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衛福部提供資源,希望能幫助更多面臨困擾的年輕民眾,能勇於求助、找回心理健康。(圖/shutterstock)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憂鬱、低落的感受產生,甚或是面臨更大的危機,讓人頓時感到無以為繼。若想要走出困境,就必須全方面的看個人在生理、心理、社會關係三面向的處境,並適時給予足夠的照顧與支持,才有機會標定並解決問題。

 

為此,自本(8)月1日起,衛福部整合七大精神醫學與諮商心理資源,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15至30歲族群3次免費諮商,鼓勵面臨困境的年輕朋友勇於求助,提供可近性高、兼具安全性與保護隱私的醫療資源,促進民眾心理健康。

憂鬱症有年輕化趨勢

在當代,憂鬱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21世紀人類健康頭號殺手之一,且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

 

根據衛福部日前發布的《111年國人死因統計》,111年自殺死亡人數為3,787人,較110年增加202人;其中15至24歲與65歲以上族群,自殺死亡率均回升至疫情前水準。

  • news-details
  • 本報邀請彰基精神科陳力源醫師(右)、田中靈糧堂吳惠華牧師(左)受訪回應。(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記者林稚雯)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分析,全球15至24歲年輕族群自殺幅度,自104年開始增加。針對青少年自殺增加的成因,心健司研究後發現,「網路使用」為自殺風險因子之一,可能與網路的可匿名性、充斥大量良莠不齊的資訊有關,仍需更進一步分析與監測相關內容。

 

同時,若青少年族群面臨家庭內糾紛、父母離異等情況,也會提高自殺風險;若有憂鬱、焦慮、飲食疾患等問題,同樣也會增加自殺意念。

 

為了接住面臨生命困境的年輕族群,讓他們能重拾方向、找到出路,進而降低年輕族群自殺率,衛福部推動「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偕同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臨床心理學會、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諮商心理學會及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一起規劃方案,希望能幫助年輕族群,但身處低落、憂鬱處境的民眾就醫,及早診斷與開始治療,避免症狀惡化或發展為精神疾病。

 

提供可近性資源,成為支持

「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自112年8月1日正式啟動,衛福部提供15歲到30歲有心理諮商需求的年輕朋友,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方案預計於113年7月31日結束。

 

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力源表示,從臨床經驗來看,青少年階段正是發展個體化、自我認同與定位的階段,若沒辦法找到未來方向,對於往後該何去何從,沒有任何想像,很容易就會開始有憂鬱、焦慮的感受。

 

此際,學子們若還面臨到課業壓力、與師長同學的相處出現齟齬,而家人關係又不夠緊密,家長未能成為孩子願意述說困境的對象;抑或孩子自己認為,說出困擾就是在散播「負能量」,怕自己的問題會造成他人的不快樂與困擾,沒辦法排遣其感受持續累積,就會造成心理健康危機。

  • news-details
  • 因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口在壓力、情緒低落的問題,選擇輕生離世,衛福部希望提供資源,幫助民眾度過難關。(圖/shutterstock)

現階段推行的「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只要符合適用年齡的民眾,攜帶身分證明文件,就診時表達有心理諮商的需求,皆可使用此方案。

 

按照衛福部規定,此方案補助3次心理諮商費,彰基雖經內部討論後決議,使用衛福部方案的民眾補助次數內不收取掛號費或檢查費;但照衛福部訂定的方案說明,提供諮商的醫事機構,可另收取掛號費等其他行政規費,提醒民眾使用方案時,與就診醫院確認是否須另支付其他項目費用。

 

善用心理諮商,舒緩情緒

依照該方案使用熱度,陳力源推估,年輕族群在預約後,需要排隊等候2-4週的時間;若相關需求十分緊急,提醒還在就學的學生族群,目前校園內已有建立諮商輔導的資源、以及各縣市都有「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也都是能納入考慮的服務選項。

 

不過,要提醒民眾,「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的服務,每個人每年都有6次使用服務的機會,惟因「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服務量能為總額制,若額度提早用完,該年度的服務就會提早結束。

 

