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details
《夜魔俠:重生》接續第三季內容,一播出大獲好評。(圖/影集劇照)

《夜魔俠:重生》被稱為「漫威天花板」,睽違7年回歸Disney+,緊張刺激動作戲,搭配扣人心弦劇情鋪陳,上線後在IMDb拿下8.9分、爛番茄84%新鮮度好評。它是漫威電影宇宙中唯一以信仰為故事核心的影集,該劇不只是描述英雄如何拯救世界,更刻劃出主角與上帝摔跤的過程。

 

一起來看看,基督徒可從主角的信仰歷程學到什麼?

(文中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夜魔俠與信仰對話

主角麥特・梅鐸(查理・考克斯飾演)白天是紐約市一名盲人律師,夜晚便化身「夜魔俠」,在地獄廚房街頭打擊犯罪、伸張正義。

 

童年時,他因意外而失明,因此獲得異於常人的感官能力與身手。身為律師,致力於在法律體系為弱勢發聲,同時擁有一身好武功,選擇在黑夜中為無聲者代言,讓正義不只存於法條。

 

然而,比起打擊犯罪、懲惡揚善,這部影集更令人深刻的,是夜魔俠與信仰的對話

 

從小於天主教背景長大的麥特,經常在教堂中向神傾訴與發出質問,苦難當前,他既渴望明白神的旨意,也困惑於為何自己為保護城市而戰,卻不斷失去所愛。

 

影集中,他引用舊約《約伯記》,詮釋自己與神之間的矛盾關係:一位忠於神的義人,卻不明所以地承受極大痛苦。

 

「上帝讓祂的完美忠僕經歷各種悲慘和痛苦,約伯還是不願咒罵祂。」麥特視約伯行為為懦弱,而自己一再受傷,是因過於相信自己是神的士兵

 

此後我只為自己流血……在這個上帝面前,我寧可是死去的夜魔俠,也不想當活著的麥特・梅鐸。」他說。

  • news-details
  • 劇中,凱倫(左)和弗吉是麥特(中)除了是共同經營律師事務所的好友,也是一起伸張正義的搭檔。(圖/影集劇照)

與神、與人、與自己和好

隨著劇情推進,再次失去所愛的人,麥特竟逐漸與神、與人、與自己和好。

 

本季尾聲,擊敗反派後和修女瑪姬,麥特說:「許多年前我失明時,…我當時很氣上帝,對祂的世界憤憤不平,慈愛的上帝怎能讓我瞎掉?

 

總之他(蘭多姆神父)告訴我,上帝的計畫就像一幅美麗織錦,人類的悲劇是我們只看到織錦的背面,那些粗糙的線頭與黯淡的顏色。

 

我們對真正的美麗只有一點線索,要從織錦的另一面才能看到完整圖案。就像上帝看到的。

 

這番話,不僅是麥特信仰旅程的總結,也是《約伯記》傳遞的信仰觀點之一:即便無法理解神的安排,人仍然可以選擇相信祂的良善與計劃

 

有牧者曾分享,《聖經》三度形容約伯「完全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約伯能在如此巨大艱難中得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認識神的主權

 

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21)

 

許多時候人們領受神恩典,如:婚姻、財務、子女,但一旦祝福被拿走,便失喪信心而離棄上帝。

 

然而,基督徒需有如此體認——出生時什麼也沒帶來,如今擁有許多,全是神的賞賜;否則生命一旦遭遇困境,將無法承受。

  • news-details
  • 反派角色費斯克意外再度回歸,甚至意圖成為新任紐約市長。(圖/影集劇照)

約瑟面對苦難時的生命態度

苦難生命也讓人聯想到,出生在中東富裕家庭,卻惹來兄長忌妒、被賣為奴的聖經人物約瑟。不論是面對兄長背叛、奴役與誣陷遭遇,約瑟依然忠於上帝,最終在埃及被高升為宰相。

 

大起大落人生,對當時尚未出社會的約瑟,面臨攸關生命的危機,怎能有足有智慧來解決困境?

 

劉伯恩醫師曾於信息中指出約瑟危機處理的3要點:

 

1)敬畏耶和華,以智慧取勝

當約瑟被哥哥們丟到坑內,他沒有選擇反抗,而保得生命。沒出過社會的他,怎知道要如此做,逃過被殺危機?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面對危機時,神所給的啟示,就是成為敬畏祂的兒女。

 

2)使用聖經原則

回顧約瑟當時背景下,「為奴」很難翻身,好不容易被提拔為家中總管,卻被女主人看上,若順勢「服從指令」,可能是較輕鬆選擇,也不會有損失;但他以聖經原則來處理危機,堅信上帝。約瑟遭誤解、落入監獄,神為其申冤。

 

3)做出屬靈的超前部署準備

約瑟為法老解夢,表示埃及將迎來七個大豐年與七個荒年,法老卻無提前作準備工作,只有約瑟「超前部署」。可見,當人聽見神微弱的提醒聲音後,應當要行動!信心若無行為是死的,久而久之,會對聖靈感動不再敏銳。

 

約瑟倚靠神,逐一化解危機,成就神在他生命的計畫!

  • 《夜魔俠:重生》預告。(影/@Disney Plus TW YT)

真正的勝利是

經痛苦後願選擇饒恕、相信、繼續愛

麥特的故事,與約瑟、約伯面對苦難時的生命相呼應,他不只與罪惡搏鬥,更在苦難中選擇愛神、相信神,即便仍沒有答案或內心破碎。

 

《夜魔俠》劇情也深入描繪其他角色的傷痕與選擇。麥特的好友凱倫,過去充滿創傷,曾誤殺摯愛弟弟、失去家庭,努力在現實中尋找救贖;反派角色費斯克則在童年時期遭受暴力陰影,選擇成為統治一切的惡人。

 

每個角色的掙扎和選擇,似乎都用生命做答神學問題:「人在苦難中,會選擇愛神?還是遠離祂?」

 

國外影評指出,《夜魔俠》是漫威電影宇宙中,少見將道德張力、靈魂搏鬥、神學思辨,放進超級英雄敘事的作品。

 

劇中,神父與麥特的對話、聖經的引用與悔罪的告白,不單是背景設定,而是真實推動角色內心轉折的重要元素。

 

部落客「The way I see it – 小弟我覺得」在影評中提到,藉由麥特之口引述《約伯記》,闡述苦難與信心的爭戰:約伯並沒做錯什麼,是世界上的好人,為何要遭遇如此苦難?筆者認為,並非是上帝懲罰約伯,而是屬天爭戰中,約伯被選作主角而已,麥特的一生亦同。

 

麥特對母親的寬恕、與好友之間的和解,像是經過生命熬煉後,重新看見信仰中「恩典」的真義。

 

夜魔俠的世界很黑,黑到幾乎不見希望,正因如此,每一絲亮光都特別耀眼。

 

這是一部關於英雄的故事,也是一場關乎屬靈的爭戰。麥特的信仰旅程提醒你我,真正的勝利不是戰勝敵人,而是自身經歷痛苦後,仍願意選擇饒恕、相信、繼續愛

 

正如羅馬書5:3-5所勉勵: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Christianity

分享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