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現代家庭忙碌,父母教養需要耐心和時間,而管教失當乃是根源於情緒。(圖/shutterstock)

近日,兒科醫師涉嫌對孩子家暴的事件躍上媒體,「教養暴力」引起各界關注,也引發「家暴就是不對」等討論。

 

對此,台灣兒科醫學會亦發出聲明,表示「『體罰』沒有辦法達到『教養孩子』的目的,且長遠來看,反而容易造成孩子身心受創,有可能影響腦部發育。

 

現代家庭忙碌,「教養」需要耐心和時間,一起來聽聽,國際「心」教育執行長梁蓓禎,分享如何「正確管教」的建議。

FIGHT.K教會自辦學校—國際「心」教育執行長梁蓓禎,以教育專長背景及歷年來的辦學經驗點出:「父母親原則上都是真心關愛孩子的,教養的確不容易,然而管教失當的原因,通常都是來自『情緒過程』。」

  • news-details
  • FIGHT.K教會自辦學校—國際「心」教育執行長梁蓓禎點出,討論管教暴力之前,要先認識「情緒」。(圖/本報資料照)

按下「暫停鍵」

先讓情緒緩一緩,再管教

每個孩子個性都不同,父母該如何學習管教?

 

梁蓓禎提醒,討論管教之前,要先認識「情緒」。當父母親學習管控情緒,才能盡量避免失當處罰而產生的窘境。

 

她建議父母或長者,只要發現情緒一來、同時無法自我控制時,最好「先停下來」,離開該情境,否則孩子很可能會接收到「不對等的處罰」。

 

也就是說,快快先按下暫停鍵,否則直接管教時,易用「情緒性的話語、過當的罰則」,恐產生較為負面的結果。

 

她以自身經驗舉例,當自我意識到「情緒要高漲」之際,會停下來,誠實和孩子們說:「老師有點情緒了,等情緒好一點時,我們再來繼續談下去。」

 

暫停情緒,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練習。

 

當然,最好是孩子越年幼、越早開始學習。她相信,父母的管教無非源於想讓孩子更好,而當負面情緒來襲時,建議要學習停下來,且在情緒中「不要談事情」!

 

不要把自己跟「孩子的表現」綁在一起

孩子成長過程,必有層出不窮的情況,而父母會產生情緒性反應的根源,其一乃因:將「孩子的表現」跟自己綁在一起。

 

這類型父母,常因孩子表現與自身期待有所落差,以致孩子遭數落時,就直接認定是自己教不好,而感到丟臉、或自我價值受虧損⋯等

 

當父母一再貶低自我價值,情緒會因此爆發、且不易控制,下一步,則可能發生「失當處罰」。


此外,對於孩子來說,學校有教的規矩,回到家中是否也要遵守?當時空由學校轉換成家中,可以如何教導孩子?  

 

比方說,學校規定孩子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吃完飯,而回到家的用飯情境,「規矩」是否仍然相同?其實,孩子並不清楚,所以父母須先立下清楚規則、予以教導,說清楚可能的罰則。否則,孩子一旦接受到處罰,也會感到莫名其妙。

 

當孩子被責罰時,必須讓他們清楚,不是因為父母「心情不好」而受罰,以致孩子能「健康解讀」,自己什麼情況下會遭受「被剝奪式的管教」。

 

再者,讓孩子認知,「不守規矩時」必需付上什麼代價,例如,縮短玩樂時間、或其他罰則。如此,孩子則較能感到放心,且知道,自己被處罰不代表「不被愛」了

 

孩子能健康地被管教,處罰才會適得其所。

 

梁蓓禎也提醒,父母親需要成為「合作夥伴」,互相支持。不是各自扮黑臉、或扮白臉,意思是:父母必須在同一陣線,即使兩方未必完全同意對方的管教方式,也要立下共識基礎,以使孩子領受到「一致的管教」。

 

建議家長,盡量不要不同調,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有「鑽漏洞的空間」。因為必須先「教」才能「管」,不是用別人的標準,而能適性管教。

  • news-details
  • 「不打不成器」的教養觀念還成立嗎?梁蓓禎提醒,必須先教才能管,以免管教失當。(圖/shutterstock)

聖經中也有「杖」 打

家長可以體罰嗎?

梁蓓禎表示,聖經中的「杖」代表權炳,父母確實有管教孩子的權柄,而箴言中的前提是,為了「能加增智慧」「趕除愚蒙」確定管教的目標後,才能使用「杖」的權柄。

 

當然,孩子發生的情形很多,若面對屢勸不聽、成長速度較為緩慢、或已經重複講了很多次的孩子,作父母的須學習不惹兒女的氣,也不影響自我價值的定義

 

梁蓓禎說,從天父的眼光來管教孩童,加上父母親和諧同調,這樣,就如同「三股合成的繩子」,能有效發揮正確的規範力量。

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

—箴言22:15

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

—箴言29:15

建立家庭時光,讓管教「不卡卡」

梁蓓禎再次提醒父母,情緒易失控的原因,主要是「卡」在某種自我價值的混淆,也就是說,當父母被旁人指出、或被老師約談孩子的負面狀況時,也容易深覺裡頭的自我價值被默默否定,而易引起「情緒失當」的情況。

 

然而別忘記,父母、師長都可以是一個「Team」、一個互相扶持的團隊,當彼此溝通越透明,越能找到管教的平衡點以及共識。

 

當然,現代社會多為雙薪家庭,時間是一大限制,身為基督徒父母,應當尋求神的智慧,學習如何有效率安排時間管教孩子。當你看重的是家庭時光、親子關係,優先順序上就會先花時間去付出,如此,「我相信天父也會幫助你,更有智慧、效率去做其他事情。」

 

梁蓓禎也分享到,自己的學校作業,會設計「家庭任務」,比如讓孩子讀英文給媽媽聽、請父母讀一段小故事、與孩子共同完成線上趣味生活問答…等,期能創造更多「親子互動」機會,使忙碌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感謝、學習祝福。

 

基督徒家庭,更可於每週建立「家庭祭壇」,彼此分享、代禱

 

總結來說,父母先學習冷靜情緒,暫停一下,不把「孩子的表現」跟自己綁在一起,如此,較能不被情緒所綁架,以致學習正確管教孩子,自然會減少過當處罰的情況發生。

生死在舌頭的權下,喜愛他的,必吃他所結的果子。

—箴言18:21

相關閱讀》

從網紅醫師涉家暴事件 共思父母管教權柄是出於愛或己意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