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關鍵字
搜尋關鍵字:問題

【陳思國專欄】教會或大或小,能建造生命的就是好教會!

教會可以小,但是不能弱。   如果地區性的小教會能夠持續的連於神國度的資源,那麼他們的效率也可以高於獨來獨往的大教會。   事情可以少,但是關係不能少。   所有的服事都是在關係的建立中自然形成的。有多少人,就做多少事。不能幫助關係建立的服事是不需要存在的。   問題可以多,但恩典要更多。   恩典會顯明出問題的存在,因為恩典賜予人能力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然而,陷入在問題中越深的人,往往看不見真實的問題所在,因為他沒有得著足夠的恩典,使他看見真正的敵人。   所以,與其害怕問題的出現,我們更需要求足夠的恩典。   也不要忘記,你在哪一間教會,是你自己決定的,而你會如此決定,往往也是因為你有得到足夠的恩典。   因此,理所當然的,你也必須要負起相對應的責任來建造教會。   這才是一個負責任的基督徒應該要有的態度。   能夠倍增恩典的人,一定是願意在恩典中負起責任的人。   反過來說,只會消費神的恩典的人,只會持續的活在屬靈的貧窮以及狹隘的眼光裡。   無論如何,教會或大或小,能建造生命的就是好教會!   十年前的我對教會有很多的憧憬,十年後的我有更多的實際。   少一點從人而來的幻想,就可以更有力量完成神所賜給你的夢想。   感謝主,當我們對教會很多不切實際的期待所形成的「泡沫」被戳破後,那才是好好建造教會的最佳時機。   對人、對神、對事情失望...這些都不完全是壞事,經歷思想與經歷上的拆解再重組,是認識真理不可少的過程。   我聽過很多人對教會失望的言論,從小在教會長大的我,理所當然的也經歷過很多!   但是當我開始數算神的恩典時,我發現恩典永遠比問題更多,盼望永遠比失望更大,因為我們的神一直都在!   甚至我要說,沒有經歷過多次失望的過程,真實的盼望不會向你顯明出來。   不要忘記,建立教會,就是在建造自己的信仰生命。   只會躲在房間裡整天喊著「主啊主啊」的人,生命還有太多層面沒有被對付了,恐怕他是一堪不擊的。   請大家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一定會有一些階段是需要好好地與神建立親密的關係,並且經歷修復的過程,但那跟建造教會完全沒有衝突,反倒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因為,一個成熟基督徒的生命,不可能脫離教會生活。   所以,讓我們停止活在屬靈公主病跟王子病,一起來建立健康的思維及靈命吧!   共勉之~   (文章授權/陳思國-被翻轉的男孩阿國)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在世界的鏡頭專欄】把你的問題告訴耶穌

曾經在剛果的一個診所和孤兒院作醫療宣教二十年的羅海倫(Helen Roseveare),在她服事的第四年,有位母親因難產而死,留下一個早產的嬰兒和一個兩歲的女兒。診所沒有保溫箱也沒有電,羅醫師的首要任務就是維持新生兒體溫,她吩咐一名助產士去拿熱水瓶過來,那名護士回來時報告壞消息:她剛才灌熱水時,熱水瓶裂掉了。更糟糕的是,診所裡只剩下那個熱水瓶。羅醫師便要那名助產士睡在新生兒旁邊,隔天再來看看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要找出解決方法很不容易,診所座落在叢林深處,向外界求助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新生兒隨時可能命危。隔天中午,羅醫師把這件緊急狀況告訴孤兒院的孩子們,她告訴他們診所裡有一個非常脆弱的嬰兒,和一個很難過的小姊姊,要大家為他們禱告。   有個十歲的女孩,名叫露絲,決定把這個問題帶到耶穌面前:「神啊,請?幫我們送一個熱水瓶來,不可以超過明天喔,因為明天才送到的話,小寶寶可能已經死了,所以請?今天下午就送過來。還有,既然幫了這個忙,請?附帶送一個洋娃娃給那位小姊姊,這樣她會知道?真的很愛她,好不好?」   羅醫師聽了完全不知該說什麼,這禱告要是蒙應允的話,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從母國寄來的包裹剛好在下午送達,可是她近四年來連一個包裹也沒收過。就算真的有一個包裹,怎麼會有人寄熱水瓶到赤道國家呢?   結果,還真的有。   那天下午有個約十公斤重的包裹送抵海倫家門口。她叫孩子們通通過來,強忍著熱淚想:有可能嗎?   他們解開繩子,打開包裝紙,盒子裡面有繃帶、運動衫、葡萄乾、無籽白葡萄乾,還有一個全新的熱水瓶;而在箱子底部,有一個給小女孩的洋娃娃。   這一箱東西是在五個月前寄出的,神在他們還沒開口祈求之前就垂聽禱告了。   把你的問題告訴耶穌。   不要把你的問題帶到酒吧去,靠金賓威士忌是不能解決的。 也不要把你的問題發洩在別人身上,亂發脾氣無法使情況改善。 只要你察覺有問題,無論大小,要立刻帶到基督面前。   簡單說就好,忠實呈現你的問題,並存敬畏的心交託給祂。而且極有可能的,你很快就能發現你們在舉杯慶賀喔。     文章轉載【在世界的鏡頭】臉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9116 本文出自《說阿門之前:擺脫禱告倦怠,發現簡單禱告的大能》 出版社:格子外面   (文章授權/格子外面文化團隊)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黃友玲的異想世界】我怎麼睡得著呢?

