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為什麼

【張文亮專欄】同學,上帝為什麼在乎人?

「是誰定地的尺度?是誰把準繩拉在其上?」(約伯記38:5)   將美麗的圖畫潑上油漆,是糟蹋,將珍貴的雕刻摔成粉碎,是破壞,將乾淨的河川變成黑臭,是汙染,將上帝創造的寶貴人類歸於塵土,是死亡。死亡不只是人生的終點站,也代表關係的斷絕、成就的終點、身體的腐敗、情愛的分離,與進入永恆的虛無。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死亡是最厲害的轄制者,無人能夠勝過,君王、英雄、聖人、賢士、教主…通通無法走出它的權勢。只有一個例外,耶穌曾自死裡復活,勝過死亡。   上帝是永遠的存在者,是賜給人生命的創造主。死亡的產生是人犯了罪離開上帝,是與永遠的生命斷絕,如同聖經所記:「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這是起初亞當與夏娃在犯罪時,所沒有看到後果的嚴重性。   當人犯了罪之後,人類也試圖透過一些方式來解決這問題,例如以「獻祭」來贖罪,制訂「法律」讓人不要犯錯,強調「道德」來約束行為,用「音樂」來陶冶身心,以「教育」來提升自己,藉「哲學」來探討永恆等。不管採取哪個方式,人類還是沒有解開死亡的鎖鍊,最後仍然臣服於死亡的權下。   死亡是完全的敗壞,人類實在想不出任何方法,去敗壞已經敗壞的東西。死亡是完全的虛無,人類無法在完全的虛無裡,掛上拉拔的環扣。死亡是徹底的失敗,人類無法去打敗徹底的失敗。死亡是來自人犯了罪離開上帝的結果,祇在源頭之處得到解決,否則無法解開死亡的難題。   上帝是完全的愛,祂願意接受人;上帝是完全公義,公義的上帝無法接受犯罪的人。上帝不能隨意赦免人的罪,罪一定需要懲罰,罪一定需要付代價。但是人無法付這個代價,上帝差派獨生愛子耶穌來到世上,成為人的樣子,背負世人的罪,釘在十字架上,流血捨命,償還我們的罪債,除去世人罪孽。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祂釘十字架,一方面滿足上帝的公義,一方面顯出上帝的慈愛。   上帝為何採用這樣的方式?這是上帝的自主權。溺水之人沒有權利對救援的人,提出「喂!你救我的時候可以拉左手,不能拉右手,前不久我右手才扭到。」或「你拉我的時候,可以等我衣衫整齊一些才拉好不好?這樣我出水面的時候,形象好一點。」   當我們對宇宙了解愈多,愈發現宇宙裡充滿著單純的美。例如以3為比例的數列0, 3, 6, 12, 24, 48, 96, 192。每個數字再加4,將得到4, 7, 10, 16, 28, 52, 100, 196。這些數字,大多數的人可能看不出什麼意義,法國的皇家科學院天文台的台長亞拉岡(Francois Aragon, 1786-1853)以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當作10,他發現太陽系8個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的距離比就為4, 7, 10, 15, 27, 52, 95, 192,竟然非常接近上述的數列,原來那些星球不是隨便掛在那裡的,而是準確地安放在那裡。為什麼是3的比例,還要加上4?迄今,無人能解,亞拉岡也未說明,祂祇在日記上留下這個數列。   穹蒼之上有太多奇妙、令人讚嘆的事。例如,地球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495979×108公里,這是個非常微妙的距離,使得太陽照到地球的熱輻射,不會多到使表面的水全部蒸發掉。地表的溫度極少超過50℃,水還不會蒸發掉,但是地球的近鄰水星,距離太陽稍近一些,為5.97×107公里,每天的溫度都高到330℃,如果有水的話,也全部蒸發了。水星一點也沒有「水」的蹤影。   地球自轉的速度是每秒29.79公里。幸好地球轉動時,天上的、地上的一切景物也依此速度轉動,使人不自覺地球的轉動快速,否則就立刻會頭暈眼花。更有意思的是,如果地球的自轉,如同離心機,速度加快,很多的水會轉離地球;慢一點,一天將不是24小時,而是30小時或更久,地球的晚上將更冷,白天將更熱,不適合生物生存。上帝精準地球的位置,不多人知道,很少人感恩,更少人有意見。   但是長期以來,人類對上帝拯救人類的方式很有意見。十字架是羅馬帝國時期用來處死犯人、凌辱犯人的刑具。當人釘在十字架上,全身的重量只支撐在手掌與腳背的鐵釘上,人要以腹部用力支撐起,才能稍減身體往下滑的拉扯之痛;但腹部一直撐起,就難以持續呼吸,要呼吸就會往下再拉扯,所以釘十字架的人每一次的呼吸是每一次的痛。加上手腳釘處所流的血、曝曬、口渴,釘在十字架的人,可能歷經幾小時,甚至幾天之久,痛苦而死,這是處決犯人最不人道的方式。   上帝何以如此拯救人類呢?人類對於拯救者的印象是有權力、有能力、有魅力,耶穌卻撇棄這些,選擇上十字架。如果有任何宗教、哲學、信仰、行善可讓人得拯救,耶穌決不會選擇十字架。耶穌身懸十架,也等於宣判人的自救全然無效,除祂之外,別無拯救。「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 神的大能。」   上帝為什麼要用這種多數人視為愚昧的方式呢?聖經講得非常清楚:「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因此耶穌的救贖,如同一個牧人,走到郊外荒野,只為尋找一隻一隻迷失的羊。耶穌的愛使得救贖看起來沒有效率,卻是深入人心,真正使人回轉歸向上帝。   也許我們會說:「我們不是當時的以色列人,我們不會將耶穌釘十字架。」耶穌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會被人抓起來釘十字架。耶穌直接發出挑戰:生命的主權屬於祂,救贖只有經過祂才能完成;人卻認為主權屬於自己的文化、領袖、國家、家族、公司、家庭或自己,人也以為自己有辦法,能救自己。人們自誇,一定要釘死耶穌!結果人的愚昧,反而成就了上帝的旨意。   耶穌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復活,是上帝給人救恩的核心。如果救贖的基要真理像是一顆鑽戒,那麼耶穌的死而復活就是鑽戒上唯一的寶石。   同學,這就是救恩的核心,也是信仰的核心。我們的理性無法證明或了解,但是只要信祂,信祂的救贖,就能體驗救恩的滋味與美善。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請支持每一個神國事工,回應屬於你的榮耀呼召,基督教今日報需要您的奉獻支持,謝謝您~(點此奉獻)   

