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吳阿呆牧師與吳韻鈴師母在台南新化和高雄長庚醫院同心牧養。(圖/吳阿呆牧師 提供)

台南新化基督愛心之家、那拔教會主任牧師吳阿呆,身兼高雄長庚醫務團契牧師和該醫院的宗教師;年逾70歲的他,與吳韻鈴師母二人20年來幾乎每天往返相距50公里的台南高雄,堅毅的精神令人敬佩。吳牧師曾被封為「不怕死的志工」,也三度面臨疾病威脅生命,卻一次次奇蹟似地康復,繼續在世上為主作工。

從優越掉到絕望深淵

吳阿呆牧師是赴美留學的博士,更令人好奇他特殊的名字—「阿呆」。過去本名為吳炎昆,身為家中獨子備受疼愛;由於父母皆是基督徒,所以從小接觸教會。因天資聰穎、記憶力超強,可以「過目不忘」,不必讀書就能有好成績,也無法理解別人為什麼會「忘記」事情。

 

大學畢業後,他深愛的父親發現罹患肺癌;當兵期間得知父親病危,出軍營後一路跑到滿腳是血仍不自知,仍未趕上見父親最後一面,終於在父親下葬後崩潰,吃不下也睡不著。不久後,他終於撐不住,在路上昏迷了5小時;一個月後出院回部隊,才發現因腦部創傷,記憶力大幅衰退,從過目不忘到叫不出身邊同袍的名字,甚至影響基本生活。

 

這種令人絕望的狀態持續兩、三年,也使他難以接受甚至想輕生。為了家人,他努力撐下去並訓練自己恢復記憶能力;這是一段漫長的過程,但也開始能體會別人會「忘記」的狀況,逐步建立同理心。因著思念父親,期望有一天能在天堂相見,於是他繼續走在信仰的道路上。

 

夫妻關係翻轉

吳阿呆牧師於26歲結婚後出國深造,36歲取得電腦教育博士學位,後來媽媽和姊姊也都移民到美國。夫妻倆皆為美國留學的高材生,但在光鮮亮麗生活的背後,夫妻關係卻充滿激烈衝突,甚至三不五時上演全武行。

 

吳牧師在許多訪問中提及,那時因為傷害到太太令他內心非常痛苦,但卻難以克制自身脾氣;直到進入教會尋求幫助,某次當他又氣得想動手時,主動跪下來求主一定要幫助他改變,自此,他的個性真的變了!夫妻開始可以溝通,關係慢慢改善

 

改名和返台的重大抉擇

吳阿呆牧師改名的原由,最初是在美國探訪、向教會姊妹未信主的先生傳福音時,先憑自身聰明才智費盡唇舌,對方卻總是客氣地表示:仍有許多問題想多了解,不想這麼快受洗。第三次探訪時,吳牧師突然領受啟示:「他如果不得救,就是我的罪了。」霎時間醒悟,是自己將對方帶入知識的死胡同,於是他求問神該怎麼辦,神則感動他改名為「阿呆」。

 

他的第一反應是不可置信和抗拒,但每一次「阿呆」二字浮現心頭,他都會非常開心地大笑,只好順服並求印證。從一次公開的自我介紹,鼓起勇氣表示自己名叫「吳阿呆」,觀察太太在一旁默許;但母親一開始得知卻很傷心,不過一個多禮拜後,母親主動要向別人介紹兒子的新名字,也代表已經接納了。

 

之後他自我介紹時,從一開始覺得尷尬到慢慢習慣,甚至發現因著「阿呆」之名,許多原本難以打破的隔閡都變得能快速拉近距離。後來神感動他從優渥的美國,回家鄉台南牧會,雖然最初不情願,但每逃避一次呼召都會發生一些小災禍,這些經驗也讓他親身體會急難家庭的需要,後來他成為台南新化1919 服務中心負責人。

得恩典的病患全家拜訪吳阿呆牧師夫婦所牧養的教會。(圖/吳阿呆牧師 提供)

