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不遷怒:
不遷怒無關的特定族群。遷怒不會使問題解決,有時反而讓情況複雜化,甚至遷怒有時反而讓我們自己的情緒更差。
2.「減」~減少觀看重複新聞:
降低相關新聞的重複觀看次數。從精神科職能治療觀點,甚至可以積極安排其它有意義或目的的活動來轉移注意力。
3.「反」~反思自己:
根據某些研究指出,許多殺人案並不一定是經過事前縝密規劃,而是當天一時情緒衝動而釀禍。一般人當然不會行兇,但情緒失控人人會有,您我有沒有哪些狀況容易情緒失控、失言?更瞭解自己,有助於自己未來降低失控或失言的機會。
4.「增」~增進安全措施 / 安全感:
做出某些調整或教導,來增進自己或孩子的安全指數;也可以用禱告等方式來增進安全感,免除不必要的負面情緒。
歡迎善用以上「不、減、反、增」四個建議。
若是仍有不適,也歡迎找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們)尋求「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的介入。
作者文章授權:施以諾教授(精神科職能治療專家、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施以諾Dr.Enoch粉專轉載
相關閱讀》
校園驚傳割頸案,如何一同為孩子的成長而努力?
校園割頸案》回到聖經找答案 孩子成長土壤的「五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