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彼此

【蒲公英專欄】五種溝通的好方法!

一,先找出彼此交集的部分 「你剛剛說的,其實我是很贊同的。」   複述對方話語中有交集、能認同的部分,讓對方知道你願意認真聆聽和相互理解,降低溝通上的摩擦衝突。   二,別忘了禮貌 「你的話有道理,但我另外有些想法請聽聽看……」   溝通失敗有時不在於見解,而是態度。請降低姿態,保持禮貌,因為和煦的太陽比猛烈的北風更容易被接受。   三,要懂得繞過雷區 「其實,你聽過……嗎?」「所以你的意思是……嗎?」   不一定要在對方設定的路徑上行走,陷入泥淖。可以把話題引導到另一個方向,或者把問題拋回給對方詳加考慮。   四,可以鋪墊更大的想像空間 「要不要試著這樣做呢?」   有些問題不是非黑即白的「是非題」,而是有縱深的申論題,所以可以丟進來更多薪火,讓話題燒得更旺,討論更熱烈。   五,承認彼此的不同 「我們在這方面的確不一樣。不如多想想,改天再談吧!」   與其爭論不休或假意附和,不如爽直承認觀點不同,保留彼此的好印象和下次溝通的機會。     你們的言語總要帶著恩典,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你們應當怎樣回答各人。-《聖經》歌羅西書4章6節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http://www.dhf.org.tw/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同學,瘟疫前來是讓我們學習「彼此相愛」

「你們要彼此相愛」(約翰福音15:12)   學生問道:「老師,為什麼瘟疫前來時,有的國家領袖戴口罩,有的國家領袖認為不用戴口罩,自然就可以,哪一種作法對?」   要回答這問題之前,讓我先提「物競天擇」(nature selection)的論點:物種的存在,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有些相信物競天擇的人,會認為病毒是天擇的機制,能夠生存下來的人,才是強健的。衰弱的、年紀大的、有病的、癌症的、營養不良的、免疫力低的,自然該淘汰。   支持物競天擇的政治人物,會偏向瘟疫前來時,不需要戴口罩,並且不要求百姓戴口罩。因為,我們都是優勢人種、生命力很強。   要戴口罩的前提是,遇到危難時,不是要物競天擇,而是人人要合作,互相幫助,共度危機。戴口罩的基本精神,不單是保護自己,不單是公共衛生的措施,而在證明「人」需要愛來保護,而非物競天擇。   瘟疫前來,不是給人演化的機會,而是彼此相愛的學習。戴口罩不單是為自己,也是為眾人。   同學,我不批評哪個國家的政治領袖,戴或不戴口罩的動機,不是要強調我很強、而是讓人彼此相愛的學習。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