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摩西是神所興起的領袖。(圖 / shutterstock、記者製圖)

摩西是「神所興起的領袖」,雖這並不是他所願意的。相信有很多人與摩西一樣,可能「覺得自己並不能做甚麼」,但卻無法避開「神仍然要揀選使用你」的命定!

  • news-details
  • 榮耀豐收教會」陳維濬牧師分享《從聖經人物來解析屬靈生命系列》。(圖 / 陳維濬牧師提供)

摩西是神所興起的領袖

榮耀豐收教會陳維濬牧師指出,在舊約之中,若要論到偉人,則不能輕忽「摩西」這號人物。根據聖經記載,摩西是「『面對面』與神說話」,其關係如同朋友一般。

 

「摩西」這名字,天主教依拉丁文漢譯為「梅瑟」,唐朝景教譯為「牟世法王」,伊斯蘭教稱為「穆撒」。摩西是在舊約聖經的出埃及記等書中,所記載的公元前13世紀時「猶太人的民族領袖」。

 

摩西的一生中,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出生後,先是由「奴隸」高升為「埃及的王子」,後又因殺死一個埃及人而淪為「牧羊人」,最後被神呼召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誠然,從摩西身上,可以讓我們學習到很多「身為領袖需具備的功課」。

  • news-details
  • 摩西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先是從奴隸高升為埃及的王子,又淪為牧羊人。(圖 / shutterstock)

摩西一生的「三個階段」 

摩西活在世上120年,其生平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40年:摩西的態度是「我能」。

第二個40年:摩西的態度是「我不能」,經過失敗,他不敢再抬頭。

第三個40年:摩西進到的階段是「神能夠」。

 

第一階段:養成期—能力的培養「我能」

在使徒行傳第7章20-22節中記載著,摩西生下來,俊美非凡,在他父親家裡撫養了三個月。他被丟棄的時候,法老的女兒拾了去,養為自己的兒子。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

 

「學了」的原文「παιδεύω」,有著教育、練習、管教的意思,在經文當中以「過去被動式」表示,是受教育、受訓練的意思。「才能」的原文「δυνατός」,這形容詞是有能力的、強大的之意。

 

此處正確解說應是——摩西在「埃及人的所有學問中受教育」,而且他在說話行事都是很有能力的。這說明了,在神的心意中,祂對摩西的「領袖養成計畫」,第一階段是在於「能力的培養」。

 

(一)從奴隸成為王子

出埃及記提到,法老女兒來到河邊洗澡,看見了箱子在蘆荻中,就打發一個婢女拿來;那時,孩子哭了,她就可憐他,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接下來,法老女兒找了希伯來婦人來奶這孩子,等到孩子漸長,才被帶回到她那裡,作了她的兒子。她將這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是「因我把他從水裡拉出來」。

 

「摩西」的原文「 מֺשֶׁה (Mo-sheh)」,是「被拉的」之意。換句話說,摩西這一生,都在「上帝的牽引之下」,其出生很不尋常,獲神保守眷顧。

 

出埃及記第1章的開場就指出,當以色列人在埃及作奴隸,卻被逼迫,他們因而在痛苦中向神發出哀聲。第2章則說明了,在摩西出生那時,法老下令,凡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嬰都要殺盡。

 

從下列兩點,可以看出「法老所為」恰恰是與「神的應許」相反:

1)法老不要以色列人生養眾多;但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後裔要像天上的星、海邊的沙,多不勝數。

2)法老怕以色列人強盛,去與敵聯合攻擊,而後脫離埃及。

 

法老初期是利用希伯來人的收生婆,後來是授權全埃及人——凡見,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嬰」,都要丟在河裡淹死。摩西是得著父母的愛護而保存了生命,後來戲劇性地被法老女兒收養為子,成為埃及的王子。

 

(二)從王子到逃亡者

在使徒行傳中,司提反指出,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這確實是出人意料之事,因一個奴僕的兒子,竟然上了埃及最有名的大學。

 

在神奇妙計劃中,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他成為一個哲學家,更是個偉大的工程師與將軍,他很有口才、行政本領的力量很大、會寫詩。

 