祝福偏鄉學子,冷暖自知

吳阿呆40歲從美國返台,來到屬於偏鄉的台南新化,在田間蓋起近300坪的鐵皮屋教會「新化基督愛心之家」,最初家具多是撿二手品,並於教會周圍種了100多棵樹。他先從關心弱勢家庭、社會角落的孩子做起,包括到公園關心流浪的孩子,開辦陪讀班提供輔導和照顧,並積極投入社區服務,在鄰里間發放急難救助金與食物包。

 

與陪讀班國小學生相處,照理來說代溝應該很大,但當孩子們一叫出「阿呆伯伯」便消弭了隔閡。因師母具音樂專長,自製各種教材培養孩子們學習樂器。輕描淡寫的歷程其實包含了許多血淚,包括夫妻之間面對生活劇變的磨合,也曾遇過照顧的孩子偷東西後被警察帶回,仍繼續包容接納,或桀驁不馴的孩子在外面出包後協助善後…等等。

 

這樣用行動展現的無私的愛,不必多說教,便自然而然融化了孩子們的心,紛紛自願信主並得著生命更新、成績進步,甚至進一步影響他們家長,連校方都很好奇怎麼辦到的。當孩子們年紀漸長,還會主動回頭幫忙照顧更年幼的弟弟妹妹們,以同理心體諒其他更小的孩子。對此,吳阿呆牧師認為自己並沒有特別教導,而是將孩子們「帶回原廠,原廠會負責保固」,是神親自動工,非人力所能做到。

 

不怕死的志工—神蹟奇事相隨

除了帶領教會和陪讀班,吳阿呆牧師和師母幾乎每天開車,從台南新化前往高雄長庚醫院服事。最初怎麼會跑到這麼遠?吳阿呆牧師表示,原先他們在台南一間養老院當志工,時常去探望;但2003年SARS疫情期間養老院必須關閉,裡面的員工和受照顧者因無法外出,累積極大壓力,吳阿呆牧師和師母便破例受邀,每週2次提供精神上的協助,許多人因此接受耶穌基督;獲頒的獎狀上,將他們描述為「不怕死的志工」。

 

SARS疫情結束後,有人邀請吳阿呆牧師到高雄長庚醫院服事,正好此時有6位弟兄姊妹主動想來學習醫療服事,於是花2週慢慢交接養老院事工給他們後,又再次「不怕死」地挺進正值低迷的長庚醫院,成為唯二的祈禱室志工。

 

前三個月他們待在祈禱室內禱告,毫無傳福音的機會;終於三個月後電話響起,有住院的基督徒家屬來電,於是趕緊動身去病房為患者禱告;接下來他們幾乎凡求什麼都成就,也曾見證從太平間送回的案例,讓吳阿呆牧師深深體會到馬可福音16:20所說,「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用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阿們。」

高雄長庚醫務團契於院內聖誕報佳音。(圖/吳阿呆牧師 提供)

三次生命瀕危

直至今日,神蹟仍持續在這間醫院發生,「當神同在,我們傳福音就很輕鬆。」吳阿呆牧師也會向病患分享自身數次經歷生死關頭、得醫治的見證,其中有三次被醫生認定有生命危險。

 

由於常在醫院出入,與病人近距離接觸,吳阿呆牧師粗估被感染超過百次,有一次不知什麼原因被感染,使他突然頭昏眼花站不住。醫生為他開了最強的藥,藥袋上標明是新藥,強烈建議服用不超過一星期,但醫生卻開了兩個星期。

 

吳阿呆牧師吃藥的第二天便痛苦至極,可能是副作用造成全身無法動彈,於是和妻子決定停藥,兩人相視而笑說:「幹嘛自己折磨自己?神的兒女怕什麼?」隔天竟然就恢復健康!

