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0月13日)台灣基督教聯盟舉辦線上分享會,邀請基督徒宜蘭禮拜堂莊承翰主任牧師,分享「啟動你的屬靈影響力」主題。莊承翰牧師過去20年於台北的小組化教會服事,當轉換到偏鄉建立教會,面對全然陌生且天壤之別的環境,神告訴他:「台北做的不要帶到宜蘭。」究竟他們如何能在短短7年間羊群近三倍增長?
神說「什麼都不要做」?先回歸「關係」
莊承翰牧師自2012年開始義務協助宜蘭禮拜堂的培訓工作,2014年正式接任這間有64年歷史的教會主任牧師。他首先強調,以下著重的不是一種「方法」,因最初來到宜蘭時,神就清楚告訴他從前所學的小組策略,在這裡派不上用場;而面對教會內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來自外地的他亦無頭緒從何著手。神啟示他:「你什麼都不要做,去禱告就好。」
於是教會先恢復舉行禱告會,神也提醒:「不要為任何事工禱告,只要單單地親近神。」於是會眾深入地敬拜讚美,並同讀慕安得烈著作《住在基督裡》。接著神感動的第一個事工,是舉辦「遇見神營會」,先領受聖靈的工作;過程中,許多醫治、饒恕、和好與恢復在教會中發生。
當關係恢復了,神啟示要做「國度性教會」。這啟示來自於和弟兄一同在職場禱告時,看見街道上密密麻麻的廟宇和道壇,就對主說:「主啊!有這麼多的廟宇和道壇該怎麼辦?…」然後就聽到一個聲音說:「假如人們在這街道上的職場、家庭及社區活動的地方都能遇見神,不必主日來到教會,而是在平常工作、生活時就能信耶穌得救,請問還需要廟宇和道壇嗎?」
莊承翰牧師坦言,一開始不太了解是何意,後來慢慢領悟到,教會不能單單著重在會堂內聚會、只試圖把自己的教會做大,而是要作為「國度的據點」,門徒領受救恩後,鼓勵進一步把福音帶到校園、職場、社區和家庭。
莊承翰牧師反思,《使徒行傳》記載的初代教會全部是以「城市」命名,沒有所謂宗派或堂會名稱,因為大家都在家中聚會;故神的心意似乎是「一個城市一個教會」,換句話說,教會要對城市有影響力,而「城市」包含了職場、校園、家庭和社區等。畢竟若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留在會堂,包括醫治、造就、詩歌、見證…等,外面的人無法知道這些美好的事。
因此他很鼓勵弟兄姐妹走出去作見證,例如為了把聖誕節的核心—耶穌的愛傳出去,決定停辦長年來以會友參與為主的聖誕晚會,改為編列經費補助弟兄姐妹到各職場、家庭等處所舉辦福音行動。該年合計共舉辦38場小型聖誕活動,祝福到了3000多人。
宜蘭禮拜堂的會友帶領職場小組,圍桌用餐培養親密的關係。(圖/基督徒宜蘭禮拜堂Youtube頻道截圖)
「從信徒到門徒」四個階段
因本次分享會僅1小時,以下莊承翰牧師概略講解宜蘭禮拜堂採用之「從信徒到門徒」造就系統,以此幫助弟兄姐妹的職場服事;重點在於「生命態度和原則」而非「方法」。
首先,這系統的核心是禱告。莊牧師採用今年楊道諾牧師帶來台灣的教導,增加了2-3人「復興禱告小組」。重點不在於為特定事項禱告,而是兩三個人同心合意,聆聽等候神的聲音;一起感恩、彼此代禱、分享讀經亮光和神的話語,並為慕道友提名代禱。當信徒自己回到上帝面前,與神和人建立關係,自然而然產生服事主的「動力」,牧養者便更加輕省。
第一階段
接下來第一階段,先去「跟別人做朋友」。莊牧師提醒,「從信徒到門徒」要付代價;大使命是「去」使萬民做主的門徒,要出去而不是坐在家裡乾等。許多基督徒的朋友圈只限縮在教會內,慢慢失去與慕道友當朋友的能力;但耶穌的榜樣是先去服事妓女、稅吏和病痛者,對方便甘願主動信耶穌,故「傳福音」應先祝福、滿足對方的需要。求主恢復我們與人的愛,列出名單、為他們的需要禱告,並用心相處陪伴,找到對方的需要。
在方法上,可一對一或一對二交朋友,過程中的「服務+祝福」是首要,而非急著要馬上帶來教會。也可進入群體,像是參加社區課程,每次下課後與同學們相聚,關心對方的家庭、了解他們的信仰等。此時基督徒要多聽對方說話,自己反倒少說一點,若有機會則為對方祝福禱告。先與慕道友好好建立關係,不急著收割;但仍要讓對方領受更多耶穌的愛,所以鼓勵當下奉主名為對方禱告。
第二階段
若有人對我們的見證或聖經有進一步的興趣,可進入第二階段,開始與對方好好討論信仰。先了解對方的「生命觀」,讓他更深入談談對「生命問題」的想法,例如死亡、贖罪…等,因「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在自然的聊天當中,我們也分享自己的見證。