在出埃及記中提到,當摩西長大出去到他弟兄那裡,看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他見旁邊沒有人,就把那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裡。後來此事被法老聽見,就想殺摩西,但他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

 

仔細來分析,摩西在0-40歲的年青時期,確實很有條件成為以色列人的「拯救者」;從人的角度看,摩西具備了下面三個條件去承擔這使命的。但實際上,摩西「靠自己的能力而崛起」,也因「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歸於無有」

 

1)摩西是法老女兒養子

他既有地位又住在皇宮,只要出頭講一些好話,就能影響法老,使埃及的政府去做一些對以色列人有利的決策;以他的地位權勢來說,是真有能力可以去成全許多事的。

 

2)摩西有學問才能

他在埃及皇宮長大,學了埃及人的一切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有這樣的背景,應該能夠為神做大事,去改善同胞的生活。

 

3)摩西很關心同胞

以摩西本人的角度來看,他應該慶幸自己雖是以色列人,生下來後卻沒有被丟在河裡淹死,並且又被法老女兒收養為子。他本可隱藏身份,在皇宮過奢華宴樂的生活,但摩西知道自己不是埃及人,而是以色列人;當他看見同胞已成為埃及的奴隸與其重擔、痛苦、被逼迫,他是真的關心自己的同胞。

 

摩西關心同胞,要去看同胞的境況,他見義勇為,為他們抱不平及主持公道;可惜這樣的所為是『不光明正大的』。他用了『不正當的方法』,去做了『自己認為合理(倚靠自己)的事』,導致不僅一敗塗地,甚至連其同胞也拒絕他。最後,他怕所做之事給人發現,就逃命到曠野地米甸,結束了他第一階段的40年。」陳維濬分析。

 

第二階段:破碎期—品格的熬練「我不能」

在出埃及記中提到,當摩西逃命到曠野時,他幫助了米甸祭司的7個女兒;她們在曠野中為群羊飲水,卻被別的牧羊人欺負。那時,摩西為她們出頭,趕走那些惡的牧羊人;她們回家後告知父親,幫助她們的是一個「埃及人」。

 

可見,那時,摩西外表的服裝、打扮和做事的方法,已經埃及化;這也難怪,他在拯救以色列人的事上,會失敗。由此看來,摩西應該「先回復『以色列化』」,真正去搞懂並明白以色列是怎樣的一個民族,才能夠去救以色列人。

 

摩西在西奈山過了40年曠野生活,主要可用下列三點來作說明:

1)摩西在曠野隱姓埋名,做了甚麼,沒有人知道;僅知,他結了婚,娶了米甸祭司的女兒為妻,有兩個兒子。

2)他為岳父牧養羊群,是一件「很卑微」、「不出色」的工作;他的背景本是很好的,但竟淪為牧羊人,可見他已然是身不由己了。

3)摩西的生活很平淡,是「重複」而「單調」的生活。

 

在這40年,神給他長時間在「平靜之地」學習,讓他可以對祂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曠野生活」對摩西來說是一個「重要階段」,可說是「神鍛煉準備他的時刻」。

 

摩西以為,自己是「失敗」與「被同胞所拒絕」,似是無能了!豈知,這樣的過程正是「神在預備他」;他被帶到這平靜之地,神使他單獨得「祂的教導」。

 

摩西早年所接觸的都是「博學者」,而在曠野都是面對「普通的牧羊人」;神讓摩西向他們學習,是因為將來,他需要帶領一般平凡的、為奴的人。

 

摩西在40‐80歲這時期,是一個「壯年」進到「暮年」的一段時光。這也可說是,從一個「充滿能量」到「手無寸力」的過程;在血氣逐漸減少的過程,摩西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做些什麼了。

 

在此,上帝要給摩西的功課,就是去發現——血肉之軀的人,是「能力有限」、「時間有限」的

 

實際上,摩西若無經過這段「破碎期」,就沒有辦法發現自己真的不能做甚麼」,這也正是「謙卑」的關鍵因素;而所謂的謙卑,就是「不敢驕傲」。在經過這段破碎期的熬練,使他「真正跟自己的能力切割」轉而「倚靠神」。

 

第三階段:服事期—生命的呈現(神能夠)

