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沐仁耳鼻喉科診所經營者─鄭仁信醫師夫婦。本篇照片皆攝於疫情升溫前。(圖/記者林子騫)

台灣近日公佈之新冠病毒病例數,每天持續超過200人確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25日於臉書發出警訊,反應醫護人員過勞、被感染、資源不足等狀況。在這個非常時期,許多醫護人員堅守崗位,甚至退休者挺身而出、主動回應徵召;診所醫師也不單顧自己,繼續開業分擔整體醫療需求,並分出時間前往快篩站支援...

高雄沐仁耳鼻喉科的經營者鄭仁信醫師,本週四(27日)起至社區快篩站支援。對此,鄭醫師於受訪時表示,因為在台灣剛取得新冠疫苗不久他便主動施打,故自覺更有責任來到前線服務。

 

他坦言,做這個選擇,並不是因為那是個「好」去處,而是:「如果我不去做,就只能丟給別人去,我覺得我不能逃避這個責任。」

 

「現在就是時候!」選擇投入前線支援

本身是基督徒的鄭仁信醫師,也談到信仰對他的影響,分享耶穌在馬太福音25:35-40教導,「...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他引用這段長期以來都很有感的經文,說明:「現在就是這個狀況!」現在,正是台灣最有需要的時候,特別於醫療方面,鄭仁信知道在這次的考題上,他必須選擇跟隨耶穌、活出光與鹽的生命。但家中還有妻子和兩個年幼的孩子,會擔憂嗎?

 

鄭仁信的妻子顏翎如,與先生同為FIGHT.K教會的會友,受訪時說:「我覺得我先生很勇敢!所以當知道他做這個決定,我認為:『也不錯啦!』」

 

顏翎如表示,很多第一線醫護人員已經很累了,所以她支持先生的行動─縱使這也代表會增加妻子的負擔;但在現今非常時期,不能只求自己平安、生活安穩就好,當有能力時更要「做點什麼」

 

前陣子當印度第二波疫情失控,長期關注克安通牧師事工的他們,除了以行動支持,也反思相比之下,目前台灣還是幸福多了。

「沐仁」是「牧羊人」的諧音,也是鄭仁信與女兒名字的結合。右上:診所溫馨的內部。右下:三樓烘焙教室一隅。本篇照片皆攝於疫情升溫前。(圖/記者林子騫)

孩子不只是我們的,也是天父的,祂必會負責

鄭仁信分享,他是第三代基督徒,從小在教會長大,但隨著大學離家念書和從醫忙碌,慢慢遠離教會;直到回家鄉高雄,在網路上聽到FIGHT.K教會張蒙恩牧師的講道,便與妻子顏翎如開始到該教會聚會。

 

顏翎如則是因認識鄭仁信一家人,而開始接觸基督信仰,也認為內容「滿正向的」,便決定受洗;後續逐漸感受到,當她將牧者的教導落實在生活中,包含探訪、帶小組,天父真的回應她許多事。當然,過程中也被調整了許多,包含夫妻關係,從先前諸多摩擦,到如今默契十足。

 

她也敞開地分享,今年6歲的大女兒,因天生肌肉較無力、平衡感也有狀況,是一種需要投入特別多心力照顧的罕病。起初,顏翎如非常難過,曾質疑自己是不是懷孕過程做錯了什麼?但當她聽到約翰福音9:3經文,「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她終於明白─這其實是特別的祝福!

 

「上帝在特別的人身上,會彰顯出祂的能力。」顏翎如感觸良多。她分享,大女兒如今升小學一年級,雖讀特殊班,但仍會有多數課程,必須在一般班級上課。許多面對類似情形的家長會焦慮,但她繼續用禱告,把這些事交託給主,也會鼓勵其他家長

 

「我相信天父會預備合適的環境,因為她也是天父的孩子,不只是我個人的;我們盡力幫忙,但他們長大後還是要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我們身為家長,可以用禱告交託,很感恩,我們有很棒的信仰!」

鄭仁信醫師一家四口。本篇照片皆攝於疫情升溫前。(圖/顏翎如 提供)

2020年,鄭仁信和顏翎如迎來第二個女兒。顏翎如回憶,得知懷孕時,一方面很感動,但同時也很害怕。由於當時已屬於高齡產婦,夫婦也沒有檢查自身基因,加上大女兒身體的狀況,很多人都勸他們要做一下檢驗。但是,如果二女兒真有狀況,就不生了嗎?