若對方對基督信仰更有興趣,教會提供六課基要真理課程,傳福音者可以直接為對方導讀,不必等到受洗後再上課。期間留意聖靈的工作,例如談完「得救確據」一課,勇敢邀請決志;「教會生活」一課後邀請受洗,但不用太過心急。這種具備「關係、信任、禱告」為前題的傳福音效果,往往比佈道會更好。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是幫助對方建立「教會生活」。除了可以邀人來參加主日崇拜及小組外,若有人因各種因素主日無法來到教會,他們可以在家觀看主日崇拜直播,另一種方式是參加週間「簡單教會」聚會;這種聚會模式沒有特定策略,主要由聖靈帶領,而「大家一起吃飯」是一個很生活化的方式,脫去「宗教」的框架,所以格外有生命力。
本次線上分享會中,播放了會友—光中身心診所劉光中醫師的見證影音,便是這部分職場教會運作後的美好見證。劉醫師從年輕時便滿懷傳福音熱情,曾想過用開福音車的方式,但發現功效太短暫,於是慢慢轉型成於診所中建立小組。
劉醫師發現,精神科醫師比別人擁有更多傳福音的機會,而神既然賦予他這個身分,便要善加運用。首先他注重小組員之間的「關係」,有密切的關係才能進一步分享內心事、關懷和進一步做事工。
「有些精神疾病不是靠藥物就能醫治的,但神的愛進來就能改變;視他們的狀態一步一步澆灌,跟隨神的帶領給予合適的牧養,不要有過多對事工上的期待。先活出耶穌的愛,盡力牧養神所託付的羊。」劉醫師與小組員拉近距離的聚會方式之一,便是大家一起圍桌吃飯。
莊承翰牧師補充,「簡單教會」的聚會中可以加入簡易的查經,最後彼此代禱分享。這類聚會在職場和社區當中發生,而帶領者會於週末回到教會與母堂連結和接受裝備,因此這群領袖實質上其實就是「分堂」了。
如此一來,門徒不僅只停留於週六、日參加教會的崇拜聚會,反倒是週一到週五都更加敬虔、更像耶穌的門徒。因此教會也鼓勵先將慕道友帶入職場小組,未必一開始就要進入教會。
宜蘭禮拜堂的會友、光中身心診所劉光中醫師,分享帶領職場小組的見證。(圖/基督徒宜蘭禮拜堂Youtube頻道截圖)
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最終目標是「門徒訓練」。目前由莊牧師與師母親自帶領的「T4T小組」,對象為委身呼召的弟兄姐妹。為學習耶穌在「生活中」作門徒訓練,T4T每次課程後都要互相練習教導,使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在接觸到的生活範疇教課,而非僅少數教會領袖才能擔任講師開課。
以上「從信徒到門徒」造就系統的全程時間,沒有硬性規定,因為每個人情況不同。有人已長期在職場上耕耘關係,所以一展開馬上看見收成;也有些領袖個性比較內向,原本不擅於社交,但被挑旺熱情後開始嘗試與社區的人做朋友,雖對方久久未決志信主,但莊牧師認為這不是傳福音者的問題,對方信主的時間是由神所掌管,門徒能夠跨出原本的生活圈去認識新朋友,就很值得鼓勵了。
職場教會三合一模式
談到職場教會的二大重點,包括:1.每個職場聚會就像「家」一樣,以生活化的方式聚會。 2.用「禱告」的權柄帶來轉化的能力,如同上述劉光中醫師為病人禱告後,帶來對方的改變,如今已被訓練成為門徒。
當信徒的屬靈影響力被啟動,便能祝福到「原本不會來教會的人」。劉醫師從診所訓練上帝已經預備好的人,又到各自家中聚會,是一種結合生活、工作和教會的三合一服事,帶出比留在教會內服事更大的影響力。
對的人會帶出對的工作,牧者的服事也可以更加輕省;聖靈可以在職場的弟兄姐妹身上,使用他們的專業、生活的人際關係和教會服事的經驗,三合一後成為新的信仰模式,星期一到五成為美好的見證人。
最後莊牧師強調,每一間教會的狀態不同,所以未必一概適用;而上述三合一模式應較適合鄉鎮地區。最初基督徒宜蘭禮拜堂從2014年轉型國度性教會,走入職場、校園、社區和家庭,2018年職場教會被建立,教會人數從90人增長到目前含慕道友約250人左右,帶來很大的翻轉。見證了當我們「啟動屬靈影響力」時,神的國就降臨在職場、校園、社區和家庭中!
精選要聞》
「曾聽路上小孩喊『媽媽』就難過!」 12歲兒忽離世,母憂子回不了天家:神給了我答案
事業巔峰之際遇財務危機、婚姻破碎 42年資深美髮師靠神重生,用美髮建立職場教會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