【底波拉媽媽專欄】神為何總是讓我碰到這麼糟的事?

孩子:「媽咪,神為什麼總是讓我碰到這麼糟糕的事情?為什麼?為什麼?」 媽咪:「孩子!當遇到挫折時,我們可不可以從問『為什麼』改成問『什麼』?」 孩子:「什麼意思?」 媽咪:「讓我們這樣問好嗎?─神啊,你要我從這件事情裡學到『什麼』?你在這件事情當中要教我『什麼』?」   聽底波拉媽媽碎碎念 從問神「為什麼」到問「什麼」,雖然只差一個字,但卻要花好大一段時間才做得到。因為這是一個從懷疑到相信,從抱怨到順服,從憤怒到喜樂的過程。在不順心的事情發生瞬間,問「為什麼」往往只會產生苦毒、罪咎的下沉力量,但是,當我們仰起臉微笑地問「什麼」時,就能帶著神的祝福勇敢前進。   睡睡熊禱告時間 親愛的天父,我相信任何你沒有阻擋而發生在我身上的事,都對我有助益。幫助我不要再質問你的安排,幫助我喜愛順服你,甚至期待你的任何安排。幫助我成為一個受教的孩子,不要錯過任何你經由挫折要給我的學習機會,謝謝你。這樣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希伯來書十二6)   約瑟又對他弟兄們說:「請你們近前來。」他們就近前來。他說:「我是你們的兄弟約瑟,就是你們所賣到埃及的。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神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創世記四五4-5)   底波拉媽媽粉絲專業 https://www.facebook.com/%E5%BA%95%E6%B3%A2%E6%8B%89%E5%AA%BD%E5%AA%BD-Deborah-%E6%9E%97%E7%BE%BF%E7%BF%A7-1520927421542084/ (文章授權/林羿?傳道)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張文亮專欄】為什麼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

