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靈糧堂於台北和平籃球館舉辦為期四天盛大的「靈糧70」堂慶,聚集來自海內外的牧者、家人、列國牧者,一一列隊舉旗入場,眾代表高舉各國國旗,一同揚聲敬拜,如同聖經所言,萬國、萬族、萬邦都要來敬拜讚美這位偉大的神!
「70」年在聖經中是有獨特意義的數字,也是迎向一個祝福循環的開始。70年前,從一個兩層樓的小平房開始,如今靈糧大家庭橫跨五大洲,在全球有706間分堂(含福音中心),分布57個國家。
主任牧師周巽正表示,1924-1925年間在上海的禱告運動,興起了台北靈糧堂的創會牧師趙世光牧師。100年後,2024年台北靈糧堂又在聖靈感動下,點燃一波禱告的火,渴望為著下個世代,繼續尋求神的面。
堂慶異象為「ONE」,意指不分堂會、不分你我,大家都是「同一個身體」;靈糧70見證神的工作,是一群平凡的人經歷神的大能,而翻天覆地的改變,將所有焦點和榮耀單單歸給主耶穌基督!
堂慶異象為「ONE」,同心合意對齊使命
10-13日,台北靈糧堂於台北和平籃球館舉辦為期四天盛大的「靈糧70」堂慶,參與總堂會數為311間,現場參與總人數5,666人。
此次堂慶異象為「ONE」,盼同心合意回到起初的呼召,堂慶內容將再次對齊「傳承使命」、「權能宣教」、「力行聖經」和「邁向榮耀」四核心主軸。
會中,將細數歷任主任牧師的生命、服事歷程,看見神在台北靈耀堂歷代的恩典;並透過牧者對談,分享傳承使命、回應呼召的過程,所遇的掙扎及挑戰。
延續三月份「21天禁食禱告會」的火,前兩天的晚會將以敬拜、禱告追求為主軸,呼召新世代領袖興起。
周巽正牧師表示,1924-1925年間在上海的禱告運動,點燃創辦台北靈糧堂的趙世光牧師。100年後,2024年台北靈糧堂又在聖靈感動下,點燃一波禱告烈焰,渴望為著下個世代,在未來繼續尋求神的面。
特別的是,此次「靈糧70」並開跑「接待家庭」計畫,有八十多位弟兄姊妹開放家庭,讓海外宣教士在堂慶間可借住、彼此交流。相信,透過這項服事,讓台北靈糧堂可實踐出接待文化,更深連結靈糧家人。
靈糧堂從上海大復興開始
走過七十年見證神的信實
「70」年在聖經中是具獨特意義的數字,也是迎向一個祝福循環的開始。
70年前,上帝從一個兩層樓的小平房開始建造,如今靈糧大家庭橫跨五大洲,在全球有706間分堂(含福音中心),分布57個國家。
1925年,台北靈糧堂創會牧師趙世光在上海大復興浪潮中,17歲即領受全職呼召,展現極大佈道恩賜和熱情,是最早一批走向海外的華人宣教士。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趙世光在禱告後,決定將宣教資源投入文字事工,包括發行《靈糧月刊》,並帶領查經班,爾後參加人數越多,查經班正式命名為「靈糧堂」,建立起上海靈糧堂。1945年,正式成立「中國基督教靈糧世界佈道會」。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原上海靈糧堂會友期盼能在台北成立「靈糧堂」。他們邀請趙世光來台,借下北一女中禮堂舉行佈道會,九月中旬正式成立「台北靈糧堂」。
寇世遠弟兄成為靈糧堂首任全職傳道人,以深厚國學底蘊詮釋聖經,奠定教會重視講台及查經的根基。後來,鄭昌國牧師以牧者心腸建立教會「彼此相愛」文化,為日後成長埋下伏筆。
接著,在周神助牧師帶領下,引進團隊事奉模式,並強調與聖靈同工,教會歷經顯著成長。先後改建宣教大樓、興建靈糧山莊,領受遍地植堂異象,提出強本南進策略,並成立靈糧教牧宣教神學院。
2011年,周神助卸任主任牧師,接任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主席,投入國度性事奉,推動跨教會及跨宗派的合一、回家,盼望終結無父為子世代。
區永亮牧師接棒後,加強對弱勢族群關注,推動福音中心計畫,開展基層福音工作,教會走入社區、關愛鄰舍,在社會工作與傳福音上皆大大提升。
2021年,周巽正牧師於疫情中接手第五任主任牧師,強調世代傳承及團隊領導,重建靈糧山莊、發展線上事工,打造虛實整合的未來教會。2024年,21天為國禁食禱告喚起教會對屬靈復興的渴望,回應拿細耳世代的呼召。
一路走來,見證上帝信實的帶領。
萬國、萬族、萬邦都要來敬拜讚美神!
此次「靈糧70」歡慶感恩慶典,有來自列國的靈糧牧者一一列隊舉旗入場,最後是台北靈糧堂牧者團隊入場,眾人高聲將榮耀歸給神;眾代表高舉各國國旗,一同揚聲敬拜,如同啟示錄中所述,萬國、萬族、萬邦都要來敬拜讚美這位偉大的神!
