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當傳道人發生憂鬱情緒,該如何看待?(圖/shutterstock)

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Barna於4月27日發布之研究報告,今年3月10至16日調查跨教派的510名基督教牧師中,在過去一年內有42%認真考慮離職轉行,不再當全職傳道人,比起2021年的29%,增加了13%,三大原因包括:壓力、孤獨及政策分歧。即使未考慮離職的牧師,牧會最大挑戰的前三名亦相仿。

 

「未考慮辭職」的牧師當中,83%表示「相信自己事工的價值」,75%堅信「自己有責任繼續履行呼召」,73%「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心滿意足」;此外,家人支持(67%)和社交圈的人相挺(59%),也佔很大因素,顯見人際關係對牧師工作狀態的重要性。

 

根據以上數據顯示,長期累積的負面情緒,是令傳道人萌生退意的一大因素,基督徒該如何看待牧者憂鬱的議題,協助神所揀選的僕人度過難關?

4月23日,「高雄真道神學院」舉辦線上神學體驗營,幫助弟兄姊妹認識並體驗神學生生活,特別邀請「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系主任」施以諾教授,主講「人生勝利,主!」,分為上、下午兩場,本篇記錄第二場信息「從以利亞看事奉者的憂鬱防治」。此次活動,線上最多人數達139人,加18名在學院內一起觀看的神學生,共157人參與。

 

「憂鬱」的迷思

施以諾先邀請大家思考:「成功的事奉者」就不會憂鬱嗎?當傳道人或教會領袖得了癌症或心臟病,大多信徒會積極為他們禱告,甚至教會氛圍變得更有向心力;但若今天得的是「憂鬱症」,很可能被質疑:對神沒信心、屬靈光景出問題…等,同樣是生病,卻產生兩種不同標準

 

施以諾從疾病角度來看,建議不用將「憂鬱」的現象,和其他疾病做出不必要的區隔或汙名化。聖經中記載許多人曾發生憂鬱情緒,例如大衛於《詩篇》的陳述,憂鬱程度就頗高。

  • news-details
  • 講員施以諾博士,著有多本書籍,盼透過此次信息幫助更多面臨憂鬱的牧者。(圖/施以諾臉書

接下來,他舉以利亞為例,進一步說明牧者憂鬱議題,但先聲明,因不同時空,故無法斷定其是否罹患憂鬱症,但以利亞確實曾有過一段極低潮時期,以此值得省思:如何看待基督徒陷入低潮,以及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首先,常見的迷思包含:「憂鬱都是可以找出原因的」、「憂鬱的人都是失敗、失意的」。施以諾指出,當我們聽到一位牧師罹憂鬱症,往往開始探究造成原因;然而,以利亞在外人眼中是「很成功的事奉者」,他在吉甲、伯特利和耶利哥創辦先知學校,光是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就有50位,還培育出很好的接班人以利沙。

 

從現代角度來類比,就像一位牧師開辦多間神學院,還做了很好傳承,在一般人看來,「成功」二字當之無愧,但仍逃不掉陷入憂鬱的處境。

 

從精神科治療師角度,看以利亞的「憂鬱程度」

列王紀上第19章記載,王后耶洗別威脅要殺以利亞,他聽到後就趕緊逃亡,到了猶大的別是巴,「自己在曠野走了一日的路程,來到一棵羅騰樹下,就坐在那裡求死,說: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列王紀上19:4)

 

以利亞的狀態已到「求死」地步,這是臨床上對憂鬱症很重要的判斷指標,例如,判斷是否需住院的關鍵之一,便為「求死動機」的強度。但以利亞在大眾眼中,有「資格」憂鬱嗎?根據列王紀上第18章,以利亞隻身單挑異教的450位巴力先知,帶下超自然神蹟,大獲全勝;若放到今天,想必是值得各大媒體報導的重磅新聞。

 

然而,他不是才剛經歷巨大的「風光與成功」嗎?如此大的挑戰都勝過了,且展現出強大勇氣和信心,又親眼看見從天上降下火,證明上帝同在,卻在不久後,聽到耶洗別放話要殺他時,居然就受不了、不相信上帝會保守這件看似「相對簡單」的事?理論上似乎不合邏輯。

 

從臨床醫療角度來看,憂鬱症不挑人,不挑職業、地位、名氣或收入,連司布真都曾有段時間憂鬱。「我們必須承認自己不是聖人,都只是倚靠上帝的平凡人。」施以諾提醒。

  • news-details
  • 不論什麼身分的人,都可能碰上憂鬱的考驗。(圖/shutterstock)

從精神科治療師角度,看以利亞所受的「治療」

故事接下來的發展,值得今日基督徒學習,該如何對待憂鬱症者。

 