「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提摩太前書5:18)   在宜蘭蘭陽溪的出海口,有個鄉鎮叫「五結」,這是宜蘭地區稻米生產最豐富的地方。宜蘭農村保持純樸,其他地區乏人使用的農具,這裡的農人有時還在使用,包括「牛籠」。 牛籠是一種竹製的農具,長度約12~15公分,像個三角錐狀的套子,寬約7~8公分,牛籠套在牛的鼻子上,可以讓牛呼吸,但是讓牛的嘴巴打不開,牛的嘴巴若要掙開牛籠的束縛,就會弄痛鼻子。   這個巧妙的器具,可以讓牛賣力做事,多呼吸、多用力,但是少吃東西。套著牛籠的牛,實在很可憐,用力耕田時,呼吸量也增加,因為嘴巴打不開無法幫助呼吸,只好用嘴角的孔隙吸氣,以致一邊喘氣,一邊嘴角泡沫,邊走邊流唾液。    「為什麼要套牛籠,讓牛耕作的這麼辛苦?」我問當地的農民。「牛在耕田時,有時會吃田裡的秧苗。」農民說道。「可以給牛吃飽,再耕田嗎?」我還是不瞭解。「牛吃飽就不想耕田了。」農夫說道。我在那時,就想到聖經裡的這一個經節:「牛在場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   上帝創造許多動物,都是讓鼻子接近嘴巴,這樣動物吃食物時,也可聞到食物,這是何等的方便與享受。以人為例,如果嘴巴長在前面,鼻子長在後面,那麼每吃一口,又要轉頭聞一聞,才知其味,這將是何等的不便。   上帝恩待人類,但是人類卻設計出一種農具,讓為他工作的牛,聞到卻吃不到,顯然忘記人類與牛是共有一位上帝,是一起配搭在工作。也許當人以為自己是牛的主人,能用牛籠掌控牛的弱點時,就把牛當作奴隸、當成畜牲。   一般人對畜牲沒有耐心,認為只是把工作完成就可以,不需要按部就班的學習;聽話順服最重要,不需要去考慮牠的感受。古今中外,全世界所有的農民恐怕都是如此,不是農民特別殘酷,企業界的老板也可能將人當成機器在使用,殘暴的政治領袖將百姓當成芻狗在殺害,教育者把成績較差的學生「放牛吃草」。    上帝清楚的吩咐道:「牛在上踹穀的時候,不可籠住牠的嘴。」,這一個吩咐在舊約提到,新約又出現兩次,在新約裡對舊約二次引用的經文不多,上帝對這個真理的重提,證明人太容易苛待努力工作的人、或用愛心服事我們的人。   其實真正的「籠」,絕對不是外面的控制,而是人心的省悟。當人擁有一頭牛,擁有一個家,擁有一份工作,擁有一些權利、金錢、名聲、知識等,有一天要面對真正的審判者—上帝。   很可惜,歷代以來,人們最想要的是:掙脫上帝放在他們心中的警誡。人在無有的時候,還有點謙卑;在擁有一些可誇的事物時,就印證了聖經所記的:「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君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祂的受膏者,說,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詩篇二:1-3)。   人類在科學、文學、音樂、美術、政治、經濟、法律、哲學、教育、宗教等領域所表現的如出一轍,例如科學在十六與十七世紀起源時,是探討上帝在大自然的創造與作為;到了近代,科學反成了聰明人崇拜的權威,科學漸漸淪為人類自傲的依據。   巴赫與韓德爾的不朽樂曲,在歌頌上帝;近代的音樂反而大都在挑逗人的情感與眼目的愛好,僅是流行一時的商品。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的繪畫,是以藝術來彰顯上帝;近代的繪畫卻充斥人的沮喪、頹廢,與虛無。密爾頓的失樂園,本仁約翰的天路歷程,這些不朽的作品,試著指出人要回到上帝的救贖;不少現代的作品卻充斥色情、叛逆與暴力。   美國總統華盛頓作了兩屆之後,就自動下台,成為後來民主制度的典範,他在獨立戰爭時,離開軍隊,跪在冰雪中向上帝禱告,現代已經少有這種政治的領袖。早期的哲學,無論是希臘時代的柏拉圖,中世紀的經院哲學,都在探討上帝與真理,甚至起初杜斯托也夫斯基與祈克果的存在主義,也在探討人在上帝前的存在;後來的存在主義卻宣佈人是超人,上帝已經死了,不過這個宣佈者後來精神發作,超人死在精神病院。   宗教更是如此,釋迦牟尼稱自己不過是探索受苦的「智者」,穆罕默德不過自認是先知,孔子自認是個「不知生,焉知死」的儒者,老子也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思想者,但是被後人拱為一個宗教後,這些一度尋找真理的人,反而成為後人認識上帝的攔阻。人類一直有個共有的心思,有個固定思考的模式,要掙脫上帝的捆綁與繩索,結果反成為捆綁人類文明的繩索。   但願有一種符合上帝心意的服事,可以處在世界上的巔峰,卻是「當存畏懼事奉耶和華,又當存戰兢而快樂。」(詩篇二:11),因為擁有的愈多,有一天對上帝就要交帳愈多;做的事業愈大,無意中就會將別人當牛來用,動輒套上籠子的機會也愈大;名聲愈好、愈有名,可能自居上帝、先知,竊奪上帝的榮耀而不自知,何等需要戰兢而工作。    加倍的尊重  同學,一個成功者,常有自省,是好的,但是不要隨意給人牛籠,「那善於管理教會的長老,當以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勞苦傳道教導人的,更當如此。」(提摩太前書五:17)。敬奉是尊重,加倍的敬奉是額外的尊重。因著尊重,人與人之間有更好的配搭;因著尊重,夫妻、父子、同事、師生、朋友等,有更好的協調。因著上帝,我們才有機會在一起。   因此牛啊,你不用太緊張,先吃一點飼料吧,吃完以後我們再一起去耕田。   (文章授權/張文亮教授)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 

