處? 

 

先來看科學的部分。美國的CDC (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在一週前(2021/05/07) ,更新有關新冠病毒的科學新知時,還是再次強調這個病毒的傳播途徑,以及我們如何去看待它! (資料一)

 

撿拾其中的重點如下:

 “人們感染SARS-CoV-2(引起COVID-19的病毒)的主要方式,是通過暴露於攜帶傳染性病毒的呼吸液中進行。

 

人們在呼氣時(例如,安靜的呼吸,說話,唱歌,健身,咳嗽,打噴嚏)以各種大小的液滴形式釋放呼吸液。這些飛沫攜帶病毒並傳播感染。

 

最大的液滴在數秒至數分鐘內,迅速從空氣中沉降出來。最小的極細小液滴,以及當這些細小的液滴快速乾燥時,形成的氣溶膠顆粒足夠小,以至於它們可以在空氣中懸浮數分鐘至數小時。

 

攜帶SARS-CoV-2的呼吸道液體的傳染性暴露,有以下三種主要方式(不互斥):

 

(1) 吸入空氣,攜帶非常小的細小液滴、和包含傳染性病毒的氣溶膠顆粒。在極細小液滴和微粒的濃度最大的傳染源的三到六英尺(90-180公分)內,傳播的風險最大。

 

(2) 將呼出的小滴和顆粒中攜帶的病毒,沉積到暴露的粘膜上(即“飛濺和噴濺”,例如咳嗽)。在這些呼出的液滴和微粒的濃度最大的傳染源附近,傳播的風險同樣最大。

 

(3) 用手接觸已被呼出的含有病毒的呼吸道流體污染的粘膜,或者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無生命表面而弄髒手。”

 

你說,上面這些不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嗎?差異在於,他們就是反覆的科學查證之後,再次確定公告!而且,疫情流行至今,這世界仍然有許多人認為,被要求戴口罩,勤洗手,不能一起吃喝,是剝奪了他們的個人自由!

 

接著,後面又加上了這一段:

 “空氣中距感染源六英尺遠的病毒吸入,仍可能會傳播SARS-CoV-2”

 

儘管與傳染源的距離大於六英尺(180公分) 遠,通過吸入進行感染的可能性要小於近距離,但在某些原本可預防的情況下,這種現象已被反覆記錄。這些傳播事件涉及:

 

在室內長時間(超過15分鐘,在某些情況下為數小時)內有感染者的存在,導致空氣中的病毒濃度足以感染給距離6英尺以上的人;在某些情況下,還包括感染者離開後不久,經過該空間的人。增加SARS-CoV-2感染風險的因素包括:

 

(1) 通風或空氣處理不足的封閉空間中 ,呼出的呼吸液,尤其是非常細小的液滴和氣溶膠顆粒,會在空氣空間中積聚。

(2) 如果感染者進行身體活動或提高聲量(例如,運動,大喊,唱歌),則呼出病毒量會增加。

(3) 長時間暴露於這些條件下,通常超過15分鐘。”

 

上面這段話,簡單的說,就是盡量不要到處趴趴走,避免在密閉空間群聚(唱歌,吃飯,一起運動),最好學習宅在家。當然,最近萬華的群聚事件已經有案例只是「路過」就染疫,告訴我們,危險無處不在!

 

當然,還是有人會說,不高歌一曲,不上健身房練肌肉,不遊山玩水,不到處品嘗美食,不把酒言歡,那,到底什麼才是樂活人生?

 

最後,是5月14日美國CDC對於「完全疫苗接種者」(fully-vaccinated people,指接受兩劑Pfizer-BioNTech或Moderna疫苗後,或是J&J/Janssen疫苗兩週後)的「特赦性」(這個是我說的)的宣布:(資料二)

 

“完全接種疫苗的人可以:

1. 繼續進行活動,而無需戴口罩或保持距離,除非聯邦,州,地方,部落或地區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要求,包括當地企業和工作場所指南。

2. 恢復國內旅行(在旅行之前後不須進行病毒檢測,旅行後也不需進行自我檢疫)”

 

這看似真是個好消息,的確,這幾天的疫情,讓許多原本猶豫觀望的醫療工作人員開始認真施打疫苗了。對於不習慣生活被制約的西方國家來說,這是變相鼓勵施打疫苗的好方法,但是疫苗真是如此好用的萬靈丹嗎?真的就可以讓這個世界重回原先的運轉嗎?我認為還言之過早;就是美國內部,馬上也出現了表達難以置信的言論。這個規定會不會是造成下一波疫情捲土重來的元兇(也就是說,疫苗是否能有效對抗變種疫苗)? 我們拭目以待。