當以利亞宣稱他不想活了,並說「我不勝於我的列祖」,事實上他已優於大部分祖先,這類情緒化用語,是憂鬱者常會說的。然後列王紀下19:5-15記錄,天使二度「拍」他,帶食物給他「吃喝」,最後上帝親自要他「去」膏二位王和以利沙

 

從專業角度分析,經文中的三個動詞:「拍」、「吃」、「去」,是很好的憂鬱防治概念。

 

處方一:「拍」

天使給他的治療是「拍」,而非「訓」。世上沒有一個人的信心,永遠都能維持在高點;故建議少對憂鬱的人說「要有信心一點」,或一味鼓勵對方要喜樂,雖這句話是對的,但建議第一時間盡量少講,因為人在心情不好時,很難強迫自己喜樂,這就像對腳打著石膏的人說,「你要跑快一點」一樣。

 

我們很難完全理解他人的感受,而羅馬書12:16教導,「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處在憂鬱的人,也屬於「卑微的人」,當他情緒狀態極低時,別急著給予太多鼓勵。「拍」是一個溫柔動作,天使沒有多說什麼,更沒有訓話,或說出:「你才剛取得這麼大的成功,這麼一點事憂鬱什麼?」

 

處方二:「吃」

天使陪以利亞吃喝,而不是去「分析」。我們常喜歡「分析」憂鬱的人為何落入如今光景,雖分析結果可能沒錯,但天使的方式,只是靜靜陪著他吃東西。耶穌也常帶門徒到不同地方吃東西,例如到撒該家吃喝,可見其用意。

 

進一步則帶出,「傾聽和陪伴,是一帖止痛藥,」施以諾表示,外人很難處理別人的心痛,但可以透過「傾聽」,特別過程中,眼神有適度的注視,以及用心去聽,再加上神的愛,帶來的幫助,有時比「試圖說些什麼」更大。

 

靜默有時,言語有時

—傳道書3:7下

  • news-details
  • 傾聽和陪伴的幫助,有時比「試圖說些什麼」更大。(圖/shutterstock)

但「傾聽」,是醫護人員較難執行的事,畢竟時間有限,卻是家人和教會成員較能施力的點。不過要留意,傾聽者自己的情緒別被「拉下去」,當你要傾聽和陪伴極度憂鬱的人時,最好能有其他人可「換手」,哪怕有一下子出去透一口氣、喝杯咖啡的時間都好。

 

此外,別急著在別人的難題上「搶答」,例如,很快以自己人生經驗想給對方作參考,有時反而會造成對方的負面感受,或認為不被理解,導致彼此距離拉遠,箴言書18:13也說,「未曾聽完先回答的,便是他的愚昧和羞辱。

 

有時我們想幫助別人,不是一直聚焦在「他的問題」上,想找出標準答案、甚至論斷,但可以幫助他暫時抽離原本情境,例如聽聽笑話放鬆,即使只有幾分鐘喘息時間,都能為對方帶來幫助和走下去的力量。

 

處方三:上帝給了他人生一個「新目標」

上帝沒有去分析或指責以利亞的憂鬱,但最後給了他一個新目標,要他去「膏」三個人;而我們也能為憂鬱者禱告,求主進入他心中、並賜下新目標。就比例來看,一個有明確目標的人雖仍會憂鬱,但可以比較快再站起來。

 

上帝創造每一個人,很多東西需親自來到上帝面前尋求,才能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像保羅會改變,是因耶穌親自向他顯現、指示。

 

施以諾請大家反思:我們的人生有沒有目標?若有,知道自己人生要做什麼,可以活得更開心,並較快走出憂鬱。

 

最後QA時間中,有人提問:當牧師發生憂鬱時,該如何幫助?施以諾建議,除了尋求信仰上的專業資源,如神學院開設的教牧諮商課程,也很鼓勵牧師們,向同為牧師的朋友分享傾訴,特別對方若有諮商專業,效果會更好。此外,給予憂鬱者一點時間,耐心等候醫治的過程。

  • news-details
  • 信息最後,針對此次神學體驗營,施以諾推薦,想成為全職傳道人、全職傳道人希望進修學位,以及各行各業基督徒如欲進修聖經知識,高雄真道神學院是不錯選擇。左至右:真道神學院副院長秦明盛牧師、院長莊丁金牧師,於結尾介紹真道神學院學制及祝禱。(圖/線上講座影音截圖)
  • news-details
  • 此次主辦單位真道神學院,於2017年起,加入亞洲神學協會(Asia Theological Asspciation,簡稱ATA),接受該會的嚴謹評鑑。該院辦學理念之一,是盼「人人皆祭司,人人受裝備」。圖為講座中的敬拜。(圖/線上講座影音截圖)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