「我怎麼睡得著呢?」成千上萬個問題在我腦海裡盤旋。   只見一個小女孩,躺在床上,她的狗狗在一旁守候,小女孩的眼睛睜得老大,輾轉難眠。   這是加拿大作家米謝.勒繆(Michèle Lemieux))的作品《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一開始的第一句話。她也是一位插畫家,她每一句話都附上一幅可愛的插圖,讓讀者讀起來趣味盎然。   小女孩的問題可多著呢,如:「無限的盡頭究竟在哪裡?」「我是誰?」   全書充滿了問句,一個問題扣著另一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大哉問,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思想的縫隙會跳出來的謎團。   是的,我們總是禁不住要問自己:「我是誰?」   我們好想知道我們的生命是偶然發生的,還是有一個精心設計的藍圖?我們今天活著到底有甚麼意義?我們的明天又要往哪裡去?當日子不斷飛逝而去,我們的生命就要走到盡頭時,有甚麼是我們可以確定的?   這些問題一天不解決,我們就像是湖面上的浮萍,又像是天邊斷線的風箏,我們是那麼茫然,抓不住方向!   宇宙到底有多大?無限又是個甚麼樣的局面?時間的起點在哪裡?這個世界的結局如何?空間又是另一個問題,我們生存的地球以及整個銀河系,還有數不盡的星星、億萬光年……。   難怪這個愛思想的小女孩怎麼也睡不著,當星星還沒出來的夜晚,她望著窗外黝黑的夜空,她控制不了自己,她的腦子被成千上萬的問題所縈繞。   「人的靈是耶和華的燈,鑒察人的心腹。」意思是:耶和華神放了一盞燈在人的心裡,那盞燈會鑒察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與其他受造物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我們會思想永恆、懷疑生命。我們除非得到生命的答案,否則我們的心靈絕不會得到滿足。   聖經裡這麼寫著:「上帝啊..….在?那裏有生命的源頭,在?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   今晚,當你上床睡覺前,不妨往窗外探看,也許在黑暗裡,你會看到一兩顆星星向你眨眼微笑。   (文章授權/黃友玲師母  圖片來源/大田出版社)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

【蒲公英專欄】克服生命中的恐懼

憂慮、恐懼,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情緒。有的人無法勝過,一生懷憂喪志;有的人不但攻克,還因此力量更強大,智慧更加倍。究其原因,關鍵就在我們如何看待恐懼,從中汲取豐富的養分,為自己的人生經驗加值。   正視問題,才能放膽往前 有個大學生討厭微積分,總是沒有動力翻開課本,最後畢不了業而退學。後來,他鼓起勇氣再度考上大學,卻發現在這一個科系裡,微積分同樣列為必修! 正當他想如何準備轉系考時,腦袋突然開竅:「與其繞遠路,為什麼不直球對決,把這對頭解決掉就好呢?」於是他加緊用功學習,終於通過了考試,四年後也順利畢業。 人生的難題可以逃避一時,卻不能逃避一世。除非正視內心的恐懼並著手解決它,否則無法豪邁向前。是的,承認自己的軟弱,才能湧現真正的勇氣,激發智慧而超越自我!   不做無益之舉,坦然自信 女明星嫁入豪門後,一直擔心年老色衰,丈夫會嫌棄自己。於是她勤於打扮,多次整形,甚至雇用偵探跟蹤丈夫,憂慮他在外金屋藏嬌。丈夫發現妻子的不安,多方安慰、保證,但女明星反而變本加厲,常上電視節目討論丈夫的行徑是否可疑。丈夫不願私生活攤在陽光下,最後選擇離婚,女明星最擔心的事竟真的發生了。 有些事必須正視,有些事卻需要放手。過度的猜疑和患得患失,反而產生難以跨越的恐懼,讓噩夢成真。   懷抱信心,恐懼消失無蹤 眾人皆知,亞歷山大年紀輕輕便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帝國。後人討論起勝因,有的說是獨創的方陣作戰,有的說是高舉正義之旗。最後他們得出更重要的原因:「每次打仗,亞歷山大總是一馬當先,衝去戰況最激烈的地方。因為他絕不逃避,總是率先親自上陣。於是他所在之處,總是成為敵軍最早潰散的地方。」   統帥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部屬自然奮勇向前,如同潮水般衝撞戰場。在生命的戰場上,信心就是我們的統帥、我們的亞歷山大。每當恐懼來敲門,只需要讓信心率先去開門,你便會發現恐懼已被擊退,消失得無影無蹤。   尋求他人幫助,突破關口 一群孩童在洞窟裡探險時,洞口突然崩塌,阻斷了出路。他們有的哭泣,有的尖叫,有的憤怒捶打石壁,但都無濟於事。就在無計可施之際,領隊老師突然找到收訊良好的定點,成功聯絡上家人。當下政府派出救難隊,並在歷經數日的努力後,將孩童們全數平安救出!  剛強是好事,但逞強不是。一己之力終歸有限,所以西方諺語說:「三綑合成的繩子不容易折斷。」當我們恐懼害怕時,別恥於尋求幫助。多少生命的破口、急難的關口,自己掙扎徒勞,別人一出手就立馬見效。所以,讓我們敞開心胸接受他人援手,也記得伸手拉別人一把,戰勝每一個最為艱難的時刻!   他們所怕的,你們不要怕,也不要畏懼。-《聖經》以賽亞書8章12節   作者/蒲公英希望月刊 (文章授權/蒲公英希望基金會) http://www.dhf.org.tw/   誠摯的邀請每位讀者以奉獻來支持這份新聞媒體,並且為我們加油打氣,讓每一個神所賜福的事工,化為百倍千倍的祝福。謝謝您~(點此奉獻)