 

回到現實。到底為何疫情像接力賽一般,不斷野火復燃?或許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裡的一句名言:「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Life will find its way out.)。」是從病毒的角度來看很合適的詮釋。但是,別忘了我們自己的責任。

 

人類唯有謙卑,痛心的承認自己,就是這把野火繼續傳遞的幫兇,我們才有可能在疫情至今失去了333萬個寶貴生命之後,明白脫困的可能性,在於我們有沒有覺醒與痛悔。

 

這場疫情,讓我們看見這三個無處不在,推波助瀾,危害健康的敵人:

 

1. 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 (Egotistical Lifestyle)

這場疫情,讓我們赫然發現,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巨大陰影的下面,這個影子的本身就是你的自我(Ego)。因為這個巨人般的影響,我們在疫調時看到了許多分身的出現:選擇咳嗽時不必戴口罩,身體不適仍可以繼續跑攤,別人都必須要戴緊口罩、只有我不用,隱匿說謊是我的個人自由,私生活不應該公開。

 

你說,這些我都沒有喔!別自鳴得意,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染疫。

 

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發現它的隱匿蹤跡:

這個巨大的自我,讓我們的人生花了許多力氣與時間在捍衛自己。(而不是檢討自己的錯誤)

 

這個巨大的自我,使我們變得過分挑剔別人,而且過分妝扮自己。

 

這個巨大的自我,使我們無法欣賞別人所擁有的,進而學習新事物。

 

這個巨大的自我,讓你我感受到別人一絲絲的不友善時(其實很多時候是忠言逆耳),就不再明智地思考。

 

這個巨大的自我,使你把所有關心你的好朋友都趕走了。(很多人在染疫之後,就會發現自己的好朋友少得可憐)

 

這個巨大的自我,會以不健康的內心運作方式,使你總是缺乏安全感和溝通能力。  

 

這個巨大的自我,會讓你在生活中不自覺的順從內心的喜好,而對那些帶來諸多不便的防疫新 生活規定 (例如: 落實正確勤洗手、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在室內最好保持 1.5 公尺,室外最好保持 1 公尺以上的適當社交距離,無法保持時,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要全程佩戴口罩) 充耳不聞,或是故意忘記。    

 

如果你還是不吭聲,不願承認這就是你的現況,我只能送給你聖經裡受苦的敬虔人約伯說的這句話: 「惟願你們全然不作聲;這就算為你們的智慧!(伯13:5 )」 

 

2. 自我膨脹的錯誤信念(Ego-inflation Beliefs)

如果上述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Egotistical Lifestyle),是讓自己成為病毒傳播者的必要條件,自我膨脹的錯誤信念(Ego-inflation Beliefs),則是讓自己陷入險境而不自知的推手。

 

在心理學的教科書上,自我膨脹的定義是:“放大和增強自己的自我和自我尊重的效果,從而導致感覺增強的自信心,優越感和傲慢自大!”

 

可悲的是,這樣的錯誤的信念,常常來自缺乏嚴謹實證醫學證實的網路知識,以及欠缺反省,與錯誤信心運用的宗教信仰。

 

最近印度的新冠疫情只能用悲慘來形容。除了公共衛生的資源缺乏,一個重要的疫情推手,是自以為已經戰勝病毒的錯誤信念,例如:印度教節日四月分將數百萬人吸引到了恒河,導致了一日就增加上千個新個案。因為政治人物的自我膨脹,公開的說法表明印度已經征服了COVID-19,導致今年初以來,大批人群聚集在室內和室外進行政治集會,宗教慶典和婚禮。

 

直到疫情一發不可收拾!這一年多疫情以來,讓我們瞠目結舌的,還有各種網路影片流傳,可以治療或預防新冠肺炎的偏方,從「素食抗疫法」,到「抽煙可以減少新冠感染風險」,或是「牛糞塗抹全身可以防疫」,都有人言之鑿鑿,深信不疑!

