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IMT Taiwan」理事長陳瑾瑜主講信息。(圖/特約記者林子騫)

你想創業嗎?還是已在創業中,或擔任企業高階主管,每天都得面對變化詭譎的商業環境?

 

前NIKE東北亞區總經理、現Denham全球執行長陳瑾瑜提醒,造物主是一位創業的神,「創業家精神」也是從神而來,我們是參與在神中工作的人,被呼召和祂一同管理及改變世界!

 

而面對現實商場,他以豐富經驗結合信仰,一一解答常見問題,提供創業家和職場人具體可行的建言。

「2022職場與信仰講座─高雄場」8月27日於高雄榮耀豐收教會舉行,下午場由主辦單位「IMT Taiwan台灣職場轉化發展協會」理事長陳瑾瑜主講。

 

陳瑾瑜現為服飾品牌Denham全球執行長,過去曾任NIKE東北亞區總經理,及數間知名時尚品牌CEO。本篇報導記錄下午第一場信息「國度創業家精神Kingdom Entrepreneurship」。

 

為何要創業?

「我創業過,也失敗過。」商場經驗豐富的陳瑾瑜,先請大家思考:「創業」這件事從哪裡來?為的是什麼?

 

他提醒想創業的人,一開始最重要的,還不是如何做好事情,而是先思考「為什麼」。

 

首先,回到聖經,追溯信仰根源。聖經記載了許多人「創業」,以建造方舟的挪亞為例,若今天有人跟你說:世界即將有洪水,要開始在陽明山造大船,該怎麼做?

 

此時需思考的面向很多,如:有技術嗎?怎麼把材料運上山?如何將走獸一對一對配在一起...等等?面對一籮筐問題,創業者都需學習,這就是「創業精神」。

 

「Entrepreneurship(創業家、創業精神、企業家...)」這個名詞,隨著時代背景不同和經濟發展,有許多翻譯和定義,可見各時代都有不同的創業故事,像是在供給少於需求時,賺「第一桶金」的成功率較大且快,但也不得不正視:大部分創業是失敗的

 

因此,許多事不能想得太浪漫,需思考背後意義與真實面,例如,「創新」不代表一定「酷」。

  • news-details
  • 挪亞造方舟的過程,涉及專業極廣。(圖/shutterstock)

「創業家」是參與在神中工作的人

「創業家精神(創業精神)」的定義,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包含三種重要元素:看到機會有效創新轉換成實際的服務跟產品

 

陳瑾瑜指出,創業家的特質之一,往往是能找到機會,對「錢」敏銳——看得到賺錢機會,並發明一個東西滿足此賺錢機會

 

根據創世記1:26-31、2:15-20...等記載,陳瑾瑜認為,可以說造物主是一位創業的神,所以「創業家精神」也是從神而來。神所造的世界不斷在變化,而人在當中的角色是什麼?

 

人,被呼召參與這些改變

 

陳瑾瑜表示,每一個相信神、相信人是按祂形象所創造的,都應有創業家精神。也因此,「創業家」是參與在神的工作,一同管理和改變世界的人,而不只是「拿錢出來去賺更多錢」而已。

  • news-details
  • 神國創業家需跟隨耶穌而行,是參與在神的工作,一同管理和改變世界的人。(圖/shutterstock)

因為愛,看見消費者真正需要

創業家之所以看到機會,並對機會癡迷,其實是因為看到人「真正的需要」。

 

陳瑾瑜在NIKE任職約30年,他觀察這間公司最大優勢之一,是投入產品開發;但再深究下去,是其對消費者研究透徹,知道消費者「真正要什麼」

 

他解釋,許多時候,消費者不知自己真正要什麼,就跟禱告一樣,我們求的也許並非是自己真正需要的。10多年前,球鞋材質以真皮為主,看來較高級;後來紡織品用得愈多,因滿足人的需要,就是「輕」,而非「為了創新而創新」。

 

滿足人真的需要的東西,才是有真正意義的創新。」陳瑾瑜小結。

 

但,何樣特質的人,才會不斷觀察人的需求?他認為,只有「愛」,因為愛,才會明瞭對方需要什麼,就像媽媽最知道幼子的需求。所以商業型態的本質,其實就是彰顯這份愛

 

我做的事情,符合「神國」意義嗎?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創業到底是為了什麼?陳瑾瑜說,真正的目的,是為了人和世界的復興繁榮,創造有意義的事

 

此「意義」是由我們來創造,所以別小看任何行業的創業者,像是:雞蛋糕攤商,選擇天然食材或降低卡路里含量、便當店賣營養的美食...等,都能對他人有益。

 

神造了多樣化工作,大致有四大方面:創造(如畫家)、管理、修復(如醫生、汽車技師)、總結(如媒體),各行業都有意義,都是好的,都能作神國度的生意。

 

所以我們要思考:我做的事情,符合「神國」的意義嗎

 

聖經教導人要「積攢財寶在天上」,既然不可能是世界錢幣,而是其他東西,會不會包含了:丈夫和孩子吃著女主人做的飯,臉上露出幸福笑容、在職場上做完一個案子,可具體幫助到他人...等,陳瑾瑜相信,這些才具有永恆意義

  • news-details
  • 即使是職場、商場,也充滿在神國中有價值的事!(圖/shutterstock)

整本聖經,就是一部創業精神的大故事

創業,要從0到1──真正有東西發生才有意義;但在這段過程背後,人會有無限的等待、完全的未知,並要有願意接受失敗的心理準備。

 

陳瑾瑜認為,「所有創新,都是在無數失敗當中組成。」

 

整本聖經,就是一部創業精神的大故事。如今「神的國度」已近,但還沒「完全」,正在「過程」中的我們,必須爭戰,為要建立國度


創業也一樣,各種組織,包含個人、公司和教會,都應是在創業過程中需具有創業家精神,不斷改變,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神子民需具有創業家精神,不斷改變

但為何有些人或組織,不願意改變?可能是因為驕傲(自以為很好了)、無知、與現有利益衝突、舒適懶惰、害怕未知及失敗風險、恐懼付出代價,或實在不知如何是好...等,我們需要誠實檢視自己。

 

在改變過程中,如何避免離開初衷?

