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暴力」的孩子在成人後,容易因為對暴力的錯誤認知,成為家庭暴力的另一位施暴者或受虐者!在家暴事件的服務中,「身體虐待」佔數據比例最高的,然而,有一種傷害看不見傷口,卻更需要被重視─「目睹暴力」!孩子因為身上沒有明顯傷痕,常常被忽略;但他們小小心靈的傷痛和陰影,卻是「隱性」且「長期」的影響…
當孩子失去笑聲
「那天,我突然發現,已經很久沒聽過孩子們的笑聲了…。才6歲的她們,那陣子總是把我推開,情緒很躁動、暴衝、易怒。我才發覺,我和先生長期爭吵的關係,已經深深影響孩子…」於是,媽媽主動尋求社工的幫助,和爸爸和平分手,並學習成為「合作父母」。
這段看似塵埃落定的完美結局,卻沒注意到未浮上檯面的隱形傷口。孩子失去的笑容掩蓋著的,是害怕、驚嚇、沒有安全感的內心…,這是「家暴目睹兒」的傷疤。
看不見的傷口─目睹暴力的孩子
在家暴事件的服務中,「身體虐待」是佔數據比例最高的,然而,有一種傷害看不見傷口,卻更需要被重視──「目睹暴力」!根據衛生福利部保護資料庫統計,2020年親密關係暴力通報高達67,957件,若每戶以1個孩子計算,去年可能有6萬多位孩子目睹暴力!
「目睹暴力的孩子」(以下簡稱「目睹兒」),因為身上並不會有明顯傷痕,常常被忽略;但他們小小心靈的傷痛和陰影,卻是「隱性」且「長期」的影響,可能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無法排解心理壓力,容易有情緒困擾、自我價值感低落、偏差行為;在成人後,亦容易在兩性關係中感到不安和疑惑,甚至因為對暴力的錯誤認知,成為家庭暴力的另一位施暴者或受虐者…
預防兒童「目睹暴力」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身為爸爸、媽媽、照顧者,我可以?
當意識到家庭經常發生衝突,抑或是夫妻關係疏離冷漠時:
1. 請避免在孩子面前進行夫妻溝通,以降低孩子處於目睹暴力的風險(包含言語暴力、肢體暴力)。
2.請盡早尋求朋友、親友的幫忙:說出來,就可以降低壓力,讓情緒有出口。
3.尋求社區資源協助:各區社福中心、里長辦公室。
4.尋求諮商: 1980張老師專線、1925安心專線。
身為老師,我可以?
1. 提供孩子情緒支持:「最近還好嗎?」」「老師可以陪你聊聊喔!」讓孩子知道老師願意聽他說說話。
2. 轉介輔導室協助。
我的爸爸/媽媽,一直在吵架/打架,我可以?
1.跟老師求助。
2.找家中信賴的成人求助。
3.離開吵架的空間,保護自己,避免遭受波及。(例如:進去自己房間、假借上廁所躲在裡面。)
身為親友、鄰居、一般民眾,我可以?
1.當聽見暴力、爭吵聲、摔東西聲響、兩人以上的謾罵聲。「如果關係夠親近」,請找機會去按電鈴,幫助衝突暫停。(例如:藉口送東西、借東西。)
2.撥打求助電話:110、113
3.對生活圈多一分關心,發揮敦親睦鄰的行為,主動地給予協助,多一位友善聆聽者,都有機會阻止遺憾事發生!
什麼是「合作父母」?
1. 陪伴孩子理解,父母的分開不是他們造成的。
2. 在孩子的事務上,保持對話與合作。
3. 勿因離婚的選擇,強迫孩子選邊站。
4. 勿讓孩子成為離婚談判的籌碼。
5. 勿剝奪另一方親子會面的權利。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