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平台Facebook、IG及WhatsApp,4日深夜(台灣時間)突然大當機,數十億全球用戶大受影響,網頁版及手機軟體皆無法連上或登入,頻頻出現錯誤畫面,服務中斷超過5小時,終於至5日凌晨陸續修復完畢。雖對台灣用戶而言影響不大,但對歐美用戶來說,影響甚鉅,因當時正值上班時間,許多美國的宗教組織,也因這次的當機,大受影響。透過此次事件,可以發現社群平台已成為信仰與大眾溝通的重要媒介。
臉書(Facebook)及其一系列應用程式,包含 Instagram 及 WhatsApp,於4日深夜無預警大當機,影響超過數十億用戶,長達好幾個小時無法連上線。此次災情,關閉了多數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溝通管道,也顯現了民眾對於類似的社群平台的依賴程度。
作家、編輯及受美國浸信會任命的牧師,保羅·勞興布什(Paul Raushenbush)於信仰媒體上分享到,他看見在35億臉書用戶當中,有一部分的人,對於此次斷線可能會這樣回應:「太好了,我很開心看見臉書當機,並希望它能永遠不要恢復。」
作者保羅·勞興布什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有這樣的反應,因為臉書上真的常出現不實報導與仇恨的言論,甚至有些會嚴重到影響人命。保羅稱有消息指出,演算法可能是刻意引導到某類訊息,以在心理上吸引人長期停留在這平台。
然而,近年來臉書及其相關的媒體平台,如Instagram 及 WhatsApp,不只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交平台,他們也逐漸成為許多團體、組織傳遞資訊,及與人交流不可或缺的平台,作者提及,尤其是在疫情大爆發的期間,許多宗教及信仰方面的團體,皆想方設法地,保持與人的交流。
甚至,根據其他外媒指出,臉書發言人表示,因去年12月,美國處新冠疫情高峰,有許多人於信仰及靈性上,需要他人的協助,故臉書在美國推出一個「為他人祈禱」的新功能,允許用戶不只可以在臉書社團的貼文中點「讚」,也可以點「已代禱」並留下表情符號,代表自己已為親朋好友禱告或已為當事人送上祝福;用戶也可透過這樣的介面,發出代禱貼文,讓各界為自己的需要禱告。
臉書等社群平台,也大大打破了時間、空間與地域等限制,可以讓那些有信仰人及沒接觸過信仰的人,彼此連結在一起,藉由平台,彼此於思想、靈性與情感上可以聚在一起,且不一定要有實體的接觸。
疫情的衝擊下,線上各樣的社群平台已成為多人與人連結的管道。(圖/Shutterstock)
針對臉書當機的事件,美國耶穌會士神父詹姆斯·馬丁(James Martin)於其臉書上說:「當機並非於週日,發生說不定是件好事。」
耶穌會士神父詹姆斯注意到,其實有許多的教會與宗教敬拜團體, 必須依賴臉書,來進行他們的線上直播禮拜,連詹姆斯神父自己每天都會運用臉書的直播功能教導福音,聽他分享的人數多達上千人。
詹姆斯進一步說:「此外,還有許多教會與學校,他們必須仰賴臉書來與人保持聯繫,尤其是在疫情的期間,因此,這樣的大當機,可能會影響到比人們所預期的還要多的宗教團體與組織。」
數位公民文化機構(Institute for Digital Civic Culture)的創始人阿曼達·庫萊希(Amanda Quraishi)說:「我們習慣將這樣的當機視為技術性問題,然而,當我們持續於線上,建立數位化的社交與交流空間,我們需要面對一個新的現實:現在,我們個人、社區及整個社會的福祉,都與我們是否會使用社群平台這管道密不可分。」
阿曼達也有賴於臉書,主持美國德州奧斯汀市,薩拉姆沙龍姐妹會(Sisterhood of Salaam Shalom)分會,該分會主要為提供穆斯林與猶太婦女,有共同交流的平台。
「有很多人常在臉書社團獲得庇護、安慰與支持,然而當這一切突然無預警消失後,將會形成很大的悲劇」阿曼達提到。
作者保羅說到,科技公司仍有許多需要改革的地方與進步的空間,祈禱建立這些社群平台的科技專家們,能如他們所說的那樣,以將人連結在一起為目的,設立這平台,而並非僅為自己的私利而行。
教會與許多宗教組織,已大量仰賴社群平台傳遞資訊及與人連結,但當機提醒我們,需好好檢視我們所使用的管道,也可趁機尋找新的、合適的平台作使用,並盡量將所有資料備份齊全。(圖/Shutterstock)
(參考資料:The New York Times、The Guardian、Reuters)
精選要聞》
疫情中的「大收割」! 體育場擠滿敬拜上帝的人,南加州豐收佈道24萬人參與、6千人信主
「假裝成另一個人更累!」 萬力豪牧師:掙脫過去的傷痕,與父母「和解」
罹大腸癌四期 憑「百夫長信心」得百分百醫治:大的困難臨到,是因神要揀選、使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