 

這種類似的危險,也會發生在以為有神明保佑的繞境進香,以為有真主護體的齋戒跪拜,或者是有上帝同在的教會聚會。真實的信心,是不會讓自己站在高速公路的中央車道,然後相信上帝會保護我們不被車撞

 

誠如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Soumya Swaminathan博士所說:“COVID-19病毒不會懂得尊重邊界,國籍,年齡,性別或宗教信仰。”只是,我們卻自信的以為它會!(點此:資料來源)

 

我想起聖經裡的這句話:「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依靠祂,祂就必成全。」(詩篇37:5)

 

簡短的幾句話提醒了我,真實信心的內涵,除了因為相信而全然的放下內心的掛慮(交託),也承認自己從來就沒有能力掌握明天(依靠),更需要相信你信心投注對象所成全的結果(就必成全),而且結果常常不是按照我們所想的進行。

 

一場疫情,很容易將你的信心是自我膨脹的愚蠢,或是經得起考驗的信仰,清清楚楚的分別出來!

 

3. 自我優先的民族主義(Me-first Nationalism)

「你接種疫苗了嗎?」「哪裡還可以排隊打得到疫苗?」這幾天忽然變成火熱的話題。

 

即使這兩天全台灣的疫苗熱席捲下,每天開始暴增施打疫苗的人潮,根據指揮中心公布至5月13日最新的施打進度顯示,全台累計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數量為12萬9,669劑,僅占台灣取得新冠肺炎疫苗的比例41%,尚有18萬多劑尚未使用,而國人疫苗接種率亦僅占總人口數0.55%,距離達到群體免疫成效的6~7成接種率,差距甚遠。(別忘了,疫情慘烈的印度,疫苗至少施打一劑的比例是10.08 %)

 

台灣其實就是在全球瀰漫的疫苗「自我優先的民族主義(Me-first Nationalism)」中,某種程度的受害者。這個現象反映了從過去以來一反覆出現的問題,就是這種“自己國家的生命比較值錢”的觀念,將使世界上最貧窮,最脆弱的人處於危險之中。

 

例如全球的糧食危機,全球有一半人口超重或肥胖,但同時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人口正面對飢餓問!根據《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2019年全球有近6.9億人有飢餓問題,當中有近一成人口至少一天沒有進食。同樣的,當疫苗已經在某些國家超過30%的覆蓋率的同時,有些國家卻仍看不到疫苗的接種機會!

 

而這種自我優先的民族主義,其實就是前兩項:「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以及「2自我膨脹的錯誤信念」相乘相加之後的群體效應。它讓人誤以為,你的生命本該就比其他人重要,所以更可以肆無忌憚的擁有資源而不必分享,犧牲別人已成全自己。

 

聖經裡先知彌迦代表上帝對世人的期許,此刻聽起來顯得格外刺耳:

 (彌6:8)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 神同行。

 

但諷刺的是,當病毒無國界的繼續在這個世界亂竄,因為沒有公義的疫苗分配,就沒有辦法讓病毒在這個世界絕跡或受控制。從這個觀點來看,或許,病毒正是上帝教導世人如何行公義,好憐憫的激烈手段。

 

這場戰爭,台灣似乎又上了前線。或許此刻,我們終於可以在憂慮與恐懼之外,多學到一點功課:讓我借用Dennis Snower,這位「全球解決方案倡議組織(the Global Solutions Initiative)」的總裁,在2020大會開幕式所說的這段話,讓我們重新學習看清這場戰役,我們的敵人在哪裡:

 

 “我們此刻面對生活中最基本的問題。

我們在這裡做什麼?我們的生活做了什麼?如果有機會,我們還想做什麼?

誰對我們的生活真正重要?我們真正珍惜的是什麼?大流行使我們得出一些痛苦的見解:如果我們知道誰對我們真正重要,以及我們真正珍惜什麼,那麼為什麼我們花這麼少的時間去追求這些東西?

 

冠狀病毒向我們展示了浪費生命,捲入無休止的爭奪財富,地位和權力的鬥爭真是多麼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沒有認識到我們周圍人的價值–不僅是我們的家人和朋友,不僅是同事和同胞,還包括完全陌生的人。”(點此:資料來源)

 

希望你沒有在戰役結束時(不論你是戰勝或是戰敗),你還沒有搞清楚,你的敵人究竟在哪裡。

 

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們還可以健康平安的再相見,而且會讓彼此發現,經過了這場風暴,我們都多了一些對自己內心的省察,對人的關愛,對未來的盼望,還有對上帝的信心。

 

精選要聞》

曾受邪靈綑綁,今因信神得自由 舞蹈家陳秋吟:我真的知道,什麼是「兩個世界」

你知道最嚴重的罪是什麼嗎?

超越疫情和國界,禱告時光每週200人喜樂線上小組 4個小叮嚀,讓聚會簡單有趣

 

在今日報的感動,想讓您知道》點此奉獻

 立刻加入今日報LINE,熱門文章一次看》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