 

顏翎如每天迫切禱告:「天父爸爸,祢最知道我的能力到哪裡,如果祢覺得我ok就給我,覺得我不能承擔就不要給我。」她決定將一切交託給神,不做羊膜穿刺或其他自費檢查,單單相信天父會有美好的計畫。二女兒出生後,至今各方面健康都很好,令他們夫婦加倍感恩。

 

在職場帶下神的國,把服務的行動作到人們心坎裡

他們也將信仰帶入職場,鄭仁信分享,每次聽講道都是一種受訓過程;真正難的是面對「關鍵的抉擇」時會怎麼做,才能真實地在生活中,把天父的國帶到地上,小至要不要去探訪、每一次看診是否用心與病人建立關係、需要耗費時間處理的病患接不接(例如魚刺卡在喉嚨)、跟同事和下屬彼此相愛...等。

 

令鄭仁信感動的是,除了自己努力落實信仰,同事也投入其中。例如有一位行政同仁,若剛好去醫院辦事,會順便去探訪轉診至該院的病人;另一位藥師,面對家庭處境艱難的病人時,知道自己說什麼都不合適,便緊握對方的手禱告,對方也落下淚。

 

有些病重者因家境困難,只固定來診所拿藥,遲遲不去大醫院;工作人員得知後,雖與診所業務無關,但因為真心關心患者,仍花時間勸了許久,終於對方願意去大醫院就醫。

教會小組成員受洗派對。本篇照片皆攝於疫情升溫前。(圖/顏翎如 提供)

成為社區親子教室的診所

此外,沐仁診所在疫情升溫之前,還在診所三樓開辦各種親子免費課程,如:烏克麗麗、烘焙(教室備有烤箱)、黏土、母子棋、拼豆、生物課、桌遊...等。主責的顏翎如說,因為常帶大女兒參加早療課程,知道許多父母其實沒有能力負擔這類課程,所以當自己有能力就多做一些事

 

這些課程強調「親子」一起參加,才能達到「創造父母與孩子的回憶」訴求,是金錢所買不到的時光。授課的老師來自各行各業,一開始都很願意免費幫忙,半年後顏翎如決定一律支付講師費,讓這個事工能長期做下去。來參加的家長中,有幾位後來開始到教會聚會;醫病關係也更像朋友,孩子們不再抗拒看醫生,反而很開心能來此。

沐仁診所的免費親子課程,創造美好的回憶。(圖/顏翎如 提供)

沐仁診所的免費親子課程,創造美好的回憶。(圖/顏翎如 提供)

母親節前夕,沐仁進一步推出了免費的「喘息服務」,讓另一群必須長時間跟小孩待在一起的全職父母,能在幾個小時中,把孩子暫時安置在診所接受專業保姆照顧,暫時脫離照顧家庭的循環,有自己的時間出去透透氣。

 

發想這個服務的鄭仁信醫師,希望能將「彼此相愛」的行動,做到對方的心坎裡、真正的需要上。後續帶來的果效,令他始料未及,例如:診所不再是孤零零的店面,更成為扎根於社區、緊密相連的一份子「我相信,我們的診所是天國在地上的其中一環!」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 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馬太福音7:24-25

 

疫情期間,人人善盡各自的責任

目前沐仁耳鼻喉科仍持續開業看診,並不斷提升防護層級。除了基本的措施、添購體溫偵測儀,並於室外增設三處等待區,晚上會掛上防蚊燈防蚊蟲;診所的APP使用率也逐漸變高,原本是為了服務患者、不必在現場等太久,現在正好減少現場人次,大家可在家關注叫號情形。

 

掛號前,櫃檯人員會在戶外「詳細詢問」患者的旅遊史、接觸史,再決定入內或由醫師到戶外問診。

 

鄭仁信醫師表示,這次疫情升溫還不至於讓他們措手不及,畢竟已經準備了一年多,也持續關注國外的情勢,隨時作好準備應變。由於醫療對象以「上呼吸道患者為主,他坦言一開始難免有些許擔憂,但:「我受的醫療訓練,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自己的防護自然會做好,如果真的怎麼樣了,至少我該做的防護都盡力做到了。」

 

他認為,現在各地醫院的負荷加增,所以地方診所繼續開業,也成為一種責任。畢竟,每關一間診所,代表原本會來這裡看診的居民,必須到其他診所甚至去醫院掛急診,等於加增其他醫療單位的負荷。

 

「疫情對所有人而言,其實都是挑戰;不論是家庭中要照顧停課的小孩,或在職場必須維持戴口罩,大家都增加工作量或壓力。」鄭仁信醫師勉勵大家,感謝身邊為自己付出的人,他則是感謝太太在家中照顧小孩,使他能夠無後顧之憂,投入前線快篩站支援的行列。

 

精選要聞》

若鄰舍確診,還能有平安嗎? 不恐懼、不「行義過分」,做這4件事活出光鹽樣式!

林書豪為哈佛畢典線上致詞:「我身為籃球員目的不只為成就,更為倚靠信仰幫助他人」

「線上」傳福音好艱難? 林鴻信牧師:先檢視你的福音,有沒有裹「糖衣」!

在今日報的感動,想讓您知道》點此奉獻

立刻加入今日LINE,熱門文章一次看》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