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白人飯」是指,西方人以「生食、冷食」為主的餐點,像是三明治、漢堡和生菜沙拉等等,特點為製作簡單且容易攜帶。(圖 / shutterstock)

前陣子,「白人飯」在中國社交媒體爆紅,指的是,西方人以「生食、冷食」為主的餐點,像是吐司夾起士、沒有醬汁的沙拉和水果餐盒等,只需簡單食材搭配,便能成為一餐。

 

從「白人飯」的熱潮,基督徒可思考:在飲食選擇上,要如何追求健康營養?在吃喝選擇上,又要如何榮耀上帝?

「白人飯」反映出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性,並帶給人們對健康飲食有不同的看法。

 

對飲食文化多元的亞洲人而言,「白人飯」似乎過於單調乏味,甚至有人吐槽,是自尋痛苦的午餐。然而,對只求果腹飽足的人們來說,簡單料理確實省時又省力,也是受到上班族歡迎的健康選擇。

 

聖經中教導基督徒,在飲食上要榮耀神,不只是要注意對身體的影響,也要在吃喝上得著益處。

 

「白人飯」反映出中西文化差異

針對中西文化的飲食差異,網路知名營養師鄭惠文表示,西方餐點主要以生食或冷食為主,像是三明治、漢堡和生菜沙拉等,除了製作過程簡單快速,也能有飽足感且攜帶方便。

 

反之,華人社會以熟食為主,在料理上採更多元烹飪方式,儘管製作過程較花時間,菜色變化性卻比輕食更為豐富。

 

然而,現今華人也逐漸採納西方飲食模式,像是台灣的早餐店會營業到中午,提供人們輕食選擇,也有年輕人喜歡到早午餐店用餐,選擇較為精緻的西式簡餐。

 

其實,華人社會也有類似西方飲食的選擇。鄭惠文提及,常吃的飯糰和肉粽,也是攜帶方便的食物,然而,這些熟食不能放置過久,從冰箱拿出來也要充分加熱,才不致孳生過多微生物。

  • news-details
  • 肉粽是攜帶方便的食物,但建議仍須充分加熱,避免食安疑慮。(圖 / shutterstock)

飲食偏見?

「白人飯」也能營養健康

一開始,「白人飯」只是對西方人餐點的稱呼,源自一位中國網友,分享自己外國人同事的午餐,沒想到引發熱烈回響。

 

然而,隨著社群媒體討論度變高,「白人飯」慢慢形成一種「偏見的標籤」,甚至被批評是一種敷衍飲食的文化,或是現代快節奏生活下的病根,被認為是不值得推崇的飲食方式。

 

事實上,「白人飯」就是輕食的代稱,也是每個人都可能選擇的餐點。鄭惠文建議,製作上可以原態食材為優先,像是馬鈴薯、地瓜和玉米等,而香腸、火腿和培根等加工品,可替換成雞胸肉或海鮮,醬料也當以清爽、低熱量為主。

 

「食物本身是中性的,不要以偏見眼光看待,」她呼籲,儘管西方餐點看來較為簡單,但只要以天然食材製作,實際上也會有良好營養價值,成為不同文化可融合的飲食方式。

  • news-details
  • 鄭惠文提醒,食物本身是中性的,勿對不同文化的飲食方式存偏見。(圖 / shutterstock)

聖經教導,在身子上榮耀神

求你試試僕人們十天,給我們素菜吃,白水喝,然後看看我們的面貌和用王膳那少年人的面貌,就照你所看的待僕人吧!

—但以理書1:12-13

據聖經記載,但以理不願以王的宴席玷汙自己,選擇以素菜和白水作為食物,這不只是在王的面前堅守自身信仰,也是在飲食上以神為重,不吃祭拜偶像的食物,在身子上榮耀神

 

鄭惠文指出,從而值得思考的是,基督徒的「身子」就是神的殿,因此應重視飲食生活,一方面要注意食物攝取時的營養價值,一方面要思考飲食上的選擇,是否榮耀上帝。

  • news-details
  • 蔬菜水果是許多人健康飲食的首選。(圖 / shutterstock)

因為你們是重價買來的。所以要在你們的身子上榮耀神。

—歌林多前書6:20

現今社會,許多人為追求體態完美,在食物選擇上有所控制,甚至節食,導致身體出狀況。

 

或許,選擇「白人飯」也有注重體態的考量。然而,從信仰的角度來看,上帝要人類看重自己的身體,因此,你我無須因節食而損害健康,我們都是來自神的創造,並且要作為上帝的殿。

 

「在飲食上,『節制』很重要,」鄭惠文強調,食物是上帝賜予的恩典,選擇要吃什麼,由自己所決定,不論吃多吃少,若是在飲食上失去節制,不只是糟蹋身體,也無法在身子上使神得著榮耀。

 

鄭惠文勉勵,在餐點選擇上重視健康,並在食物份量上適時調整,也能在飲食上活出信仰價值。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