神看顧祂的子民,知道他們的痛苦。在神吩咐摩西去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他的工作」即是「神的工作」。唯一不同的是,「神沒有吩咐摩西去救他們」;因摩西不是救主,他只是神手中的器皿,代替神去成就「神拯救的計畫」。

 

摩西被呼召時,在這階段,其心態仍是「我不能」。故而,他四次向神推辭:

 

第一次,摩西對神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這時,摩西自認為只是岳父的傭人,他知道不能憑自己去做事,而回答:「我不能。」神回應他:「我必與你同在。」

 

第二次,摩西告訴神:「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於是,神將摩西拿的杖變成蛇,又將蛇變回杖;神叫摩西能行神跡,憑這權柄去見法老,領以色列人出埃及。

 

第三次,摩西指出:「主啊,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就是從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我本是拙口笨舌的。」但神對他說:「誰造人的口呢?……,我必賜你口才,指教你當說的話。」但最後,摩西仍是拒絕了神。

 

第四次,摩西表示:「主啊,你願意打發誰,就打發誰去吧!」這次,神向摩西發怒,因為祂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去準備他,並且用自己的能力保證差派他去見法老,領以色列人出去,這是祂要做的事。

 

神呼召摩西之前,曾讓他在曠野中看見非凡的事,那時,在忽然之間,荊棘被焚燒而產生一種榮燿,因荊棘並沒有被火焚毀(焚而不毀);他所見的荊棘不過是「普通的東西」,但「有了火」就成為「榮耀的東西」。

 

這使他想到「神的作為」就是—「平凡的東西」在神手中,就成為「榮耀的東西」。

 

他學習到:神的手,在人的身上帶著榮燿,不會叫人受損

 

摩西被神呼召的時候,有兩點值得基督徒去思想,因這是一個「屬靈的功課」:

 

1)神是「與人同工的」

多少時候,我們會說:「神會做這事。」或說:「神會做那事。」但實際上,神要成就一件事,則是透過「祂所揀選與呼召的人」去做。

 

人離開神,人什麼都不能做;神離開人,神不做什麼。這說明了,教會在「找方法」,神卻「在找人」,因「人」就是「神的方法」。

 

陳維濬指出:「基督徒能事奉神,是一個很大的權利與恩典;因神竟然與人同工,將祂的工作交托給我們。來看看,神並沒有將工作交給天使,非常可能天使做的還會比人做的更好、更方便。但神卻將『傳福音的使命』,交給我們這些『蒙拯救而嘗過主恩典』並『曾經歷神救贖之恩的人』,去見證祂神這是將不同的福音工作交給我們,這可說是人的莫大榮耀與福份。」

 

2)神是會用那些「樂意服事祂的人」

神不論在大小事上,都能依照你有多少的才幹,而在任何一方面來使用你。神在不同情況下,去呼召不同的人來事奉祂。故而,值得思考的是,當神要呼召你時,你有沒有用藉口去推辭呢?

  • news-details
  • 在曠野,摩西從被焚燒的荊棘中,看見「神的榮耀」。(圖 / shutterstock)

從摩西的一生來看「神的呼召」與「你的回應」 

陳維濬指出,人除了「品格」,其他每一個恩賜、才幹都是神給的;若你沒有,那就去跟祂求!

 

當摩西順服神的呼召時,神就大大使用他。他在最後的40年,做了「出埃及」、「過紅海」、「傳律法」、「建帳幕」、「寫五經」,這5件大事;因而,他被稱為「神人」。

 

摩西120歲時,被神接去,神親自埋葬了他。那時,他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

 

綜觀摩西的一生,前40年,摩西覺得「自己能」;中間40年,他意識到「自己不能」;最後40年,他明白了「自己不能但神能夠」,於是,神就透過他行了大事。

 

陳維濬強調:「我覺得,人的生命要進到下一個階段,關鍵應該為『是否已勝過挑戰;大家有可能並不一定都像摩西一樣,每個階段都是經過40年。實際上,許多人的苦,皆是因為『不願意改變』,而不是『神定義要使他受苦』。

 

所以,各位弟兄姐妹,一定要仔細去驗證與思考『神是否有在什麼地方(禾場)呼召你』,而你又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來看這份呼召呢?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