 

針對此問題,陳瑾瑜舉例,如今溝通方式大幅改變,10多年前火爆的Nokia智能手機,如今早已沒人用。

 

而「信仰」是每一天、在各個角落,需要不斷尋找如何於複雜環境中滲入、帶來改變;因社會不斷變化,所以需要有長時間敏銳觀察力,看見什麼在變,什麼東西是不可改變

 

例如,「福音的本質」不能變,但傳福音的方式、信息內容可以調整。

 

「商業」的本質也不會變,都需要有利潤才能長期發展,但商業模式可以變。所以我們仍需思考:自己過去所學,有哪些其實是「錯」的?

  • news-details
  • 社會不斷變化,我們需有長時間敏銳觀察力,看見什麼在變,什麼東西又是不可改變的?(圖/Rahul from Pexels)

創業精神的特質

坊間許多書籍統整出「創業精神的特質」,但有特質未必會成功;陳瑾瑜從創業成功的因素中,看到基督門徒的生命樣式,他整理對照如下,供大家參考:

 

創業精神特質          創業成功因素

1.承諾、決心          1.熱情

2.領導力                2.激發感染
                               能量

3.關注機會             3.耐心等待
                               最好契機

4.冒風險                4.紀律

5.容忍模糊、不確定 5.信心

6.創造力                6.專注地執行

7.適應力                7.去除錯誤
                             
及重新學習

8.被追求卓越所驅動 8.可持續性

針對8.「可持續性」,包括:未必要做到心目中「最好」的程度,因創業之初可能無法負擔費用,建議按著階段一步步持續前進。

 

「世界創業家」與「國度創業家」的差異

「神的道,一定跟(真正的)商道一樣。」陳瑾瑜鼓勵商人放長眼光,用神的法則經營事業,相信會有財務上回報的。

 

「神國度的創業家」之核心,是為著人與地的繁榮復興;不是為資本服務,而是因著愛鄰舍,為人們真正的需求長期服務

 

當我們為了神國使命建立國度(創業),任何事情不會徒勞無功,要相信有神的靈,正在帶領我們的創意;即使暫時失敗,也要相信是神在訓練我們,在苦難中有喜樂,繼續仰望聖靈帶領,為要成就神的旨意。

 

創業家的關鍵時刻,常常是「危機的轉機時刻」

挪亞的創業,是因為大洪水來襲;雅各從與岳父的交易展開事業;大衛高光時刻的開啟,是發生與歌利亞爭戰;尼希米肩負重建民族家園的巨大任務,歷經各樣挑戰...,聖經中記錄的創業家,往往是在危機時刻興起

 

每個年代,都有人能異軍突起,為何他們能不一樣?因為找到了轉機

 

如今,面對疫情和種種全球危機,陳瑾瑜鼓勵,這也是華人地區翻轉的時刻,我們不能只期待國家特定知名大企業過一輩子,而是需倚靠神,成為永恆的幫助者。

  • news-details
  • 講座現場,並同步於網路直播,來自海內外參加者踴躍發問。(圖/特約記者林子騫)

最後由參加者提問,陳瑾瑜分享見解:

 

Q:社會新鮮人適合創業嗎?

由於所有行業都有其複雜流程、交易情況和規則等,因此建議創業前,先學習該行至少5年,熟悉後,還需檢視自己有何特質適合創業,包含能否抗壓,不要太過美化現實。

 

針對其時尚行業而言,工作內容包含:設計畫畫、打板、找面料、與廠商合作、研究消費者採購習慣...等,每個環節都需踏踏實實經歷過;且欲確認一個策略的失敗或成功,往往需逾一年時間。

 

Q:如何選擇適合一起創業的夥伴?

「神的子民People of God」是一群人,而面對人的時候,會有很多課題要處理。

 

做生意也需要一群人,因為一個人無法完成一個「國度」,需要多元和合一。「多元」包含每個人的強項,但「合一」,需要對生意有共同異象和價值觀(未必要是基督徒)。

 

有些基督徒因同事或主管也是基督徒,會感到另一種道德標準的壓力,陳瑾瑜則提醒,兩個基督徒結婚,或在教會內結婚,後續就一定能經營「基督裡的婚姻」嗎?若答案是未必,那兩個基督徒一起工作,就一定是「基督裡」的公司嗎?

 

這是需要「練習」的!一群人想長期合作,都是需要學習和磨合。

  • news-details
  • 高雄榮耀豐收教會主任牧師陳維濬,重視職場事工,提供場地協辦活動,於活動結語時鼓勵會眾,在各處發揮熱情。圖為結尾祝福禱告。(圖/特約記者林子騫)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