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民歌《看我、聽我》、《捉泥鰍》等走紅於台灣70年代歌壇的包美聖,11月16日受邀到新竹勝利堂分享「聽心的歌」音樂見證會。現場來了200多位民眾,一同來回味她的歌聲,也聆聽她的故事。
先聽聽包美聖《看我、聽我》清新的歌聲。(來源:滾石唱片 ROCK RECORDS youtube頻道)
包美聖回顧自己信主的經歷,從「為了誰信主?」切入主題,她談到在1981年與學長陳安斌結婚,並一同前往美國求學,從此淡出歌壇,「那時獨在異鄉為異客,基督徒的朋友會帶我去家庭聚會,在當下很喜歡那種氛圍、感覺。」包美聖想起小時候也看過身邊的人上教堂,很羨慕那種感覺,因而到美國八年後她受洗成為基督徒。
但信主之後,包美聖因朋友過世而遭受信仰的衝擊。她指出,剛信主的時候,對聖經還不是很了解,但她很熱心傳福音,當時身邊一位最好的朋友罹患大腸癌,她拿聖經給這位朋友,並帶他禱告,「但這位朋友居然過世了。」深受好友離世而傷心地包美聖,開始對信仰有了質疑。
「我的這位朋友是一位單親媽媽,小孩才剛滿三歲,神怎麼這麼殘忍呢?」看著好友年幼的孩子,包美聖心中充滿疑惑和憤慨,她問神:「朋友不是滿心盼望神救她嗎?我也有帶她一直禱告,為什麼還離開人世?」就在這段時期,包美聖有機會回到台灣,當年林清玄佛法的書相當盛行,於是她迷上了佛法。
這一唸佛經就唸了十年,但包美聖始終覺得心裡不安頓;直到2005年的民歌30演唱會與多位歌手重逢,在後台施孝榮向黃大城傳福音,但包美聖卻向黃大城傳揚佛法;隔年他們又都參與了「新竹之春」演唱會,其中黃大城明顯身體非常的不舒服,之後傳來黃大城得了胰臟癌的消息。
包美聖連同好友等人最後一次一起去探望黃大城時,黃大城邀請她唱起《一窗清響》,唱到歌詞「你總是默默不語,無聲無息」時,一邊唱包美聖一邊想:「他看起來很瘦弱,很孤單,沒有神回應他…。」回想起黃大城最後的身影,她開始思考:一個生命即將結束的人,是什麼觸動他的生命?生命像一首詩、一首歌,每個早晨、每個黃昏,是誰在我的生命陪伴我?
爾後黃大城也離世了,包美聖又陷入迷惘,她說:「之前帶朋友相信基督,這次向黃大城傳佛法,但似乎都沒有確切的答案。」就在這段迷惘的期間,包美聖思索自身的處境,神在哪裡。
苦思了一段時間,包美聖發現她不應該在「誰可以死、誰不可以死」的問題上打轉,應該去找尋生命的源頭,然而,在黃大城逝世一年後,包美聖經歷更大的生離死別-母親的過世。
回想起母親離世前的那段時日,包美聖說,家中氣氛很怪,家人間都不敢談論母親會死的話題,包美聖的姊姊說:「我們可以把母親的身體照顧好,卻無法照顧到她的靈命。」有一回包美聖開車載著媽媽,媽媽對她說:「我這回是不是要死了?」包美聖當下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只回說:「妳別亂說。」沒想到這句話成了母女最後的對話,當天下午母親就腦溢血陷入昏迷,四十天後就離開了。
現在包美聖回想起這一段,還是很感傷和遺憾,因為她當時信奉佛教而錯過了和媽媽最後一起禱告的機會,「很後悔,欠媽媽一個禱告,應該好好跟她道謝、道別和道愛。」包美聖在母親過世後,逐漸體會到:一個人在死之前,如果沒有耶穌,會有多麼的不安,應該要把人生的旅程安排的很豐富、很美麗、很平安。
於是包美聖再回到主裡,不僅常自己禱告,也帶著先生禱告。每天早上先生上班出門前,她都會環抱著先生一起禱告,「為他人禱告是最有效的,誰能夠拒絕祝福呢?」藉由禱告,包美聖和丈夫一起感恩,一起數算神的恩典,夫妻感情也更加融洽。
就如同哥林多後書5:17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包美聖說,現在她的生命都變得不一樣了,回頭看以前經歷的挫折、眼淚,其實都有神的陪伴,並且成為「新我」之後,她的內在有很大的動力,認為應該照著神給人不同的恩賜去幫助需要的人。
20多年前包美聖曾罹患乳癌,想起有過這樣抗癌的經歷,現今在教會成立小組,小組中有一半的姊妹都罹患乳癌,但包美聖帶領這些姊妹一同經歷神,「真正信主後,我對他人有了更多的同理心,想去關懷更多的人。」
曾經想過是為了自己、父母、孩子、另一半而信主,包美聖現在覺得,為了其他軟弱的靈魂而相信上帝,40年前她唱《看我、聽我》,如今再唱,她的心境都不一樣了,而是用「被更新的生命」重新詮釋這首歌曲。
精選要聞》
一生36%的時間處於睡眠狀態 劉銘恩醫師:睡覺是運用信心的禮物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