一般來說,完整的心理諮商建議用8-12次來完整探討一個議題,因為治療者要和被治療者從建立關係開始,一步步幫助來診民眾察覺議題、重構過去會產生該議題的原因,然後才會開始幫助他們重新理解經驗、做出新的決定,最終,才會進入立下承諾並實踐的課題。

 

陳力源表示,3次治療雖是有限,醫師、心理諮商師將盡全力輔助前來就診的年輕朋友們,先釐清當下所面臨的困境,協助提升自我覺察能力、也開啟治療契機,讓他們於完成公費諮商後,有意願能使用不同資源,或是在經濟能力許可下,改以自費諮商完成後續治療。

  • news-details
  • 使用衛福部的「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預計能在公費諮商的期間,先釐清問題、提升覺察的能力。(圖/shutterstock)

針對有意尋求身心科、心理諮商協助的年輕人與家長,陳力源進一步說明,正規的心理諮商會提供求助者高度保護隱私的安全空間,相當鼓勵年輕人勇於求助,也提醒父母,良好的親子互動是以「建立並維繫關係」做為主要目標。

 

年輕時面臨的人生困境,有時當事人也仍無法釐清問題到底從何而來,不要急著追問成因或經過建議家長表達關心的心聲,並讓孩子知道爸媽非常願意提供協助,才是有助於化解困境的作法。

 

打開接住生命的網

以信仰的眼光來看「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田中靈糧堂吳惠華牧師抱持著樂見其成的態度。

 

她以長期接觸高關懷與高風險家庭孩子的經驗來說,從他們還在小學階段,一路陪伴至中學、大學,本就是需要多方人力與資源的整合,才能支持孩子、年輕人健康茁壯;依循著「社會安全網」的概念,藉著此方案的推動,同樣是讓需要被陪伴的年輕生命有更多機會在往下墜落時,被溫柔的手即時接助。

 

吳惠華分享,特別是弱勢家庭的孩子,他們可能成長於不夠健全的家庭,沒有父母或長輩的照顧及教導,甚至有些人在很小的時候,就認知自己是「被爸媽拋棄的孩子」,以至他們對於未來毫無想法,也對自己的人生缺乏信心,有些人,就此過著走一步算一步的生活,也有些人,為了武裝自己,反而表現出極為蠻橫的言行舉止。

  • news-details
  • 吳惠華分享牧養經驗,認為教會也應與多方資源合作,一起拉開接住孩子的網。(圖/shutterstock)

另一種極端,則是缺少關愛的孩子,一旦進入青少年階段後,為著即早滿足人生中「愛」的需求,過早開始投入兩性關係,甚或因此墮落、沉迷情色內容之中。

 

以實際例子來說明,田中靈糧堂時常會接獲由當地學校轉介的個案,高關懷學生因家庭失能,性格暴戾、古怪,學習進度也停滯不前。

 

這時,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課業輔導,還需要教牧關顧、心理諮商,也需要從家庭環境改變,通常需要學校、個案本身及其家庭、家長的多方配合,才可能看到大幅度的改善。

 

「若是孩子的問題已有一定嚴重程度,甚或已發展為精神疾患,則更需要正規醫療資源的介入。」吳惠華說,依照田中靈糧堂的經驗,通常要在多管齊下,且孩子和家長都有意願做出改變時,既有生命問題才能得到教根本的改變。

 

依照聖經的教導,「生命的塑造」個體和家庭是最重要的關鍵。雖然要改變問題十分困難,但不要忘記「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46:1)」不論在地上的景況如何,我們都有一位能稱祂-

 

做「阿爸父」的神,祂創造了人,在我們還在母腹時,神已覆庇我們。

 

吳惠華說,靠著神的應許,每個人生命中所遭遇的任何經歷和環境,都在神的計畫之中,「即便很困難,神都會興起幫助、照顧者,沒有人是孤單的,鼓勵所有人都回到神面前,重新認識自己、肯定身分,發現自己的價值。」

  • news-details
  • 以聖經教導來看,不論何種經歷與環境,神都會興起幫助、照顧者,讓祂的兒女仍能有平安與盼望。(圖/shutterstock)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