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染疫人數持續激增,昨(4)日,台灣新增2萬8千多起本土案例,許多人身旁都出現確診者,甚至自己也染疫。當疫情持續延燒,基督徒該如何應對?萬力豪牧師鼓勵,這個時刻,更要活出耶穌的生命!
本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於4月15日超越千人之後,每日確診病例屢破新高,今(21)日台灣新增2969例本土確診,「確診破萬例」似乎近在咫尺。政府機關因應情勢調整防疫政策,人民應如何面對這波來勢洶洶的疫情?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在百忙中撥冗接受本報採訪,就當今疫情做出回應,也提出實際做法和心態上的建議,願全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變異株的傳播,南韓於昨(17)日出現621,328的歷史新高病例數,死亡人數也為疫情爆發後的最高單日429人。「台北純福音教會」張漢業牧師盼信徒們珍惜實體聚會,並特別為韓國教會禱告:「願牧者、傳道及長老職事所有全職同工同心合一,突破眼前的難關。求主將韓國從這傳染疾病中拯
當妳每天為在國外求學的孩子禱告,求主保守她不要染疫,但她仍然「中獎」了!基督徒的母親們要如何看待這樣的事情?筆名「底波拉媽媽」的知名親子專欄作家林羿?,得知打了兩劑疫苗的大女兒在德國染疫時,第一時間不免失望,然而當她轉念開始讚美感謝時,神卻光照林羿?:「祂是神!」、「女兒染疫是個祝福!」
疫情捉摸不定,政府規範不斷調整更新,雖目前台灣尚未傳出教會內部群聚感染,但只要是「人」在的地方,都有其風險。到底該不該關教會?「線上聚會」真的是新常態嗎?若不幸有確診足跡,面對社會壓力,教會該如何應對?朱志山牧師帶領的教會,原本低調,卻因爆發疫情,瞬間變成「舉國皆知」;實際經過風暴的洗煉後,得出深刻心得,從8方面與大家分享。
母親在醫院中,看著罹患重病的兒子,進到病房,「我親了他,抱了他,告訴海登『我愛你』,他就被推走了,我很害怕,因為那是我愛的寶貝。」兒子的肝臟、腎臟、肺部和心臟多重器官逐漸衰竭,死亡率超過60%,絕望的父母,只能不斷禱告,祈求神蹟…
目前台灣疫情趨緩,各地聖誕節活動如火如荼進行中,緊接著又是春節返鄉、返國潮,然而隨著Omicron確診案例急速攀升,防疫絲毫不得鬆懈;除了外在防護措施,自身抵抗力亦為重要防線,營養師提醒,從平日的睡眠和飲食就能做起!
南非科學家24日向外界宣布新冠病毒Omicron株的存在,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高關注變異株」,造成全球股市顫慄,各國紛紛祭出新旅禁。針對Omicron,有病理學家與醫師表示,現有疫苗效力可能減少,而勤洗手及戴口罩仍為防疫必要措施。在基督徒們慶祝聖誕的同時,亦須嚴實落實防疫,警醒迫切禱告!
近期歐洲疫情地圖上,呈現一片「紅色警報」!迎來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恐怖的疫情卻再次席捲歐洲,各國擔憂「噩夢重演」,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同時,許多確診者將在醫院的病床上,度過平安夜。台灣近期疫情雖緩解,仍不可掉以輕心,盼望眾基督徒持續代禱。
聖經啟示錄預言,在末後的日子,一切有體制的經濟制度都將走向衰退,並在進入七年大災難的時候,全球經濟將徹底崩潰。因為經濟全面崩潰,世上將沒有任何經濟制度可以復甦,起而代之的是敵基督的獨裁統治,他才可以使用666獸印控制全球經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9月21日~10月4日維持疫情二級警戒,不過在「室內聚會人數」上略為放寬;雖仍以80人為標準上限,但可依據樓地板面積,扣除固定設施設備後,換算每2.25平方米容納1人的數量。若超出80人,仍允許聚會。亦即,活動場所之樓地板面積平方米(須扣除固定設施設備)÷2.25平方米=室內容留人數。
面對新冠病毒的死亡威脅,有些人「違規」施打疫苗,在網路上激起許多討論。2003年SARS爆發時,於台北榮總工作的郭英調醫師分享,懼怕死亡乃人之常情,然而他鼓勵,「疫情是信仰的試金石,基督徒可以有不一樣的行為!」
「盼望在新冠肺炎消失後,不只是生活可以復原,更希望生命轉變,從『新冠教師』中學寶貴的功課!」蔡茂堂牧師激勵所有基督徒。他分享,在新冠疫情中的10個學習,傳遞基督信仰觀點。
已故佈道家葛理翰牧師的孫子喬納森·洛茨 (Jonathan Lotz ) 於7月底在游泳池失去意識,送醫確診Delta病毒,進入加護病房急救,生命垂危。其母親安妮在社群發出代禱請求,在超過10萬人齊心禱告下,喬納森奇蹟似復原,8天出院返家,感恩主賜他機會,能向急診室、加護病房跟護理人員分享耶穌。
2021年下半年七月以後,將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對人性、「人道主義」也是嚴重的考驗;當歐美等強國有能力買或產出疫苗,經濟開始復甦,它們是否願意伸出援手幫助其他國家?疫情關係,航班限制、國家封鎖等等因素,各國宣教士還能出門傳福音嗎?這使得「專職宣教士」帶來衝擊與形態上的改變…
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羅馬書8:24-25節
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
-羅馬書8:24-2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