吳阿呆牧師於2020長庚醫院聖誕晚會中,以淺白的語言分享短信息,邀請大家與這位愛我們的神說說話。(圖/本報資料照片)

危險的手術

有一陣子吳阿呆牧師會在晚上感覺呼吸困難,但坐起身禱告後便紓解,故不以為意。直到某次從長庚醫院地下一樓走上大廳就快喘不過氣,測血壓發現飆高;心臟科醫生檢查後表示,血管堵塞得非常嚴重,至少要裝兩根心導管,狀況不樂觀。手術危險性高,因血管塞得很緊且範圍大,若手術過程中血管破裂很難搶救。

 

接下來安排了6個檢查,其中一次動態心電圖,吳阿呆牧師若無其事地走在儀器上,因隔壁另一位測試的婦女太喘了呼叫護士來;護士檢查後認為狀況還可,然後瞄到吳阿呆牧師的儀器,血壓和心跳的數字卻讓她嚇呆了,立刻幫他掛號隔天看診,並提醒隨時可急診。「我自己覺得沒什麼,但儀器上數字的嚴重程度,好像是快死了。」吳牧師帶著笑意回想。

 

進手術室後,因原本的醫生上一位病人有突發狀況必須搶救,所以臨時換另一位不會講中文的埃及醫師執刀。醫生問他會不會擔心?他說:「不會,這是一個難得的經歷!」手術過程大約半小時便結束,之所以這麼快,是因為深入檢查後發現心臟竟然完全正常!所以不需要進一步手術處理了。

 

隔天上午他神速出院,院方沒有開藥也沒開回診單,連醫生都不知如何解釋;吳牧師也立刻回到服事崗位探訪病患。後來呼吸困難的狀況僅陸續發生一兩次,他也就不再理會,繼續正常生活。

帶領醫院的復健活動。(圖/吳阿呆牧師 提供)

回歸生命的原廠

還有一次是吳阿呆牧師在鄉下理髮,刮刀在左耳皮膚造成小傷口,原本不以為意,沒想到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左眼腫得睜不開,右眼也僅能勉強看見。教會中一位護理長姊妹看到嚇壞了,催促他趕快就醫;從小診所又立刻轉至大醫院,醫生表示這個狀況比癌症嚴重,因為很可能侵入腦部而致命。

 

負責的是一位新手醫生,開了濃度過高且近年較少人使用的針劑,所幸一位資深護理師發現後稀釋,但注射時仍讓吳阿呆牧師臉色發白、全身冒冷汗。拿了三天的藥後,吳阿呆趕回教會,因教會剛好邀請韓國牧師來帶領三天特會,不得不去;參加完三天特會後,蜂窩性組織炎也消退,死亡的陰影完全離開。

 

目前吳阿呆牧師身上仍帶著近40年的腳水腫,一般這種情形需要洗腎且威脅生命,但他至今未洗腎;另外,嚴重的水腫很容易使人感到疲乏,但他一接到任務便馬上有精神出動。此外,吳牧師家族2、3代有癌症史,他右手臂上至今還有個不規則的惡性小腫瘤,全身最高紀錄有三、四十顆以上,有時候壓到神經會痛,但禁食幾天後又收縮減緩。

吳阿呆牧師於2020長庚醫院聖誕晚會結束後,向現場的病患和家屬展示右手腫瘤,並分享自身見證。(圖/本報資料照片)

吳阿呆牧師開朗地說,醫生不是生命的原廠,要認清生命是由上帝掌權;《聖經》中有生命的保證書,在我們未出母腹之前,一生的年歲神早已定妥。當我們有神同在,就不會害怕死亡、因此感到恐懼或悲傷。

 

吳牧師分享,他本身因為思念父母,所以每當聽到醫生宣判可能要回天家時都「高興得不得了」,反而使免疫力大增,也印證「喜樂的心乃是良藥」,讓他一次次度過死蔭的幽谷,繼續在這世上為主奔跑。

 

精選要聞》

最優先且重要的事奉是什麼? 張漢業牧師濃縮30年事奉、7大禱告精華要點!

「真的靠禱告!」 從荒蕪地到蓋起飛行青少年360坪的家 千萬資源上帝全預備

「財寶在哪裡,心也在哪裡」棄瑪門、守主日,得平安! 夫妻經營西班牙餐廳為主做光鹽

簡單好用!一鍵閱讀今日報—自己做今日報App?

獻上初熟的果子—點此奉獻》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