神對教會的三個心意
遠從美國前來的矽谷生命河靈糧堂劉彤牧師分享,於靈糧大家庭服事這麼多年,最感謝神的是,靈糧堂有「建造神榮耀的教會」此清楚異象,生命河靈糧堂秉持該異象,而能快速發展、至各地建立分堂,眾肢體持續合一榮耀神。
劉彤相信,唯有教會被建造起來後,基督徒才能不斷成長,興起有使命的群體,進而能影響這世代。並提出「三點」神對教會的心意:
1.神要教會更入世
耶穌用麵團發酵來比擬天國,麵酵要發揮功能,定要進入麵團裡。許多信徒急於脫離黑暗世界,但其實,神要基督徒走進這黑暗世界,主耶穌如何「道成肉身」,教會也當如此行。
2.教會要服事這個世代
當摩西、以利亞顯現同耶穌說話,有聲音從雲彩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隔天,耶穌就帶門徒們下山,傳道、醫病、趕鬼。由此可見,山上的敬拜是為了山下的服事,耶穌在地上的服事,永遠從滿足人的需要開始。
聖經中記載,當大麻瘋病人說:「主,你若肯我就得潔淨!」而耶穌不但說肯,還伸手摸他,說:「我肯,你得潔淨了吧!」此外,對於沒有朋友的稅吏撒該,耶穌選擇主動到他家中作客、做其朋友。
留意這兩處,耶穌都沒有說「先悔改」,這並非說悔改不重要,而是傳福音不能忽略憐憫心腸,神的愛才是改變生命的關鍵。
3.教會要更加影響這世代
越黑暗的時代,越需要教會的存在。耶穌說:「你們就是世上的光」,光沒有權利埋怨世界太黑暗。如果覺得世界太黑暗,就選擇發光!
聖經勉勵基督徒,讓他人看見你的好行為、就歸榮耀給神;你我當用神無比的大愛,在小事上服事身旁的人,就足以改變世界、帶出影響力。
神的榮耀不是一個抽象概念,生命的改變、愛心的行動都是看得見的。當榮耀的教會在世人眼前時,人們就不得不把榮耀歸神!相信,末後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
教會是全宇宙勝過撒但的地方
夏凱納靈糧堂劉群茂牧師分享,1995年他被差派到士林,心中有份強烈渴望,就是建立一個「榮耀、使人可以看見神」的教會。
因此,在士林夜市正對面,教會設計斗大、明亮的「耶穌愛你」標語和十字架,這「耶穌愛你」的標語版,甚至成為陸客旅行團集合的標的物。兩年前,教會搬到夏凱納靈糧堂現址後,依然用藝術燈光掛起高40米的大型十字架,盼望使人們一眼就看見這裡有教會。
到底何謂教會?教會為何要存在?教會要做什麼?這些問題關係到對教會的認知和投入。
當耶穌說:「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馬太福音 16:18 )這是新約聖經首次提到教會。
耶穌死在十字架,是為了救贖全人類,耶穌為何要設立教會?就是為保證神的救恩計畫得以完成,教會的存在是要使人作主門徒。「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以弗所書 1:23 )
教會就是神百般智慧的彰顯,哪裡有福音,哪裡就有改變。
教會是全宇宙勝過撒但的地方,唯教會能闖進監獄門,使瞎眼者得看見、瘸腿者能行走。套用已故知名佈道家布永康的一句話:「天堂爆滿、地獄淨空」,這就是教會的目標。
建造榮耀的教會,關鍵不是人很努力,而是神對教會存有榮耀的計畫!
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
周神助牧師分享羅馬書12:1,「所以,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他願將自己生命獻上給神,因為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
周神助感謝母會-長老會的栽培,感謝在校園團契的服事時光,感謝趙世光牧師創立靈糧月刊⋯⋯等,感謝靈糧堂這40幾年來,很多執事在自己還沒有什麼異象時,包容他、讓其成長,更忍不住哽咽感謝一路走來的服事同工。深知道,不是靠自己在連結他們,而是「建造榮耀教會的異象」,使大家不論在哪裡、都投身完成此託付。
不久前,他在安靜中思想,過去70年來是神的保守與恩典,沒有自我感覺良好的本錢,沒有驕傲、鬆懈的本錢。
因此,從建造榮耀教會到植堂、到神的國度,他期盼看見神繼續做榮耀工作,靈糧大家庭要持續在國度裡合一同行!
我們都是同一個身體
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周巽正引用以弗所書4:4-6,「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
此次堂慶,海內外牧者、同工齊聚一堂,彼此一起玩、一起用餐、彼此相愛,從中感受到天父的喜悅。因為是祂付上最終極代價,犧牲愛子耶穌基督,福音大能拆毀中間所有隔斷的城牆。
我們都是同一個身體,但有其多元性,靈糧70見證神的工作,周巽正表示,其實自己的父親周神助這幾天都為此感動流眼淚,因為他們深知,這不是人所能成就,若非出於神的工作,大家無法聚集在此,更表示,在這裡不是一間間分堂,而是「同一個教會、同一個身體」!
靈糧70 是一群平凡的人經歷神的大能,而翻天覆地的改變,將所有焦點和榮耀單單歸給主耶穌基督!周巽正宣告,沒有人再作外人和客旅,不論教會大小,不論教會是在城市或偏鄉,在阿爸天父眼中都是尊貴,要藉著每個器皿把福音傳到地極!
最後,為著神翻轉每個人的生命獻上感謝,這福音是何等有能力,讓彼此不論去到何處,都可以宣告主的福音大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