【小橘頭專欄】你對一個人好,是為什麼呢?

你對一個人好,是為什麼呢?   今日跟橘粉們分享一段很有意思的聖經的話:主─耶和華啊,求你為你的名恩待我;因你的慈愛美好,求你搭救我!(詩篇109:21)這段話最奇妙的地方是詩人向上帝求恩典和拯救的「憑據」─不是因為自己做了什麼好事,而是因為上帝本身就是慈愛和美好的!   橘頭週末在教會常有機會看到許多小小孩的互動,他們大概是最不在意利益得失的一群,善行對他們來說是件不用經過大腦分析的簡單事兒。當他們用小手手把飛機餅乾塞到我們嘴裡時,其實完全沒有想到爸媽或哥姐是否會給他們另一塊(又或者更多的)餅乾。   小小孩在意的只是那分享的過程和其中的滿足,還有那種超越言語的愛的互動。也許那才比較「自然」吧!   天父從來不會為了我們無法回報祂更多而吝嗇祂的恩典,因著我們屢次犯傻地忤逆而收回自己的慈愛也不在上帝的選擇裡面。那為何按著祂的形象被造的我們,卻常因著「對方不值得」而沒有絲毫的憐憫呢?   也許我們都該「天然點兒」,回到上帝起初創造我們設定的樣子,按著祂的說明書來生活:對一個人好從來不是因為對方值得,而是因為我們愛他。   你對一個人好,是為什麼呢?   (文章授權/巧巧小橘頭粉絲專頁)   神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哥林多後書9:8)。請支持今日報媒體事工,謝謝您~(點此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