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大衛貴為以色列王,仍時常到上帝面前,求神幫助處裡自身情緒。(圖/shutterstock)

你常被情緒困擾嗎?罪惡、羞恥感讓你無法來到神面前?

 

我承認自己被『情緒』充滿的時間,比被『聖靈』充滿的還多!」黃以文牧師從心理學解析情緒,邀請大家學習大衛的三層面禱告,與神建立更親密關係。

旌旗教會牧師黃以文在5月主日系列信息「解開情緒的債」,以「走出黑暗,行在光中」為題分享信息。

 

為何要了解情緒?箴言4:23提到,「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唯了解如何形成、解開情緒的債,而能在基督裡遇見真實、健康又自由的自己。

 

你知道嗎?耶穌也有情緒

他首先分享約翰福音1: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

 

耶穌道成肉身時,身體、年紀與人一樣逐漸增長,情緒、關係和你我一樣一起學習。

 

祂會感覺疲累而在船上睡著(路加福音8:23)、感到口渴而向撒馬利亞討水喝(約翰福音4:7)。

 

耶穌也會(路加福音10:21)、哭泣(約翰福音11:35、路加福音19:41、希伯來書5:7)、焦慮(約翰福音2:17)、生氣(馬太福音21:12、馬可福音3:5),當然也會憂愁(馬太福音26:37),因祂跟我們一樣,所以能體恤人的軟弱。

 

關於情緒的來源有兩派說法。傳統觀點覺得,事件發生—杏仁核直接做出反應—有身心反應;此認為,大家都會相同的情緒反應

 

建構觀點則認為,情緒會因一個人過去生命的文化、社會背景、教育、家庭、經驗、處境和其他因素的加總,產生不同情緒反應。

 

情緒沒有處理時,容易欠下「情緒的債」,偶然被觸動時,會對無辜人爆發情緒,陷入負面循環。

 

黃以文指出,所有情緒中有一個特別的情緒,被稱為情緒債務的核心,這也是人類犯罪後產生的第一個情緒——罪惡感(或羞恥感)

 

精確來說,這兩種情緒不同,罪惡感專注於自我評價,注意力焦點在他人損失,行為表現有:補償、抑制、否認;羞恥感則專注在他人評價,注意力焦點在自身窘態,行為表現有:逃避、否認、自我提升。

 

同樣一件事,不同情緒會產生不同行為反應,不過兩者常會同時發生。

  • news-details
  • 罪惡感、羞恥感進入生命後,會有這麼多情緒接著進來,以致人不知複雜情緒從何而來。(圖/@旌旗教會YT

為何羞恥成為人類的第一個情緒?

創世記2:25,首次出現「羞恥」二字:「當時夫妻二人赤身露體,並不羞恥」,該字面具否定意涵。之後亞當、夏娃吃了分別善惡樹果子,為掩蓋羞恥,拿無花果樹的葉子編做裙子。

 

創世記3:8提到,「天起了涼風,耶和華神在園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聽見神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神的面。」羞恥使人逃避、否認;當神問倆人:「誰告訴你赤身露體?」亞當則推給夏娃,夏娃又說都是因蛇引誘而吃。

 

羞恥一進來,所有情緒會湧入身體,引起一連串心理反應,再藉由神經、生理系統表達出,因此,人常搞不清楚情緒

 

要跳脫情緒的負面循環,不能期待「用創造問題的同一種思維」來解決問題,乃亟需神幫助

  • news-details
  • 耶穌在世上時,跟世人一樣有許多情緒。(圖/@旌旗教會YT

處理情緒三步驟

1)面對情緒真實存在

要處理情緒,首先要意識到它存在。

 

詩篇25:2-3,「我的神啊,我素來倚靠你,求你不要叫我羞愧,不要叫我的仇敵向我誇勝。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唯有那無故行奸詐的必要羞愧。

 

大衛一開始就向神承認自己不好,求祂不要讓自己遇見羞恥的事,仇敵已準備為他的羞愧慶賀,所以求神幫助自己。

 

從這段經文,我們不知大衛發生何事,但看見當人處在情緒威脅中,罪惡、羞恥感會使人與神、人和自己分離,變成孤立狀態

 

或許你會擔憂,效仿大衛的禱告:「神啊!我現在很不好,不要讓我遇見羞恥的事情」,神的態度是:「早就跟你說了吧!把自己打扮清潔再來,因為我是清潔的神」。

 

但祂更可能的回應是:「我親愛的孩子,你很棒!邁開了第一步,我們一起往前面對它」。

 

你也許在試煉或無法逃避的壞習慣中來回掙扎,不禁懷疑上帝會不會愛我?不過就像大衛在詩篇42:11所說:「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

 

神兒女須更進一步了解天父的本質,才能克服羞恥感而來到祂面前。

  • news-details
  • 黃以文牧師分享,某早晨淋浴時邊禱告「請祢記得祢很愛我」,不自覺感動哭泣。(圖/@旌旗教會YT

2)認識天父的核心本質

大衛本應到上帝面前祈求幫助來處理情緒,在這之前,他卻先到神面前,認識祂的本質。

 

詩篇25:6-13,「耶和華啊,求你記念你的憐憫和慈愛,因為這是亙古以來所常有的。求你不要記念我幼年的罪愆和我的過犯,耶和華啊,求你因你的恩惠,按你的慈愛記念我。

 

耶和華是良善正直的,所以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他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將他的道教訓他們。凡遵守他的約和他法度的人,耶和華都以慈愛、誠實待他。

 

耶和華啊,求你因你的名赦免我的罪,因為我的罪重大。誰敬畏耶和華,……他必安然居住,他的後裔必承受地土。

 

「我憑什麼期待上帝幫我擺脫我自己搞來的混亂?」、「我怎麼可以要求上帝赦免我的任性、言語、行為?」、「我怎麼可以要上帝帶我走出黑暗,行在光中?」

 

上述想法,皆是羞恥感作怪,使人不敢來到神面前,然大衛卻不這麼認為,他一開始就跟神禱告:「請祢記得祢是愛我的」。

 

事實上,神本就愛我們,大衛如此說,是提醒自己「要記得上帝的慈愛和憐憫」

 

預備信息時,黃以文來回研讀詩篇第25篇多次,某早晨淋浴時,他效仿此處經文,邊淋浴邊禱告:「請祢記得祢很愛我、請祢記得愛我……」,禱告帶下聖靈同在,不自覺在浴室哭了;從而建議遇到困難的肢體們,也來學習大衛的禱告。

 

大衛做的第二個禱告祈求神赦免過錯(詩篇25:7),第三個禱告又更往前一步,是將生命主權交在神手裡(詩篇25:8-10、詩篇25:4-5),求神指示祂的道,以祂的路教訓自己。

 

詩篇25:5,「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導我,教訓我,因為你是救我的神,我終日等候你。」大衛再次謙卑在神面前,等候祂,因深知祂是好神,本質非要毀滅人,而是醫治、恢復、成全我們

 

藉著三個禱告,大衛擺脫情緒的控制、專注於神,並重新建造與神的關係

  • news-details
  • 雅各書4:8提到,「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我們可以帶著情緒的問題來到神面前,也是重新建造與神關係的契機。(圖/shutterstock)

3)建立與神的親密關係

先前提到羞恥感之所以產生,是因亞當、夏娃吃了那果子,蛇之所以慫恿他們吃,很可能是蛇「嫉妒」神所擁有的榮耀,做了同樣事情,之後,牠帶1/3的天使叛變,成為「魔鬼幫派」。

 

可見,當嫉妒的罪進入生命,就阻斷人與神的關係,使人不斷在世界搜尋山寨版的幸福,直到找到「路」,藉著耶穌回到天父面前。

 

這些我們都知道,但要如何做到?

 

耶和華與敬畏他的人親密,他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我的眼目時常仰望耶和華,因為他必將我的腳從網裡拉出來。」(詩篇25:14-15),神與渴望親近祂的人親近,這就是祂的本性

 

在詩篇25:11、15,大衛做了特別的禱告,「耶和華啊,求你因你的名赦免我的罪,因為我的罪重大。我的眼目時常仰望耶和華,因為他必將我的腳從網裡拉出來。

 

大衛說,因其犯的過錯極大,大到自己付不出代價,所以懇求神赦免他,又把他的腳從網羅裡拉出來。可以說,他的禱告一點也不符邏輯,但會如此說,乃是因明白神的本性

 

當時大衛是以色列王,擁有至高無上權力,卻願意到神面前禱告,承認自身脆弱,願意更多敞開、等候神。黃以文指出,這跟心理學、臨床上處理羞恥感的方法類似,有助接受他人的接納、與人重新連結

情緒是真實的,帶著情緒到上帝面前吧!」講道尾聲,黃以文為正等候神時機來到,或等待日子變順利的人禱告:

 

我們承認祢是好神、良善的神,做的一切都對我有益。主阿幫助我,在我裡面隱而未現的、帶來羞恥感的事情,還有那些帶來情緒起伏的羞恥感,在祢面前我承認它的存在,以及我無法掌控它,但是神我想提醒祢,不要忘了祢愛我!

 

謝謝祢愛我,謝謝祢忘了我所做的錯,謝謝祢拉我離開現在的混亂,緊緊抓著我的手,不再掉進那網羅天父,我要再次把主權交在祢手裡

 

黃以文期盼,你我藉著帶情緒到神面前,不是專注於處理它,而是因而更認識神,以不同思維方式來解開情緒的債和問題。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